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初中语文试卷的命制

初中语文试卷的命制. 杭州市江干区教师进修学校 章新其. 一、语文试卷命制中的选材原则. 考查标点符号的句子 : 今年是“五四”运动九十周年。“五四”对我们来说,既是历史,也是现实;既是学术,也是精神。. 语文试卷命制中的选材原则:. 时代性. 语文性. 思想性. 语文试卷命制中的选材原则:. 1. 语文性. 2. 思想性. 3. 时代性. 1. 语文性.

elie
Download Presentation

初中语文试卷的命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初中语文试卷的命制 杭州市江干区教师进修学校 章新其

  2. 一、语文试卷命制中的选材原则

  3. 考查标点符号的句子 : 今年是“五四”运动九十周年。“五四”对我们来说,既是历史,也是现实;既是学术,也是精神。

  4. 语文试卷命制中的选材原则: 时代性 语文性 思想性

  5. 语文试卷命制中的选材原则: 1.语文性 2.思想性 3.时代性

  6. 1.语文性 从前我看文学作品,摄引注意力的是一般人所说的内容。如果它所写的思想或情境本身引人入胜,我便觉得它好,根本不很注意到它的语言文字如何。反正语文是过河的桥,过了河,桥的好坏就可不用管了。近年来我的习惯几已完全改过。一篇文学作品到了手,我第一步就留心它的语文。如果它在这方面有毛病,我对它的情感就冷淡了好些。我并非要求美丽的辞藻,存心装饰的文章甚至使我嫌恶;我所要求的是语文的精确妥帖,心里所要说的与手里写出来的完全一致,不含糊,也不夸张,最适当的字句安排在最适当的位置。那一句话只有那一个说法,稍加增减更动,便不是那么一回事。 ——朱光潜《谈文学》 语文教学必须把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放在最根本的位置,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

  7. 1.语文性 试题材料应该是典范的语言材料,要兼顾到各种语体的表达特点:叙述性语言要具有文学味,说明性语言要体现准确性,论说性语言要注意严密性。总之,试题材料文质兼美,符合语体特征。

  8. 1.语文性 ▲千岛湖畔的油茶树,生就了一副怪脾气。冷寂的秋天在油茶花的 映衬下,多了好些妩媚。同在秋天开放的菊花,古往今来,受到多少 人的歌吟和追捧。而油茶花却安贫乐道,不慕虚华,更有君子气。 ①这花,如秋叶般静美,不慌不忙,从从容容绽放。 ②放眼望去,像一层薄薄的初雪覆压,又如一场浓霜骤然降临。 ③她不羡慕春的热闹、夏的灿烂,却选择在落木萧萧的秋,开出甜蜜 淡雅的花。 ④白色的花瓣,黄色的花蕊,你挨我,我挨你,层层缀满枝头。 ▲母爱如细流,静静流淌在我们的生命中。一次次牵手,一声声叮咛, 母亲的呵护似摇篮般的安适;,,。 人生拥有母爱的伴随,一路洒满温暖的阳光。

  9. 1.语文性 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作俯视状,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可以呀!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 ①安于平庸可能度过的是缺乏理想、碌碌无为的惨淡人生。 ②失败往往能够成为我们吸取教训、迈向成功的垫脚石。 ③要想成功就必须有直面失败的勇气,摒弃得过且过的平庸态度。

  10. 1.语文性 ① 相对于该片浓厚气氛的营造,影片在人物刻画方面明显的粗糙许多。 ② 气象工作人员每天定点风力,详细记录并认真分析有关数据。 ③ 由于几名主力队员因伤病不能上场比赛,这支球队的实力有所。 A.薄弱 观测 削减 B.单薄 观测 削弱 C.单薄 观察 削减 D.薄弱 观察 削弱 在人生的旅途中无论我们遇到什么,拥有什么,失去什么,都不要忘记启程,忘记赶路。如同险峻的高山挡不住汹涌的波涛,汹涌的波涛也挡不住你前行的孤舟;,。即使世俗的围墙挡住了你铿锵的步伐,但决挡不住你的万丈豪情;,。只要你启程,就会体会到跋涉的快乐。

  11. 2.思想性 试题材料应考虑其人文内涵,对考生有积极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熏陶作用,能触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2. 2.思想性 ▲母爱如细流,静静流淌在我们的生命中。一次次牵手,一声声叮咛, 母亲的呵护似摇篮般的安适;,,。 人生拥有母爱的伴随,一路洒满温暖的阳光。 ▲真诚是戈壁滩上一棵白杨树,一寸寸谱写着生的伟岸与执着;, ;,。

