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8

一个成功者和一个失败者之间的差别,并不在于知识和经验,而在于思维方式! ——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

一个成功者和一个失败者之间的差别,并不在于知识和经验,而在于思维方式! ——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 —— 爱因斯坦. 第二章 创新性思维及思维障碍. 引言. 有位警察到森林打猎,他在野兽经常出没的地方隐蔽起来。忽然,一只鹿跑了出来,这位警察立即跳过灌木丛,朝天开一枪,并大喊“站住,我是警察!”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一个成功者和一个失败者之间的差别,并不在于知识和经验,而在于思维方式! ——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一个成功者和一个失败者之间的差别,并不在于知识和经验,而在于思维方式!一个成功者和一个失败者之间的差别,并不在于知识和经验,而在于思维方式! ——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 ——爱因斯坦

  2. 第二章 创新性思维及思维障碍

  3. 引言 • 有位警察到森林打猎,他在野兽经常出没的地方隐蔽起来。忽然,一只鹿跑了出来,这位警察立即跳过灌木丛,朝天开一枪,并大喊“站住,我是警察!” • 如果给你看两张照片,一张照片上的人英俊、文雅;另一张照片上的人丑陋、粗俗。然后对你说,这两个人中有一个是全国通缉的罪犯,要你指出谁是罪犯,你大概不会犹豫吧! • 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曾经讲过一个关于自己的故事。阿西莫夫智商160左右,属于“天赋极高者”之列,他一直为此而洋洋得意。有一次,他遇到一位汽车修理工,是他的老熟人。修理工出一道思考题。

  4. 引言 • 有一位既聋又哑的人,想买几根钉子,来到五金商店,对售货员做了这样一个手势:左手两个指头立在柜台上,右手所致拳头做出敲击状的样子。售货员见状,先给他拿来一把锤子;聋哑人摇摇头,指了指立着的那两根指头。于是售货员就明白了,聋哑人想买的是钉子。聋哑人买好钉子,刚走出商店,接着进来一位盲人。这位盲人想买一把剪刀,请问:盲人将会看样做?” • 阿西莫夫顺口答道:“盲人肯定会这样。”说着,伸出食指和中指,做出剪刀的形状。 • 汽车修理工一听笑了:“哈哈,你答错了吧!盲人想买剪刀,只需要开口说”我买剪刀“就行了,他干吗要做手势呀?”汽车修理工人用教训的口吻说:“在考你之前,我就料定你肯定你要答错,因为,你所受的教育太多了,不可能很聪明。”

  5. “和尚爬山”——解决问题需要创造性 让我们先来到某个“创造训练班”,看一个有趣的问题——“和尚爬山”: 清晨,旭日东升,一个和尚开始爬山,走的是一条盘山羊肠小道。他以变化的速度爬山,并且不时地停下来休息或吃饭。日落西山,他上了山顶。山顶上有一座庙宇,他留在那里坐禅多日。然后,在太阳升起时,他沿着同一小道开始下山,再次以变化的速度行走,虽然下山的平均速度要比上山的平均速度稍快一些。 请说明,小道士是否存在这样一个地点,恰好是他上下山时在同一时刻路过的。 一般回答这个问题的人,往往断定这位和尚在上下山的日子中,同一时刻在同一地点是十分的不可能。因为无论是考虑平均速度和平均距离,还是用惯用的的逻辑方法,他们都无法得到答案。

  6. “和尚爬山”——解决问题需要创造性 然而,该班上一位年轻女士通过想像,跳跃到一个非常规的参考系把问题解决了。她不停地想,这样试试,那样试试,直到十分厌倦想放弃,但上山和尚的影像始终留在她的脑海;接着出现了一个情景,她看到另一个下山的和尚朝这个上山的和尚走来,并且两个和尚的影像叠加在了一起,刹那间她意识到:这两个人必定在同一时刻同一地点相遇——不管他们走的速度如何,也不管他们中的每一个停下的次数多少。 这位女士的想像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形来表示,那个和尚上下山的位置可以按一天的时间画出曲线,那两条曲线显然要在某一点上交叉的(见图)。

