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k likes | 1.65k Views
古典家具鉴赏. 主讲 - 刘娜. 中国传统家具. 我国社会进入了商朝,青铜工艺技术达到了相当纯熟的地步,创造了闻名于世的 青铜文化 。现在从大量的出土青铜器中,看到商周时的青铜礼器,如 青铜俎、青铜禁 等,以其造型的基本特征与后世家具相对照,可以看出,这些俎和禁等,实在是后世 桌、案、箱、柜 的雏形。这些青铜礼器可谓家具之始祖。. ( 1 )商周时期的家具 ( 公元前 16 世纪一公元前 256 年 ). 俎、几 - 桌案之始.
E N D
古典家具鉴赏 主讲-刘娜
我国社会进入了商朝,青铜工艺技术达到了相当纯熟的地步,创造了闻名于世的青铜文化。现在从大量的出土青铜器中,看到商周时的青铜礼器,如青铜俎、青铜禁等,以其造型的基本特征与后世家具相对照,可以看出,这些俎和禁等,实在是后世桌、案、箱、柜的雏形。这些青铜礼器可谓家具之始祖。我国社会进入了商朝,青铜工艺技术达到了相当纯熟的地步,创造了闻名于世的青铜文化。现在从大量的出土青铜器中,看到商周时的青铜礼器,如青铜俎、青铜禁等,以其造型的基本特征与后世家具相对照,可以看出,这些俎和禁等,实在是后世桌、案、箱、柜的雏形。这些青铜礼器可谓家具之始祖。 (1)商周时期的家具(公元前16世纪一公元前256年)
俎、几-桌案之始 俎是古时的一种礼器,当时是用来承载祭品的,而在不举行祭祀时则作为切肉的砧板。俎”的表面呈长方形,两端有足,犹如倒“凹”形。俎的历史最久,其对后世家具的影响也最深。 板足俎 四足俎
几在古时是凭倚之具,为长者、尊者所设,放在身前或身侧,也可以说是靠背的母体,几在古时是凭倚之具,为长者、尊者所设,放在身前或身侧,也可以说是靠背的母体, 是在长方形板下两端带足的家具。 《三礼图》中的几
禁-箱柜之始 • 禁是商周时的礼器,祭祀时是放置供品和器具的台子。“禁”的 • 形状则宛如一只长方形的箱子。宝鸡商墓出土,这是一只最古 • 老的青铜禁。长方体,似箱形,前后各有八个长孔,左右各有 • 两个长孔,四周饰以夔[kuí]纹(一种龙形异兽)、蝉纹。此器可以看出箱柜的原始形态。
席-床榻之始 先民在筑巢而居的远古时代,为了避免潮湿与寒冷,用茅草、树叶、树皮或兽皮作为坐卧之具,这就是最古老的家具--席。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兼作坐具与卧具,可谓床榻之始祖。 《三礼图》中的席
商周家具的主要装饰和特点 装饰上的等级制度 装饰纹样的威严、庄重、神秘化与秩序化 镶嵌与髹漆 饕餮纹 夔纹
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770一公元前221年) 西周以后,中国历史进入了春秋时代(公元前722-481年),人们的室内生活仍保持着席地跪坐的习惯。家具的种类除商朝延续下来的以外,又出现了凭靠的“几”和“屏风”、“衣架”等。在装饰纹样上多为饕餮纹、龙纹、凤纹、云纹、波纹和涡纹等。
案 湖南长沙楚墓出土的漆食案。此器甚大,有拦边,是聚餐用的大食案。 河南信阳长台关出土的雕花大木案,两端各有四条腿,腿下有横木承托,虽经地下埋藏近二千年,但今日见其案面雕刻的花纹,线条流畅,技法娴熟,精美无比。显见此案不仅供人放置器物,而且还有一定的装饰、欣赏作用。 湖南楚墓出土的漆食案 河南信阳出土的雕花大案
四龙四凤铜方案 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一号墓出土的铜方案,这件家具可以说是战国时代的精美工艺品。案的最下端是四只挺立的鹿,围成一个圈座,座上有四条飞龙盘曲,在四龙中间又有四只凤鸟展翅欲飞。四只龙头构成四角,架起四方案框。案面原可能是漆木的,现已不存,只存框架。此案设计独特,制作精巧,铸造工艺十分复杂,但是造型繁而不乱是实用与美观的最好结合。 河北出土的铜方案
床 床在文献记载中虽然很久,但是古代床的形状如何,却一直不得而知。1957年河南信阳长台关首次出土了一件大的彩绘漆木床,为我们提供了真实而又具体的床形象。信阳长台关战国墓的这件雕刻彩绘漆木床,可说是至今发现最早的床的实物。 河南出土的彩绘漆木床
