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6

老師 製作

財務報表分析. 老師 製作. 第十三章. 技術分析. 本章綱要. 實務供應 M :「財務重點專區」 第一節、技術分析的基本概念 一、道氏理論 ( 一 ) 主要趨勢 ( 二 ) 次級趨勢 ( 三 ) 日常波動 二、波浪理論 三、趨勢線. 本章綱要. 第二節、 K 線分析與線形型態 一、 K 線理論 ( 一 ) 基本型態 ( 二 ) 特殊型態 二、反轉、整理與缺口 ( 一 ) 反轉型態 ( 二 ) 整理型態 ( 三 ) 缺口理論 心靈饗宴 M :「股海浮沉」. 本章綱要.

ellery
Download Presentation

老師 製作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財務報表分析 老師製作

  2. 第十三章 技術分析

  3. 本章綱要 • 實務供應M:「財務重點專區」 • 第一節、技術分析的基本概念 • 一、道氏理論 • (一) 主要趨勢 • (二) 次級趨勢 • (三) 日常波動 • 二、波浪理論 • 三、趨勢線

  4. 本章綱要 • 第二節、K線分析與線形型態 • 一、K線理論 • (一) 基本型態 • (二) 特殊型態 • 二、反轉、整理與缺口 • (一) 反轉型態 • (二) 整理型態 • (三) 缺口理論 • 心靈饗宴M:「股海浮沉」

  5. 本章綱要 • 第三節、移動平均線與葛蘭碧八大法則 • 一、移動平均線 • 二、葛蘭碧八大法則 • (一) 買進時機 • (二) 賣出時機

  6. 本章綱要 • 第四節、其他技術指標 • 一、MACD • 二、RSI • 三、KD值 • 四、OBV • 五、市場寬幅指標 • 六、VR • 七、寶塔線 • 個案研習M:「完美指標」 • 本章公式彙整 • 思考與練習

  7. 第一節 技術分析的基本概念 • 所謂技術分析是以股市過去的成交價、成交量及成交值之資料,來預測股市未來可能上漲或下跌的分析方法。

  8. 第一節 技術分析的基本概念 • 一、道氏理論 • 道氏理論認為股票市場中有三種趨勢: • 1.主要趨勢(Primary Trend): • 主要趨勢亦稱基本趨勢或基本波動(Primary Moves),係指股價長期(一年以上)的持續上漲或持續下跌的一種趨勢。 • 2.次級趨勢(Secondary Trend): • 次級趨勢亦稱次級波動(Secondary Moves),係指主要趨勢中的一種反向的變動,是一種技術修正,為期可能幾週或幾個月之橫向盤整。

  9. 第一節 技術分析的基本概念 • 3.日常波動(Day to Day Moves): • 日常波動係指股價每天的變動情形,或稱為短期波動,在為期數週後便形成次級趨勢。

  10. 第一節 技術分析的基本概念

  11. 第一節 技術分析的基本概念 道氏理論的缺點如下: 1.以偏概全: 僅選取鐵路及工業股來論證整個市場走勢,基礎薄弱。 2.信號落後: 當確知行情為向上或向下之趨勢,或者行情反轉時,距離最低點或最高點已經有段距離。

  12. 第一節 技術分析的基本概念 3.次級趨勢無法掌握: 道氏理論對長期走向有較高的準確性,但無法掌握次級趨勢何時開始變動。

  13. 第一節 技術分析的基本概念 二、波浪理論(Wave Theory) 波浪理論係針對道氏理論趨勢變動的形狀提出明確的判斷準則,提升了實務上運用的價值。波浪理論認為在多頭市場時,有三波上漲的波段,分別為初升段、主升段和末升段,另有兩波下跌的修正波。五波段完成後會面臨一個跌兩段漲一段的大修正波,分別以a、b、c波稱之,a、c為下跌波,b為 上升波。修正完成後又展開另一個五波段的上升趨勢。

  14. 第一節 技術分析的基本概念 當行情在空頭時,則會有三波下跌與兩波上漲的的波段,下跌的波段則稱為初跌段、主跌段及末跌段,上漲波段稱為修正波。五波段完成後則會面臨漲兩波跌一波的大修正波,分別為上漲之a波、c波及下跌之b波。

