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likes | 296 Views
行為觀察與紀錄報告 觀察新生兒:出生到一個月. 班級:幼二乙 組別:第一組 組員: 498I0026 蕭唯寧 498I0031 張心榆 498I0032 萬嘉惠 498I0033 劉依婷 498I0034 吳品儀 498I0090 白燕秋 498I0091 李怡萍. 15-1 :新生兒的身體特徵. 一、背景概論 (Background information)
E N D
行為觀察與紀錄報告觀察新生兒:出生到一個月行為觀察與紀錄報告觀察新生兒:出生到一個月 班級:幼二乙 組別:第一組 組員:498I0026 蕭唯寧 498I0031 張心榆 498I0032 萬嘉惠 498I0033 劉依婷 498I0034 吳品儀 498I0090 白燕秋 498I0091 李怡萍
15-1:新生兒的身體特徵 一、背景概論(Background information) ★每一位新生兒的外貌幾乎都是很容易辨認的。足月初生的嬰兒,其平均體重為5.5~9.5磅(2488到4298公克),平均身長為19~22英吋(48.2到55.8公分)。外表的特徵上來看,它的皮膚皺皺的,全身布滿了細細的胎毛,而這些胎毛在1個月之內就會脫落。剛出生時,皮膚的顏色從泛白到粉紅,或者由於所謂生理黃疸的關係,會有些微黃。 ★新生兒的頭部可能會有些變形,由於經過狹窄產道的緣故,這種現象在出生的2週後便會消失。頭部的長度約占身長的1/4,整體看起來有些不成比例。在新生兒頭部頂端有6個柔軟處或囟門,它們的存在使得嬰兒在成長過程中,頭形得以改變,使嬰兒的腦部得以發育。約18個月大就會閉合。 ★新生兒的外生殖器,無論男女嬰,看起來都很大。新生兒的腿稍呈彎曲,雙足在腳踝處向內彎,腳掌幾乎成平行。
二、觀察目標(Observation objectives) 觀察並描述新生兒的生理特徵,並與較大的 嬰兒做比較。 三、步驟(Procedure) 盡可能詳細描述新生兒( 1個月大或更小)的生 理特徵,建議先在草稿紙上做記錄,再正式 寫到觀察表上。
15-2:嬰兒的狀態及其對刺激的 反應15-2:嬰兒的狀態及其對刺激的 反應 一、背景概論 人們通常以「狀態」來形容新生兒,這是指其熟 睡、半昏半睡、清醒和哭泣的程度為何而言。 狀態具有三個重要特徵: ①會持續一段時間 ②會重複出現在同ㄧ個嬰兒身上 ③其他嬰兒也會有相似形態的行為 二、觀察目標 觀察新生兒的清醒狀態及其特徵,紀錄狀態如何影 響新生兒對環境的反應。
三、步驟 首先,詳細地描述造成嬰兒反應的環境特 徵。其次,使用事件取樣法詳細地描寫新生 兒的行為表現。
15-3:新生兒的個別差異 一、背景概論 新生兒的個別差異表現在自發性行為、受撫慰的程度狀態、身體特徵, 以及氣質等方面。 自發性行為是發自內在的一種行為,而非對於外界刺激所產生的反性, 例如:不經意的驚嚇、瞬間的微笑、踢、吸吮。 受撫慰的程度是指一個在哭泣或焦躁中的嬰兒,經由大人抱、搖,或給 予奶嘴而受安撫的難易程度而言。 氣質分類方法是Alexander Thomas以及Stella Chess這兩位精神科醫生 所發展的系統,他們將嬰兒以分辨出六種氣質向度,這六項性格分別為 活動性、規律性、趨避性、適應性、敏感度(反應閾)、情緒性。根據 不同情境的反應特性可以評量其每一性格向度的反應是高是低。氣質是 很重要的一個概念,因為嬰兒反應的傾向,與父母的個性及其成長的環 境之間有交互的影響的關係存在。嬰兒無論對外在或內在的刺激,如何 反應往往是天生的,也會影響父母的教育方式與態度。
二、觀察目標觀察兩個新生兒在受撫慰程度、自發性行為以及氣質上的差異。二、觀察目標觀察兩個新生兒在受撫慰程度、自發性行為以及氣質上的差異。 三、步驟所觀察到的行為,一方面可以幫助了解嬰兒的個別差異,一方面也可以增進對於個別嬰兒的認識,建議使用敘事描述法的格式來做觀察和紀錄。
15-4 : 新生兒的動作反應 ★新生兒動作發展的原則有兩個-頭尾定律和近遠定律(肌肉控制由頭到腳由中心軀幹到四肢) ★ 「反射性動作」是用來說明新生兒動作能力的最佳寫照。
