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 美术课程标准 》 解读

《 美术课程标准 》 解读. 为什么要进行课改?. 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 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 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美术课程标准 》 的制定, 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什么要求 ?. 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的 综合性 和 探索性 ,注重美术课程与 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 ,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 想象力 和 创造力 ,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课 程 的 性 质.

elkan
Download Presentation

《 美术课程标准 》 解读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2. 为什么要进行课改? • 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 • 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 • 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美术课程标准》的制定, 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什么要求? 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4. 课 程 的 性 质 1、人文性质:(所谓人文性包括) 人存在的意义、人的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知、情、意、人格都是其中的内涵。而人文性更是由哲学、宗教、历史、文学、艺术等人文科学所体现出来的。具有道德与价值倾向。 2、必修的艺术课程: 全体学生必修的 。 九年义务教育的美术教育是一种基础的美术教育。具有艺术的基本特征。美术课程尽管要涉及到理性、逻辑、抽象,但更应强调形象、感性、情绪、想象、个性、创造、体验和实践。

  5. 课 程 的 价 值 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3、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4、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5、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详见“美标”

  6. 为什么说美术课程能引导学生 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美术是一种分享人类经验的特殊方式,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最早的“凝固”的信息。 具有直观性,数万年前的原始人通过自己的美术作品与我们现代人进行“对话”,这说明美术语言具有持久性。 美术还具有一种微妙性的特点。“没有一种描述或解释能将自己对于对象的经验完全表达来。”美术在经验的表达上更趋精微。它能以一种再造的环境和气氛,唤起人们的更为微妙的感受和经验。这是文字所不及的。

  7. 基 本 理 念 1、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2、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4、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详见“美标”

  8. 什么是基本的美术素养? • 基本的美术素养应该 包括如下方面: • 对美术的内容和现象有基本的了解; • 对美术的创作方法与过程有基本的了解; • 对美术在社会中的 价值与作用有基本的了解。 基本的美术素养不仅仅是对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应该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 • 艺术态度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 有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做出积极(独特)的反映; • 能自觉而大胆地运用美术 的媒材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追求艺术 化生存; • 能不断的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又保持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

  9. 学习领域 • 以学生学习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 • 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来划分学习领域。 • 创作与欣赏(外化与内化),美术学习具有操作性的特点,创作活动的比例更大。 • 创作活动又分为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10. 学习领域 • 欣赏-评述:领域更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 综合-探索: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综合-探索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等方面相综合的活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 • 归纳四个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综合-探索。

  11. 综述:(与大纲比较) • 造型·表现(绘画) • 设计·应用(手工) • 欣赏·评述(欣赏): • 综合·探索(新增加): • ▲上述四个学习领域的划分是相对的,每一个学习领域的各有侧重,又互相交融,紧密相关,形成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美术课程结构。

  12. 什么是文化情景?为什么要强调在广泛 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 • 文化情景:实际上指的是一件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其特征。 • 注重文化情景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体现为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 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的含义; • 帮助学生通过美术作品更好的理解美术作品的含义。 • 情景------是一种上下文的关系。 美术课程定性为人文课程,就是要求学生不仅要从美术本体理解美术,而且应该通过美术理解更广阔的世界,理解美术作品中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学生就能获得人文精神的浸染,逐渐提高人文素养。

  13. 总 目 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14. 总目标(按三个维度表述) 知识与技能:学生要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努力形成基本美术素养。 过程与方法:学生要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要努力获得对美术学习的 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15. 阶段目标是如何分层次的? 美术学科的内容有其独特性,我们对这种独特性的认识是,它很难被具体量化,很难像一些学科那样能通过量化的方法分成若干具有明显差别的等级。 在确定阶段目标的层次时,遵循了宜粗不宜细的原则,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分成了四个阶段,并相应地确定了具有相对递进关系的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 (1---2年级) 第二学段 (3---4年级) 第三学段 (5---6年级) 第四学段 (7---9年级)

  16. 第一学段 (一~二年级)

  17. 第二学段 (3~4年级)

