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likes | 576 Views
第四讲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一、天宝政局与安史之乱 二、财政经济的整顿 三、唐朝后期政局 四、五代十国. 一、 天宝政局与安史之乱. 天宝政局:盛世的隐忧 从李林甫到杨国忠:不正常的政治空气与决策机制. 《 资治通鉴 》 卷二一六: 引百官观左藏,赐帛有差。是时州县殷富,仓库积粟帛,动以万计。杨钊奏请所在粜变为轻货,及征丁租地税皆变布帛输京师;屡奏帑藏充 牣 ,古今罕俦。故上帅群臣观之,赐钊紫衣金鱼以赏之。上以国用丰衍,故视金帛如粪壤,赏赐贵宠之家,无有限极。. 《 旧唐书 · 李林甫传 》 :
E N D
第四讲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一、天宝政局与安史之乱 二、财政经济的整顿 三、唐朝后期政局 四、五代十国
天宝政局:盛世的隐忧从李林甫到杨国忠:不正常的政治空气与决策机制天宝政局:盛世的隐忧从李林甫到杨国忠:不正常的政治空气与决策机制 《资治通鉴》卷二一六: 引百官观左藏,赐帛有差。是时州县殷富,仓库积粟帛,动以万计。杨钊奏请所在粜变为轻货,及征丁租地税皆变布帛输京师;屡奏帑藏充牣,古今罕俦。故上帅群臣观之,赐钊紫衣金鱼以赏之。上以国用丰衍,故视金帛如粪壤,赏赐贵宠之家,无有限极。 《旧唐书·李林甫传》: • 宰相用事之盛,開元已来未有其比。然每事過慎,條理衆務,増修綱紀,中外遷除皆有恒度。而耽寵固權,已自封植,朝望稍著,必隂計中傷之。 • 林甫性沉宻,城府深阻,未嘗以愛憎見於容色。自處台衡,動循格令,衣冠士子非常調無仕進之門。所以秉鈞二十年,朝野側目憚其威權。及國忠誣構,天下以為寃。 《旧唐书·杨国忠传》: 國忠自侍御史以至宰相,凡領四十餘使,又专判度支。吏部三銓事務鞅掌,但署一字猶不能盡,皆責成胥吏,賄賂公行……資格差謬,無復倫序。
张萱 明皇纳凉图 张萱 虢国夫人游春图
元杂剧《唐明皇 秋夜梧桐雨》插图 华清池“莲花汤”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安禄山、史思明范阳起兵。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安禄山、史思明范阳起兵。 • 次年正月,安禄山于洛阳称帝,国号“大燕”。 • 六月,叛军攻破潼关,占领长安;唐玄宗西逃至马嵬驿,士兵哗变。 • 七月,玄宗入蜀,抵成都。十二日,唐肃宗于灵武即位,尊玄宗为上皇天帝,年号至德。 安史之乱形势图 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 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 颜真卿·杲卿、张巡、许远 马嵬驿
明皇幸蜀图 《雨霖铃》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藩镇的基本类型 河北地区 “河朔三镇” 与中央对立,长期割据: “虽名藩臣,羁縻而已 ” 东南地区 中央直接控制, 为唐后期立国之根本 中原、西南、西北地区 中间状态。与中央存在摩擦,尚未达到割据程度 藩镇割据的主要特征: 节度使父死子继,自己任命官吏, 不向中央上报土地户籍,不输贡赋。
专卖制度的确立:盐(茶、酒) • 至德初,第五琦始榷盐以佐军用。 • 及刘晏代之,法益精密,初岁入钱六十万缗,末年所入逾十倍,而人不厌苦。 • 大历末,计一岁征赋所入总一千二百万缗,而盐利居其太半。 • 以盐为漕佣,自江、淮至渭桥,率万斛佣七千缗。自淮以北,列置巡院,择能吏主之,不烦州县而集事。 • ——《资治通鉴》卷二二五
刘晏的财政改革改革盐政,改革漕运,行常平法刘晏的财政改革改革盐政,改革漕运,行常平法 晏有精力,多机智,变通有无,曲尽其妙。 食货轻重之权,悉制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养民为先。 晏为人勤力,事无闲剧,必于一日中决之,不使留宿,后来言财利者皆莫能及之。 晏没之后,掌财赋有声者,多晏之故吏也。 ——《资治通鉴》卷二二五
德宗削藩的尝试 建中二年至次年十一月,“四镇之乱”。 (成德、淄青、魏博、山南东) 建中三年十一月至贞元二年四月,“二帝四王 之乱”。(朱滔、田悦、王武俊、李纳; 李希烈、朱泚) 兴元元年正月,《奉天改元大赦制》 五月,神策军将领李晟克复长安。 建中 780-783 兴元 784 贞元 785-805 削藩战争受挫,德宗对河北藩镇仍采取姑息政策。
元和中兴 宪宗元和(806~820年) 元和元年(806),平西川节度使刘辟叛乱。 元和二年,平浙西镇海军节度使李锜叛乱。 元和十年(815)至十二年,平淮西。 元和十四(819)年,平淄青。 李吉甫、裴度: “淮西腹心之疾,不得不除。且朝廷业已讨之,两河藩镇跋扈者将视此为高下,不可中止!”
