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

培训质量监测与过程性评价系统 介 绍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 培训质量监测与过程性评价系统 介 绍. 项目办副主任 韩骏 博士 2007.5. 问题的提出与分析. 本项目强调培训体验 , 考试是促进培训的手段 规模很大 如何保证培训的真实性 , 提高培训质量 过程性评价的一般做法 本项目的特点 一纲两本,两本教材的差异(内容、手段) 多种培训模式:面对面、在线、混合、校本 新的思路 客观加主观评价 教师和学员都参与 指标与评价过程尽量简化. 培训质量监测与过程性评价系统 建设目的. 从宏观上反映各地的培训情况 动态掌握参训者的基本信息和培训者的教学组织水平

eldon
Download Presentation

培训质量监测与过程性评价系统 介 绍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 培训质量监测与过程性评价系统介 绍 项目办副主任 韩骏博士 2007.5

  2. 问题的提出与分析 • 本项目强调培训体验,考试是促进培训的手段 • 规模很大 • 如何保证培训的真实性,提高培训质量 • 过程性评价的一般做法 • 本项目的特点 • 一纲两本,两本教材的差异(内容、手段) • 多种培训模式:面对面、在线、混合、校本 • 新的思路 • 客观加主观评价 • 教师和学员都参与 • 指标与评价过程尽量简化

  3. 培训质量监测与过程性评价系统建设目的 • 从宏观上反映各地的培训情况 • 动态掌握参训者的基本信息和培训者的教学组织水平 • 进一步促进各地提高培训质量 • 保证一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得到提高 • 完成参训者在培训中的过程性评价并将其作为参加培训的证据

  4. 培训质量监测与过程性评价系统工作进程回顾 • 2005年8月长春会议上,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建议实施过程性评价 考核方式的导向 • 2005年9月在江苏扬州和河南鹤壁教材试验班上启动 • 探讨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 • 重点和难点是合作学习的评价方法 • 2005年10月画出过程性评价的框图 • 2005年12月开发出程序 • 2005年12月和2006年1月国家级骨干培训班上进行试用 • 2006年2月专家咨询 • 2006年3月专家审定 • 2006年5月师范司批准,免费供各地使用 • 后台管理系统 • 2006年10月V2.0版在项目网站(TETA)发布 • 目前在项目网站提供2.2版

  5. 培训质量监测与过程性评价系统指导思想 • 网络实施(多次评价) 可在局域网或因特网上实施,进行N次评价 与选用哪套教材无关 • 分级帐户 超级、高级和普通管理员、教师和学员从上到下授权;基本数据由学员和教师形成;用户只能在自己的权限内查看或进行评价 • 集中管理 基本数据包括:学员的基本信息、教师对学员、小组的评价、学员互相评价的数据。 原始数据最终发送到项目办的服务器;项目办与考试中心交换数据 • 保证安全 账户密码分级派发、数据加密传送

  6. 培训质量监测与过程性评价系统 • 培训质量监测子系统 • 掌握学员培训前的基本情况 • 学员对培训效果、主讲教师及培训基地的评价 • 过程性评价子系统 • 对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合作学习情况以及最后作品进行评价 • 由主讲教师、同组学员以及全班同学共同完成 • 形成过程性评价成绩以及其他信息

  7. 培训质量监测子系统 • 主要功能模块 • 调查表 • 学员基本情况调查 (前测) • 学员对培训基地和主讲教师的评价(后测) • 数据处理模块 • 数据呈现 • 前测表统计结果可在教师界面及时呈现 • 后测表不对教师开放

  8. 过程性评价子系统界面、级别与授权 • 四个级别:学员、教师和普通管理员、超级管理员 • 界面:学员、教师和管理员 • 授权:自上而下 • 学员:进入的权力来自教师的授权 • 教师:进入的权力来自管理员的授权 • 管理员:普通管理员的权力来自超级管理员的授权

  9. 过程性评价子系统管理员模块功能 • 超级管理员:规定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其权重,规定进行评价的次数和时间;向下级授权 • 设定培训点信息和培训期次 • 管理培训班的名称和成员设置 • 管理教师的帐户和密码,进行教学班级授权 • 管理学员信息和分班 • 管理(发布、停用)所要进行的第N次评价 • 导出数据、形成报表 • 察看本权限内学员的成绩 • 向远程主机发送数据(局域网版本)