箱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士的彩绘衣箱。箱体是长方形,箱盖隆起,箱盖与箱身的四角均有把手,能合在一处。箱身黑漆为地,上绘红彩几何形花纹,十分精美。 河北出土的铜方案
屏 湖北望山战国墓出土的漆座屏。此座屏极为精巧,长51.8厘米,高只有15厘米,是典型的装饰用屏,是放在床上或案上的工艺座屏。屏框内以透雕的手法,雕刻了凤、雀、鹿、蛇等大小动物五十一个,数条蛇盘曲缠绕构成屏座,配以彩漆装饰,形象生动,色彩华丽,真可谓精美绝伦。 湖北望山战国墓出土的漆座屏
席 用莞草编的席,即《周礼》中所指的"五席"之一。此席是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编织方法与现代草席相近,以53根麻线为经,莞草为纬,周缘包饰。锦缘变色严重,现呈深棕色,花纹难以分辨。席缘用丝线缝缀。 湖南汉墓出土的莞席
辽阳棒台子汉墓壁画上的坐席。图中女子坐在席上,前边有食盘,此席四周也有包缘。这是席地而坐时代,人们坐在席上餐饮时的情景。辽阳棒台子汉墓壁画上的坐席。图中女子坐在席上,前边有食盘,此席四周也有包缘。这是席地而坐时代,人们坐在席上餐饮时的情景。 辽阳汉墓壁画上的坐席
衣架 此衣架是汉墓出土模型,两条横杆为腿,腿下有八字脚稳定其身,上面横杆两端出头,中间有横枨,这是最古老的衣架造型。 横杆衣架
主要装饰和特点 1. 髹漆 在家具上髹漆和绘漆,这是春秋战国时代家具的首要特色。在我国,种植漆树的历史虽然很久,但是漆家具的兴起,无疑是在春秋战国。这时的彩漆家具,色彩艳丽,黑地为主,配以红、绿、黄、金、银等多种颜料彩绘图案,朴素而又华美,是漆家具的全盛时代--汉代家具的序幕。 2. 雕刻 用浮雕和透雕的手法装饰家具,这是战国漆木家具的又一特点。
3. 装饰功能和观赏价值 作为家具,不单一地具有使用功能,同时又兼有欣赏价值和观赏功能,春秋战国家具开创了家具工艺品的新历史。这个时期家具装饰艺术除继续保留商代中心对称、单独适合纹样和周代反复连续带状二方连续图案的传统装饰方法外,还产生以重叠缠绕、四面延展的四方连续图案组织。 战国漆画
秦汉时期 汉代是我国历史上的辉煌时期,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代,特别是由于汉代的厚葬之风,大批墓室壁画、画像砖、画像石,以及家具模型和家具实物留在地下,为我们今天了解二千多年前的汉代社会生活和家具情况,提供了大量的、可靠的形象资料。
东汉时期胡床进入中原,给中国传统起居方式带来了第一次冲击,在少数人中间,出现了垂足坐的新习俗。虽然,至今未见到汉时胡床的实物形象,但是文献记载比比皆是。东汉时期胡床进入中原,给中国传统起居方式带来了第一次冲击,在少数人中间,出现了垂足坐的新习俗。虽然,至今未见到汉时胡床的实物形象,但是文献记载比比皆是。
汉代家具的主要装饰和特点 汉代家具的装饰风格,集中反映了汉代文化的时代特点。家具上装饰的花纹主要是云气纹,流云飞动的装饰成为这个时代家其装饰最明显的时代特点。 动物纹也被广泛采用 还出现了宣扬孝子、义士、圣君、羽化升仙、烈女故事等题材,反映了汉女尊崇儒家、信奉道教、“三纲五常”、“忠孝仁义”的伦理道德思想。
1.1.2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的家具 主张出世、寄托来生的佛教思想提供了发展的土壤。 这些新型家具的装饰,佛教有关的莲花、飞天、缠枝花等纹样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65一589年)
隋、唐时期 唐家具的造型浑圆、丰满,装饰清新、华丽,一改前朝的古朴之风,呈现出一代华贵气派。 由于唐代由席地坐向垂足坐的转变过渡时期,所以唐代为高型与矮型家具的共处阶段。
唐代家具的艺术成就特色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造型圆润丰满。唐代家具的造型设计特点,多运用大弧度外向曲线,使家具造型浑厚圆润与唐代贵族妇女的体态丰韵形象融为一体。从传世和出土的唐代绘画看唐代家具,不论床榻或是凳椅的足,总是博大庄重,月牙凳、腰鼓墩造型体态敦厚,圆润丰满。 第二,装饰技法多种多样。运用多种装饰方法追求富贵华丽的效果,如镂雕、螺钿diàn、平脱金银、木画等。
