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 likes | 462 Views
第十章 醇和酚. 第一节 、醇. 1 醇的分类和构造异构 ( 1 ) 醇的分类. ( 2 ) 醇的构造异构. ( 2 ) 醇的命名. ① 普通命名法:. ② 衍生物命名法 衍生物命名法是以甲醇为母体,将其它醇看做甲醇的衍生物来命名. 甲基异丙基甲醇. ③ 系统命名法. 选择含 OH 的最长碳链为主链,从靠近 OH 的一端 给碳原子编号(链上含不饱和键也一样). 2, 4, 5- 三甲基 -3- 氯 -1- 庚醇. 2 醇的制备. ( 1 )卤代烃水解. ( 2 )醛、酮、酸、酯的还原. ① 可催化加氢。
E N D
第一节、醇 1 醇的分类和构造异构 (1) 醇的分类
(2) 醇的命名 ① 普通命名法:
②衍生物命名法 衍生物命名法是以甲醇为母体,将其它醇看做甲醇的衍生物来命名 甲基异丙基甲醇
③ 系统命名法 选择含OH的最长碳链为主链,从靠近OH的一端 给碳原子编号(链上含不饱和键也一样) 2, 4, 5-三甲基-3-氯-1-庚醇
2醇的制备 (1)卤代烃水解 (2)醛、酮、酸、酯的还原 ①可催化加氢。 ② 也可用EtOH + Na;LiAlH4;NaBH4等化学还原剂。
(3)烯的硼氢化-氧化反应 特点:步骤简单,副反应少,产率高。通过硼氢化反应所得的醇与烯烃直接酸催化加成得到的醇相反,相当于和碳碳双键的反马式加成产物。
3、醇的物理性质 b.p.比分子量相近的烷烃高得多 易溶于水:C3以下的醇与水混溶
4、醇的化学性质 结构与反应性: a. C-O键极性——亲核取代 b. O-H键极性——酸性H反应 c. 涉及β-H断裂——消除 d. 涉及 α-H断裂——氧化
(1)与活泼金属的反应 相对酸性:H2O > ROH > HC三CR > NH3 > RH 醇的相对酸性:MeOH > EtOH > (CH3)2CHOH > (CH3)3C-OH pKa 15 19
(2)卤代烃代生成 反应 活性 HX:HI > HBr > HCl ROH:烯丙/苄基型 > 3º > 2º > 1º < CH3 SN1 SN2 分子内反应 >> 分子间反应 卢卡试剂(浓HCl + ZnCl2)用于1º, 2º, 3º 醇的鉴别: 原理:C6以下的醇溶于卢卡试剂,RX不溶—混浊。
3º醇——震荡立即出现混浊分层 2º醇——慢慢混浊分层 1º醇——加热慢慢出现少许混浊 SN1 的重排现象: 无 背面进攻困难
避免分子中重键与HX的加成 优点: R为3º时,R+稳定,不重排 R为1º,2º时,按SN2反应——不重排 不发生重排 例: 不是好的离去基
(4)脱水反应 (A)分子内脱水: 分子内脱水遵循扎依采夫规则: 主产物趋向于生成碳碳键上烃基最多的比较 稳定的烯烃。 反应活性:3º > 2º > 1º (大多为E1历程,因为H2O+易离去)
(5)氧化和脱氢 常用氧化剂:K2Cr2O7-H2SO4, CrO3-HOAc, KMnO4 1º 2º
3º 一般不反应, 条件激烈时,氧化同时裂解:
5、多元醇 沸点高,易溶于水。具有一般醇化学性质。邻二醇(α-二醇)具有一些特殊性质
第二节、酚 羟基直接与芳环相连的化合物叫酚 酚 醇
一、酚的命名: 在酚名字前加上芳环的名字作为母体,前面加上其它取代基的名称和位次。 间甲苯酚 邻氯苯酚 1,3,5-间苯三酚 5-硝基-α-萘酚 有时可以把OH 作为取代基来命名: 对羟基苯甲酸
二、酚的制备 1.磺化法: 2.异丙苯氧化法
三、酚的化学性质: 1、结构与反应性 a. C-O键加强 不发生OH的取代 b. O-H削弱 酸性比醇强 c. 电子云向苯环转移 邻对位亲电取代活性增大 O上的未共用 电子与苯环 共轭(p-π)
2、酚羟基上的反应 (A)弱酸性: 酚的酸性比醇强,但比碳酸弱。 故酚可溶于NaOH但不溶于NaHCO3,不能与Na2CO3、NaHCO3作用放出CO2,反之羟基通CO2于酚钠水溶液中,酚即游离出来。
H2CO3 > PhOH > H2O > ROH pKa : 6.38 ~10 14-15 15~19 酸性: 当酚的邻对位上有强吸电子基时,酸性增强 苦味酸 pKa ≤1
(B)醚的生成 醚不能分子间脱水成醚,一般是由醚在碱性溶液中与烃基化剂作用生成。
(C)酯的生成 酚可以生成酯,但比醇困难。
3、芳环上的反应 (A)还原:
(B)亲电取代反应: 邻硝基苯酚易形成分子内氢键而成螯环,这样就削弱了分子内 的引力;而对硝基苯酚不能形成分子内氢键,但能形成分子间氢 键而缔合。因此邻硝基苯酚的沸点和在水中的溶解度比其异构体 低得多,故可随水蒸气蒸馏出来。
4、氧化反应 (显影)
5、与FeCl3的显色反应 暗绿色 蓝色 红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