宦官专权 “手握王爵,口含天宪” 玄宗,高力士“每四方进呈,必先呈力士,然后进御,小事便决之。” 肃宗,“尚父”李辅国:“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 代宗,鱼朝恩:“天下事有不由我乎!” 《旧唐书·杨复恭传》: ……專典禁兵。既軍權在手,頗擅朝政。昭宗惡之,政事多訪 於宰臣。……復恭前後與守亮私書六十紙,内訴致仕之由云: “……吾於荆榛中援立壽王,有如此負心門生天子,既得尊位,乃 廢定策國老!”
废立君主 唐自穆宗以来八世,而为宦者所立者七君。 ——《新唐书》卷九《本纪九》 → 宪宗 穆宗 → 敬宗 → 文宗 ↓ 僖宗 ← 懿宗 ← 宣宗 ← 武宗 ↓ 昭宗 → 哀帝 唐代宦官专权的特点是宦官直接威胁皇权,掌握皇帝的废立。宪宗以后诸帝,七帝为宦官所立,而宪宗、敬宗死于宦官之手。
唐代宦官专权的制度基础 1、宦官专兵 2、宦官参掌机要 “四贵”:左右枢密,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
南衙北司之争 唐顺宗,贞元廿一年(805) “永贞革新”(“二王八司马”事件) 王伾、王叔文、刘禹锡、柳宗元等 罢宫市,以武将统神策军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 “甘露之变” 宋申锡;李注、郑训vs.仇士良、鱼弘志 自是天下事皆决于北司,宰相行文书而已。宦官气益盛,迫胁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 ——《资治通鉴》卷二四五
“牛李党争” 牛僧孺、李宗闵——李德裕 唐之朋党,始于牛僧孺、李宗闵对策,而成于钱徽之贬,皆自小以至大,因私以害公。……穆宗以后,权移于下,朝无公政,士无公论,爵赏僭滥,刑罚放纷。士之附会者不入于牛则入于李,不忧国家之不治,而唯恐其党之不进也。……汉之党尚风节,故政乱于上而俗清于下,及其亡也,人犹畏义而有不为。唐之党趋势利,势穷利尽而止,故其衰季,士无操行,不足称也。 ——范祖禹《唐鉴》卷十
黄巢起义 黄巢流动作战路线图 875~884
政权 创建者 年代 都城 后梁 朱温 907-923 开封 后唐 李存勖 923-937 洛阳 后晋 石敬瑭 936-947 开封 后汉 刘知远 947-951 开封 后周 郭威 951-960 开封 五代简表 呜呼!世道衰,人伦坏,而亲疏之理反其常。干戈起于骨肉,异类合为父子。开平、显德五十年间,天下五代,而实八姓。 ——欧阳修《新五代史·义儿传》
政权 创建者 年代 都城 前蜀 王建 891-925 成都 后蜀 孟知祥 926-965 成都 吴 杨行密 892-937 扬州 南唐 李昪 937-976 金陵 吴越 钱鏐 893-978 杭州 闽 王潮、王审知 893-945 福州、建州 楚 马殷 896-951 长沙 南汉 刘隐、刘岩 905-971 番禺 南平 高季兴 907-963 江陵 北汉 刘崇 951-979 太原 十国简表
韩熙载夜宴图 穀为人厚重刚毅,深沉有城府。雅善谈论,议政事能近取譬,言多诣理,辞气明畅,人主为之耸听。……与韩熙载善。熙载将南渡,密告穀曰:“若江东相我,我当长驱以定中原。”穀笑曰:“若中原相我,下江南探囊中物耳。”穀后果如其言。 ——《宋史》卷二六二《李穀传》
后周的改革与统一趋势 太祖郭威 --- 世宗柴荣 --- 恭帝柴宗训 (959-960) (951-954) (954-959) 经济方面:发展生产、鼓励农耕 政治军事:澄清吏治,整顿禁军 统一战略:先易后难,先南后北 955年,西征后蜀 ,取秦、凤、成、阶4州 958年,南唐求和,得江淮之间14州64县 959年,北伐幽蓟,克河北“关南地”3州17县
辽 北汉 后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