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5

医疗急救常识 与现场心肺复苏技术

医疗急救常识 与现场心肺复苏技术. 深圳市西丽医院 刘 洪. 一、医疗急救常识. 1.急救医学的新概念. ① 国际公认的独立学科 边缘学科 ②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诊 ICU、 灾害医学等 ③急救的含义 :抢救生命、改善病况和预防并发病. 2.院前急救的定义与模式. ① 广义上 : 指急、危、重病人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急救               狭义上: 指专门从事院前急救的医疗机构、人员为急 危重病人的医疗急救、运输和途中救护服务

elis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医疗急救常识 与现场心肺复苏技术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医疗急救常识与现场心肺复苏技术 深圳市西丽医院 刘 洪

  2. 一、医疗急救常识

  3. 1.急救医学的新概念 ①国际公认的独立学科 边缘学科 ②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诊ICU、灾害医学等 ③急救的含义:抢救生命、改善病况和预防并发病

  4. 2.院前急救的定义与模式 ① 广义上: 指急、危、重病人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急救               狭义上: 指专门从事院前急救的医疗机构、人员为急 危重病人的医疗急救、运输和途中救护服务 ②模式:与英美类型相似 配备医务人员随车 特大城市模式和中小城市模式  120

  5. 3中暑的急救 在高温影响下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或在高温环境下 从事重体力劳动时发生的一系列表现的临床合征。 三种类型:中暑衰竭、中暑痉挛、中暑高热

  6. 3中暑的急救 ①中暑高热                病因: 人体受高温及阳光之直接照射,使体温调节机能失常而发生排汗困难;身体无法散发,因而体温急剧上升。 症状: 感觉烦热难受,体温升高(超过40度).皮肤潮红但干燥无汗;继而意识模糊,头晕虚弱,畏光,恶心呕吐,血压降低,脉搏快而弱,终至昏迷、致死(数小时)。

  7. 3中暑的急救 ①中暑衰竭:最为常见。体内并无过度热积蓄而系失水或低钠血症所致周围循环衰竭。 症 状:初期有头晕、心跳感觉、恶心、呕 吐及晕厥,头痛,烦躁等。皮肤潮湿而寒冷,呼吸浅微,体温低于正常及血压偏低。

  8. 3中暑的急救 ③中暑痉挛 病因:因暴露于热环境下,身体所散发之汗 液中之盐份损耗过多所致。 症状: 为各部骨骼肌肉发生疼痛性收缩,皮 肤潮湿寒冷,全身抽搐、体温正常或 稍增高。

  9. 3中暑的急救 处理: 1.迅速将患者移往荫凉而通风之处, 松开衣服。 2.湿毛巾擦身同时强力按摩四肢,以防止毛细 血管血流滞积,并促使散热加速 3.补充水份,意识清醒者口服淡盐水,否则应 静脉点滴 4.如有呼吸困难/或意识不清醒,应立即施行 人工呼吸。5.送附近医疗机构

  10. 3. 中 暑 的 急 救 预防: 1. 个人防护如穿着易散热服装。 2.适时补充足够水份。 3.有器质性疾病者避免高温作业。

  11. 4.溺水 ①病因与发病机理 淹没于水中 喉头痉挛 水伴随泥沙、杂草等物涌入口鼻堵塞气道,加重窒息缺氧于二氧化碳潴留 淡水与海水对机体危害有所不同 低渗与高渗 缺氧较淡水严重而持久 腐生物和化学物刺激与中毒作用。

  12. 4.溺水 ②症状: 濒临淹死者往往意识不清,呼吸停止而心跳微 弱,甚至停博。四肢冰冷,皮肤紫绀,口鼻四 周有泡沫。

  13. 4.溺水 ③急救 由于 溺水为急性呼吸衰竭,病程进展迅速,要分秒必争。急救的关键是立即使呼吸道通畅,对心搏停止者立即启动血液循环。 分二步 水中救援:从后面,仰泳形式,托起头部

