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 likes | 412 Views
什么是数学模型. 对于现实中的原型,为了某个特定目的,作出一些必要的简化和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得到一个数学结构。也可以说,数学建模是利用数学语言(符号、式子与图象)模拟现实的模型。把现实模型抽象、简化为某种数学结构是数学模型的基本特征。它或者能解释特定现象的现实状态,或者能预测到对象的未来状况,或者能提供处理对象的最优决策或控制。. 什么是数学建模. 把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加以提炼,抽象为数学模型,求出模型的解,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并用该数学模型所提供的解答来解释现实问题,我们把数学知识的这一应用过程称为数学建模。. 本章重点:.
E N D
什么是数学模型 对于现实中的原型,为了某个特定目的,作出一些必要的简化和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得到一个数学结构。也可以说,数学建模是利用数学语言(符号、式子与图象)模拟现实的模型。把现实模型抽象、简化为某种数学结构是数学模型的基本特征。它或者能解释特定现象的现实状态,或者能预测到对象的未来状况,或者能提供处理对象的最优决策或控制。
什么是数学建模 把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加以提炼,抽象为数学模型,求出模型的解,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并用该数学模型所提供的解答来解释现实问题,我们把数学知识的这一应用过程称为数学建模。
本章重点: 数学模型、数学建模、数学模型的作用和特点、建模基本过程、问题分析、合理假设常用建模方法、机理分析法、类比建模法、图示法、微元法、平衡原理、数据分析法、人口增长模型结论、分支定界法、均衡价格结论、存储模型(确定型)结论、货币的时间价值—终值与现值公式、年金的终值与现值公式
数学建模的几个过程 • 第一步:问题分析; • 第二步:合理的简化假设; • 第三步:建立数学模型; • 第四步:模型求解; • 第五步:模型分析(包括检验、修改、应用和评价等)
数学模型的作用和特点: • (1)数学建模不一定有唯一正确的答案. • (2)数学建模没有统一的方法. • (3)模型的逼真性与可行性. • (4)模型的渐进性. • (5)模型的可转移性.
常用的建模方法 • (1) 机理分析法 • (2) 类比法 • (3) 平衡原理 • (4) 微元法 • (5) 图示法 • (6 ) 数据分析法
人口增长模型 • 问题提出 人口问题给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地球造成的麻烦是越来越大了,资源、环境、疾病以至于温饱都成了问题,所以人们对这个问题给予了充分关注。那么人口增长的规律是什么?如何在数学上描述着一个规律成了各界人士关注的一个热点。
人口增长模型 模型假设 (1)时刻t的人口函数是连续可微的; (2)人口的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是常数; (3)人口数量的变化是封闭的,即人口数量的增减只取决于人口中个体的生育和死亡。
人口增长模型 • 模型建立 {人口增长数}={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 时间间隔 内人口的增量为 其中 , 分别为出生率和死亡率 为常数r,再设开始时的人口数为 ,便 构成一个初值问题
人口增长模型 • 模型求解 此为一阶可分离变量方程的初值问题,很 容易求得其解为
人口增长模型 • 模型分析、评价与检验 1961年世界人口总数为人,在1961~1970年这 段时间内,每年平均的人口增长率为2% 即 但利用上式对1961年后的世界人口进行预测, 则会得出令人不能理解的结论:当2670年时达到 4400万亿人,这相当于地球上每平方米要容纳至 少20人。
人口增长模型 • 模型分析、评价与检验 那么用这种指数模型估计的结果与实际结 果的误差如此之大的原因是什么呢?其一是 假设人口增长率为常数不合理;其二是假设 3显然也不合理。所以也就导致了比较适合 人口发展规律的新数学模型的产生。
