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苦勞網 -- 溪洲部落事件的 公共領域空間

苦勞網 -- 溪洲部落事件的 公共領域空間. 甘彩蓉、李佩憶. 哈伯瑪斯理論. (一)公共領域( the public sphere ) 公共領域是一個 公共論壇 ,在這個論壇裡, 私人 會合 成一個公眾,並隨時準備迫使 公共權威 在 輿論 的 合法性 基礎上運作。. 公共論壇 (forum ):. 開放(形式與實質) 平等 理性. 會合. 由私人會和而成一個公眾,也就是從思出發,但合眾人的私而慢慢變成一個公。互相指涉、互相對焦、互為主體. 輿論.

edolie
Download Presentation

苦勞網 -- 溪洲部落事件的 公共領域空間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苦勞網--溪洲部落事件的公共領域空間 甘彩蓉、李佩憶

  2. 哈伯瑪斯理論 (一)公共領域(the public sphere) • 公共領域是一個公共論壇,在這個論壇裡,私人會合成一個公眾,並隨時準備迫使公共權威在輿論的合法性基礎上運作。

  3. 公共論壇(forum): 開放(形式與實質) 平等 理性

  4. 會合 由私人會和而成一個公眾,也就是從思出發,但合眾人的私而慢慢變成一個公。互相指涉、互相對焦、互為主體

  5. 輿論 • 輿論,或稱公共意見,是至社會中的私人經過理性的辯論,相互對焦後產生的會合和統整,代表著社會的自我反省和轉化,也因此擁有類似規範的權威。 (「公共領域」之參考資料:《公共領域在台灣》,頁3-16》)

  6. 溝通理論 提出四個影響溝通有效的聲稱,四項有效聲稱合而為一單一的聲稱----理性稱聲(rationality claim):

  7. 溝通理論 可理解聲稱(comprehensibility claim):語言領域/言詞意義的可以理解。 真理宣稱(truth claim):外在自然的世界、物的世界/任何溝通行動和這個世界都有一種象徵的關連,因此它的有效性會受到這種關係的影響,如果它確實再現了外在真實,就可以判斷他是有意義或有效的。

  8. 溝通理論 • 正當聲稱(rightness claim):社會的世界,一般所說人際關係、制度、傳統、價值/溝通行為受社會規範的影響,言詞行為是否「正當」。 • 真誠聲稱(truthfulness claim): 個人的內在世界/說話者使自己被對方了解,宣稱自己的「真誠性」不容懷疑,並且出於為對方好的意圖。 (「溝通理論」參考資料:(《文化分析》,頁203-205、《批判理論與現代社會學》,頁204-206)

  9. 2007溪洲部落事件 2007年8月縣政府告知部落住民於年底拆遷。 2007年9月台北縣政府以每人一萬元搬遷費,要求溪洲部落遷徙搬走,住進三峽國宅「隆恩埔原住民臨時安置所」。 2007年12月20日政府公告強制拆遷日。 2007年12月21日「台北縣三峽原住民族文化部落安遷說明會」,沒有人列席,原住民族行政局局長李玉蕙重申「先安遷,再拆除」的政策。

  10. 2008溪洲部落事件 • 2008年2月29日位在台北縣大漢溪畔的三鶯部落,因位在行水區,涉及違反水利法,強制拆除。 • 2008年3月縣府提供土地打造「原住民示範部落」,在部落完成前不會強制拆遷。

  11. 2009溪洲部落事件 2009年3月 台北縣政府與溪洲部落原住民達成協議,將以「就近安置、先建後拆」方式,與台大城鄉所合作引進日本「協力住宅」概念,在溪洲部落附近非水利地,打造溪洲部落園區。

  12. 檢視苦勞網是否能成為溪洲部落公共領域空間 • 一、空間具備『開放』、『平等』、『理性』之條件。 • 二、討論後能擁有『共識』。 苦勞網網址:http://www.coolloud.org.tw/

  13. 研究方法 • 以苦勞網網路發文分析,討論此管道是否具有成為溪洲部落事件之公共領域討論場域條件 。 • 在苦勞網上,輸入『溪洲』之關鍵字搜尋,共有71則對溪洲相關新聞提出之發文。 • 選擇其中25則有針對『溪洲部落遷移』之議題討論、分析之。

  14. 開放 • 檢視標準:每人可自由參與 • 資料分析

  15. 小結 • 從以上的資料而言,參與發文人員可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及無論是否擁有苦勞網之註冊會員身份,只要對於此事件有想要發表的意願,便可隨時發表想法。 • 具有『開放』條件。

