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2.4 第四节 液体及玻璃(非晶态)的粘 滞 流 动

2.4 第四节 液体及玻璃(非晶态)的粘 滞 流 动. 晶体中塑性流动强烈地决定于结晶学,即具有一定的滑移系统,与此相比较,液体和玻璃的粘滞形变完全是各向同性的,只决定于作用应力。. F. v 2. A. x. v 1. 流动度  ------ 粘度的倒数 1/  。 粘度在宽广范围内变动。 例如: 室温下,水和液态金属粘度为 0.01 泊数量级。 液线温度下钠钙硅酸盐玻璃,其值约 1000 泊; 在退火范围的玻璃约为 10 14 泊。. 2.4.1 流动模型. 1. 绝对速率理论. 绝对速率模型:

elita
Download Presentation

2.4 第四节 液体及玻璃(非晶态)的粘 滞 流 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4 第四节 液体及玻璃(非晶态)的粘 滞 流 动 晶体中塑性流动强烈地决定于结晶学,即具有一定的滑移系统,与此相比较,液体和玻璃的粘滞形变完全是各向同性的,只决定于作用应力。 F v2 A x v1

  2. 流动度------粘度的倒数1/。 粘度在宽广范围内变动。 例如: 室温下,水和液态金属粘度为0.01泊数量级。 液线温度下钠钙硅酸盐玻璃,其值约1000泊; 在退火范围的玻璃约为1014泊。

  3. 2.4.1 流动模型 1. 绝对速率理论 绝对速率模型: 把粘滞流动看成是受高能量过渡状态控制的一种速率过程。 绝对速率理论的含义: 液体分子从开始的平衡位置过渡到另一平衡状态。 越过能垒进行传输,该能垒受到作用应力的影响发生偏移。

  4. 3 势 能 流动方向 2 E E E 1 /2   液体流动模型与势能曲线 根据绝对速度理论,流动速度为: u=2 0exp(-E/kT)sin( 1 2 3/2kT) 根据牛顿液体定律:= dv/dx=  u/ 1

  5. 得:=1/u=1/[20exp(-E/kT)sin(1 23/2kT)] 假定: =1 = 2 = 3 则: ==  exp(E/kT) /[2 0 sin( V0/2kT)] 当外应力很小,气体分子体积很小,  V0kT 得: = kT/ 0V0 exp(E/kT)= 0 exp(E/kT) 说明:在外应力很小时,粘度与应力无关,应力较大时,粘度随温度提高而剧烈的下降。

  6. 2. 自由体积理论 表达式:=Bexp(KV0/Vf) 其中: Vf=V-V0 Vf------自由体积,由于提高了容许分子运动的空隙, 其值越大粘度越小; V------给定温度下分子的体积,温度越高,其值越大。所以温度升高,自由体积增大,粘度降低; V0 ------分子有效的硬核体积,其值恒定不变。 3. 过剩熵理论 温度下降,液体的熵降低,使形变增加困难。 表达式: =Cexp(D/TS0)

  7. 2.4.2 影响粘度的因素 1 . 温度 不同种类的材料,粘度对温度的依赖关系有很大差别。 玻璃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特点: 在玻璃转变温度,相当于粘度等于1013泊所对应的温度,玻璃的折射率、比热、热膨胀系数、粘度等物理性质发生突变,在性质与温度曲线上表现为斜率突然改变。

  8. 退火点(消除内应力温度):=10 12..5-10 13.5泊 软化点:=10 7.6 泊 工作范围(成型温度):=104-108 泊 粘 度 熔化范围:=50-500泊 钠钙硅系统玻璃温度和粘度的关系曲线 温度

  9. 2. 时间 在玻璃转变温度, 玻璃的粘度与时间有关。 lg 在退火点487.70C以下保温一段时间,粘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15.5 15.0 14.5 14.0 从高温状态冷却到退火点时粘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0 1000 2000 min

  10. 3. 熔体结构、组成 玻璃的粘度与熔体结构密切相关,而熔体结构又决定于玻璃的化学组成和温度,其结构主要由氧硅比决定。 玻璃的粘度几乎总是随网络改变阳离子浓度的增加而下降。 例如:在16000C,熔融石英的粘度因掺2.5mol%K2O,粘度下降约四个数量级。 原因:改性离子减弱了Si—O键。

  11. (1)化学键的强度 在碱硅二元玻璃中,当硅氧O/Si比值很高,已接近岛状结构,其间很大程度上依靠R—O相连接,粘度按Li2O—Na2O—K2O顺序递减,当比值低时,顺序相反。 (2)离子的极化 阳离子的极化力大,对氧离子极化、变形大,减弱硅氧键的作用大,表现为粘度下降。 一般非惰性气体型的氧离子极化力大于惰性气体型的氧离子。 例如:二价铅取代电荷相同、大小相近的二价锶离子,玻璃的粘度下降。过渡金属取代镁,粘度下降。

  12. (3) 结构的对称性 结构不对称,有可能在结构中存在缺陷,粘度下降。 例如:Si—O、 B—O键强相差不大,但石英玻璃的粘度比氧化硼玻璃的粘度大的多。 磷酸盐玻璃中磷氧有单键和双键,即结构不对称性。

  13. (4)配位数N 氧化硼的配位数对粘度的影响比较突出。 16Na2O·xB2O3· (84-x)SiO2玻璃系统粘度随硼含量的变化: 开始加入的硼处于氧四面体,使结构网络聚集紧密,粘度提高,当含量增加到一定值时,硼处于三角体中,使结构疏松,粘度下降。 In2O3(N=6)>Al2O3(N=4) ZrO2(N=8) > TiO2(N=6) > GeO2(N=4)

  14. 氧化物对玻璃粘度的影响总结 1. SiO2、Al2O3、 ZrO2 等提高粘度。 2. 碱金属氧化物降低粘度。 3. 碱土金属氧化物对粘度的作用较复杂。一方面类似于碱金属氧化物,能使大型的四面体群解聚,减小粘度,表现在高温。另一方面,其电价较高,离子半径不大,故键力较大,有可能夺取小型四面体群的氧离子,使粘度增大,表现在低温; 4. PbO、 CdO、 Bi2O3、 SnO等降低粘度。 5. Li2O 、ZnO、 B2O3等增加低温粘度,降低高温粘度。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