  7. “和尚爬山”——解决问题需要创造性

  8. [例]王永志的思维 • 王永志是中国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博士生导师。年轻时曾以创造性思维解决了我国第一枚火箭发射的关键问题,受到科学家钱学森的赏识。 • 那是1964年6月29日,王永志大学毕业后第一次走进戈壁滩,执行发射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种中近程火箭任务。试验发射时,火箭射程不够。专家们都在考虑,怎样再给火箭肚子里多添加点推进剂,可无奈火箭的燃料贮葙有限,再也喂不进去了。 • 正当大家绞尽脑汁想办法时,一个高个子的年轻人站起来说:“火箭发射时推进剂温度高,密度就要变小,发动机的节流特性也要随之变化。经过计算,要是从火箭体内泄出600公斤燃料。这枚火箭就会命中目标。” • 大家的目光一下子聚集到年轻的新面孔上。提出此见解的是在座军衔最低的中尉王永志。在场的专家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这的的确确出自中尉之口。有人不客气地说:“本来火箭射程就不够,你还要往外泄?”于是再也没有人理睬他的“不合理”建议了。

  9. 王永志并不就此罢休,他想起了坐阵酒泉发射场的技术总指挥、大科学家钱学森。于是在临射前。他鼓起勇气走进了钱学森的住房。 当时,钱学森还不太熟悉这个“小字辈”,可听完了王永志的意见,钱学森眼睛一亮,高兴地喊道:“马上把火箭的总设计师请来。”钱学森指着王永志对总设计师说:“这个年轻人的意见对,就按他的办!’ • 果然火箭泄出一些推进剂后射程变远了,连打三发火箭发发命中目标。 • 从解决问题的角度看,人的思维方式有再现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区别。以上述火箭发射问题的求解为例,我们来理解这两种思维方式的特点。 • 当火箭射程不够问题出现后,有人从分析射程不够的原因入手去寻找解决的办法。原因是什么?是燃料不足。于是他们想到增大燃料贮箱的设计方案,可惜此法在现场不可取。从思维方式看,这是再现性思维的体现。 • 王永志面对问题的思维方式与别人不同,他从反面去思考,认为减少燃料能增大射程,这是出人意料的想法。然而,这看起来违背逻辑的想法居然解决了难题。从思维方式看,这是创造性思维的应用。

  10. 井盖为什么是圆的? “井盖是圆的,这样才美观”—— 这人是美学大师,或者是非常注重美观的。 “圆的井盖利于搬运(搬的时候可以滚动搬运)。”——这人爱劳动,可能是个实践好手。 “圆的井盖在装卸的时候不至于失手掉下去。”——找到了最有说服力的答案。 “圆的受力最均匀,所以最坚固,圆形省成本。——”这人力学学的好,是学物理的。

  11. 第一节 创造性思维概念及特征 人们平时常说的“想一想”、“考虑一下”、“思考再三”、“沉思良 久”、“思索一番”、“深思熟虑”、“设想”、“反省”、“抽象概 括”、“判断推理”、“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等都是指人们的思维活 动。 如果将“思维”两字分开来看,其“思”字可从字面上解释为上面所说的“想”或“思考”,其“维”字可从字面上解释为“序”或“方向”。 从字面上来解释“思维”就是:思维是有一定顺序的想,或是沿着一定方向的思考。

  12. 第一节 创造性思维概念及特征 正如一位英国学者指出:思维一词有许多定义,但是没有一个定义能使所有的人满意。 从心理学界一般认可的对“思维”的概括理解来解释思维。所谓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所谓间接反映.就是通过其事物的媒介来认识客观事物,即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间接地去理解和把握那些没有直接感知过的或根本不能感知到的事物。 所谓概括的反映,就是依据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把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特征抽引出来,加以概括,得出结论。 所谓思维是指人脑利用已有的知识,对记忆的信息进行分析、计算、比较、判断、推理、决策的动态活动过程。它是获取知识及运用知识求解问题的根本途径。

  13. 第一节 创造性思维概念及特征 思维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根本的特征。 恩格斯称赞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在自然界优胜劣汰的竞争中,人类之所以能够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就是因为人有着任何其他动物都无法比拟的思维能力,人靠着思维所显示的无限智慧而不断探索利用自然和征服其他动物而繁衍生存下来,并主宰着这个世界。

