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likes | 682 Views
第八章 羰基化过程. 过渡金属络合物(主要是羰基化合物) 催化剂下,有机化合物引入羰基。 均相反应,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好。. 8.1 反应类型 1 、不饱和化合物的羰化反应. ( 1 )氢甲酰化(与 CO 和 H 2 反应) 在双键两端的 C 原子上分别加上一个氢和一个甲酰基( -HCHO ) ①烯烃的氢甲酰化 CH2=CH2 + CO + H2 CH3CH2CHO. ② 烯烃衍生物的氢甲酰化 (不饱和醇、醛、酯、醚、含卤素、含氮化合物) HOCH 2 CH=CH 2 +H 2 ++CO HOCH 2 CH 2 CH 2 CHO
E N D
过渡金属络合物(主要是羰基化合物) 催化剂下,有机化合物引入羰基。 • 均相反应,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好。
8.1反应类型1、不饱和化合物的羰化反应 (1)氢甲酰化(与CO和H2反应) 在双键两端的C原子上分别加上一个氢和一个甲酰基(-HCHO) ①烯烃的氢甲酰化 CH2=CH2 + CO + H2 CH3CH2CHO
②烯烃衍生物的氢甲酰化 (不饱和醇、醛、酯、醚、含卤素、含氮化合物) HOCH2CH=CH2+H2++CO HOCH2CH2CH2CHO CH2=CHCHO+CO+H2 CHOCH2CH2CHO 1,4丁二醇 NC-CH=CH2+H2+CO NC-CH2CH2CHO d1-谷氨酸 (2)氢羧基化(与CO和H2O反应) CH2=CH2+CO+H2O CH3CH2COOH CH≡CH+CO+H2O CH2=CHCOOH
(3)氢酯化(与CO和ROH反应) RCH=CH2+CO+R’OH RCH2CH2COOR’ CH≡CH+CO+ROH CH2=CHCOOR • (4)不对称合成 生成单一对映体的醛
2.甲醇的羰化反应 • (1)合成醋酸 • (2)合成醋酐 • (3)合成甲酸 • (4)合成草酸酯、碳酸二甲酯、乙二醇 3.理论基础 配位催化 催化剂:HxMy(CO)zLn P375-379
平行反应 8.2烯烃的氢甲酰化1.化学原理 (1)主、副反应(丙烯) 主:CH3CH=CH2+H2+CO CH3CH2CH2CHO 副:a.异构醛 b.加氢生成丙烷 c.醛加氢生成醇——连串反应
(2)热力学 • 放热反应,热效应较大 • 平衡常数大,热力学有利,动力学控制 • 副反应比主反应热力学有利,选择催化剂和工艺条件促进主反应
H2 (3)催化剂 ①羰基钴 2Co+8CO Co2(CO)8 2HCo(CO)4 • T ↑,Pco↑ • 催化剂↑,Pco↑ 缺点:正异构醛比例低,催化剂热稳定性差
②膦羰基钴 • 配位基膦(PR3) 特点: • a.稳定性增加,活性降低 • b.直链产物和选择性增加 • c.加氢活性较高 • d.副产物少 • e.适应性差
d[醛] P(H2) = K[烯][CO] P(CO) dt ③膦羰基铑 • 选择性好,活性高,异构化性能高 • 催化剂稳定,可在较低压力下操作 (4)反应机理与动力学 P391-394
(5)烯烃结构的影响 ① 对反应速度影响 a.双键位置与反应速度密切相关,直链a-烯烃反应最快 b.支链降低反应速度 ②对产物影响 a.环戊烯、环已烯反应无异构醛生成 b.双键位置对正/异比无影响 c.带支链:醛基加到α-碳原子
(6)影响反应的因素 • 温度 T↑,r↑,正/异↓,重组分及醇↑ T不宜过高,钴:140-180℃,铑:100-110℃ • 压力 Pco↑,r↓ 总压不变: 钴:Pco↑,正/异↑ 铑:Pco↑,正/异↓ • 溶剂 a.溶解催化剂 b.反应在气相中进行 c.移走反应热
CH3CH=CH2+H2+CO CH3CH2CH2CHO 8.3丙烯氢甲酰化合成丁、辛醇 1.丁、辛醇用途及合成路线 (1)用途 (2)合成路线 ①乙烯为原料,乙醛缩合法 ②氢甲酰化法 a. 液相法 催化剂:羰基站-高压 膦羰基铑-低压
2CH3CH2CH2CHO CH3CH2CH2CH=C-CHO 碱 C2H5 CH3CH2CH2CH= C-CHO辛醇(2一乙基已醇) Ni C2H5 b.在碱存在缩合为辛烯醛 C.
2. 丙烯低压氢甲酰化合成正丁醛 (1)反应条件 a.温度 T↑,r丁醛↑, r副↑, 催化剂失活速度↑ T↓,催化剂活性低,用量大 100-110℃ b.压力 1.8MPa c.原料配比 H2↑,丙烯↑,丙烷↑,原料损失↑ ∴控制H2和丙烯的量
d.催化剂 HRh(Co)x(PPh3)y x+y=4 PPh3↑,正/异丁醛↑,r↓
(2)工艺流程 放空 合成气 异丁醛 净化 反应 气液分离器 丙烯 净化 正丁醛
(3)反应器 不锈钢釜式反应器 搅拌器、冷却装置、气体分布器
(4)低压法特点 优点: • 反应条件温和 • 副反应少,原料消耗少 • 催化剂易分离回收 • 污染少 缺点: 铑资源太少 配位体三苯基膦有毒
3、缩合与加氢 自学P407
4.进展 (1)催化剂的均相固相化 (2)非铑催化剂
8.3甲醇低压羰化制醋酸 • 1. 化学原理 • (1)主副反应 主: CH3OH + CO CH3COOH 副: 酯 二甲醚 CO+H2O CO2+H2
(2)催化剂 • 活性组分 [Rh+(CO)2I2]- • 助剂:HI、CH3I、I2 (3)反应机理 自学
(3)工艺流程 • 反应 • 精制 • 轻组分回收 • 催化剂制备与再生
优缺点 优点 (1)原料多样化 (2)S和X高 (3)催化系统稳定 (4)反应和精制系统合为一体 (5)Ni-Mo合金耐腐蚀 (6)计算机控制保持最佳 (7)副产物少 (8)操作安全可靠 缺点:铑资源少,设备昂贵
(3)催化剂 ①羰基钴 2Co+8CO Co2(CO)8 2HCo(CO)4 T↑,Pco↑ • 催化剂↑,Pco↑ T(℃) Pco(MPa) 催化剂用量 20 0.05 0.2% 150 4 0.2% 150 8 0.9% 缺点:正异构醛比例低,催化剂热稳定性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