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9

第八专题 生育控制 —— 将“性”与“生殖”分离开来

第八专题 生育控制 —— 将“性”与“生殖”分离开来. 节制生育:禁欲、节欲、 避孕、 人工流产 、绝育、产前诊断 、优生 … 第一节 计划生育 第二节 优生. 陕西 7 月孕妇遭强制引产. 冯某某怀孕约七个月,当地计生部门认为不符合再生育条件,不能办理二孩生育指标。 2012 年 6 月 2 日上午,强行将冯带到县医院,对其做了有关孕期检查。 下午,冯某某被要求在术前谈话记录上签字,她称是在不情愿的情况下,被强迫签字并被按了手印。就这样,在没有通知其家人的情况下,腹中胎儿被当地政府强制引产。. “化学阉割”.

elijah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八专题 生育控制 —— 将“性”与“生殖”分离开来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专题 生育控制——将“性”与“生殖”分离开来 节制生育:禁欲、节欲、避孕、人工流产、绝育、产前诊断、优生… 第一节 计划生育 第二节 优生

  2. 陕西7月孕妇遭强制引产 • 冯某某怀孕约七个月,当地计生部门认为不符合再生育条件,不能办理二孩生育指标。2012年6月2日上午,强行将冯带到县医院,对其做了有关孕期检查。 • 下午,冯某某被要求在术前谈话记录上签字,她称是在不情愿的情况下,被强迫签字并被按了手印。就这样,在没有通知其家人的情况下,腹中胎儿被当地政府强制引产。

  3. “化学阉割” • 朴某,韩国人,1984年起多次犯强奸罪入狱,2012年7月刑满释放。5月21日,韩法务部决定对娈童癖惯犯朴某实施韩国的首次“化学阉割”,预计历时3年。 • 通过调节男性荷尔蒙抑制性欲,同时辅以心理和认知治疗。 • 化学阉割属于内分泌治疗,又称药物去势。以雌性激素、抗雄性激素或性腺刺激激素抑制剂注入累犯体内,令他失去性冲动,令男性独有的人体反应消失。

  4. 第一节 计划生育 • 概念:计划生育及其政策 • 辩护:计划生育价值 • 反思:计划生育疑问 • 讨论:控制生育的具体措施

  5. 计划生育的概念 • 有计划地控制生育的时机、数量、密度等来生育子女。 •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 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

  6. 计划生育之一——家庭计划(family planning) • 以家庭为单位,由夫妇自主地决定生育子女的数量和生育间隔,政府或家庭计划生育机构提供指导和适当的辅助措施。 • 由于缺乏有效的避孕知识和方法,世界上多数妇女实际拥有的子女数多于她们真正想要的数量;避孕和节育可以使妇女有能力拥有她们真正想要的子女数。 • 是服务不是强制;是公民的权利而不是义务。

  7. 计划生育之二——“生育控制”(birth control)计划生育之二——“生育控制”(birth control) • 由政府对生育数量进行预先的设计,实行人口再生产的计划化,采用行政手段来进行人口控制,夫妇生孩子要经过计生部门的审批。 • 实行计划生育是公民的义务而不是权利。

  8. 香港家庭计划指导会 • 1975年“两个够晒数”运动。香港家庭计划指导会创作宣传歌曲《两个够晒数》倡导少生的运动。 • 黄霑:两个就够晒数,两个就够晒数,生女也好,生仔也好,两个已经够晒数。无谓追,无谓追,追得到也未必好,追唔到呢,生坏肚,两个就够晒数,两个就够晒数。 • 大陆居民到香港生孩子。

  9. 台湾 • 口号为“两个孩子恰恰好”。 • 希望一对夫妇最多生育两个小孩,并在1990年代开始有达到成效。 • 2000年代末期,由于经济不景气,台湾生育率急剧下降,而新生儿也跌到每年二十余万人的数字,台湾人口结构进入了少子化趋势。

  10. 山东省的第8条规定 • 国家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城镇居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可以按计划安排: • (1)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 • (2)经市(地)级以上病残儿医学鉴定组确诊第一个子女为非遗传性残疾,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11. (3)曾患不育症,依法收养了一个子女后又怀孕申请生育的;(3)曾患不育症,依法收养了一个子女后又怀孕申请生育的; • (4)夫妻双方均为少数民族的; • (5)夫妻一方从事矿工井下作业连续五年以上,现仍从事该项工作,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 (6)夫妻一方是烈士的独生子女或者二等乙级以上残疾军人的;

