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 likes | 470 Views
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班 讲授课件. 中国教育学会学校心理辅导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 湖南省教育学会学校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硕士导师 全国首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佳专家 应用心理博士 肖汉仕 xiaohanshi@163.com 13574874222 0731-8826502. 主要讲授内容. 1、“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解读(原则、目标、体系、措施) 2、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标准 3、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4、心理教育实践对教师的语言及行为要求 5、情绪自我调适的“ 4 AS”策略.
E N D
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班讲授课件 中国教育学会学校心理辅导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湖南省教育学会学校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硕士导师 全国首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佳专家 应用心理博士 肖汉仕 xiaohanshi@163.com 13574874222 0731-8826502
主要讲授内容 1、“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解读(原则、目标、体系、措施) 2、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标准 3、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4、心理教育实践对教师的语言及行为要求 5、情绪自我调适的“4AS”策略
、“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解读、“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解读 • (背景、意义、原则、目标、体系、措施)
“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 (2008年-2015年)解读 “十七部委”联合发文。(二○○八年一月十五日) 卫生部、宣传部、发改委、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文化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总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老龄办委 • 七部委(二 ○○四年八月)“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 • 卫生部 教育部 公安部 民政部 • 司法部 财政部 中国残联
这一文件的出台的标志 背景: 本身是系统工程。 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工程。 现实社会对心理的影响 心理问题的严峻 说明: 1、心理保健: 由奢侈品 → 装饰品→ 必需品 2、心理健康教育由民间→政府行为 3、精神卫生工作由单一部门→ 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协同 4、心理卫生由个体探索→民间呼吁→决策层接受→管理层布置→具体落实 5、心理健康教育事业有了政策依据与保障
心理问题的严峻性的体现 • 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我国各类精神障碍总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国家卫生部1993 年抽样调查表明,国内各类精神病的总患病率已由1982 年的12.69 ‰上升到1993年的13.47 ‰(不含神经症) ,目前各类重性精神病人约1 700 万人。据1999 年调查,我国的自杀死亡率为22. 2/ 10 万人,自杀人数每年有25万左右,有自杀行为多达200万。据国家卫生部预测,21 世纪,我国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将更加突出,对2020 年的疾病总负担预测值中精神卫生问题仍将排名第一 。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原则与体系 • 基本原则: 以预防为主,部门分工负责,依托现有力量,建立和健全心理健康促进工作的人员队伍。因地制宜,逐步推进 精神卫生工作体系 : • “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