  16. 平等 • 檢視標準:不會因為身份、背景、性別、種族、教育程度等差別,限制發言權力 • 資料呈現: ~以defend發文為例 defend (未註冊) 週四, 2008-04-10 08:57

  17. 小結 • 發文內容不會顯示出發文者之年齡、身份、性別、種族、教育程度等與個人相關資料,因此,每個人都有平等發言的權利。 • 具有『平等』條件

  18. 理性 檢視標準: 1.『可理解聲稱』: 發文者使用之語言、符 號,是否為研究者所能理解。 2.『真理聲稱』:發文的內容、引用的資料,確實符合真實事件發展內容及走向。 3.『正當聲稱』:發文內容是否涉及謾罵、人身攻擊或情緒性字眼不適當的內容。 4.『真誠聲稱』:發文的內容、舉證資料,是否為研究者所懷疑、是否為對方好之表現。

  19. 資料呈現

  20. 小結 • 分析25則發文中,全部都具有『可理解聲稱』、『真誠聲稱』條件,有24則發文具有『正當聲稱』,有17則具有『真理宣聲』條件,有17則同時具有四項聲稱的條件。 • 少部分的發文具有人身攻擊之字眼,不符合『正當聲稱』。猜想、單純表達支持的內容,則不符合『真理聲稱』之標準。

  21. 發文者論點 • 贊成訴求 1『(以圖為例)到底是溪洲部落近還是美河市近,美河 市使用河川地變更名目』 2『溪洲朋友加油…』 3『溪洲加油』 4『…溪洲加油!!』 5『部落加油…』 6『…請原民會和北縣府不要迫遷他們』 7『宜霖、祖淼、老頭目、阿姨們,加油!』

  22. 8『大家一起加油,溪洲加油…』 • 10『…原來你已經知道那裡的「客觀規律」會被沖走,麻煩解釋一下…』 • 11『…先去溪州聽居民再去做批評吧…』 • 12『…水利局官員拿著一張「20年前」測量的地形圖及河川數據,說溪洲部落處在危險的行水區應該搬遷,群眾及民意代表立刻質疑,為什麼沒有最新的測量圖?既然很久以前就有危險,為何30年來都不聞不問?難道是強迫搬遷的藉口?』 • 14『30年前那塊地也沒特別說是誰的,後來還有過公地放領的政策,只是原民不懂法律而已』

  23. 16『…溪洲部落遷移史訪問記錄…,受訪者1939年出生至今,在溪州住了30年,回憶中只有2次水災(或許是較大的水災),有什麼專業的建議但說無妨,但不需要說什麼沉溺光環』16『…溪洲部落遷移史訪問記錄…,受訪者1939年出生至今,在溪州住了30年,回憶中只有2次水災(或許是較大的水災),有什麼專業的建議但說無妨,但不需要說什麼沉溺光環』 • 17『…既然是行水區會淹水,不作河川整治,做什麼建設都是枉然騙錢阿…』 • 18『…在溪州部落上計畫抬高攔河堰作治水,當作這群人跟水勢一樣能誘導到其他地方啊?…政策規劃很官僚本位,政策執行很威權…』 • 19『全國原住民青年,守護溪洲!!』 • 20『…無論三鶯或溪洲的地,也是屬於部落人們的。』 • 21『…但只怕,溪洲部落的朋友,是最大輸家。贏只贏在緩拆,卻被當作了這齣大戲布景。…』

  24. 23『當你一家人的命運這麼嚴肅的議題被官員用這種開玩笑的態度對待,不知道心裡會怎麼想?被副縣長點名的夏鑄九對此說法卻不太同意,他認為重點是溪洲族人的意願,因為族人才是運動的主體,唯有族人有共識作為專業者的他才有辦法介入」,把球又丟回了這些部落的族人。』23『當你一家人的命運這麼嚴肅的議題被官員用這種開玩笑的態度對待,不知道心裡會怎麼想?被副縣長點名的夏鑄九對此說法卻不太同意,他認為重點是溪洲族人的意願,因為族人才是運動的主體,唯有族人有共識作為專業者的他才有辦法介入」,把球又丟回了這些部落的族人。』