  13. 2.思想性 ▲千岛湖畔的油茶树,生就了一副怪脾气。冷寂的秋天在油茶花的 映衬下,多了好些妩媚。同在秋天开放的菊花,古往今来,受到多少 人的歌吟和追捧。而油茶花却安贫乐道,不慕虚华,更有君子气。 ①这花,如秋叶般静美,不慌不忙,从从容容绽放。 ②放眼望去,像一层薄薄的初雪覆压,又如一场浓霜骤然降临。 ③她不羡慕春的热闹、夏的灿烂,却选择在落木萧萧的秋,开出甜蜜 淡雅的花。 ④白色的花瓣,黄色的花蕊,你挨我,我挨你,层层缀满枝头。 ▲农村的道路像一些遗弃的绳子,,永远不会有人想起来把它弄直;河 流始终妄图躲开人类,;树林是淡青的,它们已由自然繁殖生长改为 人工种植,。 ①被随便地扔在田野上 ②把它随便地扔在田野上 ③村庄却总是在某个拐弯处踩住它 ④却总是在某个拐弯处被村庄踩住 ⑤这些本已归顺人类的植物不再能藏匿住任何一个童话了 ⑥任何一个童话也不能藏匿在这些本已归顺人类的植物中了

  14. 2.思想性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这两句诗运用比喻和夸张,将 庐山瀑布雄伟壮观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 B.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抚今追昔,想起的是春天的 故事;极目望远,看到的是秋天的收获。 C.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既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完 善与人格的提升,也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养成。 D.天摇地动,怎能摧垮万众一心的钢铁意志?桥断路绝,怎能斩断心心相系的 骨肉深情?抗震救灾,是对民族精神的一次洗礼;是对民族团结的一次检验。 ▲文章阅读 向一棵树鞠躬:不畏苦难 乐观生活 文言文阅读:纯洁友情——信守诺言 不为钱财 古诗词赏析:顽强的生命力(珍爱生命) ▲命题作文:关注自我 增强自信 珍爱自己

  15. 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不同于大学里的文学教学,它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教育和训练,具有工具性,但它又不同于汉语教学那样的纯粹的工具性,它的教学活动性,应自始至终贯穿人文精神,给学生以思想的指引,人生的启迪,情感的熏陶,美的感受,即使是语言文字的训练,也要引导学生去感受、体味语言的气韵,内在的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精神。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不同于大学里的文学教学,它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教育和训练,具有工具性,但它又不同于汉语教学那样的纯粹的工具性,它的教学活动性,应自始至终贯穿人文精神,给学生以思想的指引,人生的启迪,情感的熏陶,美的感受,即使是语言文字的训练,也要引导学生去感受、体味语言的气韵,内在的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精神。 ——钱理群《也说“语文与人生”》

  16. 3.时代性 试题材料鲜活,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 注生活。 ▲杭州西溪湿地有着典型的江南水乡风光:水网密布,小桥玲珑,绿树婆娑, 亭宇古朴,处处富有诗情画意。 ▲千岛湖畔的油茶树,生就了一副怪脾气。冷寂的秋天在油茶花的映衬 下,多了好些妩媚。同在秋天开放的菊花,古往今来,受到多少人的歌吟和 追捧。而油茶花却安贫乐道,不慕虚华,更有君子气。 ▲为了完善领导干部行为规范,健全党内责任追究制度,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 并通过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抚今追昔,想起的是春天的 故事;极目望远,看到的是秋天的收获。 ▲①在甲型HINI流感防控工作的关键时刻,在我省一套信息化应急指挥系统正 式启动。②通过这套指挥系统,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可随时向省 领导汇报全省甲型HINI流感的防控情况,省领导也可以通过该系统对防控工 作发出指令。

  17. (2008年杭州中考试题) 送 春 宋·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注]更:又,再。 ⑴一、二句中的“落更开”和“燕飞来”写出了春景怎样 的特点? ⑵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请对这两句诗 作赏析。

  18. (2008年杭州市中考试卷) 说明文阅读《话说地震》

  19. 语文试卷命制中的选材原则: 1.语文性 2.思想性 3.时代性 ▲试卷命制中,“语文性”的首要地位是由其学科 特点决定的;“人文思想性”是语文学科和其它学科共同具备的重要特点;“时代性”在语文学科中表现最弱,在试卷命制中不能强求。

  20. 二、语文试题编制应遵循的原则

  21. 1.科学性 试题材料和编制的题干不得出现差错,不能造成歧义,题目的指向与 构建的答案应保持一致。 ▲莫名其妙 莫明其妙 ▲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①网络语言通常是生动形象地表达网友们的心情,有时会有如睹 其人、若见其面的效果。②有些语言学家认为,网络语言不适合大力 推广,却可以流传在一定范围内。③我们对网络语言应当持宽容精 神,但也不能纵容不良网络语言的传播。 ▲时李勉少年贫苦,与书生同店。而不旬日,书生疾作,遂至不救。 C.而不旬日,书生疾作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是否相同?)

