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k likes | 1.36k Views
旅游目的地感知 : 地脉与文脉. 南师大旅游系教授、博导 三江学院旅游学院院长. 沙 润. 缘起: 导游比赛比什么 ?. 除了知识问答外,这种比赛 本质意义上比的是一种表演. 导游过程既不是文艺演出,也不是体育表演; 文艺演出的目的就是演出,体育展示的是更快、更高、更强; 导游更强调心理层面的现代综合服务 。 把这种 高素质 的综合服务能力简化成一种类似演出的展示技巧,是对当代导游工作价值的一种 误读 。 可以说 演出意义上导游比赛的导向 已经与当代 体验旅游对导游素质的要求 不一致。. 当代导游的素质又是什么?. 职业道德: 敬业、诚信、认真、勤奋等;
E N D
旅游目的地感知:地脉与文脉 南师大旅游系教授、博导 三江学院旅游学院院长 沙 润
除了知识问答外,这种比赛本质意义上比的是一种表演除了知识问答外,这种比赛本质意义上比的是一种表演 • 导游过程既不是文艺演出,也不是体育表演;文艺演出的目的就是演出,体育展示的是更快、更高、更强;导游更强调心理层面的现代综合服务。 • 把这种高素质的综合服务能力简化成一种类似演出的展示技巧,是对当代导游工作价值的一种误读。 • 可以说演出意义上导游比赛的导向已经与当代体验旅游对导游素质的要求不一致。
当代导游的素质又是什么? • 职业道德:敬业、诚信、认真、勤奋等; • 情绪智力(情商):情感、意志、心态、毅力等; • 职业能力和技巧: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市场开拓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执行能力(包括技巧运用、语言、也包括才艺)等; • 知识储备:不断丰富的史、地、社会、经济、文化、科学知识,并对当地景点有一定研究; • 这些方面的素质通过一次表演性的比赛很难能分出高下。
先关注一下现代游客需求的变化 • 旅游活动中体验因素强势增长; • 心理体验的质量与文化素养密切相关; 大家知道浦口吗? 南京长江大桥通车前津浦铁路的终点站
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南京 浦口 江北一个差不多被人 遗忘的破败小镇
民国名镇:浦口 浦口火车站 民国名镇休闲街区 名人踪迹(朱自清、毛泽东、孙中山等)
旅游活动已不满足形式上的到此一游; • 浮躁的工作生活环境需要心理的安抚; • 体验旅游中求知欲望的增强; • 求知欲增强与文化素养提升相互促进; • 景点导游中背景知识的必要铺垫; • 旅游目的地文化感知的切入点: 地脉与文脉
一、地 脉 (一)众说纷纭话地脉 • 五灵地脉:地脉类似于人体经脉。 经:即经络,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路,其干线叫经,分支叫络。 脉:像血管那样连贯而自成系统的事物。 人体经脉:人体内气血运行的网络系统。 人体经脉在大地中对应的存在,称为地脉。人体经脉通则不痛,痛则经脉不通。与此类似,地脉阻滞不通,同样会引起大地环境的异变。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两者均有系统性,这是毫无疑问的。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两者均有系统性,这是毫无疑问的。 • 问题是人体的系统与地表的系统有多少相似性?是否可以一一对应? • 从系统主要矛盾的宏观层面来看,两个系统的运行规律确有一些若隐若现的相似性。如:从中医角度看,人的寒热、好像与天气变化有关,与阴阳有关,又进一步与地理环境有那么点关系。 • 但这毕竟是两个不同的系统:组成系统的元素不同,性质不同,运行规律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完全对应是不科学的。
地脉:(geographical position) 一般说法:原为迷信的人讲风水时描述地形好坏时的用词。 中英文不一致,但正确地指出了地形和位置两个关键词。把这个词纳入了“迷信的人”用的专用名词,极其不妥。 • 地脉:地表的地理环境系统,它的背景是自然地理学。这里我把它作为一个地理科学概念。 • 任何一个旅游目的地都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这一地理环境就是旅游目的地的地脉,目的地的景观若与地脉不合,是谓缺少根基。
(二)农耕时代:地脉就是风水 农耕时代,人们对阳宅和阴宅自然环境的认识和选择方式为风水术。风水又称堪(高)舆(低)。风水师又称地理先生。 风水是农业社会认识自然的方法,有自然崇拜的烙印,其朴素的辩证哲学观使其中有些观点即使从现代环境科学的视角看也有可借鉴的价值。 但当时在技术层面认识世界的初级水平导致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如:风水学认为地基的好坏与人的吉凶祸福甚至子孙后代的兴衰相关。
