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 likes | 690 Views
第七章 工業區位的變遷. 第一節 區位選擇的其他因素 第二節 製造業的區位變遷. 第七章章首圖飛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6 年 2 月取自: http://www.flytiger.com.tw/index.htm.
E N D
第七章 工業區位的變遷 第一節 區位選擇的其他因素 第二節 製造業的區位變遷
第七章章首圖飛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2月取自:http://www.flytiger.com.tw/index.htm第七章章首圖飛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2月取自:http://www.flytiger.com.tw/index.htm
三義鄉規模宏大的裕隆汽車公司:成立於1953 的裕隆汽車,1995 年將臺北總公司、桃園工程中心、新店工廠等單位陸續遷移至三義,以減少溝通成本,並整合公司資源,提升競爭能力。隨後該企業又陸續將工程中心升格為裕隆亞洲技術中心(YATC,1998),以分擔日產亞洲車型的設計研發工作;也將竹北零件中心遷移至三義廠區(1999);2000 年成立裕隆亞洲零件中心(YAPC),做為兩岸三地物流的樞紐,以因應加入WTO 後的市場變化。 資料來源:裕隆汽車——企業簡介——發展史,民國94 年12 月31 日,取自http://www.yulonmotor.com.tw/intro/intro2.jsp
本章我們將學習: • 工業區位理論的意義 • 時空壓縮與區位變遷的關係 • 產品生命週期與區位轉移的關係
第一節 區位選擇的其他因素 第二節 製造業的區位變遷
傳統區位選擇 韋伯(Alfred Weber)工業區位論 • 1909年由德國學者韋伯提出 • 利用最低成本的觀點分析工業區位問題 1.基本假設 所有影響加工製造成本的因素(原料、動力、勞工…),沒有空間上的差異 2.總運輸成本最低處為最佳的工業區位
第一節 區位選擇的其他因素 (一)規模經濟 (二)聚集經濟 (三)產業連鎖 (四)工業慣性
(一)規模經濟 定義:工廠因生產規模擴大,而使產品的單位生產成本降低的經濟效益 • 規模經濟產生的原因: • a.生產的專業和分工:可提高生產效率,增加產量和良率 • b.大宗採購原料:可享受折扣優惠 • c.產品的大量銷售:可分擔人事和管銷成本 • d.設備成本的分擔:設備固定成本,若大量生產則可大幅 • 攤銷而使平均成本降低。 • f.擴大市場佔有率
台塑麥寮六輕廠→擁有工業港、發電廠、機械鍋爐廠,並擴大煉油廠產能台塑麥寮六輕廠→擁有工業港、發電廠、機械鍋爐廠,並擴大煉油廠產能 台塑麥寮六輕廠 資料來源:劉國泰 攝影,天下雜誌,2002年6月1日,台塑的石油王子王文潮打造家族創業新典範,臺北,天下雜誌,2002,P.84
(二)聚集經濟 1.定義:工廠因空間聚集,而使工廠的單位生產成本降低的經濟效益 2.來源: • (1)雇工、技術服務及代工的便利 • (2)較易掌握商情資訊 • (3)分享公共服務設施 3.範例: 工業區的開發,ex:竹科 光華商場 又稱外部經濟
新竹工業區 資料來源:新竹工業區DM(民國86年7月印製)
(三)產業連鎖 • 定義:工廠間因業務需求而與其他產業接觸,所產生的連鎖關係 例如:資金往來、資訊交換、產品流通或轉包代工等 2. 連鎖關係愈強,愈能促成工廠的聚集 3. 亦是世界各大工業區形成的原因之一
產業連鎖的形式非常多元 1.原料產品連鎖: 紡紗廠將棉花紡成棉紗,成為織布廠的原料,織布廠製成的棉布又成為染整廠的原料,染整廠的產品又為成衣廠的原料,各工廠間即為一上下游關係的原料產品連鎖(生產連鎖) 2. 代工連鎖:轉包代工的連鎖關係 3. 服務連鎖:如資金往來與資訊交換 4. 運銷連鎖:產品流通的連鎖關係
(四)工業慣性 • 定義:當一地的許多工廠形成緊密的連鎖關係後,即使有其他更好的區位,工廠也不易遷離,形成工業慣性 • 若工廠因工業慣性而不遷移 →升級或轉型以維持競爭力 範例: • (1)臺北縣鶯歌陶瓷業 • (2)英國伯明罕
鶯歌陶瓷舊式與新式廠房 資料來源:晟鼎工業 提供
和成企業的商標演進 鶯歌有煤和黏土原料,自清代即有生產。光復後發展快速,直至70年代政府因環境考量宣布禁止開採鶯歌黏土,原料來源轉向進口,並引進快速窯而帶動產業升級。80年代起因中國興起,陶瓷業相繼移至中國,鶯歌轉型以觀光為主。
第二節 製造業的區位變遷 一、時空壓縮與區位變遷 二、產品的生命週期與區位轉移
