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 likes | 534 Views
环境化学实验指导. 华中农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 指导教师:冯雄汉 邱国红 赵劲松 周文兵. 一、教材及参考资料 二、关于本实验课 三、本课程的目的、要求 四、课程内容 五、实验课纪律 六、实验报告的撰写. 绪 论. 一、教材及参考资料. 绪 论. 教材: 《 环境化学 》 ,戴树桂主编, 2006 年第 2 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资料: 《 环境化学教程 》 刘兆荣 , 等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年 《 环境与绿色化学 》 张钟宪 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绪 论. 二、关于本实验课.
E N D
环境化学实验指导 华中农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 指导教师:冯雄汉 邱国红 赵劲松 周文兵
一、教材及参考资料二、关于本实验课三、本课程的目的、要求四、课程内容五、实验课纪律六、实验报告的撰写一、教材及参考资料二、关于本实验课三、本课程的目的、要求四、课程内容五、实验课纪律六、实验报告的撰写 绪 论
一、教材及参考资料 绪 论 教材: 《环境化学》,戴树桂主编,2006 年第 2 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资料: 《环境化学教程》 刘兆荣, 等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 《环境与绿色化学》 张钟宪 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绪 论 二、关于本实验课 环境化学是利用化学各基础学科的理论知识,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环境化学实验课是环境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侧重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所涉及的化学实验方法、仪器分析技术和实验操作技能。
绪 论 三、本课程的目的、要求 熟练掌握环境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实验一般操作技能和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掌握重要化学污染物的基本环境化学性质、分析方法和仪器测试技术。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实验素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熟练环境化学一般实验原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实验素养,为从事环境科学和工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绪 论 四、课程内容 基本操作: 简单操作:标液的配制、过滤、离心、使用分光光度计 复杂操作:溶液pH调节、原子吸收光谱仪、光化学反应仪操作、动力学方法 环境化学实验: 1、氧化锰对Cr(Ⅲ)氧化反应的氧化量测定。 2、土壤对重金属离子铅的等温吸附实验 3、铁(Ⅲ)-草酸盐配合物对橙黄Ⅱ的光降解动力学
绪 论 五、实验课纪律 1. 遵守实验室的一切规章制度,按时上课。 2. 注意安全是实验的基本要求。在实验前,了解实验室一些 仪器设备使用方法及安全操作规程。 3. 认真预习有关实验内容,明确试验目的和要求,了解实验 的基本原理、内容和方法,写好实验预习报告,了解所用 药品和试剂的毒性和其他性质,牢记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安排好当天的实验。
绪 论 五、实验课纪律 4. 在实验过程中应养成细心观察和及时纪录的良好习惯,实 验数据如实填写在记录本中。实验结束后,记录本须经教 师签字。 5. 实验中应保持安静和遵守秩序,思想要集中,操作认真, 不得擅自离开,尤其要注意安全,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实 验步骤进行实验,发生意外事故时,要镇静,及时采取应 急措施,并立即报告指导教师。使用有异味或有毒物质必 须在通风橱中进行操作。
