310 likes | 437 Views
省教育厅培训班专用. 包含创业的就业教育与指导 ---- 创业大时代下,教育和教师的责任. 创业学 · 隆搏士 (隆湘成。湖南大学创业学主讲教师) 2010 年 6 月 23 日上午 (联系电话: 13975103020 ). E+E=A 项目团队. 为了何种的终极目的?. 就业之痛 (求职、待业、失业之痛). 创业之痛 (艰苦奋斗). 创失之痛 (损失金钱时光). 就职之旅 (顺利就业). 创业之梦 (主动创业). 核心观点与主张. 包含创业的就业教育与指导 (引导“观念大革命”). 见效. 成功的创业才是更好的就业 (远水难解近渴).
E N D
省教育厅培训班专用 • 包含创业的就业教育与指导 • ----创业大时代下,教育和教师的责任 创业学 · 隆搏士 (隆湘成。湖南大学创业学主讲教师) 2010年6月23日上午 (联系电话:13975103020) E+E=A项目团队
为了何种的终极目的? 就业之痛 (求职、待业、失业之痛) 创业之痛 (艰苦奋斗) 创失之痛 (损失金钱时光) 就职之旅 (顺利就业) 创业之梦 (主动创业)
核心观点与主张 包含创业的就业教育与指导 (引导“观念大革命”) 见效 成功的创业才是更好的就业 (远水难解近渴) (务实方能最终见大效)
内容提要(Contents) 责任:职责与任务 --当前形势下,不得不大为,且大有可为 创业已成就业的“亮点”(主动和被动) 1. 创业的概要:范畴、流程和角度 2. 创业教育概况:美国高校经验及启示 3. 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包含创业的就业指导?
当前形势和未来大趋势:不得不大为,且大有可为当前形势和未来大趋势:不得不大为,且大有可为 引导、帮助人们(学生和家长)更新观念,跟上“竞争时代”和创业大时代的新要求。 不可再延误(国家层面。改革开放已超30年,但该项工作滞后于“百姓创业时代”); 不可再局限(教育界层面。教育思想和人才模式,目前培养目标仅限于求职就职型人才); 不可再应付(学校层面。不是常规型课程等); 不可再误导(专职教师); 不可再单干(专职教师与全体教师相配合)。 前言
Defini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by GEM For the purpose of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entrepreneurship in economic growth,entrepreneurship was defined as: “Any attempt at new business or new venture creation,such as self-employment,a new business organization,or the expansion of an existing business,by an individual,a team of individuals,or an established business.” -- GEM:1999 Executive Report
“创业”的国际权威定义(GEM) 创业是“依靠个人、团队或一个现有企业,来建立一个新企业,例如自我就业、一个新的业务组织、或一个现有企业的扩张。”
创业教育:本质 美国考夫曼基金会创业领导中心认为:创业管理的 教育也是为了增强学生对创业生涯的职业选择的了解。 该中心认为,创业同样是一种职业。 Kauffman Center for Entrepreneurial Leadership at the Ewing Marion Kauffman Foundation was established in 1992
两大基本抉择:职业/事业 • “第三条道路”:以打工作为今后自主创业的跳板与桥梁。活学活用、累积各项经营能力。“不打无准备之仗”。 • “江山代有英豪出”,创业永不晚! “实际上,最成功的年轻企业家是在大企业工作过5至8年的人,他们可以从中学到经营管理方法,学会如何作现金流分析,如何搞好人员培训,如何委派工作并建立一个班子……”-- 彼得•德鲁克 (世界头号管理学大师 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指出)
在第三本“教育护照”概念基础上产生的“创业教育”在第三本“教育护照”概念基础上产生的“创业教育” • 创业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倡导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 •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第三本护照”。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宣言》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越来越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这阐明了在高等教育阶段推行创业教育的目的是深化和拓展就业教育范围,使大学生具有从业和创业双重能力,促进充分就业。 • 创业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接近于创新教育, 指培养学生开拓创新意识的教育;狭义则与职业发展和自主创业联系在一起,重点是培养学生自主创业能力。
如何看待创业教育的时代意义 • 许多国家首先是把创业教育作为重要的就业政策来认识和执行 。 • 其次是把创业教育作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改革方向。1999年6月欧洲大会主题“企业家独立性欧洲教育的一个目标”直指创业教育,提出教育需要企业家思维,必须在中小学时期就鼓励企业家式的思维;学生和教师必须更好地了解企业家的独立性,应有更多的机会创办企业;学生最好通过创业的实例来进行实习。欧盟委员会在《1999年就业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培养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能力三种能力,特别要培养自主就业能力,培养创业意识和精神,增强自我就业能力。创业教育在大学教育中获得了一席之地,丰富了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创业教育兴起的主要原因 • 第一,中小企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和就业主渠道。