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第八章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

第八章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 1.紫外光谱 UV 2. 红外光谱 IR 3. 核磁共振 NMR 4. 质谱 MS 一、分子的吸收光谱和分子结构 E= hv = h c/λ v = c/λ 1/λ=σ E 代表光子的能量,单位为 J ; h planck 常数 6.63x10 -34 J • S c 光速 3X10 10 cm/s ;    波数 (σ) 表示 1cm 长度中波的数目,单位为 cm -1. 分子吸收光谱. 转动光谱 振动光谱 电子光谱

elai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八章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章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 • 1.紫外光谱 UV 2. 红外光谱 IR 3. 核磁共振 NMR • 4. 质谱 MS • 一、分子的吸收光谱和分子结构 • E= hv = hc/λ • v = c/λ 1/λ=σ • E 代表光子的能量,单位为J; h planck 常数 6.63x10-34J•S • c 光速 3X1010cm/s ; •    波数(σ)表示1cm 长度中波的数目,单位为cm-1

  2. 分子吸收光谱 • 转动光谱 • 振动光谱 • 电子光谱    分子结构不同,由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所吸收光的能量不同,因而可形成各自特征的分子吸收光谱,并以此来鉴别已知化合物或测定未知化合物的结构

  3. 三、红外吸收光谱 • 4000-400cm-1的红外光照射下,样品分子吸收红外光  •    会发生振动能级跃迁,所测得的吸收光谱称为红外吸收光谱 • IR (Infrared spectrum) 。 •    双原子分子的振动看作简谐振动。根据Hooke 定律 • k: 力常数,与化学键的强度有关(键长越短,键能越大,k 越大).

  4. 1.分子的振动和红外光谱 振动方式有两种: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

  5. 2. 有机化合物基团的特征频率 能代表某基团存在并有较高强度的吸收峰,称为该基团的特征吸收峰,简称特征峰。其最大吸收对应的频率为集团的特征频率。 特征频率区4000-1500cm-1 官能团的伸缩振动 是否有某种官能团 主要是X-H、三键及双键C=C,C=O,C=N的伸缩振动 指纹区1500-400cm-1 吸收峰很多 确定具体化合物 主要是各种单键C-N,C-O,C-C的伸缩振动及各种弯曲振动

  6. 3. 有机化合物红外光谱举例 烷烃:C—H伸缩振动2940cm-1和 2860 cm-1,C—H面内弯曲1460(不对称)和1380(对称),-(CH2)n- (n≥4)一般在 720 cm-1处有特   征峰(弱)

  7.  烯烃 =C—H伸缩振动3100-3000cm-1,C=C伸缩振动1650cm-1(强度与分子对称性有关),=C—H面外弯折1000-600 cm-1(强,位置与分子对称性 有关)

  8. 炔烃: C—H伸缩振动3300cm-1(尖锐峰)C≡C 伸缩振动2300-2100cm-1(强 度与分子对称性有关),C—H 面外弯曲振动700-600 cm-1

  9. 芳香结构:C—H伸缩振动3100-3000cm-1,单核芳环骨架C=C伸缩振动1600、 1580、1500、1450cm-1(强度与分子对称性有关),C—H面外弯折 900-690cm-1及起其倍频峰(形状、位置与取代基位置有关)

  10. 四、 核磁共振谱 • 1.核磁共振的产生  NMR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 Felix Bloch and Edward Purcell 首次发现,1952年,获Nobel 物理学奖 • 原子核的自旋与核磁共振 •     两个能级之差    ⊿E = rhHo/2π=hγ • γ= rHo/2π • 用一定频率的电磁波照射外磁场中的氢核,电磁波的能量正好等于两个能级之差时,氢核就吸收电磁波的能量,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发生核磁共振.

  11. (2) 核磁共振仪和核磁共振图

  12. NMR谱图 • 一张NMR谱图, 通常可以给出四种重要的结构信息:化学位移、自旋裂分、偶合常数和峰面积

  13. 2. 化学位移 • 化学位移的产生 • 化学位移是由核外电子的屏蔽效应引起的,有抗磁屏蔽效应,去屏蔽作用。 •   不同化学环境的氢核,受到不同程度的屏蔽效应,因而在NMR的不同位置上出现吸收峰,这种位置上的差异成为化学位移。 • (2) • TMS: 四甲基硅烷 单峰 屏蔽效应高 定为零 。

  14. (3) 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 电负性的影响 • 电负性大的原子或基团,吸电子能力强,使邻近1H的质子峰移向低场(左侧),反之移向高场(右侧)

  15. (b) 磁各向异性效应 构成化学键的电子,在外加磁场作用下,产生一个各向异性的磁场。使 处于化学键不同空间位置上的质子受到不同的屏蔽作用---即磁各向异性 C=C , δ=4.5-5.7 稍低场 C=O , δ=9.4-10 低场 C≡C, δ=2-3 高场

  16. 3. 自旋偶合和自旋裂分 (1) 自旋偶合和自旋裂分 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叫自旋偶合。由自旋偶合引起的谱线增多的现象叫自旋裂分. 以CHa-CHb为例 若Ha邻近无Hb存在:    共振频率为γ=rBo/2π(1-σ), 为单峰   若有Hb存在时,产生相应的两种磁场 γ1=r/2π[Bo(1-σ)+⊿B] γ2=r/2π[Bo(1-σ)-⊿B] 由于Hb的偶合,Ha 的吸收峰裂分为2。峰强度比为1:1 :

  17. (2) 偶合常数 自旋裂分所产生的谱线的间距为偶合常数,J :单位 Hz 。   根据相互偶合质子间相隔键数的多少,可将偶合作用分 为同碳耦合 (J2)、邻碳偶合 (J3)和远程耦合。对饱和体 系而言,相隔单键数超过三个以上时偶合作用通常很小。

  18. (3) 化学等同核和磁等同核 化学环境相同的核具有相同的化学位移,这种化学位移相同的核称为化学等同核 。  CH3CH2Cl   分子中一组核,化学位移相同,且对组外任一核的偶合常数也都相同。则这组核称为磁等同核 。 磁等同核 磁不等同核

  19. (4) 一级谱图和n+1规律 当两组质子的化学位移差与其偶合常数之比至少大于6时,相互只见偶合较简单,呈现一级谱图 一级谱图的特征: (1) 峰裂分符合n+1规律, n 为邻近等性质子的数目 (2) 峰强度比符合二项式展开系数之比,(二重峰 1:1,三重  峰1:2:1,四重峰 1:3:3:1,五重峰 1:4:6:4:1) (3) 组峰中心处是该组质子的化学位移 (4) 各分裂分峰等距,裂距为偶合常数J

  20. 核磁共振碳谱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