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0 likes | 935 Views
介入放射学. 江苏大学医学技术学院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 狄镇海. 血管性介入放射学. 三、血管成形术与血管支架安置术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 血管成形术( PTA) - 概述. 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 PTA): 采用导管扩张技术使狭窄或闭塞的血管再通 1964年 Dotter、Judkins 同轴导管系统治疗下肢动脉狭窄 1974年 Gruntzig 球囊导管技术 80年代,血管内支撑器、动脉粥样斑块旋切术、 激光血管成形术. 血管成形术( PTA) - 概述. 球囊血管成形术
E N D
介入放射学 江苏大学医学技术学院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 狄镇海
血管性介入放射学 三、血管成形术与血管支架安置术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
血管成形术(PTA)-概述 • 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PTA):采用导管扩张技术使狭窄或闭塞的血管再通 • 1964年 Dotter、Judkins同轴导管系统治疗下肢动脉狭窄 • 1974年 Gruntzig球囊导管技术 • 80年代,血管内支撑器、动脉粥样斑块旋切术、 激光血管成形术
血管成形术(PTA)-概述 • 球囊血管成形术 • 血管扩张的主要机理 充胀的球囊压力造成了血管内膜、中膜的局限性撕裂,血管壁成分特别是中膜的过度伸展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断裂等因素所致血管管腔的增宽与扩大
血管成形术(PTA)-概述 • 球囊血管成形术-球囊导管的基本结构
血管成形术(PTA)-概述 • 球囊血管成形术-球囊导管的基本结构 • 理想的球囊:球囊剖面低、耐受压力高 • 球囊剖面:球囊瘪缩后的剖面直径
血管成形术(PTA)-概述 • 球囊血管成形术-球囊导管的辅助器材 • 预扩张同轴导管 • 球囊充胀枪+压力表 • 导丝
血管成形术(PTA)-概述 • 血管内支架(stent) • 1969年 Dotter不锈钢丝弹簧状支架 • 1983年 Dotter、Cragg镍钛热记忆合金支架 • 1985年 Palmaz球囊扩张式支架 • 1988年 Strecker钽丝支架 • 90年代 覆膜支架、涂层支架、生物支架研究
血管成形术(PTA)-概述 • 血管内支架(stent)
血管成形术(PTA)-概述 • 血管内支架(stent)
血管成形术(PTA)-概述 • 血管内支架(stent)
血管成形术(PTA)-概述 • 血管内支架(Palmaz stent)
血管成形术(PTA)-概述 • 血管成形术的适应症 中等和大血管的孤立的局限性、短段狭窄;多发并分散的短段狭窄和短段闭塞
血管成形术(PTA)-概述 • 血管成形术的相对禁忌症 血管病变已形成溃疡、有严重的钙化或长段狭窄、闭塞,血管腔内有新鲜血栓形成
血管成形术(PTA)-概述 • 支架安放用于以下情况 • PTA不易成功 • PTA技术成功后易发生再狭窄的部位和病变 • PTA后出现并发症,如内膜剥离、血管闭塞 • PTA再狭窄的再次治疗 • 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有溃疡形成、钙化 • 长段血管狭窄或闭塞 • 腔静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治疗
血管成形术(PTA)-概述 • 血管成形术(PTA)再狭窄的理论 • PTA后:血管壁的弹性回缩、平滑肌细胞增生和移行、血栓形成、原病变进展 • 支架植入后:血栓形成、生长因子作用、金属丝慢性刺激
PTA后再狭窄机理 TXA2:血栓素A2。PD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EDGF:内皮衍生生长因子。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成形术(PTA)-概述 • 血管成形术(PTA)再狭窄的预防 • 抗血栓形成 • 抗平滑肌细胞增生 • 放射治疗
血管成形术(PTA)-概述 • 血管成形术(PTA)并发症 • 局部血肿 • 动脉壁撕裂穿孔 • 远侧端血管栓塞 • 球囊破裂
血管成形术(PTA)-临床应用 • 肾动脉成形术-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 • 因先天性或后天性肾血管病变(狭窄)而引起 • 肾动脉狭窄的主要原因:大动脉炎、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增生等
肾血管性高血压 肾灌注 肾动脉狭窄 肾组织缺血 肾血流 刺激肾小球旁器 肾素分泌 水解酶 转化酶 血管紧张素Ⅰ 血管紧张素Ⅱ 肾素 血管平滑肌收缩 外周阻力 血压 血管紧张素Ⅱ 醛固酮 水钠潴留 血容量