椅 见于唐代画家阎立本的《萧翼赚兰亭图》。画中辨才和尚就坐在这把禅椅上。其靠背很高,显见是用草编成。坐部也是编织的,宽大舒适,可容盘足而坐。 《萧翼赚兰亭图》上的禅椅
桌 葫芦腿桌卢棱伽的《六尊者像》中的经桌。长方形,桌面的四边立面,均雕有花饰,桌面下有弧形牙板,四条腿中部有葫芦形装饰,在葫芦处样接四条横枨,腿下有四只葫芦形桌脚。 《六尊者像》中的经桌
见于《六尊者像》。桌为长方形,有束腰。桌面四边立面、束腰处牙板、以及四条腿均作精细的花纹雕刻。四腿上端有牙条装饰,形成壸门轮廓,腿下有托泥。宽大、厚重、精致、华美,十足的唐代风格。 《六尊者像》中的花桌
案 西安法门寺地宫所藏的唐代素面银香案。案面两端卷翘,两只板状腿弯成一个S形的流畅曲线,在板腿的下端,前后各有一条横枨托住板腿,好似托泥的形式,以此加固板腿。此种弯曲的板腿形式,比较少见。是对板足案的变化、美化与发展。 唐代素面银香案
榻 为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画的《维摩诘像》中的坐榻。正方形,下有托泥,共有六只腿,腿间为壸门轮廓。这种榻是魏晋的古制。 《维摩诘像》中的坐榻
凳 月牙凳是唐代的新兴家具,具有典型的唐代风格。凳面为半圆形,四条雕花腿,腿间还坠以彩穗装饰。与身着华丽服饰的丰满仕女形象协调一致。 《捣练图》中的月牙凳。只是腿部未作更多的雕饰;但两腿之间,也有彩绘装饰。其座面明显为竹藤类的编织座面。 《捣练图》中的月牙凳
1.1.3宋(辽、金)、元时期的家具 宋代是我国家具史上的重要发展时期,也是中华民族的起居方式由席地坐转变到垂足坐的重要时期。唐和五代时,高型坐具仅限于官宦贵族等上层人家使用。到了宋代,高型家具得到了极大发展,不仅仅是椅、凳等高型坐具,其它如高桌、高几等品种,也不断丰富,而且普及到了民间。 (1) 宋(辽、金)代的家具(公元960一1279年)
宋代,包括辽、金,历时三百余年。家具的发展,可谓史无前例。高型家具的品种基本齐全,每个品种,又是形式多样。还创造了抽屉橱、琴桌、折叠桌、高几、交椅等新形式。宋代,包括辽、金,历时三百余年。家具的发展,可谓史无前例。高型家具的品种基本齐全,每个品种,又是形式多样。还创造了抽屉橱、琴桌、折叠桌、高几、交椅等新形式。 同时,可以看出着意于对家具的美化,出现了多种不同于前代的装饰手法。如腿子上的多种变化,有马蹄脚、弯腿、高束腰、矮老、托泥下加龟脚,以及各种形式的雕花腿子等等。 宋代家具,一反唐时的浑圆与厚重,变圆形体为矩形体,继承和发展了五代的简洁与秀气,可谓明式家具高峰期的序曲。
宋、辽、金时期-椅 靠背椅的一种--灯挂椅。它的搭脑两头挑出,其形状好似南方挂在灶前的油灯灯挂,由此而得名。 顾名思义,就是言其搭脑两端出头,扶手两端也出头的靠背椅。 灯挂椅 《孟母教子图》 山西大同金墓出土的坐椅
交椅 由胡床发展而来,由于加了靠背和脚踏,在造型上脱离了胡床的形态,在功能上具备了椅子的特性,而列入了椅子的行列。 《清明上河图》中的交椅
宋、辽、金时期-桌 高桌《蚕织图》中的木桌。桌面为长方形,圆腿,前后无枨,左右是双枨。桌面与腿子上端,有牙子。此桌的结构合理,比例匀称,牢固性强。历来被公认为是宋代家具风格的代表。 《蚕织图》中的木桌
琴桌 依照古制,琴桌应是以其特殊功能要求而特意设计和制作的桌子。它用特殊材料,形成中空的桌面,以加强共鸣和声音的扩大。图这只琴桌是宋徽宗赵佶所画的《听琴图》中所用的琴桌。见其造型不似一般用桌,它的桌面狭而长,桌面下前沿有雕花板装饰。雕花板由双横枨承托,横枨[chéng]两角也有角牙,很清秀。 《听琴图》中所用的琴桌
宋、辽、金时期-凳 方凳 凳子自北魏壁画上的方凳出现以来,实物也屡有发现,隋张盛墓的瓷凳模型,两只板式腿的方凳形式是民间的通常用具。到了唐代凳子形式增多。宋代凳子又有了发展,造型多样。 宋画《纺车图》中的方凳。坐面 与腿子都是较粗的料,可以说是断 木为四足的简陋木凳,当为民间用具。 《纺车图》中的方凳
