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8

金 属 有 机 化 学

金 属 有 机 化 学. 主要内容:. 引言 有机金属化学发展历史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定义 主族金属有机化学 锂的有机金属化合物 硅的有机金属化合物 镁的有机金属化合物. 过渡金属有机化学 18 电子规则 等瓣相似原理  -授体配体  -授体 /  -受体配体  ,  -授体 /  -受体配体 有机金属催化化学. 引 言. 一、什么是金属有机化学?.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定义:.

eitan
Download Presentation

金 属 有 机 化 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金 属 有 机 化 学

  2. 主要内容: 引言 有机金属化学发展历史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定义 主族金属有机化学 锂的有机金属化合物 硅的有机金属化合物 镁的有机金属化合物 过渡金属有机化学 18电子规则 等瓣相似原理 -授体配体 -授体/-受体配体 , -授体/-受体配体 有机金属催化化学

  3. 引 言 一、什么是金属有机化学?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定义: 金属与碳原子之间有直接的极性成键(M+C)的化合物 虽然键的极性大小或强或弱,但并不包括离子键。因此,Na、K、Rb、Cs形成的相应有机化合物不属于有机金属化合物,而属于离子型化合物

  4. 根据对化学键上两个原子电负性值的计算,可以判断一个化学键的极性大小 。Pauling通过热化学方法得到每个元素的电负性之值。

  5. 二、M-C键的类型:

  6. , , 键的含义表示如下:

  7. 三、MC键的稳定性: 热力学因素(thermodynamic factor) 化合物的稳定(stable)或不稳定(unstable) 动力学因素(dynamic factor) 化合物的惰性(inert)与活泼(labile)。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都可以形成MC单键(例如:MgMe2, PMe3, MeBr, [LaMe6]3, WMe6等)。 对于有机过渡金属化合物,过渡金属拥有较多的价轨道数目以及容易倾向形成多重键的特点。

  8.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稳定性 与MN、MO和MX键相比,MC键是较弱的 甲基衍生物气相中的标准生成焓Hf0 (kJ/mol)和平均键焓(M-C) (kJ/mol)与(M-X) (X = Cl, O)的比较

  9. MC键的特点 : ※ MC键能变化范围很大 化合物 (CH3)3B (CH3)3As (CH3)3Bi E(MC) kJ/mol 365 229 141 成键 较强 中等 弱 ※ 在同一主族元素中,随原子序数的增大,平均键能E(MC) 降低。这同样适用于金属M与第二行元素之间的成键情况。这种效应归因于原子径向扩展差异的增大及随之而来的MC键中原子轨道重叠的不利。

  10. 如果金属M具有很高的电正性,而同时(或者)负碳离子非常稳定,那么MC键认为是离子键。 例如:Na+[C5H5], K+[C5H5], Na+[CCR] ※ 当金属M的价电子层未到达半满且Mn+有很强的极化(有很大的核径比),就会出现多中心键。 例如:[LiCH3]4, [Be(CH3)2]n, [Al(CH3)3]2

  11. 相对于有机化合物,所有的有机金属化合物都是热力学不稳定的,能够被氧化成MOn, H2O和CO2。 但是,在使用有机金属化合物的操作难易程度上,存在着很大差别,而这可以归因于动力学惰性(kinetic inertness)上的差别。 燃烧热 热力学 性质 动力学 Zn(C2H5)2 1920kJ/mol 不稳定 产生火花 活泼 Sn(CH3)4 3590kJ/mol 不稳定 空气中稳定 惰性

  12. 对于O2和H2O特别活泼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往往具有自由电子对,能量低的空轨道和(或者)高极性的MC键。对于O2和H2O特别活泼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往往具有自由电子对,能量低的空轨道和(或者)高极性的MC键。

  13. 四、有机金属化学的发展历史: 1760年:在巴黎军事药学院—有机金属化学的摇篮,Cadet等利 用金属钴盐合成了一种密写墨水。由于钴盐的矿物中含有氧化砷, 所以分离后得到砷的化合物: As2O3 + 4CH3COOK “Cadet’s fuming liquid” (含有 [(CH3)2As]2O) 这是人类合成的第一个有机金属化合物 1807年:Zeise盐的发现,Na[PtCl3(C2H4)]。这是第一个含烯烃 配 体的有机金属化合物 1840年:R. W. Bunsen合成和研究了R2AsAsR2类型化合物