  18. 造型·表现各学段递进关系造型是运用描绘雕塑拓印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艺术创作活动.表现则是通过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作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学生应达到的目标:1、认识与理解线条、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造型要素,并能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2、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3、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活动的持久兴趣。造型·表现各学段递进关系造型是运用描绘雕塑拓印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艺术创作活动.表现则是通过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作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学生应达到的目标:1、认识与理解线条、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造型要素,并能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2、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3、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活动的持久兴趣。

  19. 实 施 建 议 教学建议  (1--8条)28页 1、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 2、激发创新精神与培养实践能力; 3、美术学习提高到美术文化层面的学习; 4、加强教学中师生“教”与“学”的关系; 5、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 6、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 7、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习美术兴趣; 8、计算机与网络美术教学. 评价建议 1自我评价; 2活动评价; 3作业评价;(学生) 4 教师评价; (以教案形式考核)

  20. 什么是“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 • 从作品美术语言的角度-——侧重于观察和分析作品的色彩、线条、构图、肌理等,是怎样围绕着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 从传记的角度——对作者的生平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再进行分析,作者为什么创作该作品?什么时候?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 从历史研究的角度——借助作品来介绍某一历史背景(事件)。 • 从美术史的角度———从某一画派、某一艺术运动出发,看它们的演变、兴衰。 • 从文化的角度———将历史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美术作品中同一类的题材,放在一起欣赏,用文化比较的方法,看清不同文化背景中的艺术作品具有不同的面貌。

  21. 怎样进行美术欣赏? 费德门教授(美国)提出美术欣赏程序——描述、分析、解释、评价。 在学校美术教学中。有着较好的可操作性,在世界上产生了较大影响。该程序能够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分析美术作品,给学生创造了一个主动探索的机会。 简单描述———— 感官可感受到的层面作为描述的开始。 对题材、主题、造型要素 (色彩、线条、形状、肌理)与形式等做简单粗浅的描述。 形式分析————探讨作品制作中所运用的材料、技法及其特性;探讨作品中造型要素及个物描写之特色;分析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关系;探讨运用何种构成原理,把艺术要素组织为一整体;探讨作品风格。 意义解释———探讨环境、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等背景与此作品的关系;作家的个性、性格、思想、艺术观与此作品的关系;探讨作品里所传达的内涵,即所含有的气氛、感情、心情、主题意义、观点、思想等;探讨作品所含有的图象学象征意义。 价值判断————运用上述所学到的知识、概念为基础,对作品的优劣与价值做合理的判断,并述其理由。参考专家对此作品的批评与判断。 ·你看见了什么? ·作品是怎样组织起来的? ·作品有什么意义? ·如果你有这幅画你会把它放在家里什么地方?

  22. 为什么要强调使美术学习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的层面?为什么要强调使美术学习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的层面? • 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看 • 从文化的层面来看——随着通讯和交通工具的发展,人类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加强多元文化的跨文化教育是立志与民族间的相互理解、避免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促进世界和平的重要途径。 • 从美术学科本身来看—美术学科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它与社会、人文、自然科学有着直接的和暗含的关系,因此,它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人的整体素质培养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如何在教学中突出美术文化的学习? • 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让学生通过了解不同的历史、文化、经济、地理等,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 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与尊重。

  23. 如何设计与开发“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内容?如何设计与开发“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内容? 该领域总体特征为:拓展性、探究性、创造性。 ▼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活动内容 美术与文学:插图、连环画等 美术与戏剧、舞蹈:设计、制作并表演皮影戏、影子戏等 美术与音乐:用造型艺术的方式来表现音乐。 美术与地理:绘制地图,设计、制作模型等 美术与物理:设计与制作灰发光、转动的环境艺术模型 等 ▼美术与美、社会、环境、科学、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内容 美的展示:小超市 美学:什么是艺术品? 美术与社会 调查社区历史、当地文化遗产等 美术与环境 :创作居住地区昆虫、植物、风景等 美术与科学:围绕“美术与光” “班级美术网”等专题,运用摄影、摄像影视、电脑等设备进行创作活动。 美术与国际交流 :用“绘画信”的形式交流等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