  15. 第一節 技術分析的基本概念 此外,波浪理論也注意日常波動,並認為這種波動也符合五波段和三波修正的規律。茲以圖13-2表示波浪理論的內容。

  16. 第一節 技術分析的基本概念 波浪理論的缺點: 1.會有例外: 亦即會有一些例外的「失敗波」破壞原本五波段的理論,此時分析者便難以自圓其說。 2.信號落後: 亦如道氏理論一般,無法讓投資者即時掌握多空行情。

  17. 第一節 技術分析的基本概念 三、趨勢線(Trend Lines) 所謂趨勢線,係根據股價變動的趨勢而畫出的切線,分為「上升趨勢線」與「下降趨勢線」兩種。在股價上升期間,連結兩個明顯的低點而形成上升趨勢線;而在股價下跌期間,連結兩個明顯的高點而形成「下降趨勢線」。

  18. 第二節 K線分析與線形型態 一、K線理論 K線又稱陰陽線或蠟燭線(Candle Stick),相傳為18世紀日本的本間宗久所創。K線可按日、按週或按月繪製而成日K線、週K線及月K線。分別代表短、中、長期的趨勢。K線是利用股票的開盤價、最高價、最低價及收盤價繪製而成。

  19. 第二節 K線分析與線形型態 其中開盤價與收盤價以短橫線表示,兩者之間以「實體」的紅黑線形成柱狀,若收盤價高於開盤價,表示上漲,以紅色或空白表示,稱為「陽線」;反之,若收盤價低於開盤價,表示下跌,以黑色表示,稱為「陰線」。而最高價與最低價與「實體」之間用垂直線連接,形成所謂的「上影線」、「下影線」。請參考圖13-4。基本上而言,上影線代表上檔壓力,反之下影線代表下檔支撐。

  20. 第二節 K線分析與線形型態 上圖只不過是K線圖中的兩種情形,其實K線圖會因為當日行情不同,而會有不同之圖型,分別代表不同之義涵。茲說明如下:

  21. 第二節 K線分析與線形型態 (一) 基本型態 K線基本型態除了圖13-4兩種基本架構外,還有以下幾種,見圖13-5。

  22. 第二節 K線分析與線形型態 1.稱為光頭長陽線,表示多方大勝,空方疲弱。 2.稱為光頭長陰線,表示空方大勝,多方疲弱。 3.沒有特別名稱,該圖型表示,雖然盤中曾有空方力道,但最後仍然多方大勝。 4.沒有特別名稱,該圖型表示,雖然有些買氣,但最後空方較強。

  23. 第二節 K線分析與線形型態 5.沒有特別名稱,該圖型表示,雖然有些賣壓,但最後多方較強。 6.沒有特別名稱,該圖型表示,雖然盤中曾有多方力道,但最後仍然空方勝利。 7.稱為十字型,十字線表示多空雙方力道均衡,表示市場的猶豫和不確定性,若上、下影線較長,則稱為長腳十字線,很可能是變盤的前兆。

  24. 第二節 K線分析與線形型態 8.稱為一字線,常常發生在跳空漲停或跌停的情況,表示超強的買氣或賣壓。 9.稱為墓碑十字,或墓碑線、雷公針,表示空方獲勝。但若發生在高檔時,則表示股價趨弱。反之若發生在低檔時,很可能意味著低檔無多的訊息。 10.稱為蜻蜓十字或丁字線、鐵釘線,表示多方獲勝。若發生在低檔時,則表示探底回升,轉多意味濃。若發生在高檔時,很可能意味著高檔無多的訊息。

  25. 第二節 K線分析與線形型態 (二) 特殊型態 單一的K線參考價值有限,通常應該多看幾根K線以了解更多資訊,這種多根K線的組合可形成下列幾種特殊型態,請參考圖13-6。

  26. 第二節 K線分析與線形型態 1. 稱為陽包線,昨天空方勝利,今日多方反敗為勝。 2.稱為陰包線,昨天多方勝利,今日空方反敗為勝。 3.稱為三陽線,多方連下三城。若在多頭市場初期,則為強勢股,不可輕易賣出,但若在股價高檔時,則可能是起跌的開始。