  14. 4.溺水 岸上抢救 a.立即清除口鼻污泥、杂草及呕吐物;倒水 患 者腹部置于抢救者屈漆大腿上,然后按压背部 b.按心肺复苏术处理并尽速送医院。 进一步救治措施 医院 昏迷--气管插管

  15. 5.毒 蛇 咬 伤 处 理①症状:a. 神经毒:侵犯神经系统为主,局部反应较少,会出现脉弱,流汗,恶心,呕吐,视觉模糊,昏迷等全身症状。b. 血液毒:侵犯血液系统为主,局部反应快而强烈,一般在被咬后30分钟内,局部开使出现剧痛,肿胀,发黑,出血等现象。时间较久之後,还可能出现水泡,脓包,全身会有皮下出血,血尿,咳血,流鼻血,发烧等症状。C.混合毒:同时兼具上述两种症状。

  16. 5.毒 蛇 咬 伤 处 理 ②处理 a.保持冷静 。 b.立即缚扎 於伤口近心端上5至10公分处;每两小时放松一次即可(每次放松一分钟)。 c.冲洗切开伤口,适当吸吮 。 d.立即送医。

  17. 5毒 蛇 咬 伤 处 理 ③预防: 1.进入有蛇区应着厚靴及厚帆布绑腿。 2.夜行应持手电筒照明,并持竹竿在前方左右拨草将蛇赶走。 3.野外露营时应将附近之长草,泥洞,石穴清除,以防蛇类躲藏。 4.平时应熟悉各种蛇类之特徵及毒蛇咬伤急救法。

  18. 6. 烫伤及烧伤 ①症状: 依灼伤程度大致可分为三度 一度烫伤 皮肤发红,火辣辣的刺痛感 二度烫伤 水泡性,患处产生水泡 三度烫伤 坏死性,皮肤变成黑痂、皮肤剥落, 甚至可能深及肌肉骨骼。若伤烧面积超过全身1/2时,死亡将大幅提升。

  19. 6烫伤 及烧伤 估计烧面积的简易方式 a.手掌面积占全身面积约1% b.“九”的法则 头、上臂:各占9% 下肢、前躯干、背部:各占18% 会阴部:1%

  20. 6. 烫伤及烧伤 ③处理:“冲,脱,泡,盖,送”原则 1.患部用大量的水冲洗约30分钟,直至伤口不热不痛为止。 2.脱去衣服及其他束缚物物如手表,戒指等可造成热滞留的东西,如有沾黏应以剪刀沿伤口周围剪开。 3.水泡不可戳破,以避免伤口感染。 4.以干净的纱布敷盖患部以防感染。 5尽速送医。

  21. 6 烫伤及烧伤 强酸、强碱的处理: ①应用中和剂如口服鸡蛋清、牛奶与清水 ② 擦净+冲洗

  22. 6、火灾逃生要点 • 采取低姿势逃生 • 沿墙壁逃生易找到出口,且不被掉落物击伤 • 如无法逃生可在窗口、阳台呼救。千万不可冒然跳楼。 • 安全门梯是最主要、最好的逃生途径 • 逃生过程需要换气,应将鼻尖靠近墙角或阶梯角落来换气

  23. 7电击伤 1、原因: 电击伤是由于通过组织的电能转化为热能,损伤细胞膜和平滑肌而造成各种损伤。大多数发生在工作场所,儿童一般发生在家中,当孩子撕咬电线,将物体放在插座或接触裸露的低压电线、电器及接触户外的高压电线时发生。 闪电击伤死亡的首要原因是心跳骤停,也许和原发性室颤有关,闪电就如同持续的,强大的直流电,刺激使整个心肌去极化 。

  24. 7电击伤 2、症状: 强烈的电流通过人身体中,在一瞬间,人立刻就会 暴毙或因休克而昏倒;身体也会有局部灼伤。从间断的麻木到由于高压、强电流造成的心跳停止。