  14. 1849年:E. Frankland研究了如下反应: 采用无氧无水(H2气氛)的技术合成化合物 1850年:E. Frankland成功制备出汞、锡、硼的有机金属化合物: 2CH3X + 2Na/Hg(CH3)2Hg + 2NaX 还有:(C2H5)4Sn, (CH3)3B 1852年:C. J. Löwig和M. E. Schweizer合成出(C2H5)4Pb, (C2H5)3Sb 和(C2H5)3Bi

  15. 1859年:W. Hellwachs和A. Schafrik制备了对空气很敏感的化合物—烷基碘化铝 2Al + 3RI R2AlI + RAlI2 1863年:C. Friedel和J. M. Craft制备出有机硅化合物: SiCl4 + m/2 ZnR2RmSiCl4m + m/2 ZnCl2 1866年:J. A. Wanklyn发展和完善了制备烷基镁的方法: (C2H5)2Hg + Mg (C2H5)2Mg + Hg 1868年:M. P. Schuetzenberger合成出第一个金属羰基化合物 [Pt(CO)Cl2]2

  16. 1890年:L. Mond合成出Ni(CO)4,并利用它在工业上精制高纯 金属镍;Mond还是英国ICI(Imperial Chemical Industry)的奠基人。 1899年:P. Barbier采用镁作为试剂进行如下反应:  Barbier的学生V. Grignard随后进行了大量这方面的研究,并因此获1912年Nobel奖(Grignard反应)。 1901年:L. F. S. Kipping制备出硅氧烷[(C6H5)2SiO]n。

  17. 1909年:W. J. Pope合成出第一个含有键的有机过渡金属 化合物 (CH3)3PtI 1909年:P. Ehrlich,化疗法的创始人,获Nobel奖 1917年:W. Schlenk制备了各种有机锂化合物, 并发展了无水无氧操作技术—Schlenk技术。 2 Li + R2Hg 2 LiR + Hg 2 EtLi + Me2Hg 2MeLi + Et2Hg

  18. 1919年:F. Hein研究了CrCl3与PhMgBr的反应,得到了一种未知 的化合物。后来这种未知物测定为具有Sandwich结构的 化合物。 1922年:T. Midgley和T. A. Boyd首先将Pb(C2H5)4作为抗震剂添加 到汽油中,促进了汽车工业的发展,同时也埋下了环境 污染的隐患。 1928年:W. Hieber系统地研究了过渡金属羰基化合物,奠定了 羰基化合物化学的基础。 1929年:F. A. Panth通过PbR4的热分解来获取有机自由基。

  19. 1930年:K. Ziegler研究了有机锂化学以及它们在有机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1931年:W. Hieber合成出第一个过渡金属氢化物, Fe(CO)4H2。 1938年:O. Roelen发现羰基化反应(氧化过程)。 1943年:E. G. Rochew发现如下反应: 2 CH3Cl + Si (CH3)2SiCl2 + ... 这种方法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这是合成硅橡胶的基础

  20. 1951年:P. Pauson和S. A. Miller各自独立合成出二茂铁 (C5H5)2Fe, 这是现代有机金属化学的里程碑。 1953年:G. Wittig发现Wittig反应(P的Ylied反应)。 1955年:E. O. Fischer合成出(C6H6)2Cr。 1955年:K. Ziegler采用混合金属催化剂(TiCl4/AlR3)在常温常压 下催化乙烯、丙烯聚合;随后,G. Natta发展并深入研究 了这个反应。K. Ziegler和G. Natta共获Nobel奖(1963年) 1956年:H. C. Brown发现硼氢化反应。