  27. 第二節 K線分析與線形型態 4.稱為三陰線,空方連下三城。若在空頭市場初期,則為弱勢股,不可輕易進場,但若在股價低檔時,則可能是起漲的開始。 5.稱為一陽包三陰,多方一舉突破三日前之高檔,吃掉空頭行情,股價可能持續上攻。 6.稱為一陰包三陽,空方一舉突破三日前之低檔,吃掉多頭行情,股價可能繼續下跌。 7.孕育十字線,當日的十字線完全包含在前一日的大陽線內,顯示買盤力道轉弱,賣盤力道增強,行情即將反轉向下,為賣出訊號。

  28. 第二節 K線分析與線形型態 二、反轉、整理與缺口 前面或多或少已介紹過一些K線型態,此處再就反轉型態、整理型態與缺口理論等來介紹相關之線形型態。 (一) 反轉型態 最典型的反轉型態為頭肩頂(head-and-shoulders top)及頭肩底(head-and-shoulders bottom)。請參考圖型13-7

  29. 第二節 K線分析與線形型態

  30. 第二節 K線分析與線形型態 1.頭肩頂: 頭肩頂由四個階段組成,即左肩、頭部、右肩及突破,在過程發展中會形成三個高峰。茲分述如下: (1)左肩: 為一段大成交量的上升,然後是量縮拉回,至某一低點。

  31. 第二節 K線分析與線形型態 (2) 頭部: 由左肩價格回跌之低點,然後再回升,且量能擴大,股價突破左肩頂點,到某一高點後,形成另一次的量縮拉回,其價格將接近於上次下跌的低點,連接此兩個低點即所謂的「頸線 (neck line)」。

  32. 第二節 K線分析與線形型態 (3)右肩: 由頭部價格回跌之低點,再度回升,價格大致與左肩頂部接近,但低於頭部之高點,而且成交量比左肩及頭部必定更少,之後價格就開始下跌。

  33. 第二節 K線分析與線形型態 (4)突破: 當右肩價格下跌穿過頸線,而且收盤價低於頸線約3%,則頭肩頂的型態才算確定。之後股價開始形成下跌走勢,而下跌幅度通常不會少於頸線到頭部的漲幅,此種推估之幅度位置,稱為「初步滿足點」。例如:頭部價格為$100,頸線價格為 $80,則下跌之「初步滿足點」,以等幅計算,應為$60。

  34. 第二節 K線分析與線形型態 2.頭肩底: 頭肩底的型態與頭肩頂相反,其頭肩部是朝下的,亦由左肩、頭部、右肩、突破四個階段組成,前半部的成交量與頭肩頂差不多,但後半部的成交量則有量能擴大的遞增特性。

  35. 第二節 K線分析與線形型態 3.M頭: M頭即雙重頂(double tops),屬於股價的末升段。當股價開始上升至某高點,之後量縮拉回至某低點後,再度上升至上次高點附近,之後股價開始量縮下跌,並突破原來之低點(即頸線位置),此時完成雙重頂的型態。通常M頭兩個高點的時間大約要一個月以上,若太短的話,只是屬於整理的型態而已。

  36. 第二節 K線分析與線形型態 4.W底: W底即雙重底(double bottoms),形成於股價之末跌段,形狀恰巧與雙重頂相反。當股價開始下跌,至某一低點,之後反轉上漲至某高點後,再度拉回至上次低點附近,之後股價開始量能擴大而上漲,並突破原來之高點(即頸線位置),此時打底完成形成雙重底的型態。

  37. 第二節 K線分析與線形型態 5.三重頂(triple tops): 當M頭突破頸線後,若無法達到初步滿足點,則將上探測試,此時頸線的壓力是否會被突破,形成一個關鍵。若被突破時,則可能形成三個高點,而成為三重頂,甚致於M頭轉變成W底的型態,之後的道理都差不多,就不再贅述。