教育部门工作目标。 • 建设目标:中小学建立心理健康辅导室、设置专职教师并配备合格人员的学校比例,到2010年城市达到40%、农村达到10%;2015年城市达到60%、农村达到30%。 • 工作指标 : 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比例,到2010年城市达到80%、农村达到50%;2015年城市达到85%、农村达到70%。 工作目标: 降低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2005年部分地区调查为13.4%-15.6%),到2010年降为12%,2015年降为10%。
推进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建设 • 坚持预防为主,提高四种能力: •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 心理健康指导 • 心理行为问题预防 •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能力
工作队伍建设和培养 • 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开展本部门从事精神卫生工作的人员培训,增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指导、预防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能力。
教育部门的职责 • 教育部门负责精神卫生人才培养有关工作;结合实施素质教育,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学生心理和行为问题工作纳入学校日常工作计划。
心理工作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狭义) 心理教育 心理辅导 心理咨询 心理治疗 • 对象:正常人——————————— ——————— ——异 常 人 • 功能:预防为主————————————————— — 治疗为主 • 特点:锦上添花———————————————————雪中送炭 • 内容:认知、训练为主————————————— 心理行为矫治 • 任务:优化、预防———心理困扰——心理障碍—— —— 心理疾病 • 形式:团 体——————————————————————个 别 • 时间:终 身——————————————————————定 时 • 兴起:晚———————————————————————— 早 • 实施:教育者———心理辅导员———心理咨询师————心理医师 • 人数:所有人—————多数人——————部分人———— 少量人 • 专业:教育—————辅导 学—————心理学—————精神医学 • 都以维护心理健康为目的,以心理学为基础, 都属于心理卫生工作。 • (广义)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素质教育, 心理教育包含心理辅导 • 心理辅导=心理发展适应咨询, 心理障碍咨询=心理治疗 • 心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互包含、相互制约 。 各自相对独立,功能互补
学校心理教育的有关理论 • (一)涵义: • 学校心理教育是学校教育者从师生的心理需要出发,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其心理各有关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提供所需的服务,以维护其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促进社会适应的教育实践。又称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心育。 • (二)特点: • 1、主要由心育教师实施,全员参与,各方配合; • 2、以服务对象为本,以满足心理需要为出发点; • 3、以心理科学的有关技术为手段; • 4、具有育性、启智、强能、激力、健心、正行六个目标; • 5、注重科学性与实效性; • 6、是一项相对独立的系统工程。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性格品质 思想道德 素质 心理素质与其他素质的关系 自觉主动的行为表现 适应能力 心理动力 社会化 认知能力 文化科学 素质
学校心理教育的实践模式 • 1、服务于心理需要这一个目标。 三个层次(健康、适应、发展) 六个方面(育性、启智、强能、激力、健心、导行) • 2、教育与辅导这两种模式并举,医学模式配合。 • 3、注意三个结合: 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结合,个性化与社会化结合,帮助与自助结合。 • 4、调动四个方面积极性。(老师、学生、家长、社区) • 5、同时采用五条途径: 全方位优化、全面渗透、适量开课、必要的测查、多形式辅导。 • 6、从六个方面评估: 性格是否优化、智力是否开发、能力是否强化、动力是否激发、心态是否健化、行为是否良化。 • 7、需要具备七个条件: 领导有认识、各方有共识、有专兼老师、有必需的条件、有文件制度、有激励措施、有科学研究。