  10. 过程性评价子系统教师模块功能 • 为每位学员登录用户名、真实姓名和初始密码 • 管理学员所在的班级和小组 • 发布公告 • 对每位学员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 • 对各小组的阶段成果和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 对各小组最后的成果展示进行评价 • 察看全部学员的成绩及登录情况等信息 • 编辑个人信息

  11. 过程性评价子系统学员模块功能 • 学员的权限 • 在教师发起第N次评价后,对组内同伴的阶段成果和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 在最后成果展示时,对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 查看公告 • 查看自己的成绩(实时) • 填写调查问卷、编辑个人信息 • 对学员的限制 • 分组由教师决定 • 只能按要求的内容、对预先设定的对象(组内同伴或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 什么时候进行哪次评价由教师决定 • 指标及其权重由超级管理员发布 • 同组学员不能同分(包括不填)

  12. 过程性评价的流程 • 下载/安装软件(局域网环境),注意阅读说明文档 • 管理员进入系统,输入培训点信息、班级信息和教师信息;输入学员姓名和初始信息;对学员进行分班 • 教师进入系统,输入学员姓名和初始信息 • 教师(管理员)对学员进行分组 • 学员进入系统,编辑(添加、修改)自己的详细信息 • 学员填写调查表(前测) • 学员在管理员或教师要求下进行评价(N次) • 教师对学员、小组进行评价 • 后台运算,形成每个学员的成绩档案 • 学员填写调查表(后测) • 导出学员数据、形成报表 • 加密打包向远程主机发送或存盘寄送 • 服务器端接收数据 注:因特网环境下无步骤1、12和13

  13. 过程性评价的实施次数 • 高教版教材(何克抗主编)——四次 • 模块三结束后 • 模块六结束后 • 模块八结束后 • 最后作品展示 • 师大版教材(祝智庭主编)——四次 • 模块三结束后 • 模块五结束后 • 模块七结束后 • 最后作品展示

  14. 过程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其权重 • A学习态度———————————————25% • A1出勤情况————————————————————30% • A2课堂表现————————————————————30% • A3完成任务情况——————————————————40% • B阶段成果———————————————25% • B1完整性—————————————————————50% • B2规范性—————————————————————50% • C合作学习———————————————25% • C1个人贡献————————————————————60% • C2沟通情况————————————————————40% • D作品展示———————————————25% • D1作品完整————————————————————60分 • D2创新性————————————————————— 20分 • D3可实施性————————————————————20分 • D4(有科学性错误———————————————总分扣5分) • D5(教师最后加分—————(学员总数20%内,总分加5分) 说明:A1由系统自动进行;A2、A3、D4、D5由教师完成;B、C、D1、D2、D3由学员(全体给各小组打分)和教师(对小组打分)共同完成

  15. 过程性评价的取值方法与分数计算 • A=A1×30%+∑(A2×30%+A3×40%)/次数 • B={∑组内同学打分/[(B1最高分5分+B2最高分5分)×(组内同学数-1)] ×100/(组内各同学平均分)}×教师对小组的打分 (溢出控制) • C={∑组内同学打分/[(C1最高分5分+C2最高分5分)×(组内同学数-1)] ×100/(组内各同学平均分)}×教师对小组的打分 (溢出控制) • D=D1+D2+D3 最后得分= [A×25%+B×25%+C×25%+D×25%]×A1[0,1] -D4 +D5 (最高100分)

  16. 几点注意事项 • 过程性评价合格是参加考试的前提条件,也是获得考试合格证书的条件之一 • 学员基本信息必须真实有效 • 各地要督促各培训点实施 • 各省要汇总过程性评价数据,报项目办 • 从系统导出的数据经过加密,不能修改 • 何版免费平台已经整合了过程性评价系统

  17. 请参阅项目网站 下载程序和使用说明等更多的相关内容 www.teta.com.cn www.teta.org.cn www.teta.net.cn www.teta.edu.cn

  18. 谢谢大家! hanj@ncet.edu.cn drhanjun@yahoo.com 010 - 6649 095(4)9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