  14. 第一节 创造性思维概念及特征 巴尔扎克说:思维——这是打开一切宝库的钥匙。 美国《未来学家》杂志登载论文:像天才那样思考。文章列举了八种天才的思维方法: ①天才们以多角度考虑问题; ②天才使自己的思想形象化; ③天才善于创造; ④天才进行独创性的组合; ⑤天才设法在事物之间建立联系; ⑥天才从相对立的角度思考问题; ⑦天才对变化有所准备; ⑧天才善于比喻。

  15. 拿破仑·希尔,成功学的创始人 拿破仑·希尔去拜见一个专门以出售服装职业的教授,结果被教授的秘书挡驾。希尔感到很奇怪:“像我这样有名望的人来见他.也要被拒之门外吗?” 秘书回答;“很抱歉!即使美国总统现在来,也要等两个小时。”希尔虽然很忙,但出于好奇便决定在接待室里等候。两个小时后教授出来了,希尔急切地问:“阁下为什么要让我等这么久?” 教授微笑着告诉希尔;他有一个特制的房间,里面漆黑一片,空空荡荡,只有一张躺椅,他每天都要躺在椅子上默想两个小时。经过这种冥思苦想,很多别具匠心的创意都会从脑海中涌出。这是他创新思维能力最强的两个小时,所以,这时谁也不见。 拿破仑 希尔听着教授的讲述,内心灵感闪动,豁然开朗——学会思考才是一个人成功的要诀。此后,他写下了名扬四海的著作一一《思考致富》。

  16. 思维分类方法

  17. 思维分类方法

  18. 思维分类方法

  19. 什么是创新性思维 何谓创造性思维?目前学术界对此尚无统一论定。各方专家已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理解对其有很多的提法和阐释。 • 从广义上看,所谓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者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从某些事物中寻找新关系、新答案,创造新成果的高级的、综合的、复杂的思维活动。 • 第一层涵义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创造者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 • 第二层涵义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是创新,即需要从某些事物中寻找新关系、新答案、创造出新成果; • 第三层涵义是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高级的、综合的、复杂的思维活动。 从狭义的理解看,所谓创造性思维也可具体地指在思维角度、思维过程的某个或某些方面富有独创性,并由此而产生创造性成果的思维。 也就是说,在整个思维中的更具体的方面,如他人意想不到的某个思维角度,在整个思维过程中的某一小阶段,其思维具有独特性、新颖性,而且主要是因为其独创性、新颖性而产生了创造性成果的思维。

  20. 什么是创新性思维 • 美国心理学家科勒期涅克认为,创新思维就是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些事情或表达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 • 对于创新思维的理解,首先它是能够产生创造性后果或成果的思维;其次,它是在思维方法、思维形式、思维过程的某些方面富有独创性的思维。所以说,创新思维就是思维本身和思维结果均具有创造特点的思维。 • 创新思维并非是少数发明家、天才人物才具有的素质,而是任何一个正常人都具备的一种思维方式。 • 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说过,科学史上的每一项重大突破,总是由某些杰出的科学家完成最关键或最后一步的,他们之所以能超过前人和同时代人,作出划时代的贡献,并不在于他们比别人的知识更渊博,重要的在于他们富于科学革命精神和高度的创造性思维。

  21. 什么是创新性思维 • 思维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根本的特征,恩格斯称其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 而创造性思维则是人类所特有的最高级、最复杂的精神活动,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中的奇葩,千百年来,人类凭借创造性思维不断地认识世界和利用世界,创造出了数不胜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

  22. [案例] 自动摘收番茄问题的解决 农业机械化20世初在发达国家就已经实现。然而,能自动摘收番茄的机器始终是可望而不可及。主要是因为番茄的皮太柔嫩,任何机械都可能抓得过紧而将番茄夹碎。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自动摘收番茄呢?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致力于研究控制机器的抓力,使其既能抓住番茄又不会将番茄夹碎。但是始终未能成功。 第二种方式则是采用了一种从问题的源头解决的办法。即研究如何才能培育出韧性十足、能够承受机器夹摘力的番茄,沿此思路人们成功研制出一种“硬皮番茄”。

