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0 likes | 1k Views
药疹的临床表现与致敏药物. 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皮肤科 梁万岗. 一、什么是药疹? 药疹亦是药物性皮炎,是药物不良反应导致人体皮肤和皮肤黏膜一系列的炎症反应。 二、我国的药物不良反应的状况: 据临床药学部提供的国家药监局发布 2012 年药物不良反 应监测年度报告资料: 2012 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的药品不良反应 / 事件报告数量达到 120 余万份,其中新的和严重报告数量 24 万份,占同期报告总数的 20% 。. 1. 药物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 44 期) 警惕生脉注射液的严重过敏反应
E N D
药疹的临床表现与致敏药物 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皮肤科 梁万岗
一、什么是药疹? 药疹亦是药物性皮炎,是药物不良反应导致人体皮肤和皮肤黏膜一系列的炎症反应。 二、我国的药物不良反应的状况: 据临床药学部提供的国家药监局发布2012年药物不良反 应监测年度报告资料: 2012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达到120余万份,其中新的和严重报告数量24万份,占同期报告总数的20%。
1.药物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44期) 警惕生脉注射液的严重过敏反应 2012年元月10日发布 2.药物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45期) 警惕香丹注射液的严重不良反应 2012年3月23日发布 3. 药物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48期) 警惕喜炎平注射液的严重过敏反应 2012年6月25日发布 4.药物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52期) 警惕红花注射液的严重不良反应 2012年8月7日发布 5.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53期) 关注中西药复方制剂珍菊降压片的用 药风险 2013年3月4日发布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从2012年元月10日至2013年3月4日共发布了(第44期~第53期)10期通报,其中:
总之,药品安全和用药安全是关乎到我国人民健康总之,药品安全和用药安全是关乎到我国人民健康 社会稳定、医疗安全的大事。 倡导安全用药、规范用药、用好药、用有效药是广 大医务工作者的共识。
三、最常见的致敏药物 2012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 药物的不良反应根据药品类别统计: 化学药 占81.6% 中药 占17.1% 生物制品 占1.3%
化学药品排名前5位的药均为抗感染药依次为: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呋辛、青霉素、甲硝唑。化学药品排名前5位的药均为抗感染药依次为: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呋辛、青霉素、甲硝唑。 中药注射剂排名依次为:清开灵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血塞通注射剂、丹参注射剂、香丹注射剂、生脉注射剂、血栓通注射剂、脉络宁注射剂、黄芪注射剂。 中药口服制剂排名前5位的品种依次为:鼻炎康片、复方丹参片(胶囊、颗粒、滴丸)、双黄连合剂(颗粒、胶囊、片)、黄连上清丸(颗粒、胶囊、片)、牛黄解毒丸(胶囊、软胶囊、片)。 中西药复方制剂依次为:咳特灵片、维C银翘片、珍菊降压片、抗感灵片、复方感冒灵片等。
1、固定型药疹 是最常见的一种药物疹。 • 致敏药物:有超过100种的药物可以引起固定型药疹,常见的药物如:磺胺类、解热止痛剂 (去痛片)、巴比妥、四环素类等。 • 发生部位:外生殖器和肛周,身体的其他部位均可发生。
皮损特征:为单发或多发的鲜红或暗红色斑片,水肿性斑块甚至水疱。皮损特征:为单发或多发的鲜红或暗红色斑片,水肿性斑块甚至水疱。 主观症状:痒或刺痛。 病程: a. 用药后,30min到8~16h即可发病。 b.病程约10天,急性期过后,遗留青灰色色素沉着。 c.再次服药,迅速在原皮疹处再次发疹,范围更大,皮疹更多。
2、荨麻疹型药疹 较常见 • 易致敏药物:青霉素及β-内酰胺类抗生素,呋喃唑酮及血清制品,同时还有许多药物如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及碘造影剂等。 • 皮损:发生于全身皮肤,以风团和疏松部位水肿为主。 • 症状:瘙痒;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支气管痉挛及低血压等。 长期接触及微量服用致敏药物可表现为慢性荨麻疹。
3、麻疹样或猩红热样药疹(发疹型药疹) 最常见,占药疹发病率95%左右。 • 易致敏药物:青霉素、磺胺类、头孢类抗生素及抗 癫痫药物。 • 本型发病特点:发病突然,常伴畏寒、发热等全身 症状。 • 皮损特征:此型药疹疹型单一。 a.麻疹样:小红丘疹密集、对称、泛发全身,躯干为重。
b.猩红热样:水肿性红斑融合成大片,尤以褶皱部位及四肢屈侧更为重。 主观症状:瘙痒。 化验检查:WBC↑、肝功能一过性异常。 病程:潜伏期7~14天,2周左右皮疹变暗,糠/片状脱屑而痊愈。 鉴别诊断:病毒疹。
4、湿疹型药疹 • 致敏药物: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汞、奎宁及维A酸类外用药。先局部外用过敏(接触性皮炎)再口服后起皮疹。 • 发生部位:全身皮肤。
皮疹特点: a.急性期:红斑、丘疹、丘疱疹→融合成片→糜烂渗出。 b.慢性期:皮肤干燥、肥厚、苔藓化。 全身症状:瘙痒,偶畏寒发热 转归:停药后好转
5、紫癜型药疹(药物诱导的血管炎) • 致敏药物:巴比妥盐、眠尔通、利尿药、奎宁、别嘌呤醇、头孢克洛、米诺环素、青霉素及异维A酸等 • 发生部位:双小腿和四肢躯干及粘膜。还可累及肝肾肠道及中枢神经系统。 • 皮疹特点:散在/密集分布的淤点淤斑,中心可有血疱,或伴发风团,还可表现为血疱,溃疡,结节,雷诺现象和指端坏死。 • 诊断:主要靠排除性诊断。
6、多形红斑型药疹(药物诱导的红斑狼疮) • 致敏药物:磺胺类、巴比妥类、解热止痛药、米诺环素、噻嗪类利尿药及钙通道阻滞药等。 • 皮疹特点: a. 轻症者:蚕豆大小、圆形、椭圆型水肿性红斑、丘疹,中心呈紫红色或有水疱(靶形损害)。对称分布躯干、四肢。 b. 重症者:(重症多腔糜烂多形红斑型药疹)多腔糜烂及全身泛发性大疱糜烂伴高热,病情险恶。
主观症状:痒或灼痛,重症疼痛剧烈。 实验室: 肝肾功能异常(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