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總統府月會專題報告 兩岸和平 經濟雙贏

總統府月會專題報告 兩岸和平 經濟雙贏.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董事長 江丙坤 中華民國 97 年 7 月 21 日. 大 綱. 壹、前言─兩岸關係對台灣政經發展之重要性 貮、二十年來兩岸的經貿發展 參、台灣面臨的困境 肆、 2008 年─兩岸和平、經濟雙贏的歷史機遇 伍、結語. 壹、前言─兩岸關係對台灣政經發展之重要性. 1945 年八年抗戰台灣光復,但因國共內戰,中華民國政府 1949 年播遷台灣,兩岸分裂分治,迄今已 60 年。 ( 一 )1949〜1987 年的 40 年間,兩岸軍事對峙、政治對立、經

Download Presentation

總統府月會專題報告 兩岸和平 經濟雙贏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總統府月會專題報告兩岸和平 經濟雙贏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董事長 江丙坤 中華民國97年7月21日

  2. 大 綱 壹、前言─兩岸關係對台灣政經發展之重要性 貮、二十年來兩岸的經貿發展 參、台灣面臨的困境 肆、2008年─兩岸和平、經濟雙贏的歷史機遇 伍、結語

  3. 壹、前言─兩岸關係對台灣政經發展之重要性 1945年八年抗戰台灣光復,但因國共內戰,中華民國政府 1949年播遷台灣,兩岸分裂分治,迄今已60年。 (一)1949〜1987年的40年間,兩岸軍事對峙、政治對立、經 濟也各自獨立發展。大陸拼政治(韓戰、越戰、文革), 台灣拼經濟,創造台灣奇蹟,晉入亞洲四小龍之行列。 (二)1988〜2007年,兩岸領導人在關鍵時刻,做出關鍵決定 ,兩岸進入政治對立、經濟交流熱絡,「官冷民熱」的 新階段。 1.1979年鄧小平先生的改革開放路線以及1992年的南巡講 話,奠定中國大陸經濟快速起飛的基礎,不僅改變了中 國大陸,也改變了全世界。 1

  4. 2.1987年蔣經國總統的三項措施,改變了台灣,也改變了 大陸。 (1)宣佈解除戒嚴,解除黨禁,推動政治民主化,才有 2000年的政黨輪替。 (2)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帶動台商到大陸投資的機運, 開啟了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契機。 (3)1987年對外貿易出超創新高(出口537億美元,出超 187億美元,對美出超160億美元),台幣升值,勞力 密集產業外移,政府推動國際化、自由化,產業結構 快速改變。 (三)2008年國民黨在立法院以及總統大選,獲得壓倒性的勝 利,兩岸能否從政治對立走上兩岸和平、經濟雙贏,提 升人民福祉,是考驗兩岸領導人之智慧與毅力的時候。 2

  5. 貮、二十年來兩岸的經貿發展 (一)中國大陸的崛起 1.兩岸經濟比較 註:1.*表示GDP。 2.()內表示2007/1987年的成長倍數。 3

  6. 2.以優惠條件招商引資,產生磁吸效應 隨著大陸經濟崛起,全球資金轉向大陸投資。根據大 陸統計,累計至2007年底止,外商在大陸直接投資實 際金額高逹7667億美元,中國大陸吸引外商直接投資 已連續15年居開發中國家首位。 資料來源: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統計年鑑 4

  7. 3.經濟成長快速,1991至2007年間之年平均經濟成長率3.經濟成長快速,1991至2007年間之年平均經濟成長率 達10.5%,世界第一。 資料來源:各國政府統計 5

  8. 4.大陸將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2007年經濟成長率高達11.9%創近13年來的新高,國內生產毛 額(GDP)達24.953兆人民幣(約3兆4160億美元),預料將首 次超越德國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僅次於美、日。 2007年主要國家國內生產毛額單位:億美元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中國國家統計局 6

  9. 5.大陸已成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國(進口第三,出口第二)5.大陸已成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國(進口第三,出口第二) 1999年中國大陸貿易總額世界排名第九,2000年第八, 2001、2002年第六,2003第四,2004超越日本成為第三 至今。中國大陸已從世界工廠蛻變成世界市場。 主要國家貿易總值單位:億美元 資料來源:WTO 7