  12. (7)夫妻一方系非遗传性残疾或者因公致残失去劳动能力,只生育一个女孩的;(7)夫妻一方系非遗传性残疾或者因公致残失去劳动能力,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 (8)夫妻一方从事外海、远洋捕捞业连续五年以上,现仍从事该项工作,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 (9)再婚夫妻一方只生育一个子女,另一方系未生育的。

  13. 山东省的第9条规定 • 夫妻双方均为农业户口的,除执行第八条规定外,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可以按计划安排: • (1)男到有女无儿家结婚落户的(如女家姊妹数人,只照顾一人); • (2)兄弟两人以上,只有一个有生育条件,且只生育一个子女,其他兄弟均已丧失生育条件并未收养子女的; • (3)在与内陆不连结的海岛定居的。

  14. 山东省的第10、11条规定 • 第十条 只生育一个女孩,母女均为农业户口申请再生育的,可以按计划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 第十一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夫妻,申请再生育的,可以按计划安排再生育一 个子女: • (一)夫妻双方再婚前各有一个子女,均依法判随前婚配偶,新组合家庭无 子女的; • (二)夫妻双方均系归国华侨或者在我省定居的台湾、香港、澳门同胞,其子女在国外或者台湾、香港、澳门定居,身边无子女的。

  15. 新中国的计划生育 • 1953年政务院 《避孕及人工流产办法》 • 1960年4月:“提倡有计划地生育子女” • 1962年12月:《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 • 1973年:正式把人口规划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之内 • 1973年《宪法》: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 • 1982年《宪法》: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 2001年12月29日:《人口和计划生育法》

  16. 第一节 计划生育 • 概念:计划生育及其政策 • 辩护:计划生育价值 • 反思:计划生育疑问 • 讨论:控制生育的具体措施

  17. 辩护:计划生育伦理 • 人类有必要控制生育 • “两个生产”的理论 • 人是有条件的生产者和无条件的消费者的统一 • 人口数量必须与大自然保持和谐关系 • 计划生育有利于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等协调发展。 • 计划生育有利于公众的健康和幸福。

  18. 世界人口增长:加速度趋势 • 公元1世纪,世界人口不到1亿,17世纪,5亿;1807年,约15亿。 • 目前每年增长7800万。预测显示,将继续增长至少50年。 • 达到静止状态时,将会超过100亿。 • 面对快速增长的世界人口,联合国将1999年10月12日定为“世界60亿人口日”。 • 2011年10月31日凌晨,成为象征性的全球第70亿名成员之一的婴儿在菲律宾​降生。

  19. 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等的协调发展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等的协调发展 • 人口特点: • 基数大,增长速度快,素质低,耕地面积占全球的7%,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 • 经济发展的很大部分已被增长的人口所抵消。 • 面临人口总量高峰,人口老龄化速度的高峰,劳动力数量供给的高峰和人口城市化速度的高峰。 • 中国将在2030年达到人口数量的最高峰,届时中国人口总数将达到14.5亿。

  20. 第一节 计划生育 • 概念:计划生育及其政策 • 辩护:计划生育价值 • 反思:计划生育疑问 • 讨论:控制生育的具体措施

  21. 转变:从“义务”到“权利”;从“强制”到“自愿”转变:从“义务”到“权利”;从“强制”到“自愿” • 生育观和人口观 • 通过宣传得到人们的理解和支持;通过社会建设(社会保障)改变传统观念的基础。 • 知情同意 • 精益求精

  22. 重点应该逐渐转移 • 由控制人口数量逐步转向提高人口质量和家庭幸福; • 由生育调节逐步转向以生殖健康为中心; • 由社会控制逐步转向家庭和个人控制。

  23. “生殖健康”:公众的健康和幸福 • 1994年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上提出并通过 • 过程方面 • 妇女能够安全地妊娠和分娩,能够没有健康危害而实现生育调节,能够安全性交。 • 结果方面 • 通过婴儿和儿童的存活、生长和健康发育,使生殖获得成功的结局;人们具有生殖、调节生育、享有性关系的能力。

  24. 生育观与人口观 • 生育观 • 人的自身再生产,是一种人权,其价值是满足人们生命延续的需要。 • 人口观 • 社会性:人的生育具有社会后果。 • 两种典型的人口观(人口价值观)

  25. “人口越多越好” • 政治方面 • 由家到国,家盛才能国强。孟子:“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 经济方面: • 由“外延型扩大再生产”决定。 • 思想文化方面 • 孔子: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孟子: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管子 :地大国富,人众兵强,此霸王之本也。

