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0

阅读教学中文本的 深度解读和适度教学 杭州市下城区教研室 金 铃

阅读教学中文本的 深度解读和适度教学 杭州市下城区教研室 金 铃.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与内容 7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 240 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 400 万字以上。. 7—9 年级阅读 1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 .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 500 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elmer
Download Presentation

阅读教学中文本的 深度解读和适度教学 杭州市下城区教研室 金 铃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阅读教学中文本的 深度解读和适度教学 杭州市下城区教研室 金 铃

  2.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与内容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3. 7—9年级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4. 5.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5.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6.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7.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8.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5. 9.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9.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10.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1.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12.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

  6. 一、阅读教学的现状 误区一: 没有独到见解,理解层次太浅。 误区二: 过于个性化的解读,过度诠释。 误区三: 缺少对话,造成阅读教学盲点。

  7. 教前三思: 应该让学生学会什么? 采用什么方法让学生学会? 怎样帮助学生学会? 教后三思: 想一想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 还有什么没有学会? 应当采取什么方法弥补?

  8. 如何把握“适度教学”的“度”? 1、适合学科教学定位的“度”

  9. 《竹影》 丰子恺

  10. 《好嘴杨巴》 填一填: 文中写的这种茶汤可以叫 茶汤,说说你的理由。

  11. 李中堂正要尝尝这津门名品,手指尖将碰碗边,目光一落碗中,眉头忽地一皱,面上顿起阴云,猛然甩手,“啪”地将一碗茶汤打落在地,碎瓷乱飞,茶汤泼了一地,还冒着热气儿。在场众官员吓懵了,杨七和杨巴慌忙跪下,谁也不知中堂大人为嘛犯怒?李中堂正要尝尝这津门名品,手指尖将碰碗边,目光一落碗中,眉头忽地一皱,面上顿起阴云,猛然甩手,“啪”地将一碗茶汤打落在地,碎瓷乱飞,茶汤泼了一地,还冒着热气儿。在场众官员吓懵了,杨七和杨巴慌忙跪下,谁也不知中堂大人为嘛犯怒?

  12. 我知道中堂大人不明白上面的黄渣子是碎芝麻。我知道中堂大人不明白上面的黄渣子是碎芝麻。 我知道中堂大人不爱吃压碎的芝麻粒。 我不知道中堂大人不爱吃压碎的芝麻粒。

  13. 第一次教学: 重点突出了一个“好”字,为什么他只说了一句话就称他为好嘴呢?好在哪里呢?写其他人物又是怎样衬托了杨巴的好嘴?

  14. 第二次教学: 阅读定位为“小人物的奴性”,拓展延伸到《皇帝的新装》,指鹿为马,《小公务员之死》。

  15. 第三次教学: 定位为天津卫码头的众生百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文化养育不同的人。我认为,北京是精英文化城市,所以出梅兰芳、齐白石;上海是商业文化城市,所以出周璇和张爱玲;天津是市井文化城市,所以出马三立和骆玉笙。市井文化注重生活和生活文化,民俗就属于生活的文化创造。” ——冯骥才

  16. 2、适合学生思维能力的“度”

  17. 《喂——出来》 星新一

  18. 杏花春雨的江南情怀

  19. 何谓江南? 局部范围: 江河之南 全国范围: 长江之南

  20. 江南在哪里? 地理学家眼中的江南: 研究地理的学者杨勤业教授认为从自然地理的角度看,江南指的是江南丘陵区。那是南岭以北,洞庭湖、鄱阳湖以南,太湖以西的一片丘陵、盆地相间分布的区域。他的江南北界不仅不是长江,甚至连江南的三大著名湖泊——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和周边地区都不在江南之内。

  21. 江南在哪里? 气象学家眼中的江南: 气象学者林之光认为淮河以南,南岭以北,湖北宜昌以东直至大海,都是江南,他的根据是气候,他认为那被绵绵梅雨所覆盖的地区,都应该是江南。简单地说,他的江南是梅雨。

  22. 江南在哪里? 语言学家眼中的江南: 研究方言的学者认为从方言的角度看长江中下游以南属于中国南方六大方言区,这个区域都可以看作是江南。其中的吴语区(江浙一带)可以看作是狭义的江南。

  23. 江南在哪里? 诗人眼中的江南: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4. 为什么江北的扬州被称作江南? 遣 怀 (唐)杜牧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25. 把扬州看作是江南更重要的原因是扬州与江南的神似,甚至可以说扬州曾经比江南更江南。大运河畔、长江边上、东海之滨的扬州,她的繁华、她的富庶、她的舞榭歌台、她的诗词歌赋、她的琴棋书画都和江南的苏杭相通、相似、相媲美。因此杜牧把扬州当江南来吟咏就可以理解了。……扬州在江北却叫江南,这是文化对自然区划的超越,是文化力量的显现。把扬州看作是江南更重要的原因是扬州与江南的神似,甚至可以说扬州曾经比江南更江南。大运河畔、长江边上、东海之滨的扬州,她的繁华、她的富庶、她的舞榭歌台、她的诗词歌赋、她的琴棋书画都和江南的苏杭相通、相似、相媲美。因此杜牧把扬州当江南来吟咏就可以理解了。……扬州在江北却叫江南,这是文化对自然区划的超越,是文化力量的显现。 ——《中国国家地理》