  21. 1959年:J. Smidt和W. Hafner合成出丙烯基过渡金属化合物 [(C3H5)PdCl]2。 1959年:R. Criegee合成出第一个环丁二烯化合物: [(C4Me4)NiCl2]2,它是通过对Ni的配位而起稳定化作用。 1964年:E. O. Fischer合成出第一个卡宾(Carbene)化合物:(CO)5WC(OMe)Me。 1968年:A. Streitwieser制备出(C8H8)2U(Uranocene)。 1972年:H. Werner首次合成出三层夹心结构化合物 [C5H5)3Ni2]。

  22. 1973年:E. O. Fischer首次合成Carbyne Complex:I(CO)4Cr(CR)。 1973年:E. O. Fischer和G. Wilkinson获Nobel奖。 1976年:Nobel奖授予W. N. Lipscomb以表彰他在硼烷的合成、 结构和成键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 1979年:由于H. C. Brown和G. Wittig在有机硼和有机膦化学方面所作的贡献获Nobel奖。 1981年:Nobel奖授予R. Hoffmann和K. Fukui以表彰它们在无机、 有机、有机金属化合物分子结构及其反应活性分子轨道 理论处理上的成就,即等瓣相似理论(isolobal analogies)。

  23. 1981年:W. Kaminsky发现:二氯二茂锆/MAO体系催化烯烃聚 合具有高效、高选择性和分子量分布窄的特点。这类体 系因之而命名为Kaminsky催化剂。九十年代初 Kaminsky催化剂即以得到工业化应用,并被广泛推广。 1983年:R. G. Bergman和W. A. Graham发现在过渡金属化合物 存在下CH键的活化。 Zeise盐(分子式为Na[PtCl3(C2H4)]) 二茂铁的合成和结构测定 Ziegler,Natta催化体系TiCl4/AlEt3 Kaminsky茂金属催化体系(Cp2ZrCl2/MAO)

  24. 五、现代有机金属化学的发展趋势 合成与结构: [Me3NCH2Ph]5[Ni32Pt6(CO)48H]

  25.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应用

  26. 主族元素金属有机化学 一、主族元素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 氧化加成,置换反应,插入反应和缩合反应 1 金属+有机卤化物 由于形成MXn具有较高的熵,所以通常以上反应较易进行。但对于重主族元素(M = Tl, Pb, Bi, Hg),由于这些元素的M—C键很弱,上述反应比较困难。但可以通过加入电正性很强的金属来促进这个反应的进行:

  27. 2 金属+有机金属化合物 这个方法适用于M = Li  Cs, Be  Ba, Al, Ga, Sn, Pb, Bi, Se, Te, Zn, Cd 3 有机金属化合物+有机金属化合物 由于生成Ph4Sn沉淀,使反应平衡向右移动,易于进行。 4 有机金属化合物+金属卤化物 M的电正性大于M`时,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8. 5 有机金属化合物 + 芳基卤化物 如果R`稳定阳离子的能力优于R,则有利于反应的进行。这一反应仅适用于芳基卤化物(X = I, Br;很少用Cl;从不用F)。竞争反应有烷基化反应和R`X的金属化反应。金属与卤族原子的交换反应相对较快,低温下反应较为有利(动力学控制)。目前的观点认为,金属与卤原子的交换反应是通过一个单电子转移步骤(SET)引发的: 6 有机金属化合物+CH酸 酸/碱平衡反应。较强的R`H的酸性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另外,C-H酸性特别强的化合物可以直接与碱金属发生反应:

  29. 7 汞盐+CH酸 8 金属氢化物+烯烃(炔烃) 反应趋势为SiH < GeH < SnH < PbH 9 有机金属化合物+烯烃(炔烃) 与M-H的插入反应不同,M-R的插入反应需要M有较高的电正性(碱金属,Al)才能进行。

  30. 10 有机金属化合物+卡宾 11 羧基消去反应 R为拉电子基团时,有利于反应进行

  31. 二、锂的金属有机化合物 有机锂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主要是上述方法中的(1), (2), (3), (5), (6), (9)。其中方法(1)和(6)意义较重要;因为金属锂和nBuLi的生产使用已经商业化。