  26. 鼓励人口增加的政策 • 1623年西班牙规定:18—25岁间结婚者,在一定时间内免除纳贡和租税,有6个以上成年子女的父母,可以免除一切租税与纳贡。 • 齐桓公:丈夫二十而室,妇人十五而嫁。 • 越王勾践:男女到一定年龄不结婚,父母要受到惩罚;生男孩者赐酒两壶,狗一条;生女孩者国家赐酒两壶,猪一头;一胎三子者国家给雇乳母,一胎两子者国家给予粮食津贴。 • 汉惠帝下诏:将15岁到30岁的妇女分为5等,每超过一等不嫁,就加1倍赋税,30岁不嫁则加5倍赋税。

  27. “人口保持适度为宜” • 韩非《韩非子·五蠢》 • 古时“人民少而财有余”,所以“民不争”,社会安定,“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 • 徐光启《农政全书》 • “生人之率,大抵三十年而加一倍,自非有大兵革,则不得减。”

  28. 洪吉亮 • 清朝的人口理论家。 • 在我国历史上是最具有典型代表之一。 • 以家庭为单位计数:“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视六十年以前增十倍焉,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意言·治平篇) • “天地调剂之法”和“君相调剂之法”。反对奢侈、浪费,“禁其淫靡”。

  29. 马尔萨斯《人口原理》 • 功能主义的结构观 :两种因素。 • 一是粮食为人类生存所必需,但生产食物的能力在一定时期是有限的,这种能力决定着人口增长的极限 • 二是两性之间存在着永恒的情欲,生儿育女作为这种情欲的结果是必然的。 马尔萨斯(1766~1834)

  30. 《人口原理》 • 生活资料的增长:算术级数 • 人口的增长:几何级数 • 解决人口增长与生活资料增长不一致的措施 • “预防的抑制”:用节育、晚婚等方法减少人口的增加。 • “积极的抑制”:以贫困和罪恶(包括战争和瘟疫)来抑制人口增长和消灭现存的多余的人。

  31. 马寅初“人口论” “最好是一对夫妇只生两个孩子,对只有两个孩子的父母加以奖励,而对超过两个孩子的父母要抽税。”

  32. 毛泽东对人口问题的矛盾认识 • 毛泽东对于人口多一些好还是少一些好,内心一直是矛盾的。 • “大跃进”开始,毛泽东的思想确定:“现在看来,搞十几亿人口也不要紧。”  • “人口问题,目前还不严重,可以达到八亿时再讲人口过多。”

  33. 马寅初的倔强 • 马寅初常对人说∶“言人之所言,那很容易,言人之所欲言,就不太容易,言人之所不敢言,就更难。我就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敢言。” 

  34. 康生的别有用心 • “马寅初曾经说过,有人说他是马尔萨斯主义者,但他不同意。他说马尔萨斯是马家,马克思也是马家,而他是马克思的马家。我看这个问题,现在是该澄清的时候了。我认为马寅初的《新人口论》,毫无疑问是属于马尔萨斯的马家。”

  35. 知情同意:由强制逐渐变为自愿 • 国家指导和个人自愿相结合原则 • 创造条件,保障公民知情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措施。 • 详细告知手术者计划生育服务的目的、预期效果,可能出现的后果和风险,应对措施等情况,并征得受术者本人同意后,方可进行。 • 尊重男女双方自愿选择一方采取避孕、节育、绝育措施。

  36. 官方智库报告建议我国2015年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官方智库报告建议我国2015年全面放开二胎政策 • 2012年10月26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人口形势的变化和人口政策的调整》报告集纳20多位人口学者的政策建议。 • 人口的主要矛盾: • 不再是增长过快。 • 而是人口红利消失、临近超低生育率水平、人口老龄化、出生性别比失调等问题。

  37. 计划生育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 • 人口性别结构问题。117:100,男性比例过高,造成婚姻压力增大。 • 老龄化。“未富先老”困境 • 劳动年龄人口跟不上经济发展需求。中国劳动适龄人口将从2013年到2015年减少,未来十年内,20岁到40岁年龄段减少一亿以上。 • 对家庭规模结构的影响。421-老难所养-老无所依。 • 超低生育率水平:2.1 ;1.5; 1.3; 1.8;1.5至1.6;0.9左右

