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likes | 523 Views
古代漢語 绪 论.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1 .概念: 以先秦口语为基础经汉魏作家加工,由唐代古文家定型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作品中的古代书面语 —— 文言文。 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古白话。. 2 .汉语学科及类别 汉语类别:古代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 传统学科:文字、音韵、训诂。 新兴学科:语音学、语义学、语法学、修辞学;以及文字学、词汇学等;另外还有工具书、古注、断句、诗词格律等。. 二、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
E N D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 1.概念: • 以先秦口语为基础经汉魏作家加工,由唐代古文家定型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作品中的古代书面语——文言文。 • 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古白话。
2.汉语学科及类别 • 汉语类别:古代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 • 传统学科:文字、音韵、训诂。 • 新兴学科:语音学、语义学、语法学、修辞学;以及文字学、词汇学等;另外还有工具书、古注、断句、诗词格律等。
二、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 •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几千年的文明史,文化发达早,延续时间长;而且汉字是唯一保留下来的表意文字,一直至今,我们仍使用它。 • 正如冯友兰先生《西南联大碑文》所言:“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斯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者也。”
1.提高阅读文言的能力,便于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1.提高阅读文言的能力,便于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 2.提高语言修养,增强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 3.培养教中学语文特别是文言文的能力。
三、古代汉语的学习内容 • 1.文字学知识 • 文字学主要研究汉字的性质、结构及发展规律。 • 汉字是一种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和字义有统一关系,分析字形有助于了解字的本义。有传统的造字六书: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诗经·豳风·七月》:“塞向墐户。” • 甲“ ”,金“ ” ,小篆“ ”, • 《说文》:“向,北出牖也,从宀从口。” • 本义是朝北开的窗户。 • “塞向墐户”是为了防寒,在冬天把朝北的窗户堵上,用泥抹好柴门。
欧阳修散文《醉翁亭记》:“朝而往,莫而归。”欧阳修散文《醉翁亭记》:“朝而往,莫而归。” 一般写作“暮”。如何解释?“莫”甲骨文作 “ ” ,金“ ”,小篆“ ” , 《说文》:“莫,日且冥也,从日在莽中。”
随着时代的发展,汉字的形体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汉字的形体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先后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六国古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演变。
2.音韵学知识 • 音韵学研究古代汉语的语音结构以及古今语音演变的规律。 • 陈第:“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 • 唐胡曾《戏妻族语不正》诗: • “呼十却为石,唤针将作真, • 忽然云雨至,总道是天因。”
古代有士子问僧人为什么要把“南无阿弥陀佛”读成“nāmó阿弥陀佛”。古代有士子问僧人为什么要把“南无阿弥陀佛”读成“nāmó阿弥陀佛”。 僧人说:“你们读书人为什么把‘於戲’读作‘呜呼’?只要你‘呜呼’,我就要‘南无’。”
白居易《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朱庆余《闺意献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汝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懂得音韵学,有助于加深对古书词语的理解。 双声连绵词:玄黄、逶迤、颉颃、参差、澎湃、萧瑟。 叠韵连绵词:窈窕、彷徨、胡卢、绸缪、蹉跎、冯陵。
通假字:请简、翔实、蹀血、流言蜚语、矢口否认、获益匪浅等。通假字:请简、翔实、蹀血、流言蜚语、矢口否认、获益匪浅等。 还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押韵:近体诗。 字典的反切:东,德红切; 平,符兵切 。
懂得音韵学,有助于对方音作出解释。 方音是古音的保留。古音j、q、x是见系g、k、h和精系z、c、s演变而来的。 如陕北的 “街” 、“家”、“去” 、“洗”;关中的“全”、“鞋”、“下” ;渭南的提前分化,如“钻”、“村”、“蒜”。
“古无轻唇音” 如《水经注·汉水篇》:“文水,即门水也。”就是因为上古没有轻唇音声母。 “文”在唐宋时读轻唇音“微”母,在上古时就读成重唇音“明”母。于是,wén(文)就读成mén(门)。 今天有些方言还保留这一上古读法。如湖南益阳方言就把“wén zi(蚊子)”读成“mēn zi”。
懂得音韵学,有助于对汉字结构(形声字、假借字)的认识。懂得音韵学,有助于对汉字结构(形声字、假借字)的认识。 “排”:从手非声;蚊:又作蟁。 (古无轻唇音) 。 “颠”:从页真声,“特”:从牛寺声。 (古无舌上音)。
3.词汇学知识 • 词汇学主要研究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词义的变化规律等。 • 如“身体力行”,“求全责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 还有“国是”、“曝光”、“检讨”、“说服”等词的不同理解和读音。
87年高考题,要求选择字形、字音全对的一组,剩下唯一一组中有个词“盘跚”,又作“蹒跚”。是一组联绵词。87年高考题,要求选择字形、字音全对的一组,剩下唯一一组中有个词“盘跚”,又作“蹒跚”。是一组联绵词。 联绵词: 只求语音相同或相近,不求字形相同。 故写法比较自由。如双声连绵词“犹豫”可写作“犹预”、“犹与”、“由夷”、“由豫”和“犹夷”等。
从构词法看:古代单音词多,现代以复音词为主。古代的单音词许多变为复音词,如师,军队;兵,武器;目,眼睛;人民,国家,老虎等。从构词法看:古代单音词多,现代以复音词为主。古代的单音词许多变为复音词,如师,军队;兵,武器;目,眼睛;人民,国家,老虎等。 词义变化:有的词义扩大了,有的词义缩小了,有的词义转移了。还有的是词的感情色彩改变了。古代一词多义。施受同词,如:市,受等 。有美恶同词。如:
4. 语法知识 语法方面古今变化不大,属于 一个体系,所以本课程不作为重点。 词法部分: 古代汉语有表示谦敬的副词,虚词众多,量词不足。
句法部分: 古代汉语中有判断句、被动句等不同于现代汉语。 还有宾语提前的两个条件: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提前;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提前。 再有定语后置,以及用法灵活的词类活用。
四、怎样学习古代汉语 • “古代汉语”是一门难度相对较大的课程,要想学好古汉语,必须端正学习态度,刻苦用功,讲究学习方法。 • (一)端正学习态度。 • (二)刻苦用功。 • (三)讲究学习方法。
1.理论学习与文选阅读并重,不可偏废。 2.抓重点、勤总结、辨异同、多练习。 3.多读、多背、多翻译、多查工具书。
总结如下: 熟读文章,勤练勤记。 随文记词,总结辨析。 提高理论,善用工具。 自己动手,好学深思。
《礼记·中庸》曰: “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五、参考书目 • 1.郭锡良等《古代汉语》。 • 2.周秉钧主编《古汉语丛书》五本: • 杨五铭《文字学》,陈振寰《音韵学》, • 郭在贻《训诂学》,李维琦《修辞学》, • 刘诚、王大年《语法学》。 • 3.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 4.蒋善国《汉字学》。
5.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 6.陈复华《汉语音韵学基础》。 7.王 力《汉语史稿》。 8.陆宗达《训诂简论》。 9. 梁东汉《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 10.王 力《汉语音韵》。 11.廖振佑《古代汉语特殊语法》。
12.张 静《古今汉语比较法》。 13.林序达《反切概说》。 14.周秉钧《古汉语纲要》。 15.杨树达《汉文文言修辞学》。 16.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17.王希杰《汉语修辞学》。 18.胡安顺《音韵学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