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企业越来越难以适应变化的环境,而以高科技为主导、运行机制灵活、不断创新的中小企业迅速发展, 不仅支撑了各国经济的增长,也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小的是美好的(small is beautiful)”的理念逐渐成为共识。中小企业在引发经济领域变革的同时,也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自主创业成为许多人就业的首选,创业教育随之发展起来。 • 第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和就业不充分的矛盾直接推动了创业教育的开展。多渠道解决大学生就业已引起高度重视,其中创业教育被作为一个解决方案提出,并开展了大量的实践活动。这样的成绩固然可喜,但是伴随而来的是大学生失业人数的上升,出现了大量的“受过教育的失业者(the educated unemployed)” • 第三,商业社会的成功人物成为学生的人生偶像,追求自我实现和个性的学生不再满足于传统就业模式,自己闯出一片天空的思潮为创业教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根据上海市劳动保障局2007年对1500多位大学生创业状况调查显示:六成大学生有创业打算。在西部地区的调查数据也反映了这个趋势。
(附)美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冷与热 • 创业教育在20世纪50—60年代之所以在美国没有市场,主要是因为1945—1970年间是美国的大工业时代。这一时期美国工业文明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经济高速增长,大公司繁荣发展,而小公司则不断减少。因此,创业教育缺乏成长的土壤。 • 20世纪60年代末,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美国经济增长开始减缓,人们开始重视小企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更直接的驱动原因来自于硅谷地区创业者成功的创业与产业的迅速发展,更多的人加入到创业者的行列,这使创业教育的需求大大增加,创业教育也由此而日益受到重视。 • (中国创业教育的冷与热:计划经济年代不需要自主创业的创业教育)
美国大学创业教育概况 • 1。时代变迁与社会背景。20世纪70年代,认为大型企业才是经济支柱和就业机会提供者的观点受到质疑,以比尔•盖茨为代表的“创业革命”推动了美国创业教育的发展,而敢于冒险、敢于创新的民族性格使创业教育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 • 2.大学十分重视创业教育。美国高校普遍开展了创业教育,创业学成为美国大学尤其是商学院和工程学院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据统计,1977年美国仅有50—70所学院和大学开设了与创业有关的课程,而1999年达到1 100所左右,到2005年初有16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创业学课程,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结构。创业教育内容已涵盖从初中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形成比较科学、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
美国大学创业教育概况 • 3.形成了具有良好创业素养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美国高校十分重视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鼓励教师从事创业教学及创业实践体验。 • 4.教学计划与课程设计的系统性。 • 5.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多样化。 • 6.科学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评价机制的运作,增强了高校间的竞争,促进了创业教育的发展。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两点重要经验 • 探究性的教学方式。为了让学生对创业有所体验,美国很多商学院采取了虚拟创业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的探究性。 • 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其主要表现形式为: • (1)“创业计划”项目。又称商业计划,是指一无所有的创业者就某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或服务向风险投资家游说以取得风险投资的可行性商业报告。1983年,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奥斯汀分校的两位MBA大学生举办了世界上第一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接着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在内的许多大学,每年都举办这类竞赛,并且很快传遍世界各国的大学,美国大学生的创业热潮也由此掀起。 • (2)“合作计划”项目。“合作计划”又称“卡迪拉克”计划,是指高校与公司、非盈利机构、政府机关合作,让在读的大学生定期到他们的机构参加一定阶段的工作实践。其最大特点是,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可以在工作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应用。 • (3)暑期打工活动。大学生利用暑期实习打工一直是美国社会的传统,也是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的有效形式。
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情况 • 1.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大学创业教育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仍然十分薄弱。 •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兴起较晚。近年来,创业教育逐渐受到国内高校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得到一定的发展。但至2007年9月初,实现就业的351万高校毕业生中仅有1.3万人自主创业,尚不足总数的0.4%。