  22. 1.科学性 ▲①要想成功就必须有直面失败的勇气,摒弃得过且过的平庸态度。 ②失败可以成为我们迈向成功的垫脚石,使我们有机会吸取重要的教训。 ③平庸不能带给我们任何启发,我们从中学不到任何东西。 (安于平庸只能是碌碌无为,终生一事无成。) 【示例】要想成功就必须有直面失败的勇气,摒弃得过且过的平庸态度,因为失败可以成为我们迈向成功的垫脚石,使我们有机会吸取重要的教训,(而)安于平庸只能是碌碌无为,终生一事无成。 ①安于平庸可能度过的是缺乏理想、碌碌无为的惨淡人生。 ②失败往往能够成为我们吸取教训、迈向成功的垫脚石。 ③要想成功就必须有直面失败的勇气,摒弃得过且过的平庸态度。 (语意不明 标点使用)

  23. 1.科学性 ▲现代文阅读14题: 第四段中说:“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对这种观点,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理由。(3分) 原文:它知道,非分的妄想只能毁灭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顺势生 长,才是生命的根本。 改文:它知道: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 生命的根本。

  24. 2.典型性 试卷命题不得超出中考命题实施细则规定的考试要求的范围,考查的内容 和要求应该是学生必要的学科知识和必需的学科能力。 ▲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 常用标点:顿号 逗号 引号 问号 分号 句号 语病修改:语序不当 成分残缺 搭配不当 【关于文学常识】 【辨识重要作家】特别注意过滤掉一些现当代非重要作家,如刘成章(《安塞腰鼓》)、沈石溪(《斑羚飞渡》 )、张之路(《羚羊木雕》)、李森祥(《台阶》)等。 【辨识重要作品集】中考考查的是重要作家的著名作品(集),如《朝花夕拾》《羊脂球》《鲁滨孙漂流记》等。 【辨识重要作品中的重要人物】这些人物具有典型意义,是公认的著名文学形象,如杨志、孔乙己、夏洛克等。

  25. 2.典型性 ▲文言文阅读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实词】 A.二人并游太学(一起) B.元伯具以白母(详细) C.因出囊金百两遗勉(给予) D.勉许为办事(赞成)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虚词】 A.乃共克期日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请设馔以候之 属予作文以记之 C.而于此得疾而死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将于北都求官 欲报之于陛下也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审邪? ②汝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 【材料】天宝中,有书生旅次宋州。时李勉少年贫苦,与书生同店,而不旬日,书生疾作,遂至不救。临绝语勉曰:“某家住洪州,将于北都求官,(而)于此得疾而死,其命也。”因出囊金百两遗勉,曰:“汝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勉许为办事,余金乃密置于墓中而同葬焉。后数年,勉尉开封。书生兄弟赍洪州牒来,累路寻生行止。至宋州,知李为主丧事,专诣开封,诘金之所。勉请假至墓所,出金付焉。

  26. 2.典型性 城 南 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⑴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 ⑵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 曲同工之妙。请就此作比较赏析。 (诗意理解 比较赏析)

  27. 2008题: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请对这两句诗2008题: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请对这两句诗 作赏析。 2009题: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 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就此作比较赏析。 诗句赏析:形象的写法——侧重形象的分析(关注表现手法) 深刻的意蕴——侧重内涵的分析(关注情感哲理) 手 法 + 内 涵

  28. 3.整体性 试卷命题要注意考点的分布、难度的设置、题目的梯度,力求全面考核 学生的学科能力。 ▲基础知识: 字音:角度——形声字 多音字 范围——各册课本的分布 别字:角度——音同形似 音同形异 范围——课内为主,延伸课外

  29. 3.整体性 【现代文阅读题目编制分析】 1.基于“理解”的阅读考查 理解 → 感受(体验) → 鉴别(评判) 2.文体阅读方式决定题目形式 感性与理性;审美体验与准确分析;整体把握与局部理解 3.分析考试题型,把握题目设置 (以文学作品阅读为例) 一般阅读的规律;难易程度