绪 论 五、实验课纪律 6. 爱护公物、仪器,节约药品,试剂用后立即归还原处,以免影响 其他同学使用。试剂用后应盖好瓶盖,以免污染或挥发;严格控 制药品的用量,产品要回收。 7. 保持实验室整洁,做到台面,地面,水槽,仪器干净,仪器放置 整齐有序,以免损坏。使用过的仪器整理复原。所有废弃的固体 和滤纸等应丢入废物桶内,决不能丢入水槽以免堵塞。实验完毕 应把试验台整理干净,关好水电等。 8. 实验室的卫生由同学轮流值日,值日生的职责为整理公用仪器, 打扫实验室,清理倒弃废物桶,检查和关好水、电、门窗。
绪 论 六、实验报告的撰写 (一)实验报告的内容: 实验目的和要求 实验基本原理 实验仪器和试剂 反应装置简图 实验步骤和现象记录 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实验结论及讨论 思考题
绪 论 六、实验报告的撰写 (二)关于讨论: 同一个实验,由于每位同学对实验的理解、对实验操作掌握程度存在差异,因此,每位同学的实验数据和结果也不尽相同,都会出现一些独有的数据,这需要在实验报告中进行讨论和总结。 讨论的重要性在于:通过对自己实验过程的回顾,可以发现自己在实验中的不足之处,防止以后出现类似错误。同时可以加深对相关知识及实践操作的理解和把握,巩固实验成果。
绪 论 六、实验报告的撰写 (三)关于思考题: 独立、认真完成思考题:结合自己的实验过程,仔细分析思考题所提出的问题,适当的情况下,可以查阅相关书籍或文献。 在实验教程和实验指导中增加面向实验教学不同环节的思考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回顾实验细节及体会理论在实验中的指导作用、扩宽知识面,实现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一、目的要求二、实验原理三、仪器与试剂四、分析步骤五、思考题一、目的要求二、实验原理三、仪器与试剂四、分析步骤五、思考题 实验一:氧化锰对Cr(Ⅲ)氧化反应的氧化量测定
实验一:氧化锰对Cr(Ⅲ)氧化反应的氧化量测定实验一:氧化锰对Cr(Ⅲ)氧化反应的氧化量测定 一、目的要求 1、学会无机污染物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 2、熟悉反应氧化量的计算及氧化量曲线制作; 3、巩固分光光度计使用方法和所学的有关原理。
实验一:氧化锰对Cr(Ⅲ)氧化反应的氧化量测定实验一:氧化锰对Cr(Ⅲ)氧化反应的氧化量测定 二、实验原理 高价的锰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在标准状态下,E°MnO2/ Mn2+> E°CrO42-/ Cr3+,故MnOx能与吸附在锰矿物表面的Cr(III)进行电子交换: 3 MnO2 + 2 Cr(OH)2+ + 2 H+3 Mn2+ + 2 HCrO4- + 2H2O 3 MnO2 + 2 Cr(OH)2+3 Mn2+ + 2 HCrO4-
实验一:氧化锰对Cr(Ⅲ)氧化反应的氧化量测定实验一:氧化锰对Cr(Ⅲ)氧化反应的氧化量测定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 722型分光光度计、高速离心机、摇床、 pH计 2、Cr(III)系列浓度溶液: 称取一定量Cr(NO3)3溶于水中,稀释到1000 mL容量瓶中配成1 mmol/L Cr(III)溶液。然后逐步稀释为含Cr(III) 0.1、0.2、0.4、1、2、4mmoL/L的溶液50 mL,并调节相同的离子强度(0.1 mol/L)和pH (5.0)值
实验一:氧化锰对Cr(Ⅲ)氧化反应的氧化量测定实验一:氧化锰对Cr(Ⅲ)氧化反应的氧化量测定 三、仪器与试剂 • 3、Cr(Ⅵ)测定的试剂 • 丙酮50 mL • 1+1硫酸50 mL,将分析纯浓硫酸(ρ=1.84 g/mL)缓慢加 入到同体积水中,混匀。 • 1+1磷酸50 mL,将磷酸(ρ=1.69 g/mL)与等体积水混合。 • 铬标准储备液:称取干燥的铬酸钾(K2CrO4)1.9419 g,溶于1000 mL容量瓶配成含Cr(Ⅵ)为10 mmol/L溶液。 • 铬标液:吸取上述储备液5 mL于500 mL容量瓶中,定容即得含 Cr(VI) 0.1 mmol/L的溶液。 • 显色剂:称取二苯碳酰二肼1 g溶于50 mL丙酮中,加水稀释到100 mL,摇匀。 • 0.1 mol/L的KH2PO4溶液500 mL。 • 1 mol/L的KNO3 溶液100 mL。 • 0.1 mol/L KOH 溶液和0.1 mol/L HNO3溶液各50 mL。
实验一:氧化锰对Cr(Ⅲ)氧化反应的氧化量测定实验一:氧化锰对Cr(Ⅲ)氧化反应的氧化量测定 四、实验步骤-1 1、工作曲线的绘制 分别吸取含Cr(Ⅵ) 0.1mmol/L标液0、0.5、1、2、4、6、mL于50 mL比色管中,加入1+1硫酸0.5 mL,1+1磷酸0.5 mL,摇匀,加入2 mL显色剂,定容。