  23. [案例] 自动摘收番茄问题的解决

  24. [案例] 圆珠笔漏油问题的解决 圆珠笔是一种使用很方便的书写工具。它是1938年匈牙利人拉奥丁·拜罗发明的,拜罗圆珠笔专利采用的是活塞式笔芯。由于有油墨经常外漏的缺点,曾风行一时的“拜罗笔”在20世纪40年代几乎被消费者所抛弃。 第一种方式是从分析圆珠笔漏油的原因入手去寻找解决的办法。采用增加圆珠的耐磨性来解决,如用耐磨性能好的宝石和不锈钢材料制造圆珠。此方式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 第二种方式是从控制油量方面寻找解决的办法。1950年.日本发明家中田藤三郎发现,圆珠笔一般写到2万个字就漏油,于是产生奇妙的构想,即控制圆珠笔的油量,使之写到15000字左右刚好写完,再换新的笔芯。

  25. [案例] 圆珠笔漏油问题的解决 两个方法的比较 面对同一个问题,人们采取不同的思维方式,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 两例中的前者是大多数人所习惯使用的思维方式,即利用现有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而产生解决办法,即将所需解决的问题与头脑中已储存的过去曾经用过的问题作比较,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本质是通过学习、记忆和记忆迁移的方式去思考问题。这种思维被称为再现性思维,也称为习惯性思维。 • 两例中的后者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寻找另外的途径,从某些事实中探求新思路、发现新关系、创造新方法以解决问题,这就是创新思维。

  26. 创新思维的5个特征 (1)对传统的突破性 创造性思维的结果体现为创新。追求创新,是创造性思维的本质。而要创造出新成果,往往需创造者在思维的某些方面有所突破,可以说,突破性是创造性思维一个最明显的特征。 首先,突破性体现为创造者突破原有的思维框架。 这是指在思考有待创造的问题时,要有意识地抛开头脑中以往思考类似问题所形成的思维程序和模式,排除以往的思维程序和模式对寻求新的设想的束缚,就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创造性的成功。

  27. [案例] 苏联发射人造卫星 20世纪中期,美国和前苏联都已具备了把火箭送上太空的物质和技术条件,相比之下,当时美国在这方面的实力比原苏联更强。但双方都存在个卡脖子的问题:火箭的推动力不够,摆脱不了地心的引力,不能把人造卫星送入运行轨道。 当时大家都认为,办法只能是再增加所串联的火箭的数量,以进一步增强推动力。美苏两国的专家都各自尽力设法增加火箭的数量。尽管火箭增加了不少,但还是解决不了问题。 后来,前苏联的一位青年科学家,摆脱了不断增加串联火箭的思维框架。他突破这一思维框架而产生了一个新的设想:只串联上面的两个火箭.下面的火箭改为用20个发动机并联,经过严密的计算、论证和实践检验,这个办法终于获得成功。因为这样一来,火箭的初始动力和速度下子就大大地增强了,达到了足以摆脱地心引力的程度。于是, 一个长时间使成百上千专家束手无策的技术难题,由于这样一个简单的新设想的提出,很快便得到了解决,从而使前苏联的航天技术迅速领先于美国。1957年,前苏联抢在美国之前,首先将人造卫星送入太空。

  28. 创新思维的5个特征 其次,突破性还体现为突破已有的思维定势。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特别是思维上的习惯一旦形成,就让你不知不觉地按着已形成的思维定势去思考问题。 [案例] 在我国第六届全国运动会乒乓球男子单打决赛的发奖仪式上,当著名乒乓球运动员江加良走向橘红色冠军领奖台前去领奖时,全场顿时响起了一片笑声。这时,江加良才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连忙向后转,同时自己也禁不住笑了起来。因为他这次获得的是第五名。而他以往却曾一次又一次地走向橘色的冠军台去领奖。显然这已在他的头脑中形成了较为牢固的思维定式。