  32. 烷基氯化物与Li蒸气反应可以形成多锂化合物 有机锂化合物在空气中不稳定,所以一定要在惰性气体保护下操作。由于溶解度的原因,Grignard试剂必须以乙醚作为溶剂,而有机锂的制备则可以在不同的溶剂中进行,工业化生产中大部分是以己烷作为溶剂。

  33. 有机锂化合物的浓度标定: 有机锂化合物的水解反应很容易进行,基于以下反应,可用容量滴定的方法测量浓度: 但是由于RLi与O2反应,所以测定的RLi结果往往偏高,因此实际上常使用双滴定的方法进行测量:

  34. 也可以使用苄氯进行浓度测定: 自体显示剂,如4(hydroxymethyl)biphenyl,可用于RLi的直接滴定: 如果在溶液中RLi的浓度>0.1M,则可以通过1HNMR谱使用内标法(1.0>RCH2Li>1.3ppm)来进行测定。

  35. 锂化合物的结构与成键: 结构特征在溶液和固态中都会倾向形成多聚物单元(oligomeric units)。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固态甲基锂。结构分析表明它是由(CH3Li)4单元按照立方体心方式堆积而成;(CH3Li)4可以看成是由4个CH3加冠于Li4四面体的4个面而组成。 从LiC的间距可以看到(LiCH3)4中的甲基与相邻的Li4四面体中的Li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这些分子间作用力导致了(CH3Li)4的低挥发性,以及在无溶剂化作用介质中的不溶性。

  36. 特丁基锂的结构与甲基锂的结构相似,但分子间作用力较弱。因此与MeLi不同,tBuLi可溶于非极性溶剂中,并且在70C/1mbar的条件下升华。特丁基锂的结构与甲基锂的结构相似,但分子间作用力较弱。因此与MeLi不同,tBuLi可溶于非极性溶剂中,并且在70C/1mbar的条件下升华。 有机锂化合物的缔合度

  37. 在溶液中(RLi)n的聚集状态可以通过渗透压测定、LiNMR和ESR谱的方法来证实。质谱可以观察到分子离子碎片[Li4(tBu)3]+,从而说明在气相中(RLi)n仍以聚集状态存在。在溶液中(RLi)n的聚集状态可以通过渗透压测定、LiNMR和ESR谱的方法来证实。质谱可以观察到分子离子碎片[Li4(tBu)3]+,从而说明在气相中(RLi)n仍以聚集状态存在。 在单个RLi分子中,由于价电子数较少,2中心-2电子的成键方式不能充分满足可利用的轨道;在聚集态(RLi)n中,这种“缺电子性”可以通过多中心成键方式得到补偿。因此,无论在液态还是在固态中,有机锂化合物都倾向于以聚集态形式存在。这一点可以用具有四面体结构的物种(CH3Li)4来说明。 Li4骨架中每个Li原子拥有4个Li(sp3)杂化轨道。每个Li原子价键轨道的方向性如下: 1×轴向,和四面体的一个三重轴方向一致 3×切向,指向三角平面的法线方向 群轨道(Group orbitals)由Li3三角平面顶点上3个切向Li(sp3)杂化轨道组成。

  38. 4-中心成键分子轨道(Fourcenter bonding molecular orbital, 4cMO)由Li3群轨道a和一个C(sp3)杂化轨道作用而成。这个4cMO既含LiC成键又含LiLi成键。 R4Li4中4个2e4c键之一的分子轨道(MO)示意图 在(CH3Li)4中,Li与C均以sp3杂化方式形成2电子-4中心键(2e4c)。由于C和Li电负性的差别,电子位于靠近C原子的位置。通过实验的方法,如NMR谱,可以验证CLi+键的极性。具测CH3Li分子具有6 Debye的偶极矩,而作为离子键的上限值是9.5 Debye。LiC之间的成键中,所占的共价键或离子键的程度大小,依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39. 在独立的(CH3Li)4分子中,轴向的Li(sp3)杂化轨道为空轨道,在晶体中它与相邻的(CH3Li)4上的甲基相互作用;在溶液中可以接受配体的配位(Lewis碱,溶剂分子)。如(C6H5LiOEt2);在螯合配体TMEDA存在下,则可得到二聚结构的晶体。在独立的(CH3Li)4分子中,轴向的Li(sp3)杂化轨道为空轨道,在晶体中它与相邻的(CH3Li)4上的甲基相互作用;在溶液中可以接受配体的配位(Lewis碱,溶剂分子)。如(C6H5LiOEt2);在螯合配体TMEDA存在下,则可得到二聚结构的晶体。