心理教育实践对心理教师的专业化要求 一、 个性要求(一) 1、对他人真正感兴趣并能适度表现出来。 2、耐心倾听别人的诉说,不随意打断。 3、在听到和自己不同甚至相反的观点、意见时,能够不简单排斥。 4、在听到别人叙述一些自己觉得不理解的行为表现时,能够不发火。 5、当别人不按自己的忠告或建议去做时,能够不生气、不责怪。 6、能够接受一种不同于自己但却实际上合理的方式去处理问题。 7、对别人杂乱的谈话,能够抓住重点。 8、对某件事迷惑时,愿意查证使自己困惑的原因。 9、注意体会、理解他人的心情及情感。 10、尊重向自己求助的人,不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个性要求 个性要求(二) 11、与人为善,宽以待人。 12、自知并且承认自己的局限。 13、当不能如愿以偿时,能够保持热心与耐心,而不灰心、不急躁。 14、在烦闷的时候,能够领悟到一些幽默,使自己愉快起来。 15、对于不感兴趣但必须完成的工作,也能努力去适应,而不至于情绪低落或恶劣。 16、在化解他人愤怒等负性情绪的过程中能够不给自己带来不愉快。 17、在为人做了好事,却未及时得到应有的回报时,能够不影响自己继续做下去的积极性。 18、善于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与幸福感。 19、愿意做无名英雄,能不计较名利得失。 20、看待问题时能兼顾多个方面。 21、不以自己的标准去评价人、强求人。 22、以他人为中心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能力要求 职业角色: 心理健康教育者、灵魂工程师、心理保健师、活动设计者、心育研究者 理想的能力要求: ﹡1、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能力 2、团体心理讲座能力 3、小组心理辅导能力 ﹡ 4、个别心理咨询能力 5、社会工作能力 6、组织协调能力 7、问卷调查能力 ﹡ 8、心理测量能力、 9、心理干预能力、 ﹡ 10、行为矫正能力、 ﹡ 11、危机应对能力、 12、资源整合能力、 ﹡ 13、活动策划能力、 14、行为激励能力、 15、课题设计能力、 16、研究总结能力、 17、统计分析能力、 ﹡ 18、论文撰写能力、 19、宣传工作能力等。
知识结构要求 • 理想的知识结构: 扎实的心理科学功底 先进的教育理念 灵活的辅导技巧 基础的精神医学知识 广阔的社会常识 合理的观点信念 辨证的思维方式。 • 在心理科学方面: 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精神卫生学、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心理治疗、SPSS统计软件、行为矫正技术 注意转化为实践技能。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要求 一、了解心育课程的特点: 1、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需要、兴趣为中心。 2、培育、矫治并举,以培育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问题为主。 3、重内化、轻灌输,重能力、轻知识,重参与、轻旁观,重实效、轻形式。 4、师生角色不同,是人格平等的帮助者与被帮助者之间的朋友关系。 二、掌握有关方式、方法: 活动法、讲授法、讨论法、游戏法、竞赛法、角色扮演法、小品表演法、 故事法、辩论法、案例分析法、价值澄清法、自测法、自省法、训练法等。 三、努力避免以下现象: 1、内容的脱离实际,2、方式的机械单调, 3、课堂的一言堂,4、居高临下的灌输, 5、字词句的过多讲解,6、用考试分数来评估, 7、老师的盲目应付,8、学生的被动接受 9、管理者的瞎指挥
心理辅导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要实事求是,不主观臆断 2、要依靠对方,不包办代替。 3、要积极疏导,不压抑遏止。 4、要科学引导,不说教附和。 5、要因人而异,不千篇一律。 6、要力求内化,不强迫命令。 7、要守信保密,不随意张扬。 8、要量力而行,不盲目包揽。 9、要谦虚谨慎,不好为人师。 10、要关注他人,不自我中心。 11、要调控情绪,不轻易发作。 12、能接受现实,不务求完美。 13、要热情诚恳,不冷漠做作。 14、要尊重对方,不猎奇侦讯。 15、要平等讨论,不居高临下。 16、要适度接纳,不指责训诫。
心理咨询中的价值中立问题 于人无害的: 价值中立 如:兴趣 爱好 害己利人的:讨论引导 如:苛求完美 害己害人的:理性干预 如:极度自我中心
给老师的参考建议(一) • 树立观念: • 浇花要浇根,育人要育心 • 要做好经师、人师,必需会做心师。 • 育人育心、教师天职. • 育心如磨刀、磨刀不误砍柴功。 • 护心育心、人人有责. • 护心育心、受益一生。
给老师的参考建议(二) • 转换角色: • 做心理素质的培育者 • 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 轻度心理问题的辅导者。 • 人生导师、知识老师、心理顾问, • 扮演灵魂工程师、困惑时的辅导师、痛苦时的按摩师。
给老师的参考建议(三) 完善知识: 本体知识、教育知识. 补上育心护心知识, 如心理教育学、学生心理学、心理调查、心理常见问题的识别、心理辅导、渗透训练。
给老师的参考建议(四) • 提高能力: • 能区分良性与劣性刺激 • 能开展心理调查 • 能初步识别明显的心理问题 • 能从心理角度归因 • 能进行初级心理辅导 • 能合理转介。
给老师的参考建议(五) 采取行动: 优化自身心理素质 对自己的言行扬优抑劣 结合教学管理进行心理训练 发现、关注、帮助、转介心理问题学生
教师忌语 • 我要是你早就不活了 • 你真笨 • 看到你就烦躁 • 谁教你谁倒霉 • 再不跟我好好学,就叫你家长来 • 闭嘴,我不想听你的 • 你是最差的 • 你无可救药了
教师忌语 • 你长脑壳没有? • 你长眼睛干什么用的? • 你有病呀 • 我看你这辈子完了 • 现在的学生,一拨不如一拨 • 缺心眼儿 • 宝里宝气 • 你跟个猪一样
谢谢 下午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