  25. 24『…馬以工之外還有台大於幼華教授的意見,都是以同樣的菁英心態看待三鶯與溪洲問題,並且還認為台灣不是成熟民主開放的社會,或者影射原住民並非成熟民主社會的夠格成員?…』24『…馬以工之外還有台大於幼華教授的意見,都是以同樣的菁英心態看待三鶯與溪洲問題,並且還認為台灣不是成熟民主開放的社會,或者影射原住民並非成熟民主社會的夠格成員?…』 • 25『…夏先生說的好,運動的主體在於族人,那當他這樣說時,他是否有意識到主體正被驅逐在會場之外,並且被壓抑呢?若他不知情,就是被利用。李鴻源說一切聽夏教授的,夏教授說聽族人的,ㄟ?那族人哪裡?怎麼沒來開會?原來就是被李先生的縣政府團隊擋在會場之外。專業一定要尊重,但更大的前提是互相尊重。』

  26. 發文者論點 • 反對訴求 9『…今天聲援他們很容易,「關懷弱勢」的名聲挺好,改天部落給大水沖走,這筆帳要算在誰頭上?堅持唯物論得先學著尊重客觀規律吧。』 13『30年前就是佔地為王,30年後要求搬遷難道錯了?…社會上多少弱勢團體?這種「弱勢」,很強勢。』 15『…溪洲部落的原住民確實是弱勢,但如果(我是說如果)該地確實有不適人居的情形,那麼以原地保留為目標的抗爭根本就有問題。搞社運應該把自己站穩在事實上,而不是沈溺在關懷弱勢的光環裡。』

  27. 22『…不管是強盜、原住民或是可憐的人,任何人,基本上被認定是違建戶就是違規犯法者,占用不屬於自己的土地當私人資產,講道理就該認清自己在自由法治的國度裡,自由行為可允許的範圍在哪裡,不是嗎?』22『…不管是強盜、原住民或是可憐的人,任何人,基本上被認定是違建戶就是違規犯法者,占用不屬於自己的土地當私人資產,講道理就該認清自己在自由法治的國度裡,自由行為可允許的範圍在哪裡,不是嗎?』

  28. 小結 • 觀看上述發文,25則中,有21則發文,以不同的理由與角度觀點,表達支持訴求,有4則發文,則是表達不支持訴求。 顯示大部分人都能達成共識--『贊成訴求』。 • 每人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 • 能針對別人的回答,提出討論或進行辯論。

  29. 結論 • 一、空間具備『開放』、『平等』、『理性』之條件。 • 『開放』:可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參與討論。 • 『平等』:不因個別身份限制,而剝奪發言權利。 • 『理性』:大部分的言論,都能符合四大聲稱。

  30. 二、討論後能擁有『共識』。 • 有21則(約85%)的發文者,都能支持溪洲部落所提出『原地安置』的訴求。 •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苦勞網之發文能達成公共領域空間的需求。故認為苦勞網能成為溪洲部落事件的公共領域空間。

  31. 研究限制 • 樣本數不足:只摘取『苦勞網』網站中對『溪洲部落訴求』之發文,無法代表所有人對於此事的意見。 • 網路特性限制:仍無法完全克服因經濟和教育程度的限制,使某些人無法使用網路,以致無法擁有發聲權利。

  32. 理論補充&修正 • 一、理論補充: • 『輿論需有行動,才能成為力量』--除了有共同的『輿論共識』外,也需要將共識透過各種管道、行動,讓政府或決策單位能夠聽到,並意識到必須要改革的力量。

  33. 理論補充&修正 • 二、理論修正: • 1.並非所有議題,經過長時間的討論,都能擁有所有人共同的共識。 • 2.共識的定義可修正為『大部分參與溝通活動者的意見』即可。由研究內容而言,雖然大多數人持著『支持訴求』的態度,仍有少數人持反對意見,但只要這些大多數人能採取具體行動,仍能撼動事件結果,實現『原地居住』之訴求。

  34. 理論補充&修正 • 三、理論侷限性 • 過度強調民眾參與討論的意願。並非人人均會主動參與公共領域之發言,亦即在共共領域不可能獲得全部人之聲音與意見。

  35. 參考資料 • 苦勞網http://www.coolloud.org.tw/ • 黃瑞祺編著:《批判理論與現代社會學》(台北市:巨流,1986) • 伍思諾 (Wuthnow, Robert)著,王宜燕、戴育賢譯:《文化分析》(台北市:遠流,1994) • 李丁讚等著 :《公共領域在台灣:困境與契機》(臺北縣:桂冠圖書,2004)

  36. THANK YOU !!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