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情况 • 经过实践,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逐步形成三种模式: • (1)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以学生整体能力、素质提高为重点的创业教育”,特点是将创业教育融入素质教育之中,强调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将第一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来开展创业教育。 • (2)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的“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侧重点的创业教育”,特点是商业化运作,设置专门机构,开设创业教育的课程,建立大学生创业园,教授学生如何创业,并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以及咨询服务。 • (3)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综合式创业教育”,即一方面将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创业所需资金和技术咨询。
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情况 • 3.开始探索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注重将创业教育融入素质教育之中,把以创业基础知识系统传授为主的第一课堂教学与创业讲座、竞赛活动等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形成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 • 4.举办学生创业竞赛活动。 • 5.有关机构推出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
5个要点:各司其职,协同强化 1 2 4 观念革命(全社会层面):观念引导,就业突破 (创业也是就业,“内创业”也是创业) 态度(各方姿态):积极(政府和社会)、 负责(专职人员)、 务实(欲创业者、试创业者、创业者) 教育管理部门:注重基础,勿唯指标 3 3 3 专职教师:鼓动为辅,提醒为主 (鼓动冲动式创业容易,劝止盲目性创业很难) 5 因材施导:欲创业者、试创业者、正式创业者、兼职创业者、内创业者
“出口拥塞”难题的“未来有效解” 社会压力 个人努力 创业学科 就业教导 政府督促
(着力点) 由于大学扩招带来的就业困难负效应,使得在高校普遍开展创业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向大学生提供务实、有效的创业实践教育。 (2)课程教学目标要突出对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综合能力以及企业家潜质的培养,而非简单的知识灌输。 现实大需求 高校齐努力
高校内部各主体的职责与着力点 创业理想(/梦想)与创业精神 (职责方:包含创业的就业教育与指导) 素质 现实需要(动机)与主动寻求(追求) (内外因:社会竞争压力与个体意志努力) 意愿 技能(个人或团队)与身外之物(资源) (职责方:专业教育系统地深入地培养与训练) 硬条件
当代高校应有的主导功能(基本分类与职责) 1 2 3 知识性“创业大学” (成熟科技与成长产业) 教师:教师/产业人 学生:考研族/求职族(含未来创业者) 技能性“创业大学” (应用科技与传统产业) 教师:行家(师傅式行业专家) 学生:能手(人人都可能成为未来的小老板) 研究性“创业大学” (高端科技与前沿产业) 教师:学术人/产业化先驱 学生:学术苗/求职族(含未来创业者) (在为社会创造新事业/产业、新就业/财富方面,本无高低贵贱之分。而是只看实际贡献大小)
高新产业创业之路 自主创业(欲产业化) (社会中层:“知识中产阶级”) 个人创新(有实质成果,欲商业化) 高新产业园区,享受“贵族化”的待遇 ! 参与大机构研发 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定向/分流 学术/专业深造(学业是未来创业的准备) 大公司、高新产业的中小企业(参与“内创新”与“内创业”为主、优先) (总之:不急于狭义的创业:自主创业) 硕博生读研(含留学) 本专科学业
传统、常规产业创业之路 启动并长期可持续经营 平民百姓(社会下层) 筹划:欲独立门户 国际现象1:泡沫化时期的日本和当今金融服务过度发达的美国,普通人都热衷于投机(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创业活动除外) 国际现象2:职业学校或工科等技能性较强的专业,出老板易且多!德国和意大利出工匠型小老板多。意大利和法国出艺人式的自由职业者较多(时装模特) 学徒式就业 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先扎实做好学徒式学生, 再到实业界锻炼和提升, 抓住机会力争启动创业 本专科学业 有生活磨练是好事
总结之1 创业只是社会从业者就业的一种特别形式,自古有之。制度化并成为时代大特征之一,则只是世界近现代和当代和平时期的主要人类生产活动。 倡导“创新创业型人才”、“创新创业型就业”即可。对于大多数学生和社会从业人员而言,自主创业当成就业的毕竟只能是少数(尽管多数人都有过创业梦), 在校和毕业后适应期的学生,其根本问题还是如何成才:成为实用型人才、创新创业型人才,其中,创新精神与能力、创业精神和方式(自主创业或组织内创新与创业“岗位创业”)
总结之2 (1)在人类历史的任何时期,教育都是一个长线事业。培养和指导创新创业人才,需要从长计议,讲究科学务实、尊重事物发展规律,最终会为民族赢得这个千载难逢的复兴和富强的大时代。 (2)指导中不妨要特别提醒:成功女神青睐准备较足者!人生和职业生涯都是分季节的,“反季节”开花结果未必可取、“转基因”技术也不能轻易普及应用。因此,不能急功近利,让青年人走稳再走高、走实后再走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