实验一:氧化锰对Cr(Ⅲ)氧化反应的氧化量测定实验一:氧化锰对Cr(Ⅲ)氧化反应的氧化量测定 四、实验步骤-2 2、锰矿物氧化 称取6份合成的钠水锰矿(δ-MnO2)0.1xxx g于50 mL离心管中,分别加入0.1、0.2、0.4、1、2、4 mmol/L Cr(NO3)3 10 mL,于摇床恒温(25 ±1℃)振荡3 h后离心,离心液收集待测,再于离心管中加入10 mL 0.1 mol/L KH2PO4,分散,于摇床上振荡2 h,以解吸被吸附的Cr(Ⅵ),离心,离心液收集待测。同时做空白对照。
实验一:氧化锰对Cr(Ⅲ)氧化反应的氧化量测定实验一:氧化锰对Cr(Ⅲ)氧化反应的氧化量测定 四、实验步骤-3 3、样品测定 取适量的上述离心上清液置于50 mL比色管中,加入1+1硫酸0.5 mL,1+1磷酸0.5 mL,摇匀,加入2 mL显色剂,定容。5-10 min后,于540 nm波长处比色测定。
实验一:氧化锰对Cr(Ⅲ)氧化反应的氧化量测定实验一:氧化锰对Cr(Ⅲ)氧化反应的氧化量测定 五、思考题 • 影响氧化锰与Cr(III)氧化-还原反应的因素有哪些? • 为什么要将Cr(Ⅲ)溶液的pH和离子强度I值调节成一致? • 2. 说明用KH2PO4解吸被吸附的Cr(Ⅵ)的原理及实验 • 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 3. 试阐述氧化锰矿物的环境化学行为和意义。
一、目的要求二、实验原理三、试剂与仪器四、实验步骤五、思考题一、目的要求二、实验原理三、试剂与仪器四、实验步骤五、思考题 实验二:土壤对重金属离子铅的等温吸附
实验二:土壤对重金属离子铅的等温吸附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土壤对离子吸附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原理; 2、学习用吸附等温式描述吸附等温曲线; 3、学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AS)的使用方法
实验二:土壤对重金属离子铅的等温吸附 二、实验原理 一定温度下(25℃),向土壤中按一定土液比加入不同浓度的铅溶液,当吸附达到基本平衡后,以铅的加入量对土壤吸铅量作图,就得到土壤对铅的等温吸附曲线。土壤对铅的吸附量一般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通过计算可得出吸附数据与这两个理论模式的拟合程度。Langmuir方程的形式为: 式中C为吸附平衡时铅溶液的浓度(mg/Kg),M为每千克样品所吸附铅的量(mg/Kg),Xm为最大吸附量,K为与吸附结合能有关的常数(L/mg)。 Freundlich方程的形式为: 式中C、M与(1)式意义相同,K’和b为吸附常数,上两方程中,已知C和M,可求出K和Xm或K’和b。
实验二:土壤对重金属离子铅的等温吸附 三、试剂与仪器 试剂: 1、10 mmol/L的KNO3 溶液1000 mL,将pH调节至4.5 2、2 mmol/L Pb(NO3)2 250 mL,并将pH调节至4.5 3、0.1 mol/L KOH 溶液和0.1 mol/L HNO3溶液各50 mL 4、土样:红壤,辗细,过60目筛 仪器: 摇床、高速离心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离心管(50 mL)
实验二:土壤对重金属离子铅的等温吸附 四、实验步骤-1 1、原子吸收光谱Pb工作曲线 用2mM硝酸铅稀释40倍得接近10ppm溶液,调节pH为4.5,然后分别配制成系列浓度为0、1、2、4、6、8、10 mg/L的Pb原子吸收标准溶液。
实验二:土壤对重金属离子铅的等温吸附 四、实验步骤-2 2、样品制备与分离 在一系列含有0.2000 g土样的离心管中,分别加入15 mL含铅0.1、0.2、0.4、0.8、1.2、1.6、2 mmol/L的硝酸铅溶液(加入前溶液pH调节至4.5,支持电解质为10 mmol/L KNO3),恒温振荡4小时(250 rpm,25℃)平衡后离心,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上清液中铅的浓度。
实验二:土壤对重金属离子铅的等温吸附 四、实验步骤-3 3、数据处理 计算出土壤对铅的吸附量,绘出土壤对铅的吸附等温线。分别用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拟合,求取相关拟合参数。
实验二:土壤对重金属离子铅的等温吸附 五、思考题 1、试阐述影响土壤对铅吸附的影响因素。 2、铅被土壤吸附固定后,是以哪些具体的化学形态存在与土壤固相中? 3、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对环境质量有何意义?
