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 likes | 543 Views
国内外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比较与启示.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王 萍 E-mail:wangp@nenu.edu.cn. 目 录. 一、我国关于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政策回顾 二、国外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概览 三、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面临的问题 四、比较与启示. 一、我国关于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政策回顾. (一)恢复重建阶段 ( 1978 - 1985 年 ) : 强调统一领导和直接管理 1. 《 全国托幼工作会议纪要 》
E N D
国内外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比较与启示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王 萍 E-mail:wangp@nenu.edu.cn
目 录 • 一、我国关于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政策回顾 • 二、国外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概览 • 三、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面临的问题 • 四、比较与启示
一、我国关于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政策回顾 • (一)恢复重建阶段( 1978 - 1985 年) : 强调统一领导和直接管理 • 1. 《全国托幼工作会议纪要》 • 1979 年 10 月 11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提出“建议国务院设立托幼工作领导小组,由教育部、卫生部、计委、全国妇联等单位的负责同志组成。各省、市、自治区设立相应的托幼工作领导小组,由有关部门组成”
2. 《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 试行草案) • 1979年11 月8 日教育部印发,其中规定: “各级党委要加强对幼儿教育的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幼儿教育的领导机构或专职干部,领导本地区各种类型幼儿园( 包括机关、部队、学校、厂矿、企业、事业单位主办的和民办的幼儿园) 的保教业务、师资培训和科研工作。”
3. 《关于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几点意见》 • 1983 年 9 月 21 日教育部发布,指出“发展幼儿教育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农村应以群众集体办园为主,充分调动社( 乡) 、队( 村) 的积极性; 县镇则应大力提倡机关、厂矿、企事业、街道办园,并支持群众个人办园。
( 二) 调整变革阶段( 1985 - 1997 年) : 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 1. 《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 1985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明确提出要“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而规定中央和地方关于基础教育管理权限与职责的具体划分。
2. 《关于明确幼儿教育事业领导管理职责分工的请示》 • 1987 年 10 月国家教委发布,提出幼儿教育事业“必须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原则”; “幼儿园的行政领导由主办单位负责”。 • 在这一政策的指引下,“全国大多数省市建立起省、地、县、乡四级学前教育行政管理体系……这种由上而下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管理新机制的建立,实现了学前教育管理的地方化。”
3. 《幼儿园管理条例》 • 1989 年颁布,其中第六条指出: “幼儿园的管理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原则。”第二十二条规定: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负责监督、评估和指导幼儿园的保育、教育工作,组织培训幼儿园的师资,审定、考核幼儿园教师的资格,并协助卫生行政部门检查指导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会同建设行政部门制定幼儿园园舍、设施的标准。”
4. 《关于改进和加强学前班管理的意见》 • 1991 年 6 月 17 日国家教委发布,提出: “学前班的领导和管理,应根据‘幼儿园管理条例’的规定,在行政上由主办单位及其上级部门管理。农村学前班可实行乡办乡管或村办村管; 附设在小学的,可实行乡( 村)办校管。在业务上归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由主管幼儿教育的机构负责此项工作。
5.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 1993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指出: “国家对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依法办学,采取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同时要求“继续完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
6. 《全国幼儿教育事业“九五”发展目标实施意见》 • 1997 年 7 月 17 日原国家教委发布,指出: “幼儿教育事业具有很强的地方性和群众性。发展这项事业必须由地方政府统一领导,坚持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一起办的方针,按照‘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原则。”
(三)深化改革阶段 (1997-现在):完善分级管理,强化省级统筹 • 1.《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 • 2003年3月4日教育部等十个部委联合发布,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指出:“坚持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首次提出了从中央、省、地、县、乡到村委会的具体职责和任务,建立了我国学前教育自上而下的完整的管理体系。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 2010年7月29日发布,从政策高度再次加强了地方政府、尤其是省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统筹和管理。