  38. 第二節 K線分析與線形型態 6.三重底(triple bottoms): 當W底突破頸線後,若無法達到初步滿足點,則將拉回測試,此時頸線能否發揮支撐作用,也是一個關鍵。若被突破時,則價格將回測底部,而可能形成三個低點,成為三重底。甚致於形成型態的陷阱,W底轉變成M頭的型態。

  39. 第二節 K線分析與線形型態 7.尖頭反轉及V型反轉: 尖頭反轉及V型反轉為一日反轉(one day reversal)的情形,通常是基本面突然發生重大的變化而造成。此種反轉沒有什麼分析價值,因為無法預測未來的股市走向。這些反轉型態請參考圖13-8。

  40. 第二節 K線分析與線形型態

  41. 第二節 K線分析與線形型態 (二) 整理型態 整理型態是以盤整、收斂或者暫時與趨勢相反的運動方式,而造成籌碼換手。整理並不會改變股價的趨勢,故其發生時之成交量常呈現穩定或萎縮的狀態。整理的種類很多,茲分述如下:

  42. 第二節 K線分析與線形型態 1.旗型(Flag): 為向上斜或向下斜的平行四邊形,在一段快速上漲或下跌的過程後,接著價格上上下下而形成一段上下平行的範圍,然後會繼續之前的走勢。 2.三角旗型(Pennant): 為對稱的三角形,也是先有一段快速的上漲或下跌,接著價格上上下下,至少經過四個轉折點以上,但幅度越來越小而形成三角形,整理完後也將持續原來之走勢。

  43. 第二節 K線分析與線形型態 3.楔型(Wedge): 楔型至少有兩個高點和兩個低點,高點連高點、低點連低點,而形成不對稱而傾斜的三角形,但在收斂至兩線相交之前,就會向上或向下突破。 楔型若向下傾斜,即下降楔型(Falling Wedge),為多頭行情。反之若向上傾斜,則為上升楔型(Rising Wedge),為空頭行情。

  44. 第二節 K線分析與線形型態 4.箱型(Box): 係指股價在上下兩條平行線之間溫和的波動,由於沒有重大利多或利空訊息,故股價在一段期間之內做箱型之整理。 這些整理型態列示於圖13-9。

  45. 第二節 K線分析與線形型態

  46. 第二節 K線分析與線形型態 (三) 缺口理論(Gap Theory) 缺口(Gap),又稱為跳空缺口,係指某日成交價與前日成交價產生不連貫的情況,在日線圖中,某日的最低成交價比前一日的最高價還要高,或某日的最高成交價比前一日的最低價還要低。

  47. 第二節 K線分析與線形型態 缺口可分下列幾種: 1.除權或除息缺口: 除權缺口(Ex-right Gap)或除息缺口(Ex-dividend Gap),顧名思義,即因為除權或除息所產生的缺口,此兩者較無趨勢分析之意義。除息缺口通常很小,故容易封閉;而高權值股(超過3元)形成之缺口,填權之壓力較大。

  48. 第二節 K線分析與線形型態 2.普通缺口(Common Gap): 普通缺口又稱區域缺口,在價格密集或區間整理的中末期發生,其缺口之成交量不大,故很容易封閉,此在技術分析亦無預測上的意義。當股價出現普通缺口之數,未來的走勢通常為先漲後跌。

  49. 第二節 K線分析與線形型態 3.突破缺口(Breakaway Gap): 當反轉型態完成,若價格突破時,則形成突破缺口,突破缺口表示一種價格移動的開始。如同前述之頭肩頂、頭肩底、M頭、W底等,當價格突破水平關口或頸線位置時所造成,此時因為可以確認價格走勢,故此一資訊極具參考價值。

  50. 第二節 K線分析與線形型態 4.逃逸缺口(Runaway Gap): 逃逸缺口又稱繼續缺口,此種情況發生在大量進出時,價格快速的上漲或下跌,而且可能持續發生,藉由缺口與起漲或起跌點的距離;可以幫助預測價格可能的位置,故具有技術分析的意義,也稱為「測量缺口」。其預測價格走勢的距離大致與已走的距離相當。故逃逸缺口表示價格處於變動的中點位置。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