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likes | 305 Views
财经系关于 “ 工学结合 ” 模式的思考. 一、对工学结合的认识 1 、工学结合是一种以职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 因此需要从岗位职业分析入手,明确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行业标准、职业规范、职业资格要求,进而构建符合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 这就要求学校和合作企业双向介入,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 、 工学结合是一种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实际工作的经历三者结合在一起的人才培养模式。走工学结合之路,强调了理论学习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
E N D
一、对工学结合的认识 1、工学结合是一种以职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因此需要从岗位职业分析入手,明确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行业标准、职业规范、职业资格要求,进而构建符合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 这就要求学校和合作企业双向介入,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工学结合是一种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实际工作的经历三者结合在一起的人才培养模式。走工学结合之路,强调了理论学习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2、工学结合是一种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实际工作的经历三者结合在一起的人才培养模式。走工学结合之路,强调了理论学习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 也就是要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将学生放在真实的职业环境进行培养,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人才。
3、工学结合是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参加实际工作结合在一起,使他们能学到课堂中学不到的东西,并接受一定的职业训练,取得一定的工作经历,从而顺利地进入职业生涯,有利于今后更好地发展。3、工学结合是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参加实际工作结合在一起,使他们能学到课堂中学不到的东西,并接受一定的职业训练,取得一定的工作经历,从而顺利地进入职业生涯,有利于今后更好地发展。
工学结合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强化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是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最佳模式。因此高职教育,不是你要不要工学结合的问题,而是你如何进行工学结合的问题。工学结合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强化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是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最佳模式。因此高职教育,不是你要不要工学结合的问题,而是你如何进行工学结合的问题。
1、工学结合的主要形式有:工学交替,岗位实训,任务驱动和顶岗实习等。1、工学结合的主要形式有:工学交替,岗位实训,任务驱动和顶岗实习等。 工学 结合 工学交替 岗位实训 顶岗实习 任务驱动
2、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积极寻求合作伙伴,扩展合作途径,努力实现学校与企业“双赢”。2、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积极寻求合作伙伴,扩展合作途径,努力实现学校与企业“双赢”。
(1)建设“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工学结合”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我系已经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需要继续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教学水平,不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要尽快努力达到“双师”素质。在寒暑假安排一些专业老师参加相关的培训,同时积极鼓励、选派教师定期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
在“走出去”的同时,聘请行业内的一些专家作为该专业的兼职教师,进行实训指导,学生边学边做,全面提升专业技能。在“走出去”的同时,聘请行业内的一些专家作为该专业的兼职教师,进行实训指导,学生边学边做,全面提升专业技能。
(2)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为确保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的学生更好地符合社会实践需要,在各专业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与行业专业人士共同研究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培养方式和课程教学计划,为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条件。(2)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为确保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的学生更好地符合社会实践需要,在各专业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与行业专业人士共同研究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培养方式和课程教学计划,为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条件。
(3)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进行课程改革(3)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进行课程改革 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已申报院级科研项目两项。该项目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则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加强教材建设,注重社会需求和岗位职业能力培养。
(4)加强校内实验、实训环节的实习。 工学结合模式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因此,职业技能教育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实训体系加以保证。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系积极改善校内实践教学的条件,增强实践教学的环节和力度。在不断完善和增加模拟实验室的同时,增加了校内经营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可以通过网上开店、商品零售、提供劳务、证券投资等多种形式的实践,使学生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提高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深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为学生提供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察自己能力的机会,也能锻炼他们提供如何使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校内实训基地还能满足教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5) 开拓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为学生创造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的机会。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进一步获得适应工作环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 加强校企合作,形成学校、企业互动,共同合作参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使学生提高动手能力,逐步做到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让学生尽快从“准职业人”成为职业人,拓展就业渠道,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