  40. 锂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反应 : 在化学性质方面,有机锂化合物与Grignard试剂相似,但反应活性更强。 a 金属取代反应 这是一个制备有机锂化合物的重要方法。可以将RLi作为一个盐来看待,如果R`H的酸性较强,那么将有利于此反应的进行。

  41. 相对较强的酸(如苯)能够与一个相对较弱的酸所形成的盐(如nBuLi)发生反应:相对较强的酸(如苯)能够与一个相对较弱的酸所形成的盐(如nBuLi)发生反应: 这个反应通常情况下进行得很慢,只有在加入一个很强的-授体,如,TMEDA或tBuO,才能加速这些反应的进行: TMEDA在这个反应中可以起到以下两个作用: 使多聚态的nBuLi分裂成单体; 通过与Li形成配位化合物,使得LiC键极性化。 因此,在TMEDA的作用下,丁基的反应活性增强。

  42. CH2Cl2与nBuLi反应,消去LiCl而形成氯化卡宾(chloro carbene): 卡宾化合物性质活泼,易与其它基团发生反应。

  43. b 有机膦离子的去质子化反应: 用于合成端基烯烃化合物。

  44. c 多重键的加成反应: 对于CC多重键的加成反应活性,有机锂化合物介于Grignard试剂和有机硼或有机铝化合物之间:RMgX < RLi < R3B,(R3Al)2。在较温和的反应条件下,有机锂化合物只能与共轭双键或苯乙烯类化合物发生加成反应;在电子授体的存在下(例如TMEDA),有机锂化合物会增强与多重键进行加成反应的活性(nBuLi/TMEDA体系可以引发乙烯的聚合)。有机锂化合物可以引发催化异戊二烯的聚合,生产合成橡胶;这种合成橡胶的性能在很多方面与天然橡胶相似。这一发现导致了有机金属化合物在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应用。 溶剂在这个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用Et2O或THF作为溶剂,那么只能得到1,4、3,4或1,2加成产物。

  45. 有机锂的加成反应也可以在分子内进行: RLi也可以与CN多重键反应。例如,与腈反应水解后可得到酮类化合物。这是制备酮类化合物的一个很好方法:

  46. RLi与吡啶反应可得到2-取代的吡啶衍生物: RLi与CO多重键的反应与Grignard的反应很相似:

  47. d 与主族元素和过渡金属卤化物的反应: RLi与主族元素卤化物的反应 RLi + MX  MR + LiX是合成主族元素有机金属化合物的主要方法。对于高价态元素的卤化物,这个反应是多步进行的。通常情况下很难有效地控制,因此需要对反应产物进行分离。 过渡金属和主族元素相比,与有机基团的键合显示出很大的灵活性,偶合反应之后常发生配体的迁移:

  48. RLi可以用来制备有机钛试剂RTi(OisoPr)3。这种钛试剂能够以很高的化学选择性与醛反应得到醇:RLi可以用来制备有机钛试剂RTi(OisoPr)3。这种钛试剂能够以很高的化学选择性与醛反应得到醇: 这个反应如果以CH3Li作为烷基化试剂,则只能得到两种醇50:50的混合物。一般认为这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 (1)TiC键的极性要比LiC键弱得多,反应速率降低,选择性升高; (2) Ti(OisoPr)3基团具有较高的空间位阻。

  49. 烷基钛试剂同样可立体选择性地与醛基发生反应:烷基钛试剂同样可立体选择性地与醛基发生反应: 与烷基钛氧化物不同,CH3TiCl是作为Lewis酸参与反应的。这个反应过程中假定形成了Ti的八面体配位中间化合物,随之进行的分子间、分子内的甲基迁移因之而迁移到位阻较小的位置上。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