  29. [案例] 吉列刀片的突破 吉列刀片是美国一位40岁的瓶盖公司推销员吉利于1895年发明的,1903年开始生产,1904年1年就销售了1240万个。小刀片使该服务员成了富翁并拥有了自己庞大的公司。 有趣的是,这种不起眼的小玩艺儿,竟然改变了欧美男子的审美观。原来,在吉利刀片问世前,欧美人以留须留发为美。吉利刀片一问世,剃须既方便又安全,他们纷纷用吉利刀片剃须,于是变成以不留胡须为美。不留胡须留长发则不协调,所以,欧美男子的长发也剪短了。美男子的标准也变了。 吉列(Gillette)公司简介总部设于波士顿的吉列(Gillette)公司成立于1901年,目前有雇员3万人,主要生产剃须产品、电池和口腔清洁卫生产品。提到“吉列”,人们就会想到世界上最好的剃具。“掌握全世界男人的胡子”的吉列剃刀产品,在美国市场占有率高达90%,全球市场的份额竟达到70%以上。据估计,如今在北美每3个男性中就有1个使用吉列速锋Ⅲ剃须刀。2005年在《商业周刊》评出的世界品牌100强中位列第15位,品牌价值175.3亿美元。

  30. 创新思维的5个特征 第三,突破性也体现在超越人类既存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上 从超越既存的物质文明成果看,产品的更新换代,就是科技研发人员思维上敢于去超越原产品的结果。 从超越既存的精神文明成果看,爱因斯坦突破了牛顿经典力学的静态宇宙观去思考,而创立了 “狭义相对论” 。

  31. 突破性也体现在超越人类既存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上突破性也体现在超越人类既存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上 当一个新的设想或新的事物产生时,必然会遭到旧的习惯势力的抵制,所以,创新要有胆识、有勇气,甚至要以付出生命为代价。 • 因为否定地心说,捍卫真理,布鲁诺被活活烧死。 • 19世纪在开始建造火车铁轨时,有人警告说,当时速超过50公里时,人会鼻子出血,而且火车过隧道时,人们将会窒息。 • 1903年莱特兄弟研制的飞机即将上天的时候,科学家西门纽堪伯发表声明:人类要飞行是不可能的。 • 1957年,英国皇家天文学家哈若斯宾对第一颗人造卫星评论道:人类登陆月球是下一代才会发生的事,而且即使成功登陆,生还的机会微乎其微。

  32. 创新思维的5个特征 (2) 思路上的新颖性。创新思维是以求异、新颖、独特为目标的。

  33. [案例] 亚默尔的成功之路 亿万富翁——亚默尔肉食品加工公司的创始人菲利普·亚默尔17岁的时候,美国西部传来了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加利福尼亚发现了大金矿。人们拼命地干活,包括亚默尔在内,似乎“掘金”是大家生存的惟一信念,谁也没有想到过其他。 为了实现“黄金梦”,燥热的矿场上到处都是挥汗如雨的采矿者。太阳火辣辣地烤着,水在这里成了最宝贵的宝贝,矿工们渴得难以忍受,于是有人说:“如果有谁马上给我痛饮一顿凉水,我送他两块金元!”“花一块金元买一壶凉水,我也干!” 人们太需要水了,水就是金子,卖水照样能换回金子,何不去难求易地赚钱呢? 亚默尔放弃了采金.而挖了一条水渠,把附近清澈的河水引了过来,灌满了挖好的水池,然后装成了一壶一壶,拉到矿场上去卖,许多采金人日复一日地挖掘,终于不堪劳累之苦,要么命归黄泉,要么另谋生路,而亚默尔一枝独秀,靠卖水发了大财,迈上了亿万富翁的征途。

  34. 创新思维的5个特征 (3)程序上的非逻辑性 • 这是指创造性思维往往是在超出逻辑思维,出人意料地违反常规的情形下出现。它不严密或暂时说不出什么道理。因此。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常常具有跳跃性,省略了逻辑推理的中间环节。 • 例如,前面突破性特征中提到的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建立就体现了非逻辑性特征。由于省略了中间环节,其创新成果曾一时令人无法理解和接受。许多科学家都为之瞠目,有的人甚至公开讥笑他为“疯子”,是讲了一通“疯话”。 • 创造性思维的非逻辑性,由于中间环节的省略而成飞跃式,显得“离谱”、“神奇”。有时,创造者自己对其也感到不理解。例如,当德国科学家普朗克首创量子假说时,连他自己也感到茫然不知所措,甚至怀疑这个假说的真实性。 •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急中生智就是创新思维“非逻辑性”的典型表现。 • 唐代大诗人李白被称作“诗仙”,他借酒助兴诗如泉涌;词作家乔羽在书房写作,抬头忽见一只蝴蝶飞来,瞬间又飞去,这一现象使他几天寝食不安,借助这一现象触发灵感,创作了著名的歌曲《思念》中的歌词。