  10. 兩 會 復 談 國 統 綱 領 兩 會 對 話 兩國論爭議 一 邊 一 國 反 分 裂 法 開 放 探 親 解 除 戒 嚴 三 不 政 策 軍 事 對 峙 1949 1979 1987 1991 1992 1999 2002 2005 2008 (二)兩岸經貿的發展 1.政策演變─政治對立,經濟互補 ※政治面 ※經濟面 間 間 接 接 貿 投 易 資 積有 極效 開管 放理 禁 止 積有 極效 管開 理放 政 策 鬆 綁 兩 關 岸 係 人 條 民 例 戒 急 用 忍 1987 1991 1996 2001 2006 2008 8

  11. 香港 28.3億美元 2.2% 新加坡 53.7億美元 4.2% 其他地區 178.2億美元 14.1% 美國 104.5億美元 8.3% 加勒比海英屬 209.4億美元 16.6% 中國大陸 689.7億美元 54.6% 2.兩岸經貿蓬勃發展 (1)大陸成為台商投資最多的地區 依台灣的統計,累計至2008年5月赴大陸投資共有36,850個投資 項目,金額為689.7億美元,占同期台灣對外投資總額的54.6% ;而依大陸的統計顯示,累計至2008年3月止,一共有75,679個 項目,金額為461.8億美元。事實上兩岸的投資金額統計均屬偏 低,根據專家學者推估約在1千至1千5百億美元間。 資料來源:投資審議委員會 9

  12. (2)大陸成為台灣最大貿易對象、出口市場及出超來源2007年對大陸與香港的出口比重高達40.7%,遠超過我第二大出(2)大陸成為台灣最大貿易對象、出口市場及出超來源2007年對大陸與香港的出口比重高達40.7%,遠超過我第二大出 口地區美國的13.0% 。我自大陸與香港進口298.4億美元比重達 13.6%,為我第二大進口來源;對大陸與香港貿易創造706億美元 順差,同年台灣對外貿易出超總額僅有273.8億美元。單位:億美元,% 註:2008年係1-6月統計 資料來源:財政部海關進出口貿易統計(2008.7.7) 10

  13. 進口金額 • 出口金額 • 佔總進口比率 • 佔總出口比率 • 逆差 • 順差 • 2007年 • 1021億美元 • 8.4% • 318.8億美元 日本 2000年 • 386.2億美元 • 27.4% • 217.3億美元 出 口 • 2000年 • 416.5億美元 • 16.7% ※1.4億美元 • 2000年 • 521.0億美元 • 20.9% • 297.5億美元 • 2007年 • 2327億美元 • 19.1% • 1633億美元 美國 出 口 中國大陸 香 港 • 2007年 • 320.7億美元 • 13.0% • 55.5億美元 • 2007年 • 1004.4億美元 • 40.7% • 706.0億美元 口進 2007年 • 459.4億美元 • 20.9% • 300.0億美元 出 口 出口 • 2000年 • 371.3億美元 • 24.4% • 285.4億美元 台灣 (3)WTO指出中國大陸已成為台灣的「出口平台」:由日、台 、美三角貿易轉向日、台、中、美四角貿易 • 2000年 • 355.9億美元 • 23.4% • 103.2億美元 11

  14. (4)大陸是台灣經濟成長最主要的外需因素來源─(4)大陸是台灣經濟成長最主要的外需因素來源─ 近幾年來台灣內需的不振(除2004年之外),經濟成 長徒賴外需支撐,即出超尤其是全賴對大陸出超迅速 擴張的貢獻所致。如2006、2007年的外需貢獻度各分 別高達3.78%、3.89%。 經濟成長的貢獻度單位:%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2008.5.29) 12

  15. 華 民 國 馬 來 西 亞 新 加 坡 菲 律 賓 印 尼 泰 國 日 本 香 港 韓 國 3.政治對立的代價:民進黨執政八年經濟成長減退 (1)1993〜1999年國民黨執政時期台灣的年平均經濟成長率 6.3%,居亞洲自由經濟體第二。 1993〜1999年東亞國家經濟概況 資料來源:各國政府官方統計 13