  26. 诗意江南 陈伯之是投降北 魏的梁将,梁军北 伐时,丘迟替梁军 主帅写信招降陈伯之。信中陈说归降与否的利害关系,宣扬梁朝的宽宏,最后用“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江南景物打动对方,尤为后人传诵。陈接信后,即率部复归梁朝。

  27. 江南—天堂 铁马秋风塞北, 杏花春雨江南。

  28. 诗意江南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李煜《望江南》 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 ——张岱《西湖七月半》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望海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庄《菩萨蛮》

  29. 江南风物 你认为什么事物最能代表江南?请你用一段话把它描写出来。

  30. 3、适合学生学习兴趣的“度”

  31.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2. 西湖则为曲中名妓,声色俱丽,然倚门献笑,人人得而亵之矣。人人得而亵之,故人人得而艳羡,人人得而艳羡,故人人得而轻慢。在春夏则热闹之,至秋冬则冷落矣;在花朝则喧哄之,至月夕则星散矣;在清明则萍聚之,至雨雪则寂寥矣。西湖则为曲中名妓,声色俱丽,然倚门献笑,人人得而亵之矣。人人得而亵之,故人人得而艳羡,人人得而艳羡,故人人得而轻慢。在春夏则热闹之,至秋冬则冷落矣;在花朝则喧哄之,至月夕则星散矣;在清明则萍聚之,至雨雪则寂寥矣。 ——张岱《明圣二湖》

  33. 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张岱《西湖七月半》

  34. 张宗子是个都会诗人,他所在意的是人事而非天然,山水不过是他所写的生活的背景。张宗子是个都会诗人,他所在意的是人事而非天然,山水不过是他所写的生活的背景。 ——周作人

  35. 在《西湖梦寻》里面,即使最渺小的一件物事说起来也都是个故事,故去之事。天宝物华,盛世遗风,痕迹全留在一盏灯一管笔身上了,作者的责任就是把握这点前朝余留的幽暗微光,在未来的无尽黑暗里往回照出一点点的朦胧。在《西湖梦寻》里面,即使最渺小的一件物事说起来也都是个故事,故去之事。天宝物华,盛世遗风,痕迹全留在一盏灯一管笔身上了,作者的责任就是把握这点前朝余留的幽暗微光,在未来的无尽黑暗里往回照出一点点的朦胧。 ——梁文道

  36. 4、适合学生情感体悟的“度”

  37.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 学而时习之,不亦乎 ?

  38. 臼 子 学—學— 学——孩子在父辈的教导下了解 事物的本质规律 。

  39. 古人学什么? 五经: 《诗》《书》《礼》《乐》《易》 《诗》《书》《礼》《易》《春秋》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40. 时——适当的时机 一:年岁,学习要循序渐进 。 二:季节,古人春夏学诗乐弦歌,秋冬学书礼射猎。 三:晨夕,温习、进修、游散、休息,依时为之。

  41. 读经宜冬,其神专也; 读史宜夏,其时久也; 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 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 ——(清)张潮《幽梦影》

  42. 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东汉)董遇

  43. 羽: 练习 复习 实习 践行 习—習 五艺六经,学的方式不一,习的方式自然不一。

  44.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论语·八佾》

  45.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庄子行于山中》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王安石 《孤桐》

  46. 5、适合课堂动态生成的“度”

  47.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妈妈,我才不告诉你呢。”这就是我要同你说的话了。 “I won’t tell you , mother.”that’s what you and I would say then.

  48.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 是一枚 小小的 邮票 我 在这头 母亲 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 是一张 窄窄的 船票 我 在这头 新娘 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 是一方 矮矮的 坟墓 我 在外头 母亲 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 是一湾 浅浅的 海峡 我 在这头 大陆 在那头

  49. 实践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体悟, 给他们一个空间去创造, 给他们一个舞台去表演, 让他们动脑与思考, 用眼睛去观察, 用耳朵去聆听, 用自己的嘴去描述, 用自己的手去操作, 使课堂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乐园。

  50. 教师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对学情的准确把握,对教学的适度开掘,可以保证阅读教学的高效有序,终身阅读的习惯培养和文本对话的能力提升。教师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对学情的准确把握,对教学的适度开掘,可以保证阅读教学的高效有序,终身阅读的习惯培养和文本对话的能力提升。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