  35. [案例] 爱迪生巧用肥皂确定鱼雷形状 鱼雷最初是怀特·黑德于1866年发明的。在1914~1918年期间,处于发展中期的德国传统鱼雷,共击沉总吨位达1200万吨的协约国商船,险些为德国赢得海战的胜利。当时美国的鱼雷速度不高,德国军舰发现只需改变航向就能避开,因而美国鱼雷的命中率极低,军方想不出改进的方法。 于是他们去找爱迪生,爱迪生既未作任何调查也未经任何计算,当即提出一种别人意想不到的办法: 要研究人员做一块鱼雷那么大的肥皂,由军舰在海中拖行若干天,由于水的阻力作用,使肥皂变成了流线型,再按肥皂的形状建造鱼雷,果然收到奇效。 需要指出的是,创新思维的过程,往往是既包含逻辑思维,又包含非逻辑思维,是两者相结合的过程。 在创新思维活动中,新观念的提出、问题的突破,往往表现为从“逻辑的中断”到“思想的飞跃”。这通常都伴随着直觉、顿悟和灵感,从而使创新思维具有超常的预感力和洞察力。

  36. 创新思维的5个特征 (4)视角上的灵活性 创新思维表现为视角能随着条件的变化而转变;能摆脱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善于变换视角看待同一问题,善于变通与转化,重新解释信息。 它反对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根据不同的对象和条件,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灵活应用各种思维方式。 例如,当代伟人毛泽东。在与外国侵略者的作战中,成为决胜千里的军事战略家。他创造的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无不体现为他思维的灵活性。 又如,十几年前报刊披露,某建筑师受命设计一座大教堂时,依据精密计算,破天荒地在大厅不设立柱,但是,此事却为教会以不安全为由坚决反对。建筑师只好将立柱加上。过了数百年,人们维修教堂时却惊奇地发现,四根立柱都是上不接顶,有10公分的空隙,形同虚设。这即是建筑师在当时的谈判氛围下,以灵活性的思维同意按教会的要求建筑,而实则又不放弃自己的建筑原则。

  37. 创新思维的5个特征 又如,发明大王爱迪生曾热衷于发明电话。他在研制时发现圆筒中常常传出一阵嗡嗡的杂音,经过仔细观察发现杂音的产生是由于金属丝与旋转的圆筒接触所致。 爱迪生从中得到启发,又发明了留声机。 过去,人们在赛马时,常为胜负的裁决以及马的奔跑姿势发生争吵。为此,人们把照相机排成一列,顺序拍摄。当把照片叠在一起快速拨动时,马就像奔跑起来一样。 爱迪生从这个偶然的事情中得到启发,又发明了电影。他就是这样地针对一次次的刺激和启发,在其一生中非常流畅地取得了1300多项发明专利。

  38. [案例] 周恩来总理妙答记者提问 1950年,当一位外国记者问周恩来总理“中国银行有多少钱”时,面对这一不友好的询问,若从正面回答,无论怎样都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只见周总理坦然地笑笑说:“中国银行嘛,共有拾捌元捌角捌分钱。人民币是中央人民政府发行的货币,具有极高的信誉。” 在场的中外人士经过短暂的惊讶而反应过来之后,立即钦佩地报以热烈的掌声。因为当时流通的人民币共有十种面值,即拾元、伍元、贰元、壹元、伍角、贰角、壹分·他们加起来的总和正是“拾捌元捌角捌分钱”。外国记者本意是想让总理说中国银行里没有多少钱,进而产生尴尬局面。但周总理作出的巧妙回答,可谓语惊四座。这种出神入化的思维既无懈可击,又极大地维护了中国金融的威信。

  39. 创新思维的5个特征 (5) 内容上的综合性 创新活动是在前人基础上进行的,必须综合利用他人的思维成果。 科学技术发展史一再表明,谁能高度综合利用前人的思维成果,谁就能取胜,就能取得更多的突破,作出更多的贡献。在技术领域综合结出的硕果,更是到处可见。据说,松下电视机就是在综合了各国400多项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可以说:综合就是创造。