宋、辽、金时期-几 高几 几在宋代得到了发展,使用比较普遍,形式也多样,不仅见于宫廷士宦,也见于寻常人家。图是《听琴图》中的香几。方形几面,四腿挺直,在腿的上半部设四边横枨,架起隔板。几面与腿子上端有牙头为饰,中部隔板的四角也有小雕饰,此几简洁挺秀。 《听琴图》中的香几
元代统治者尚武,习惯于游牧生活,他们勇猛善战,追求豪华享受,崇尚的是游牧文化中豪放无羁、雄壮华美的审美趣味。反映在家具制作上一改宋代家具简洁俊秀的风格,形成了元代家具造型上厚重粗大、装饰上繁复而而华美的艺水风格。元代统治者尚武,习惯于游牧生活,他们勇猛善战,追求豪华享受,崇尚的是游牧文化中豪放无羁、雄壮华美的审美趣味。反映在家具制作上一改宋代家具简洁俊秀的风格,形成了元代家具造型上厚重粗大、装饰上繁复而而华美的艺水风格。 高束腰圆形家具的使用和罗锅帐、霸王帐的出现也是当时家具的特征之一。 家具的装饰图案多用如意云纹。 (2)元代的家具 (公元1206—l 368年)
罗锅帐 霸王帐 元代家具出现的家具新结构是罗锅帐和霸王帐,它们既能承重,又能加强形体的牢固,兼有结构功能和装饰美化功能.
元代-桌 抽屉桌 元代的新兴家具,桌面下有两个抽屉,抽屉面上有装饰,有拉环,兽蹄足。腿子上端有花牙托角,兽蹄足下有托泥。其造型是前代所未见的。 山西冯道真墓的方桌
元代-架 弯腿几 此矮几造型很不一般,它的腿子作两次半圆曲线,在两个曲线中间接四面横枨,腿下四足向外翻。 弯腿几
曲足火盆架 此盆架有弯曲四足,上部有雕花围板,腿子与围板交角处有牙头。弯腿之下是向外翻出的兽爪足。此盆架造型,与宋代出土相差无几。 曲足火盆架
镜架 元代墓出土的银镜架。整体造型好似一把豪华的交椅,凡是横枨[chéng]均出头,凡是出头均作卷云雕饰。上部如靠背,中间高,两侧低,板面雕满花饰,下部为支架的腿,形如交椅腿。前面又有一块雕花板,极为精美。 元代墓出土的银镜架
1.1.4 明清时期的家具 明清家具,尤以明代家具最为卓越,最具有代表性,在世界家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代是我国家具史上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家具的造型、装饰、工艺、材料等,都已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地,具有典雅、简洁的时代特色,后世誉之为“明式家具”。清式家具以设计巧妙、装饰华丽、做工精细、富于变化为特点。尤其是乾隆时期的宫廷家具,材质之优,工艺之精,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正是这一时期正是确立了清式家具的风格。明清家具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家具所具有的极其精湛的工艺价值、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 明清时期各地都有家具生产,精制的则主要产于苏州、广州、北京、徽州、宁波、福州、扬州、山西等地区。各地区因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家具风格。其中以苏州、广州、北京制作家具最为著名,“苏作”、“广作”和“京作”被称为明清家具三大名作。
1.明式家具 随着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家具成了流通的商品,许多文人雅士参与了室内设计和家具造成型研究,这些都促成了明代家具的大发展。明代家具在继承宋代家具传统的基础上,发扬光大,推陈出新,不仅种类齐全,款式繁多,而且用材考究,造型朴实大方,制作严谨准确,结构合理规范,逐渐形成稳定,鲜明的明代家具风格,把中国古代家具推向顶峰时期。
黄花梨八足圆凳·明朝· 椅凳类家具式样在明代已经相当丰富, 这个圆凳八只腿足下面有托泥承担。托泥是在椅凳、床榻、桌案类的脚下端所加的底框,以免腿脚扎入土地当中,起承托作用。魏晋南北朝时出现。同时,托泥还起列了加固家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