一、時空壓縮與區位變遷 • 工業區位產生空間轉移的原因 →原有區位優勢不再,ex.勞工工資上漲 →交通革新 →產品的生命週期 →全球產業結構的變化
一、時空壓縮與區位變遷 • 交通革新 • 定義: • 一是交通工具創新,使原有的交通工具逐漸消失,ex. 馬車→火車 • 二是原有交通工具改善,包括運量提高、速度加快、裝卸更便利、以及儲存技術提高等,ex.帆船→郵輪 • (2) 影響: • 單位運費降低 • 旅運時間縮短
Box:交通 • 廣義的交通包括客、貨的移動與訊息的傳遞,前者稱為運輸,後者稱為通訊 • 運輸系統有鐵路、公路、河道、海運、空運及管線 • 通訊系統則包括電話、傳真、郵遞及網際網路
交通革新與國際間運輸與通訊成本 交通革新後,成本大幅降低,促使單位運費降低
一、時空壓縮與區位變遷 • 時空壓縮:交通革新使各地之間的時間距離較以往更為接近的現象 臺北到高雄的旅時 高速公路前 高速公路後 高速鐵路後 8-9小時 4-5小時 90分鐘
時空壓縮示意圖 1750年--馬車或船 平均速度每小時16㎞ 1850年--蒸汽火車或蒸汽船 平均速度每小時50-100㎞ 1950年--螺旋槳飛機 平均速度每小時480-640㎞ 1980年--噴射客機 平均速度每小時800-1120㎞ 交通革新擴大了工業區位的選擇性,工廠區位得以分散各地,且可視狀況而隨時遷移。 資料來源:繪圖參考出處:東方出版社編輯部譯,圖說漫畫世界地理百科6─大洋洲,臺北:臺灣東方,1997,P.89
一、時空壓縮與區位變遷 • 區位變遷 • 運費降低、旅時縮短,使距離的阻力減弱,而導致工業區位的選擇機會增加 • 範例: • 鋼鐵工業:煤鐵原料產地鄰近市場的 • 海港區位 • 電子資訊業:分散全球各地再進行組裝
二、產品的生命週期與區位轉移 美國的汽車工業: 最初草創→分散 競爭勝者→底特律(鋼鐵產地、熟練勞 工集中區) 二次戰後→生產已趨標準化往美、加各地、 海外 現今→尋求廉價勞力、降低關稅障礙→世界各地不斷移動 • 定義:產品從出現到退出市場的過程 • 週期:大致可分成新創、成長、成熟等階段而後逐漸退出市場 • 區位:處於不同生命週期的產品,其生產區位各不相同 • (1)新創階段:區位集中在已開發國家的都市附近 • (2)成長階段:逐漸分散海外各地 • (3)成熟階段:不斷往工資低廉的地區移動
不斷往工資低廉的地區移動 逐漸分散海外各地 產品生命週期示意圖 區位集中在已開發國家的都市附近 生物科技、3G電信 行動電話 女性化妝品、個人小汽車 資料來源:agle & Spencer,A Geography of the European Union—A Regional and Economic Perspective,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P.53
學生活動7-1 在不同產品生命階段,因生產特徵有著 不同的需求,因而左右了區位的選擇。 圖7-6 將三階段不同需求以簡單圖示分類, 例如在經營管理上,處於成長期的產 品,因市場需求開始快速增加,生產技 術也開始建立標準化,對經營管理要素 的需求最強,至成熟期的產品因產品已 趨定型,故對經營管理的需求最弱。 請問:
產品生命階段的不同需求示意圖 資料來源:agle & Spencer,A Geography of the European Union—A Regional and Economic Perspective,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P.53
若其他的需求要素分別是指非技術勞力、科學技術或資本時,則圖中空格應分別代表上述哪些要素最為適當。若其他的需求要素分別是指非技術勞力、科學技術或資本時,則圖中空格應分別代表上述哪些要素最為適當。 • 由於不同生命階段的產品,其空間分工的需求有別,區位亦隨之轉移。根據圖示概念,當產品在新創期、成長期、成熟期的區位變化趨勢大致為何?
7-1學生活動參考解答 2. (1)新創期──生產區位多在具有創 新能力的核心區,如已開發國家的大都 市附近; (2)成長期──生產區位逐漸分散海 外各地; (3)成熟期──生產區位最終往勞力 成本更低的開發中國家。
Box:技術轉移 定義:技術由A移動到B,B由不會(或不能)使用某項技術,到會(能)使用某項技術的整個過程 • 技術移轉因為涉及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流動的過程所使用的法律方式,可能的型態非常多種,包括: • 技術授權、技術買賣(讓與)、共同研發聯盟、併購、成立衍生公司(spin-off)等 • 一般常見的「技術授權」只是「技術移轉」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