  16. 來 西 亞 中 華 民 國 菲 律 賓 新 加 坡 印 尼 泰 國 韓 國 香 港 日 本 • 亞洲金融風暴時,政府採取穩定股市、振興房市、擴大內 需(638億)等措施,1998年亞洲自由國家經濟成長率臺灣 一枝獨秀達4.6%,失業率僅2.7 %,1999年雖有921大地 震,失業率仍在3%之內。 14

  17. 華 民 國 馬 來 西 亞 新 加 坡 菲 律 賓 印 尼 泰 國 日 本 香 港 韓 國 (2)2001〜2007年民進黨執政時期平均經濟成長率3.8%, 居亞洲四小龍及亞洲開發中國家之末。較1993〜1999 年衰退2.5個百分點,衰退率居亞洲各國之冠 2001〜2007年東亞國家經濟概況 資料來源:各國政府官方統計 15

  18. 2001年台灣經濟成長率位居亞洲倒數第二 中 華 民 國 馬 來 西 亞 菲 律 賓 新 加 坡 印 尼 韓 國 泰 國 日 本 香 港 16

  19. (3)近幾年來經濟表現相對欠佳原因:投資及消費信心喪失,(3)近幾年來經濟表現相對欠佳原因:投資及消費信心喪失, 民間投資卻步、政府投資萎縮、民間消費低迷。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2008.5.29) 17

  20. 政經情勢的擾攘難安,政府政策的錯誤,打擊企業投資信政經情勢的擾攘難安,政府政策的錯誤,打擊企業投資信 心,導致民間及外人投資意願低落。 註;近兩年僑外資金額大幅攀高主要是外資併購熱所致,如東森媒體、台灣寬頻、台新金控、萬泰銀行、南山人壽、新 竹商銀等大額跨國投資併購案及荷商飛利浦台積電股權轉換帳面移轉亦列入僑外資統計。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財政部、經濟部、中央銀行 18

  21. 國內投資成長仍緩,超額儲蓄依然過多及外匯存底繼續擴增,持 續反映國內經濟失衡造成資源閒置的狀況,如無法獲致有效的紓 解,日後台灣經濟發展的動能仍將受到掣肘。 註:*表示截至2008年6月底統計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2008.5.29) 19

  22. 參、台灣面臨的困境 (一)政治對立的結果,讓台灣得不到尊嚴 百 姓 也 得 不 到 幸 福 台 灣 得 不 到 尊 嚴 政 兩 治 岸 對 國 立 內 大陸經濟崛起 台灣經濟衰退 20

  23. 紐澳CER(1983) (二)兩岸對立,國際空間受限,加上區域整合,東協 加三的形成,讓台灣步上邊緣化的危機。 東協加三(中日韓)倡議 日本:新加坡、墨西哥、智利、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 韓國:智利、新加坡、 曼谷協定、東協、美國(達成協議) 新加坡:日本、紐西蘭、EFTA 、澳洲、美國 、約旦、P4(汶萊、紐西蘭、智利、新加坡) 、印度、巴拿馬、韓國 紐西蘭:澳洲、新加坡 澳洲:紐西蘭、新加坡、美國、泰國 韓國-東協FTA 韓國—美國FTA 中港、中澳 CEPA(2003) 日本-東協FTA (2012年完成) AFTA(1992) 東協-中國FTA (2010年完成) 21

  24. 東協與中、日、韓簽訂經濟夥伴協定之降稅條件東協與中、日、韓簽訂經濟夥伴協定之降稅條件 22

  25. 肆、2008年─兩岸和平、經濟雙贏的歷史機遇 (一)兩岸和平的契機 1.兩岸兩會成立,達成「擱置爭議、求同存異」的共識, 建立兩會制度化協商機制的基礎。 (1)1991.3.9海基會成立。 (2)1991.12.16海協會成立。 (3)1992年兩岸兩會形成「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 (4)1993年辜汪新加坡會談,建立兩岸制度化協商機制,兩 岸關係邁出重要一步,同時簽署《辜汪會談共同協議》、 《兩會聯繫與會談制度協議》、《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 議》、《兩岸掛號函件查詢、補償事宜協議》等四項協議。 23