实验三:铁(Ⅲ)-草酸盐配合物对橙黄Ⅱ的光 降解动力学 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试剂与仪器四、实验步骤五、数据处理六、思考题
实验三:铁(Ⅲ)-草酸盐配合物对橙黄Ⅱ的光 降解动力学 一、实验目的 Fe(III)-草酸盐配合物具有很高的光解效率,可产生双氧水和羟基自由基。因此,Fe(III)-草酸盐配合物在光照作用下能够氧化环境中污染物。本实验利用Fe(III)-草酸盐配合物对水溶液中染料橙黄II进行光降解,并描述降解的动力学: 1、掌握动力学基本方法及其在环境化学中的应用; 2、学会测定污染物光降解速率,并求其速率常数及半衰期
实验三:铁(Ⅲ)-草酸盐配合物对橙黄Ⅱ的光 降解动力学 二、实验原理 Fe(III)-草酸盐配合物具有很高的光解效率,可产生双氧水和羟基自由基,具体过程如下: (1) Ox-· + O2→ O2-· + 2 CO2 (2) O2-· + H+→ HO2· (3) HO2·/ O2-· + Fe(Ⅱ)+ H+→ Fe(Ⅲ) + H2O (4) Fe(Ⅱ) + H2O2→ HO· + HO- (5) 产生的羟基自由基氧化橙黄II,使其脱色。
实验三:铁(Ⅲ)-草酸盐配合物对橙黄Ⅱ的光 降解动力学 三、试剂与仪器 试剂: 1、盐酸,2 mol/L,适量;KOH,2 mol/L,适量 2、染料橙黄II(分析纯)。配制浓度为10 mg/L的橙黄II储备液500ml。染料橙黄II分子式如下: 3、FeCl3 (分析纯)。配制浓度为0.1 mmol/L的FeCl3 50 ml,加入适量盐酸,促进FeCl3溶解并防止水解。 4、草酸钾(分析纯)。配制浓度为1.2 mmol/L的草酸钾50 ml。 仪器:同心圆光反应支架、高压汞灯、分光光度计、pH计、比色管、烧杯、容量瓶、量筒以及各类移液管等。
实验三:铁(Ⅲ)-草酸盐配合物对橙黄Ⅱ的光 降解动力学 四、实验步骤-1 1、橙黄Ⅱ测定标准曲线的制作: 配制橙黄Ⅱ标准溶液系列浓度分别为0.5、1、2、4、6、8mg/L,测定485nm处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
实验三:铁(Ⅲ)-草酸盐配合物对橙黄Ⅱ的光 降解动力学 四、实验步骤-2 2、光降解实验 (1)检查光照系统,恒定温度在20℃。 (2)用上述橙黄Ⅱ储备液、FeCl3和草酸钾溶液配制8 mg/L橙黄Ⅱ水溶液400ml,使其中含有10μmol/L的Fe(Ⅲ)和120μmol/L的草酸盐。用盐酸/KOH调节pH为3.5,用12支25ml比色管分装后,在同心圆光反应支架上用水银灯照射上述溶液,每隔10 min取一次样,共取13次样(即分别在t = 0、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 min时取样)。在485nm处测定吸光度。同时做空白对照(暗反应)。
实验三:铁(Ⅲ)-草酸盐配合物对橙黄Ⅱ的光 降解动力学 五、数据处理 1、在此实验条件下,光降解反应为一级反应,有: 式中,c0 —— 橙黄Ⅱ的初始浓度(mg/L) ct —— 橙黄Ⅱ光照t小时的浓度(mg/L) t —— 光照时间(小时) Kp—— 光降解反应速率常数(h-1) 因此,以lnc0/ct对t作图应为一直线。根据直线回归方程可求得Kp值及半衰期t1/2 t1/2 = ln2/Kp 根据实验结果,作出暗反应与光照的lnc0/ct—t相关图,并计算相应Kp及t1/2值
实验三:铁(Ⅲ)-草酸盐配合物对橙黄Ⅱ的光 降解动力学 六、思考题 1、光强是影响光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试与其他同学的实验结果比较,并解释有差别的原因。 2、本实验所用高压汞灯的光谱有何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