  40. [案例] 记者发明坦克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有一名叫斯文顿的英国记者随军去前线采访。他亲眼看见英法联军向德军的阵地发动攻击时,牢牢守着阵地的德国士兵用密集的排枪将进攻的英法士兵成片地扫倒。 斯文顿非常痛心。他清醒地看到,肉体是挡不住子弹的。冥思苦想之后,他向指挥官们建议用铁皮将“福斯特公司”生产的履带式拖拉机“包装一起来,留出适当的枪眼让士兵射击,然后让士兵们乘坐它冲向敌军。 他的建议很快被海军司令丘吉尔采纳。履带式拖拉机穿上“盔甲”之后径直冲向敢人,英法士兵的伤亡大大减少。德国人望车披靡。兵败如山倒,履带式拖拉机,即后来的坦克为英法联军战胜德军立下汗马功劳,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有影响的发明。 显然,坦克就是履带拖拉机与枪炮的组合。

  41. 第二节 创新思维训练的原则 1. 学会多视角看问题 视角指看事物或思考问题的角度,有时称为眼光、眼界。 转换视角就是把当前或即将到来的事情放在一个更大的或新的参照系中进行思维。更换视角就是更换参照系统,进行换位思维。 参照系统可以是世界观,也可以是理论框架;可以是价值观、人生观,也可以是方法论;可以是社会规范,也可以是行为模式。 创新思维是一种多视角的思维,是一种开放的、搜索空间很大的发散思维。它鼓励从多种不同角度研究同一问题,观察同一现象,思考同一对象,从而有许多新发现、新创意。 其实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为了一件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说各的理,因为各有各的理”就是视角不同引起的,视角可分为过去、现在和未来视角,肯定、否定视角,纵向、横向视角,功利、道德视角等等。

  42. [案例] 同一事实三种结论 美国一家制鞋公司曾先后派甲、乙、丙三位业务员去某岛国开拓市场。 现状:该国居民都不穿鞋子 甲发现该国居民都不穿鞋子,便断定没有市场。 乙则从岛民不穿鞋得出该国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的结论。 丙的看法是:这里的人不穿鞋,需要鞋,但由于有足疾,因而不需该公司生产的窄鞋,因此应当生产宽鞋。 丙还得知,岛上的部落首领要求进贡(大约l.5万美元),否则不让做买卖。预计该公司可在该国卖2万双鞋,收益率为15%,可以赚钱。 甲的视角与乙和丙的视角是对立的,事实证明,甲的看法是不正确的。乙和丙的视角较为相似,但丙的看法更优、更精确。 丙不仅有宏观的视角,也有微观的视角。

  43. 第三节 创新思维训练的原则 2. 寻求多种答案 • 创新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 • 对任何问题都不要追求或局限于一个答案。 • 如:蚊子和直升机从山的东边飞到西边,谁先到达目标?这里有许多答案。 • 再如:一张正方形的白纸,剪去一个角,问还有几个角?按传统的思维逻辑,只有一个答案,即4 -1=3 。可是这里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它有几个答案,关键是从不同角度看这个问题,必须考虑这把剪刀是如何剪的,不同的剪法,会剩下不同数目的角。 • 只有一个点子,便无从比较、无从知道这个点子的优缺点。法国哲学家查提尔说;当你只有一个点子,这点子再危险不过了。对创新来说,要尽可能有多种方案,从中找出一个最好的。有多种答案是前提,然后才能找出最好的。

  44. 第三节 创新思维训练的原则 3. 破除思维定势 人的思维有一种定势。碰到什么问题,总要用老经验、老眼光去看待它。要敢于和善于打破思维惯性或思维定势。 人们经常把创新想像得太高深、太神秘、太复杂,并因此阻碍了他们的创新。其实创新往往是很简单的。