  26. 2.2005年4月29日,國共領導人56年來第一次會談(連胡會)2.2005年4月29日,國共領導人56年來第一次會談(連胡會) ,達成五大共同願景(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為奠定 兩岸和平穩定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儘速恢復平等協商,推進兩岸 關係良性健康發展。 五大 共同願景 終止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建立兩岸軍事 互信機制。 政治和諧 經濟合作 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優先討論兩岸共同市場 問題。 協商參與國際活動的問題 建立黨對黨定期溝通平台 24

  27. 3.2007年10月中共領導人胡錦濤於十七大報告 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 達成和平協議,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開創兩岸關 係和平發展新局面。 4.2008年馬總統的兩岸政見 (1)堅持兩岸「不統、不獨、不武」的三不原則,即在任內 ,不與對岸協議統一的問題,不追求法理上的台灣獨立 ,兩岸均不使用武力。 (2)恢復兩岸對話,在「一中各表」的原則下,協商兩岸和 平協議,終結兩岸的敵對狀態。 5.2008年5月20日馬總統就職演說 未來我們也將與大陸就台灣國際空間與兩岸和平協議進行 協商。 25

  28. (二)經濟雙贏的機遇 1.2008年5月26、29日,兩會同意在「九二共識」 基礎上恢復聯繫往來與協商談判。 2008年6月12日「江陳會談」,兩會正式復談, 重啟對話。 2008年6月13日,兩會簽訂「海峽兩岸週末包機 會談紀要」及「海峽兩岸關於大陸居民赴台旅 遊協議」兩項歷史性文件,實現兩岸週末包機 直航及大陸觀光客來台。 26

  29. 2.後續協商 (1)兩會有共識預定今年內商談的議題 1)週末包機延伸的增加班次、開放更多航點、建立新 航路(截彎取直)等事宜。 2)兩岸貨運包機。 3)兩岸海運直航。 4)小三通擴大人貨往來事宜。 5)兩岸共同打擊犯罪。 6)海岸海域油氣共同合作探勘。 7)推動兩岸氣候變遷和氣象研究之交流與合作。 8)推動有關地震災害預防之交流與研究。 27

  30. (2)未來預定商談的議題 1)兩岸銀行監理合作機制及相關議題。 2)產品標準規格化及標準檢測認證規範協調。 3)兩岸產業科技人才交流與合作。 4)簽署投資保障協定。 5)簽署避免雙重課稅協議。 6)建立兩岸漁事糾紛共同處理機制。 ………………………………等等。 由主管機關邀集相關機關(構)及民間團體討論, 經由大陸決策體系彙總,排列優先順序,授權海 基會,與海協會協商。 28

  31. 3.落實馬總統的重要經貿政策─推動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3.落實馬總統的重要經貿政策─推動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 積極推動「改革與鬆綁」,改革是為了奠 立百年盛世的基礎;鬆綁則為了提升行政 效率,改善投資環境,振興國內經濟。 29

  32. (三)願景 1.經濟雙贏 「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CECA)」, 避免台灣被邊緣化,透過兩岸經貿正常化,追 求兩岸經貿雙贏。 2.兩岸和平 「兩岸和平協議」,透過軍事互信 機制,構建兩岸和平發展框架,為兩岸奠定永 久和平的基礎。 30

  33. (四)具體作法 1.端賴兩岸領導人的睿智、決心、魄力及領導力 ,抓住難得的歷史機遇,化解對立,共同促成。 2.透過兩岸民間智庫舉辦「和平論壇」、「經濟 論壇」,凝聚議題的共識,研擬兩項議題的基本 框架草案,供政府部門參採。俟時機成熟時,可 考慮設立「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與「兩岸和平協議」兩個專案小組負責推動。 31

  34. 伍、結語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馬總統入選美國「時代雜誌」2008年全球百 大影響力人物,原因是: -有機會重新改寫整個區域的命運。 (who has an opportunity to shape the destiny not only of their own nation but also of an entire region) 32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