★對生命有意義的反射動作:眨眼、打噴嚏、嘔吐、吞嚥、咳嗽、吸吮★對生命有意義的反射動作:眨眼、打噴嚏、嘔吐、吞嚥、咳嗽、吸吮 ☆對生命無意義的反射動作:搜尋、驚嚇、達爾文、伸頸、巴賓斯基、行走 ★雖然↑沒有保護作用,但是他們可以作為嬰幼兒神經發展上的診斷
15-5 :新生兒的知覺反應 一、背景概論 ①視力 視覺是我們多數的人仰賴最多的感官,較之 其他的感官,人們最常仰賴視覺來積極探索 所生存的周遭環境,對新生兒也是一樣。 ★成人可以看660英呎(一英呎=30 cm左右)之遠,新 生兒的視力只能看到20英尺(大約6 m)左右,新生兒 最佳視力大約在6-8英吋之間(20 cm以內)。 ☆新生兒視力有限,但他們會很積極地探索周遭的環境,會 追蹤移動的物體。
★新生兒有一些視覺上的偏好,他們可以察覺具型態的視覺刺激,例,人的臉、報紙,以及不同型態的視覺刺激,此外,新生兒尤其是對具型態的物體會比不具型態的物體看的時間來的久。 ☆新生兒對於環境中光線強度的改變非常敏感。 ★新生兒偏好注視物品的邊緣和輪廓,所以兩個月大的嬰兒,對母親的臉已經有很明顯的偏好。
②聽覺 ★嬰兒對於大部分聽覺上的刺激都會有所反應,包括聲音的高低、音質和節奏。 ☆聲音的強度越大時,嬰兒心跳和活動的速率也會隨之增加。 ★嬰兒會注意頻率較高的聲音,也能區別媽媽和其他女人的聲音。 ③慣性化 ★慣性化是構成新生兒反應能力另一項很重要的因素。當嬰兒身體上接收到一個刺激,原本會引發反應,可是卻沒有反應,就是慣性化的表現。這是因為他已經習慣了那個刺激,再也引不起他的興趣了。一旦慣性化形成,嬰兒對於新的刺激,或環境中的某些改變,會引發一個較高的反應程度。
二、觀察目標 觀察新生兒的知覺反應。 三、步驟 ①引發新生兒的一些反應。透過檢核表中的 檢核新生兒的反應,針對其反應作扼要的描 述。 ②使用事件取樣法的表格,觀察在概論部分 中所討論的新生兒的知覺反應,特別留意定 向反應和慣性化反應。
15-6 :新生兒的情緒功能 • 由Stanley和Nancy Greenspan的六個情緒里程碑來著手,第一個是自我調節及對外界產生興趣,第二個是親密感(建立辨認、信任的基礎),第三個是雙向溝通,包括身體動作,第四個是複雜的溝通(連環語言和姿態)第五個是情緒概念(用語言動作表達、假裝來演繹意念)第六個是情緒思考(因果關係、抽象思考),前兩個階段或里程碑關心自我調整能力和使用此感覺對世界產生興趣Greenspan將這些里程碑稱為兩個同時的挑戰,第一個里程碑約發生於出生3個月大之間,新生兒必須組織這些感覺且在其出現時感到舒適,並適合其發展成熟水準的方式,主動的使用他們。
例如:對其周遭的視覺、聲音感到興趣且不會感到痛苦,此後,嬰兒進入第二個里程碑大約2~7個月大,亦即對於人類世界有高度興趣,在此有一假設:如果嬰兒未發現環境刺激的喜悅,可能無法進入被人類世界視為最誘惑、喜悅、興奮的所有經驗階段,Greenspan認為此愉悅是讓嬰兒去感覺,當他感覺到主要照顧者的身體動作並聽到聲音時,他會興奮的凝視你的臉,你則可見到他狂喜的微笑與急切的喜悅。例如:對其周遭的視覺、聲音感到興趣且不會感到痛苦,此後,嬰兒進入第二個里程碑大約2~7個月大,亦即對於人類世界有高度興趣,在此有一假設:如果嬰兒未發現環境刺激的喜悅,可能無法進入被人類世界視為最誘惑、喜悅、興奮的所有經驗階段,Greenspan認為此愉悅是讓嬰兒去感覺,當他感覺到主要照顧者的身體動作並聽到聲音時,他會興奮的凝視你的臉,你則可見到他狂喜的微笑與急切的喜悅。 *參考資料:嬰幼兒行為觀察與紀錄課本
問題討論: ①請問新生兒顯著的生理特徵是什麼?胎毛通常在幾個月之內脫落? 1個月之內,生理黃疸 ②請問頭部的長度占身長幾分之幾?囟門在幾個月大時就會閉合? 四分之一,約18個月 ③請問人們通常以什麼來形容新生兒? 狀態 ④何謂六種氣質向度? 活動性、規律性、趨避性、適應性、敏感度(反應閾)、情緒性 ⑤請舉出對生命有意義的反射動作? 眨眼、打噴嚏、嘔吐、吞嚥、咳嗽、吸吮 ⑥請問幾個月大的嬰兒對母親的臉已有明顯的偏好? 兩個月大的嬰兒 ⑦ 請問第一個里程碑和第二個里程碑約發生於出生幾個月? 第一個里程碑約在出生3個月,第二個里程碑約2~7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