3.《关于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 • 2010年11月,国务院下发,再次强调学前教育体制建设调整的目标和方向,即政府主导、成本分担、以县为主。其实质是加强学前教育公办体制建设。首次将学前教育的发展纳入政府民生工程,明确了其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则
二、国外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概览 • (一)国际学前教育机构类型 • 0——3岁婴幼儿 • 日托中心——公立、私立 • 家庭式托儿所(保姆) • 3岁以上幼儿 • 幼儿园(幼教中心)——公立、私立 • 课后中心 • 小学附设学前班 • 居家保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层曾对50个国家进行调查,归纳学前教育机构大致有四种类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层曾对50个国家进行调查,归纳学前教育机构大致有四种类型: • 国立机构 • 私立机构 • 地方当局管理机构 • 半官半民机构(在国家监督下,民间人、团体或组织经营的机构)
(二)国际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模式 • 英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南希·M·罗宾逊 (Nancy M Robinson)将世界幼儿教育机构分为四种类型: • 1.拉丁——欧美模式 • 此类模式是以年龄将学前教育分为两个系统,通常三岁以前的学前教育由健康、社会或福利部门负责,三岁以上至义务教育的学前教育由教育部或文化部负责。(法、比、意、瑞士等国)
2.斯堪的纳维亚模式 • 儿童从出生至入小学之前的照顾和教育,大都均由同一部门负责,这个部门通常是健康和社会福利部门。(荷兰、瑞典、德国、挪威等国)。
3.社会主义国家模式 • 与拉丁——欧美模式类似,不同的是此模式为高度中央集权的行政体系,从政策、课程等日常的行政细节,均由中央下达,地方执行。(前苏联、原东德、波兰、匈牙利等国)
4.盎格鲁撒克逊模式 • 儿童从出生至入小学之前的照顾和教育,有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平行体系进行管理。一个体系强调照顾的功能,归健康、社会或福利部门管辖;另一个体系强调教育的功能,归教育部门管辖。(美、英、加、以色列以及中国台湾省)。
三、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面临的问题 • (一)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未理顺,政府职责定位不明 • 社会化和市场化 • 政府主导?政府办园 • 政府应有的职责? ——统筹规划、政策引导、规范管理、队伍建设、质量提升和督导评估等
2005年,全国近6000万3-6岁儿童,只有2179万人入园就读,入园率仅为36.3%。2005年,全国近6000万3-6岁儿童,只有2179万人入园就读,入园率仅为36.3%。 • 2006年学前三年的入园率是42.05%,我们的42.05仅仅相当于发达国家在1970年的水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二)各级政府间职责定位不清,权责配置随意性大(二)各级政府间职责定位不清,权责配置随意性大 • 1.中央政府职责缺位、不到位与错位并存 • 学前教育投入保障制度 • 学前教育督导评估制度 • 学前教育公平 • 政府——公办园主体
据统计,在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上,目前世界平均水平为7%左右,其中发达国家达到9%左右,经济欠发达国家投入比例约为4%据统计,在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上,目前世界平均水平为7%左右,其中发达国家达到9%左右,经济欠发达国家投入比例约为4% • 中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投入指标是世界衡量教育水平的基础线
我国幼儿教育占公共教育经费的比重,一直维持在1.2%—1.3%的水平我国幼儿教育占公共教育经费的比重,一直维持在1.2%—1.3%的水平 • 发达国家均达到或超过7% • 巴西是8% • 墨西哥是8.9% • 泰国是16.4% • 蒙古是18% • 2008年,幼儿经费在政府公共教育经费支出的比重,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世界平均水平为3.8%
到40岁时,投资总体回报率已高达1:17.07 • 其中,对幼儿个人的回报率为1:4.17,而对社会的回报率为1:12.9 • 通过分析表明:社会回报中88%源于犯罪率的减少;4%源于教育开支(特殊教育与辅导等)的减少;7%源于收入税的增加;1%来自于社会福利开支的减少。
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芝加哥大学的JamesHeckman教授在“促进人力资本的政策”一文中指出,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幼儿时期对一个人投资1美金,将比在幼儿期之后投入同样的金额收益更大。最佳的投资政策是:儿童年龄越小,投入资金越多,并且随其成长过程而不断追加。“将人力资本的投入直接指向幼儿是对社会公共资金更有效的利用。”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芝加哥大学的JamesHeckman教授在“促进人力资本的政策”一文中指出,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幼儿时期对一个人投资1美金,将比在幼儿期之后投入同样的金额收益更大。最佳的投资政策是:儿童年龄越小,投入资金越多,并且随其成长过程而不断追加。“将人力资本的投入直接指向幼儿是对社会公共资金更有效的利用。”
2.地方政府间权责错位严重,责任主体重心过低2.地方政府间权责错位严重,责任主体重心过低 • 财权与事权 • (三)政府各部门间职责定位不清,职权责划分不尽合理 • 权责配置交叉 • 多头管理、批管分离 • 如:街道办园和民办幼儿园
(四)学前教育管理机构及其人员设置严重缺位,组织程序不健全(四)学前教育管理机构及其人员设置严重缺位,组织程序不健全 • 2005年国家教育督导团对北京、河南、山东、江苏、吉林、湖南六省幼儿教育进行督导,发现除北京外,其他五省中许多市、县没有专门的幼教管理机构和人员。
四、比较与启示 • (一)比较 • 1.各国义务教育起始年龄
(二)启示 • 1.政府职能转变,要求政府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 • 2.财政体制改革,要求学前教育管理整体提升责任主体重心 • 3.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要求政府相关部门明确职权责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