血管成形术(PTA)-临床应用 • 肾动脉成形术适应症 • 肾动脉近心段局限性、无钙化性狭窄 • 狭窄两端平均压差>2.6kPa(>20mmHg) • 分侧肾素活性比值,健侧︰患侧≥1︰1.5 • 患侧无明显缺陷性肾萎缩 • 患者有肾性高血压 • 由于肾移植、肾血管手术、放射治疗等引起的肾动脉狭窄
血管成形术(PTA)-临床应用 • 肾动脉成形术禁忌症 • 狭窄段过长、病变广泛 • 严重的狭窄或闭塞及肾内动脉分支狭窄,以致导丝导管无法通过,操作无法成功 • 病变部位钙化 • 肾动脉内有新鲜血栓 • 大动脉炎活动期 • 严重肾萎缩,肾功能丧失
血管成形术(PTA)-临床应用 • 肾动脉成形术术前准备 • 病人准备:测血压、了解肾功能情况、其他常规检查。术前应用抗凝剂。控制血压。 • 器械准备:一般准备,双腔球囊导管,测压器
血管成形术(PTA)-临床应用 • 肾动脉成形术操作方法 • 造影检查 • 球囊导管选择 • 测压 • 预扩张 • 扩张 • 测压
血管成形术(PTA)-临床应用 • 肾动脉成形术术后处理 • 观察血压变化 • 抗凝治疗 • 并发症及处理 • 穿刺部位血肿、出血。肾动脉夹层、假性动脉瘤。肾动脉血栓、肾梗死。再狭窄
血管成形术(PTA)-临床应用 • 肾动脉成形术疗效评价 • 技术成功指标:扩张后狭窄段血管残剩狭窄<30%;狭窄远近段扩张后压差≤2.6kPa(20mmHg)(平均压);无重要并发症 • 临床疗效指标: • 治愈—术后不用降压药,血压18.6/12.0kPa(140/90mmHg)以下 • 显效—术后仅用少量的降压药,血压可维持正常 • 好转—术后降压药减少,血压有所下降 • 无效—血压及降压药用量无改变
血管成形术(PTA)-PTRA • 女,26岁,多发性大动脉炎所致肾动脉性高血压。选择性右肾动脉造影见右肾动脉主干中段明显狭窄,血压:24/15kPa(180/110mmHg) • PTRA术后即刻右肾动脉造影见原狭窄部管腔已完全扩开,血压:15/10kPa(110/76mmHg)
血管成形术(PTA)-PTRA • 腹主动脉造影示右肾动脉明显狭窄,右肾实质显影较晚;右肾动脉造影见右肾动脉狭窄率>90%,右肾较对侧明显为小,考虑为右肾发育不良;右肾动脉球囊导管扩张术后,血压降至正常。
血管成形术(PTA)-临床应用 • 肾动脉成形术支架安置适应症 PTRA失败或发生血管痉挛、内膜剥离等并发症。PTRA后再狭窄。肾动脉闭塞再通后 • 肾动脉成形术支架安置禁忌症 肾动脉狭窄<70%未出现相应临床症状及体征。肾脏严重萎缩,已无功能。年龄较小的少儿患者。大动脉炎活动期
血管成形术(PTA)-临床应用 • 肾动脉成形术支架安置术 • 支架选择:常用Palmaz支架,展开后直径比正常肾动脉直径大10%--15% • 抗凝:释放支架前肝素5000u,释放后24小时肝素10000u,静脉维持 • 支架定位:支架突入腹主动脉允许范围<2mm
血管成形术(PTA)-PTRAS • 男,69岁,肾性高血压。血管造影示肾动脉狭窄。行肾动脉内支架成形术。术后血压恢复正常。
血管成形术(PTA)-临床应用 • 主动脉腔内成形术 • 适应症:各种病因引起的主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先天性主动脉狭窄等);主动脉手术后吻合口狭窄 • 禁忌症:大动脉炎活动期;有动脉瘤形成者;严重糖尿病患者;主动脉完全梗阻不能通过导丝。
血管成形术(PTA)-临床应用 • 主动脉腔内成形术--术前准备 • 病人准备:测血压;术前诊断性血管造影,以便选择球囊;一般准备;术前服用血小板抑制剂 • 器械准备:7F端侧孔导管,交换导丝,球囊导管
血管成形术(PTA)-临床应用 • 主动脉腔内成形术—操作方法 • 主动脉造影 • 选择合适的球囊导管进行扩张 • 双球囊技术(主动脉下端狭窄)和三球囊技术(腹动脉) • 注意保护主动脉主要分支 • 支架置入术
血管成形术(PTA)-临床应用 • 主动脉腔内成形术—并发症 • 穿刺部位出血、血肿血管内膜损伤 • 血管穿通 • 假性动脉瘤形成 • 远端血管栓塞 • 再狭窄
血管成形术(PTA)-PTAA • 腹主动脉上端狭窄,行主动脉腔内成形+支架安置术。(Wallstent, 14×60mm)
血管成形术(PTA) • 血管病变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 肾动脉成形术 • 主动脉腔内成形术 • 头颈部动脉成形术 • 周围动脉成形术 • 冠状动脉成形术 • 柏-查综合症(Budd-chiari’s syndrome) • 腔静脉成形术 • 血透通道成形术 •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
血管成形术(PTA) • 左颈内动脉PTA+支架放置术
血管成形术-周围动脉成形术 股浅动脉粥样硬化-局限性狭窄 • 女 83岁,左腿冷、痛数月,左足趾坏疽
血管成形术-周围动脉成形术 • 股浅动脉粥样硬化-局限性狭窄 同轴扩张导管 PTA前
血管成形术-周围动脉成形术 • 股浅动脉粥样硬化-局限性狭窄 • 动脉压变化 PTA后
血管成形术-周围动脉成形术 股浅动脉粥样硬化-局限性狭窄 PTA术后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