人类文明发展的程度较低时,自然因素(地形、水文、小气候、朝向、植被)的影响较大;人类文明发展的程度愈高,社会因素所起的作用就愈来愈大。人类文明发展的程度较低时,自然因素(地形、水文、小气候、朝向、植被)的影响较大;人类文明发展的程度愈高,社会因素所起的作用就愈来愈大。 • 在农业时代,人们对自然的依赖表现在方方面面。在村落的选址上,总是选择与环境相适应的地点(position), 按当时的认识水平,形成与栖息地环境相和谐的规范,这一规范就是形成各地风水的基础。
一般地说,有山有水,风水就广为流行。 • 吉地:背山面水,山是“龙脉”、“气”之源;龙脉 的支脉环抱着“明堂” ---村镇所在的平地, 明堂前面的水面可止 “气”,明堂前远方有 朝山,外部进入明堂 的河流出口为“水口”, 水口忌宽。风水的关 键是汇水聚气。
(三)地脉科学观在各种自然环境中选择栖息地的最佳位置,环境要素在农业社会即水热组合。(三)地脉科学观在各种自然环境中选择栖息地的最佳位置,环境要素在农业社会即水热组合。 1、气候 古民居要满足通风、采光、避暑、御寒等起码的生活要求,在农业时代经济实力和技术手段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只能利用自然条件,去适应当地的气候。 华北北部和东北地区,室内以火坑取暖抗寒,室外建筑物之间保持较大距离争取较多的日照,自然形成三开间的四合院布局。
南方地区气温高、雨水多、湿度大。民居以增加建筑的高度和密度取得更多阴影来遮阳;以增大屋顶坡度和出檐或采用“骑楼”来适应多雨。通风是散热、防潮最有效的方法,挑廊、吊脚、披檐、有顶无墙等开敞空间形式在西南地区广泛使用。南方地区气温高、雨水多、湿度大。民居以增加建筑的高度和密度取得更多阴影来遮阳;以增大屋顶坡度和出檐或采用“骑楼”来适应多雨。通风是散热、防潮最有效的方法,挑廊、吊脚、披檐、有顶无墙等开敞空间形式在西南地区广泛使用。 华南东部和东南地区为了抗台风暴雨,民居建筑不能过于轻盈,只能通过小院天井和巷道来通风,台风为村镇前的林木所削弱;而正常的气流经过村镇前的池塘得到净化和冷却,被狭长的巷道“拔风”而得到加强。
建筑气候 分 区
西北地区 属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昼夜温差变化大。民居多用土坯、泥墙作围护结构,白天吸热,夜晚释放。窗户小而高,可以削弱地面热辐射的影响。黄土高原的窑洞也有类似的效果。 虽然同一气候条件下古村镇和民居在形式和风格上有某种共同的特征,但实际上却不千篇一律,因为地形因素也在起着重大作用。
2、地貌 即地表地形的组合面貌,影响水、气流动最重要的因子。 我国国土的三分之二以上是山地丘陵,人们多选山间河谷盆地定居。农业社会最宝贵的生产资料就是土地,人们尽可能把平坦的土地用作农田,而把房屋建在山坡的坡麓。民居建造多是单门独户经营,一般没有能力去大幅度改变倾斜的地形,只能因高就低修建住房。这样不仅单体建筑外观富有变化,村落景观也高低错落,层次分明。
这么大一片水域表明,河谷盆地范围大,村落也不会小,多半历史较长。这么大一片水域表明,河谷盆地范围大,村落也不会小,多半历史较长。
3、地方建材 民居建筑的地方特色与地方建筑材料密切相关。农业社会的民居建筑不会象“官式”乃致皇家建筑那样去外地购置并运送建筑材料,“就地取材”成为民居建筑的一项原则。 除砖、瓦须经简单加工之外,土、石、竹、木、草等原始材料只要现场临时加工就可使用。久而久之就产生一套与当地材料相适应的结构方法,大致上决定了民居建筑的外部形态、色彩、质感,从而导致地方特色的形成。
各地地方特色的形成,首先是人的活动对栖息地自然环境的适应。人地关系概念图式:各地地方特色的形成,首先是人的活动对栖息地自然环境的适应。人地关系概念图式: 气候 • 位置 植物、水文 生活习惯 地形 地方特色 跑的地方多了,总结一下 各地地脉的特征,以及人们的 适应情况,很有必要。
地脉观念的演进 • 现代化利用先进的技术把传统的一切推陈出新,把不同地方的特色建筑全部变成了钢筋水泥筑成的方盒子。从北方到南方建筑雷同、规划雷同、城市乡村面貌雷同。
保护有意义的传统建筑,有些内部做现代 化处理。 • 现代建筑体现地方风格,也有传承了地脉。
当然,一个地方的地脉,不仅仅是自然环境及其利用方式;当然,一个地方的地脉,不仅仅是自然环境及其利用方式; • 还包括人文社会环境,这就是经常讲的“区位”。其实风水也考虑人文环境。 • 一处历史遗迹为什么在这里?为什么各级文保单位不能移动,要原地保护,这就有一个历史的文化积累在其中,在另一地新造的假古董不管有多好,它没有历史价值。 • 就是开一家店也要看看周边的区位条件。
工业时代彰显人的力量,地脉不仅考虑不同区位的自然条件,还考虑该区域的资源和市场;但本质还是功能的区位选择。工业时代彰显人的力量,地脉不仅考虑不同区位的自然条件,还考虑该区域的资源和市场;但本质还是功能的区位选择。 • 克拉玛依离不了石油,徐州离不开煤,被称为天堂的苏州杭州历来都是休闲的好地方;资源丰富的地方都成了工业城市; • 作为江滨城市的镇江,发展的大型产业也都与其方便的交通区位有关,如造纸、化工、建材等。