人口增长模型 • 模型的修改与重建 1. 将增长率r表示为人口x(t)的函数r(x),按 前面的分析,r(x)应为x的减函数。为简单, 我们假定其为x的线性函数(线性化) 其中r,s>0,这里r相当于x=0时的增长率, 成为故有增长率。显然对任意的x>0,r(x)<r。
人口增长模型 • 模型的修改与重建 2.设定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等因素所能容纳 的最大人口数量为(也称最大人口容量) 因为时增长率应为零,由此确 定,便得到增长率函数的表达式为 其中常数r, 要根据人口统计数据确定。
人口增长模型 • 模型的修改与重建 3.将指数模型中r换为上式便得到新模型 称为阻滞增长模型或罗捷斯蒂克(Logistic) 模型仍然使用可分离变量方程解法可得其解 为
人口增长模型 • 模型的修改与重建 4.模型解的再分析与检验 对上式求二阶导数可得 由此我们来分析人口总数x(t)的变化规律
人口增长模型 • 模型的修改与重建 (1) ,即无论人口初值如何,人口总数均以 为极限,并且 是x(t)图形的水平渐近线。
人口增长模型 • 模型的修改与重建 当 时, >0,这说明x(t)是 单调增加的;当x< 时, >0, 当x> 时, <0,即 是x(t)图形的拐 点。这就是说,人口变化率函数 在处 取到最大值。
人口增长模型 • 模型的修改与重建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人口总数尽管一直是增长 的,但有极限值限制而不会无限增长下去,到了 自然资源与环境条件等因素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是便 会停止增长,这是合乎人类发展常识的。另外,人口总 数达到极限值一般以前是加速增长时期,此后的增长率 会逐渐变小,最终达到零增长。 最后, 的确定要根据人口统计资料以及自然环境等 因素确定,因而当条件改变时, 也将随着改变
分支定界法 • 分支定界法的一般思路 • ① 先求问题的解,若恰为整数解则停,否则转下一步; • ② 以上述解为出发点,将原问题分解为两个支问题——所谓“分支”,且每一支问题各增加一个新条件——所谓“定界”. • ③ 求解支问题,并对新的非整数解问题再分支、定界,直到求得整数解.
均衡价格 设p是商品价格,Q表示商品需求量且 仅与价格p有关,即Q = Q (p), 一般设为p 的线性函数(线性化) 式中a,b均为正常数,b——该商品的社会 最大需求量. 同理,设G=G(p)表示供给函 数,并且 式中c,d均为正数,d/c为厂方可能接受的最低价 格.p(t)写成p(t-1)是因为商品的生产需一定的时间 (一个生产周期),价格对商品的供给量的影响有 一定的滞后作用.
均衡价格 则均衡价格为: 设 是该商品的初始价格,通过递推 过程得到
存储模型 设商品每天销售量为常数R,商品的进货时间间隔为常数 T ,且进货量为常数Q,进货一次手续费也是常数 ,单 位商品存储费 元/天. 又设开始时的库存量为Q,到第T天 时库存量降为零.且销售是连续均匀的,故在周期内平均存 量为/2.于是平均每天的支出为 因为Q=RT,于是 模型的解(最优进货量)为: 上式为存储论中著名的经济订购批量公式,简称EOQ(Economic Ordering Quantity)公式.
货币的时间价值——终值与现值公式 货币用于存银行,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效益,从而 使货币增值,这就是货币的时间价值.衡量货币时间价值 的两个常用概念是货币的终值与现值.在复利计息情形, 若本金为P,利率为R,期数为n,则到n期末,本利和为 其中的S即为货币P的终值. 反之,现在手中的多少钱存银行n期就可以变成S元呢? 显然有 这里的Q称为货币S的现值,亦即n期末的S元相当于现在的 Q元.
年金的终值与现值公式 • 年金的终值 设每期发生在期初的年金数为A,每期利率为R, 表 示n期的本利和,那么第一期投入A到n期末成为 . 第二期年金仍为A,但只存了n-1期,到n期末成 为 ,依此类推,到第n期的年金A便只存一期, 到期末本利和为A(1+R). 上述各期本利和的总和即为发生在 期初的年金A的终值,利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即得为 同理可推导发生在期末的年金的终值(每一期年金都比发生 在期初的少存一期)应为
年金的终值与现值公式 • 年金的现值 设发生在期初的年金数为A,则第一期的现值就是 A,第二期的现值为 ,最后一期的现值 为 ,于是年金A的现值总和 同理有发生在期末的年金A的现值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