  25. 7.电击伤 3、 处理:1.切断电源,并确定伤者是否已绝缘。2.患者丧失意识时要立即叫救护车,并尝试唤醒患者。3.要查看患者的呼吸及心跳状况,若无呼吸心跳则实施心肺复苏术; 灼伤处稍後才处理。4.由於触电所造成的灼伤范围大都很小,但症状却都很严重,因此要等到医师来处理

  26. 7.电击伤 4、预防: (1).不要用湿的手去触摸电线,或用湿抹布擦拭电视。(2).电灯的电线不要直接用在钉子上。(3).在平时无故不要去摸电线,并要严防小孩去摸。(4).在山中遇到雷雨时应把金属制品取下,千万不要在树下躲雨

  27. 外科急救四项基本技术

  28. 外科急救四项基本技术: 1、止血;2、包扎;3、固定4、搬运 基本原则: 先抢后救,先重后缓、先近后远; 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后搬运。

  29. 1.1 出血的临床表现 1、血液占体重的8%,失血达20%以上:脸色苍白、冷汗淋漓、手脚发凉、呼吸急促、心慌气短等,脉搏快细,血压下降、出血性休克。 2、出血达40%:生命危险。

  30. 1.2 出血的种类 : 1、动脉出血:喷射状选红色血 2、静脉出血:外溢暗红色血 3、毛细血管出血:渗出鲜红色血

  31. 1.3出血与止血法 • 方法: • 1.直接加压法:直接在伤口或周围施以压力而止血。 • 2.升高止血法:将伤肢或受伤部位高举,使其超过心脏高度。 • 3.止血点止血法:直接施压於伤口近端的动脉上。

  32. 1.3出血与止血法。 4.强屈患肢止血法:只可使用於肘关节或膝关节以下的肢体,将棉垫置於肘窝或膝窝,再强屈其关节,并以绷带紧缚之,每二十分钟要放松十五秒,并记录最後一次放松时间。 5.止血带止血法:因为此法有引起末梢神经麻痹和血流障碍甚至肢体坏死的危险,如能用其它方法止血,就不要用此法止血。

  33. 1.3.1指压止血 头顶部出血压迫:伤侧耳旁 头颈部:伤侧颈总动脉向后压迫 头皮出血:前部,压迫耳前下颌关节上方的颞浅动脉。后部,耳后突起下方外侧的而后动脉 腋窝和肩部:锁骨上窝向下压锁骨下动脉 上臂:伤侧上臂内侧肱动脉 前臂:伤侧肘窝肱二头肌腱内侧的肱动脉末端 手掌:腕部的尺、桡动脉 下肢:腹股沟重点下方 足部: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

  34. 1.4出血与止血法要决。 • a.止血带系於伤口上端,不可过紧,也不可过松。 • b.止血带不可直接缠绕於皮肤,其间应垫以布片或棉花,并置一卷垫物於动脉位置上,以 加强效果;缠绕时,不容有皮肤皱折摺存在。 • c.每隔15至20分钟要放松15秒。放松时应在伤口上用敷料压迫止血,凡经15秒不复出血时,可将止血带放松置於原位,以备不虞

  35. 各种止血图解

  36. 1.4 内出血或可疑内出血 • 绝对安静不动 • 垫高下肢 • 可先输液 • 送最近医院

  37. 2、包扎 • 目的:保护伤口、减少感染、固定敷料夹板、夹托受伤的肢体,减轻伤员的痛苦 • 与注意事项:轻、准、牢;松紧适度,打结位置避开伤口,骨折制动的包扎要露出末端。

  38. 1.1 包扎的材料 • 三角巾 • 绷带

  39. 1.2 包扎方法 • 头部帽式包扎 • 头、耳部风帽式包扎 • 三角巾眼部包扎 • 三角巾胸部包扎 • 三角巾下腹部包扎 • 燕尾巾肩部包扎 • 三角巾手足部包扎 • 三角巾臀部包扎 • 绷带手腕、胸、腹部环行包扎 • 绷带四肢螺旋包扎法 • 绷带螺旋反折包扎 • 绷带8字形关节包扎四头带头部包扎 • 四字带头部包扎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