后工业时代的地脉受多元化的影响。如上海的区位是开放式国际化港口大都市。早就开埠,成为外国资本进入中国的基地,此后发展迅速。后工业时代的地脉受多元化的影响。如上海的区位是开放式国际化港口大都市。早就开埠,成为外国资本进入中国的基地,此后发展迅速。 • 当前上海将生产中心外移,其定位是国际金融中心、现代服务(物流配置、信息、推介、交易)中心,金融要素市场的集中度非常高,加上人才资源丰富,许多大公司的总部就选择这儿,借此推进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 不仅国内外主要银行的市场营销业务总部都选上海,连现代企业的“中国商飞”总装中心也落户上海。尽管南京、西安科研实力可能强于上海,但从地脉和发展条件看,上海地位不可动摇。
二、文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何谓文脉? • 文脉(Context),源于语言学范畴。包含着极广泛的内容。狭义解释即“一种文化的脉络”。 • 西方人类学认为:“文化是包括各种外显或内隐的行为模式。它借符号被传授,构成人类群体的出色成就;文化的基本核心,是由历史衍生及选择而成的传统观念,尤其是价值观念” 。文脉即“历史上创造的生存的式样系统。”
一般认为,文化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从外到里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即物质层、制度层、精神层。一般认为,文化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从外到里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即物质层、制度层、精神层。 • 文化的物质层是载体;制度层是习惯和规范;精神层是“文化之魂”,包括人的道德观、审美观和价值观等观念形态。 • 随时代发展,文化也发生演化,物质层最快,制度层次之,精神层最慢。 • 文脉就是文化各层面扩散和传承的脉络系统。既包括了空间上不同的地域文化,也包括时间上的传承和演化。
(二)文明碎片的整合 • 文脉的空间系统涉及到文化的扩散、共生、认同、吸收、同化,如地域文化系统,是地方特色最重要的源头,如海派文化。 • 文脉的时间系统涉及到文化的传承、继承、发展、创新,如各类文化的演化与发展,由文化史学(涉及面极广,含各类物质的和精神的)支撑,又以地域文化为依托。 • 当人们对“荡涤一切传统文化”的片面性形成共识时,传统文化已成碎片。
我们需要发现、保护、挖掘这些碎片,这是地方人类活动的物质或精神的记录,它们记载着文明演化的轨迹,体现着历史的厚重(假造的、模仿的缺少的就是这种时间的厚重)。我们需要发现、保护、挖掘这些碎片,这是地方人类活动的物质或精神的记录,它们记载着文明演化的轨迹,体现着历史的厚重(假造的、模仿的缺少的就是这种时间的厚重)。 • 高水平的导游就应该有这种意识和觉醒。你能整合地方文明的碎片,你的解说就能够恢复历史的场景,形成时间穿透力,能带给游客历史的沧桑感,让他们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进而创造出精神上的享受。
镇江市是历史文化名城,文明的碎片特别多,物质、精神、民俗、人物……,你自己有心关注积累,完全能够成为传播地方文化的专家式导游,弘扬镇江地方文明的使者。这也是国务院常务会议的精神。镇江市是历史文化名城,文明的碎片特别多,物质、精神、民俗、人物……,你自己有心关注积累,完全能够成为传播地方文化的专家式导游,弘扬镇江地方文明的使者。这也是国务院常务会议的精神。 • 我们不是去记忆背诵现成的导游词,不提倡表演人家写好的导游词。要关注这些文明的碎片,学会查阅资料进行研究,通过思考、探讨,形成自己的见解,整合出有你个人特色的导游词。连你自己都提不起兴趣的导游词是不可能打动别人的!
(三) 物质的、精神的、和潜在的 • 物质的,看得见摸得着。镇江的三山风景区,全国著名;茅山、南山、宝华山、西津渡街等也如雷贯耳。 • 上述景区景点都与历史人物相联系,提供的精神文化太丰富了。在镇江留下精神遗产的学林人士群星灿烂,这种精神财富使到镇江来的游客产生仰望之感。 • 镇江未开发而有潜力的资源也很多,有的人家开发了,如杭州宋城千古情。
三、地方特色的捕捉 (一)锦绣江南的苏州文士园林 • 园林的位置:多数在城镇中,方便 • 造园的指导思想:隐 • 山水环境的再造:就地取材,营造江南的山水 • 植物的寓意和造景:用典 • 园林风格和环境的诗境:澹、静、雅、朴 • 建筑点景也造景:从、居 • 江南文人理想的寄托:天人合一 • 这就是苏州的,放在别处就不姓“苏”:精巧
(二)桃花源中的徽商故里 • 聚落选址:“风水” • 聚族而居:宗法大如天 • 七山二水一分田:天生的危机感,徽骆驼 • 拼命读书:科举、经商 • 出门在外靠老乡:商官互帮 • 发了财再建设自己的故乡,叶落归根 • 建筑理念:新安儒商 • 精英外流:跟不上时代,不可避免成为遗产
四、南京明外郭重要节点旅游策划 文脉和地脉的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