  45. [案例] 清洁工引发的创造灵感 多年前,有一家酒店的电梯不够用,打算增加一部。于是酒店请来了建筑师和工程师研究如何增设新的电梯。专家们一致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每层楼打个大洞,直接安装新电梯。 方案定下来之后,两位专家坐在酒店前厅商谈工程计划。他们的谈话被一位正在扫地的清洁工听到了。清洁工对他们说:“每层楼都打个大洞,肯定会尘土飞扬,弄得乱七八糟。工程师瞥了清洁工一眼说:“那是难免的。 “我要是你们,”清洁工不经意地说,“我就会把电梯装在楼的外面。”工程师和建筑师听了这话,相视片刻,不约而同地为清洁工的这一想法叫绝。于是,便有了近代建筑史上的伟大变革——把电梯装在楼外。

  46. 第三节 创新思维训练的原则 4. 重视意外发现 当意外发现出现时要认真研究它,这种无意中得到的发现往往在发明创造中显出奇迹。关键是要重视它,抓住不放。 前苏联一位车工在进行高速切削时,突然停电,刀与零件牢牢粘死,此现象引发这位车工发明了摩擦焊。 在偶然的机会中有所发现叫“机遇”。“机遇”不负有心人。有了执著的创新热情,机遇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必须充分理解“发现”的重要性,然后把掌握的新知识用到生产或生活实践中去,这样,一项新的发明创造成果就会出现。总之.要善于从“偶然”中去“发现”。

  47. [案例] 姆佩姆巴效应的发现 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同时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哪一杯水先结冰? 热水比冷水结冰快,这种自然现象是坦桑尼亚中学生埃拉斯托·姆佩姆巴第一个发现的。 1963年,姆佩姆巴在热牛奶里加了糖,准备做冰淇淋。如果要等热牛奶凉后再放入球箱,恐怕别的同学把冰箱占满了,所以他便把热牛奶塞进了冰箱。令人惊奇的是;姆佩姆巴的热牛奶比别的同学的冷牛奶结冰要快得多。他的这一重要发现,当时不过被老师和同学当成笑料。姆佩姆巴不顾人们的嗤笑,求教于达累斯萨拉姆大学物理教授奥斯博尔内博士。奥斯博尔内博士做了同样的实验,证实这种自然现象确实存在。 此后,世界上很多科学杂志,刊登了这一发现,并把它命名为“姆佩姆巴效应”。

  48. 第三节 创新思维训练的原则 5. 增强探索意识 探索问题除有思维惯性阻力之外,还有一个阻力,那就是人的惰性。 人类的创造才能是人类生存的一种本能,而有些人在生存条件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就安于现状,创造的本能得不到发挥。 这些人并没有意识到舒适的环境、安逸的生活,还需要通过不断革新和创造来加以改进和提高,这就是人的惰性造成的。 惰性是人类创新的大敌。

  49. [案例] 鲁迅先生曾说过,“第一个站起来的猴子是要给别的猴子咬死的”,“第一个吃螃的是勇士”。这些和其他“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的创造”一样,都表明了作为第一个的艰巨性。 因为,首先,创造是一种与众不同的艰苦的劳动。 例如,居里夫人花了4年时间按化学的要求,投入大量的体力劳动,才证明出镭确实是一种新元素。 其次,社会认识的滞后性与创造必需的社会性,更显现出创造确实是人类最艰巨的社会活动。 例如,哥伦布花了14年的时间,才实现他计划中的航行;当贝尔一开始要卖他所发明的电活时,因为有人认为无此需要而被拒绝了;盘尼西林的原始配方早在公元1929年已经有了,但是过了好几年,仍然没有被继续研究。 又如,当凯发明织梭时,被认为对纺织工人造成威胁。因此,纺织工人们提出抗议,甚至毁坏了织梭模型。

  50. 第四节 常见的思维障碍极其突破 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是人的大脑的一种能力。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就是思考,“维”就是方向或次序,也可以理解为沿着一定方向、按照一定次序的思考。 客观事物是复杂的,而人的大脑思维有一个特点,就是一旦沿着一定方向、按照一定次序思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惯性。遇到类似的问题或表面看起来相同的问题,不由自主地还是沿着上次思考的方向或次序去解决。叫“思维惯性”。 多次以这种惯性思维来对待客观事物,就形成了非常固定的思维模式,我们就叫做“思维定势”。思维惯性和思维定势合起来,称为“思维障碍”。显然,思维障碍阻碍了我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对于创新是非常不利的。我们要进行创新思维,首先必须突破思维障碍。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