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likes | 397 Views
结果藏在过程中. 实验中学 曾斌. 2010 届 : 高一抽考的时候,语文排名第三。 高三会考成绩市局第二。 高考: 理科语文的平均分达到 111.33 分, 市局排名第二。. 片段一: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都是至千里,为什么两个字不一样?. 1 、 “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的“致”是“ 借车马之力,使达到 ”的意思, 偏于目的。 2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的“至”, 是个动词,前面的“无以”是“不能”的 意思,做状语。“不能到达千里之外”, 所以这个“至”翻译为“ 到达 ”。
E N D
结果藏在过程中 实验中学 曾斌
2010届: 高一抽考的时候,语文排名第三。 高三会考成绩市局第二。 高考: 理科语文的平均分达到111.33分, 市局排名第二。
片段一: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都是至千里,为什么两个字不一样?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的“致”是“借车马之力,使达到”的意思, 偏于目的。 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的“至”, 是个动词,前面的“无以”是“不能”的 意思,做状语。“不能到达千里之外”, 所以这个“至”翻译为“到达”。 重在过程。
片段二: 文言文,词类活用里的 “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 两支一样长短的粉笔 “吾小之”:“我根本看不上它,我轻视它”。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表示意动。 因为是“主观”上的。
“吾小之”: 把粉笔掰成了三小段。 在这个语境中,“吾小之”的“小”, 是使动用法,因为施加了“外力”。
在文言文教学上, 如果只重视知识点的积累, 不重视文言语法的讲解, 那就会造成了, 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片段三: 在作文教学上,坚持两点,一点就是“摘抄”,一点就是“勤练笔”。在我看来,最神奇的地方,就是一个班的作文,早上收,晚上改,第二天上课来讲评。老师是乐在其中,从来都不觉得改作文是件苦差事,学生也是越写越会写。
关于“摘抄本”, 要用一沓方格稿纸来做摘抄本, 要求学生一笔一划,书写工整。 书写如果达不到要求,要重新去写。
每周的语文家庭作业,在摘抄本上,需要 完成五个模块,每天一个模块: 周一:一个成语+一句名言+一个精彩语段。 周二:一道诗歌鉴赏题+一道语言运用题。 (要有题目,有完整的答案) 周三:摘抄高考满分作文(要抄名师点评)。 周六:有标题的400字以上的日记一则。 周日: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摘录深度新闻。
长期以来,用数理化的教学方式来进行语文教学,已经严重违背了语文学习规律,训练代替不了积累,没有大量的诵读、涵咏、感悟和体验,语文水平便不可能提高。 不好读书,而好甚解正是当前语文教学的最大弊端。 ——李希贵
不仅仅是考查考生作文的章法和文笔的,而都是考验考生的情怀,考验的是这样一种道德能力。如果能够有考生把他的思想素质和为人修养表现在自己的作文里面,应该是一篇“文质彬彬”的好作文。不仅仅是考查考生作文的章法和文笔的,而都是考验考生的情怀,考验的是这样一种道德能力。如果能够有考生把他的思想素质和为人修养表现在自己的作文里面,应该是一篇“文质彬彬”的好作文。 ——海岩
“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却将与你们同在。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却将与你们同在。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风声》
选择题:充分去展现解题的技巧 比如病句题,教学生划分句子结构,然后再告诉他们,这个句子怎样表达,才算正确。 比如科技说明文 怎样找出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句子 怎样分析过渡段 怎样通过关联词,理清句子和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怎么通过概括段意,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选择题 怎样进行题目选项和原文的信息比对 怎样从题目当中,找到答题的切入点
1、以纯厚闻于乡党 (句式) 2、直乡台云:“衣乃自以遗少年,非窃也。” 3、仁罕率众断澶州浮桥以溃贼,因诱获数十人 4、遇群寇暴集,以计悉枭其首。 5、初诣岭表省父 6、尝为乡里恶少所辱,谦不胜怒(句式) 7、亡命京师,应补卫士,稍迁内殿直都知。 8、瘗尸翰营中,累日,发土得之。 9、谦上言边城早寒,请给以六月,后以为例。 ——《宋史·列传》
语文的复习备考,不在于你讲了多少东西,而在于学生真正记住了多少东西,他能记住的东西,就是他真正学会的东西。语文的复习备考,不在于你讲了多少东西,而在于学生真正记住了多少东西,他能记住的东西,就是他真正学会的东西。 课堂的容量固然重要,但一定要建立在学生的承受能力之上。少一点,慢一点,总比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好。
教师放慢教学进度=更多学生学得更好。 我只相信你们的笔头,不太相信你们的口头。 ——林华民
语言运用题: 要求学生先在练习册上写,然后再把自己的劳动成果,展示到黑板上,最后老师当堂点评、修改。
诗歌鉴赏: 涉及到专业术语和答题的规范性。 讲解完诗歌鉴赏题之后,最后用背投显示标准答案。视觉得到的信息是最多的,学生通过研究标准答案,去体会诗歌鉴赏里暗藏的答题的套路。
学生可以不重视语文的学习,家长可以不在乎语文的分数,但你,身为语文老师,你要热爱,你所教授的这门课程。“传承五千年,唯我中国风”,身为语文老师,你要有这样的责任心 。
谢谢大家! 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