  38. 反思:计划经济与计划生育 • 计划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短缺经济,短缺经济对人口的增长非常敏感。 • 在人口急剧增加的情况下,必然出现两种生产的不相适应,出现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状况之间的矛盾,于是,必须实施计划生育政策。 • 30 多年少生4亿多

  39. 纠正有关做法和观念 • “能引地引出来,能流地流出来,坚决不能生下来” • “普及一胎,控制二胎,消灭三胎” • “宁可血流成河,不准超生一个” • “一胎环,二胎扎,三胎四胎刮刮刮” • “一头猪出生,人均GDP增加了;一个人出生,人均GDP却减少了”

  40. 反思: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 • 冷静反思人口数量论、负担论、过剩论、分母论、人均指标论、压力论、人口无限增长论等。 • 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来看待当下人口问题。 • 人口问题本质是发展问题和需求问题。 • 人口的城市化,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女性在知识上竞争压力的上升等因素都会导致持续的超低生育率,而超低生育率会导致年轻人严重不足,反而从另一方面会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

  41. 建议:分步实施放开“二孩 • 第一步,在城市地区和严格执行一孩政策的农村地区即刻放开二胎; • 第二步,2015年,在实行“一孩半”(即有的地区第一胎为女孩的夫妇可以生二胎)政策的地区放开二胎,实现全国全面放开二胎的目标。

  42. 第一节 计划生育 • 概念:计划生育及其政策 • 辩护:计划生育价值 • 反思:计划生育疑问 • 讨论:控制生育的具体措施

  43. (一)避孕 • 避孕将“性”与“生殖”分离开来是否应该? • 传统观点认为避孕切断了性交与生殖之间自然而神圣的联系,是不道德的。 • 据WHO统计,全世界每天发生1亿次性交,如果10%引致妊娠,就是1千万,如果50%顺利分娩,那每天新生500万人,一年全世界增加人口近18亿。 • 避孕是否会导致性行为的混乱? • 性关系混乱根本原因应从社会环境、文化氛围,以及人们的生理、心理的变化中去寻找,而不应归咎于避孕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44. (二)人工流产 • 治疗性人工流产和非治疗性人工流产 • 后者涉及的方面:在妊娠期被诊断出遗传性疾病或畸形的胎儿,未婚先孕,婚外孕,遭强暴怀孕,乱伦等。 • 人工流产伦理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胎儿是不是生命”以及“胎儿是不是人” • 受精卵、胚胎和胎儿尽管是“生命”,但还不是“人”,它们既不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意识的潜能,也没有进入社会关系中并充当一定社会角色。 • 即使如此,随着“受精卵-胚胎-胎儿”的发育进程,人工流产又必须受到一定限制。

  45. 美国的做法 • 1973年,美国最高法院对“罗诉韦德案(Roe v. Wade)” • 凡与妊娠头三个月(12周)内应孕妇要求而实施的人工流产是准许的,且没有任何限制条件; • 为了保护孕妇的健康,凡妊娠满三个月到六个月(24周)之内的人工流产须受到某些限制。 • 还准许各州禁止妊娠满六个至九个月的人工流产,除非严重威胁到妇女的生命或健康。

  46. (三)绝育 • 男性输精管或女性输卵管做手术,例如有切断、结扎、电凝或环夹等手段。 • 患有某种疾病,如果继续怀孕会给妇女和胎儿带来很大风险,在获得妇女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通过绝育避免怀孕是合乎伦理的; • 出于控制人口的社会需要和夫妇避孕的需要,夫妇自主选择绝育也是能够得到伦理辩护的; • 为了消极优生而强制智、呆、傻人绝育和惩罚性犯罪而对罪犯实施绝育,则引发了很大的伦理争议。

  47. “化学阉割”能否作为一种刑罚措施 • 韩国、波兰等少数国家是强制的,其他国家和地区都是自愿的。 • 功能 • 替代惩罚:“缓刑”或者“减刑”,例如 阿根廷的门多萨省,11名性犯罪分子 • 治疗手段:吉尔•哈斯塔德是挪威的变态强奸犯,自己愿接受“化学阉割”,以消除内心无法抑制的性欲。 • 防范进一步犯罪: • 强制“化学阉割”从伦理上值得商榷。

  48. 第二节 优生 • 一、优生的概念 • 二、我国优生措施 • 三、优生伦理讨论 • 四、优生伦理原则

  49. 一、优生的概念 • 用公众同意的方法提高人群在体力上和智力上的质量。 • 消极优生 • 积极优生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