  30. 2006年绍兴《大师》 12.《大师》一文感人至深。请细读全文,文章中哪些地方 特别令你感动?说出三处,要求简要概括。(6分) 如:秋小峦含泪求鉴 【理解、体验】 13.文章含蓄凝练,值得玩味。请联系选文体味下列句子中 带▲的词,并回答问题。(8分)【理解】 ① “黄云山足足读了两个小时,然后长叹一声……”,黄云 山“叹”什么? ②“秋小峦忍不住大声恸哭起来。”秋小峦为什么“恸哭”? 14.你认为题目中的“大师”指的是谁?结合文章说出你的理 由。(6分) 【理解、评析】 15.评析文章的写作特点。请从情节结构、人物刻画、语言 等方面选择一点进行评析(6分)【思考、评析】

  31. 阅读试题: 11.第二段说:“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这棵树的“不同寻常”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6分)(整体阅读 概括要点)——(理解) 1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 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 ②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 (语言赏析 含义理解) ——(理解、体验) 13.文章写榆树,却为什么要化较多笔墨去写“老人”?请简要分析。(3分) (人物分析 写法作用)——(理解、分析) 14.第四段中说:“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 本。”对这种观点,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理由。(3分) ( 自我感悟 读者意义)——(理解、思考、评判)

  32. 原文: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原文: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 棵树。我不由自主地站在那里,仰视着这棵不同寻常的树。 改文: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 棵树。 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 原文:它知道,非分的妄想只能毁灭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顺势生长,才 是生命的根本。 改文:它知道: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 根本。

  33. 原文: 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一个老人背负着一棵树蹒跚而行。正是砖垛上的那棵树。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堆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艰难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 改文: 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一个老人默默地站在那棵树旁。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堆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

  34. 原文: 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度过的。老人一边走一边自言自语道:“当初砖每块五分,现在涨到三毛七。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竟活了十八年。若不是用砖,要活成精呢!”我看见肩负在老人背上的这棵榆树,竟然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几十条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 改文: 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度过的。老人走了,他边走边自言自语道:“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竟活了十八年,真要活成精了!”蓦地,我仿佛觉得眼前的这棵榆树,就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还有那地下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

  35. 原文: 老人背负着那棵老榆树走了。一个自言自语的老人背负着另一个不言不语的老人走了。一种热热的液体,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背上的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 改文: 望着老人步履艰辛地走了,走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向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 修改理由: 1. 主题改变:适合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认识水平。 2. 语句改变:为适合整体考查及题目的编制。

  36. 4.规范性 试题编制要用语简洁,指向明确,表意恰当,格式、字号要符合试卷要求。 ▲选择题 规范的表述: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主谓句式) 不规范表述: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 ) (动宾句式) 错误的表述: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句子杂糅) ▲语用题 ● 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三个短句组合成一个复句。(句序合理, 语意贯通;可以删去和调换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做什么:短句组合成复句;怎样做:用上恰当的关联词; 要求:句序合理(恰当排列);语意贯通(逻辑关系) 删换词语(语言简洁);不变原意(表意完整)

  37. 4.规范性 ▲简答题 11.第二段说:“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这棵树的“不同寻常”表现在哪些方 面?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6分) 1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13.文章写榆树,却为什么要化较多笔墨去写“老人”?请简要分析。(3分) 14.第四段中说:“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 本。”对这种观点,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理由。(3分) ♥先提出问题,再写答题要求。 ♥不同考查内容,不同用词表述:概括题——简要回答;语言题——加以赏析 写法题——简要分析 ♥引号运用:直接引用 突出重点

  38. ●22.范式和李勉都看重友情,但在具体表现上有所不同。请结合文意,作简要评●22.范式和李勉都看重友情,但在具体表现上有所不同。请结合文意,作简要评 析。(4分)(指向 解法 要求) ●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 工之妙。请就此作比较赏析。(指向清楚 要求明确 ) ▲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孤独之旅》中的少年杜小康在生活的艰难和精神的孤独中锤炼了自己 的身心,他被自己“长大了,坚强了”而感动。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或多 或少地都曾被自己的一份成熟、一个进步、一次超越……感动。被自己感 动,是美丽的起点;被自己感动,是精神的升华。 请以“被自己感动”为题目,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引出试题——启示角度—— 引导主题;引出——选材——立意)

  39. 5.导向性 中考试卷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 语文学 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言运用 词语运用 标点运用 句式运用 修辞运用 语病修改 ▲阅读能力 要点概括 写法分析 语句理解 语言赏析 文意归纳——作者意义 观点评析(独特体验与感悟)——读者意义 ▲诗歌赏析 拓展视野 丰富内容 ▲命题作文 关注自我 增强自信 抒发真情 避免套作 注重审题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