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辞. 陶 潜. 学习目标: 理解陶渊明的高洁情操 鉴赏本文的艺术特色 熟读成诵.

edan
Download Presentation

归去来兮辞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归去来兮辞 陶 潜

  2. 学习目标: 理解陶渊明的高洁情操 鉴赏本文的艺术特色 熟读成诵

  3. 陶潜(365--427)东晋大诗人。名渊明,字元亮,世 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能适应官场的世俗约束,决心去职归隐。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了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了“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篇,寄寓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而辞赋以本篇最有名。有《陶渊明集》。

  4. 本文是晋安帝义熙元年(406年)作者辞去彭泽令回家时所作,分为“序”和“辞”两部分。“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愉快心情和乐趣。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表明他对当时现实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运成化,乐安天命的思想。全文语言流畅,音节和谐,感情真挚,富有抒情味。本文是晋安帝义熙元年(406年)作者辞去彭泽令回家时所作,分为“序”和“辞”两部分。“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愉快心情和乐趣。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表明他对当时现实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运成化,乐安天命的思想。全文语言流畅,音节和谐,感情真挚,富有抒情味。

  5. 朗读第一段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注意 第一二句以反问的语气表示归田之志的诀绝。朗读时用升调“胡不归”重读。“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一种悔悟和庆幸溢于言外。 “悟、知、远、觉”应重读。

  6. 分析 第一段写辞官归田的决心。先是自责之词,后是自宽自恕之词。表达了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感情。

  7. 朗读的基调 第一段自责自悔,有悔恨之情,也有庆幸之意,应读得“气中声硬”。

  8. 朗读第二段 舟遥遥以轻颺 ,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9. 分析 “舟遥遥以轻颺 ,风飘飘而吹衣”,陶一踏上归途,就露出了欢快之情。(速度渐快)“乃瞻衡宇,载欣载奔”更表现出他迫切希望回到大自然怀抱的心情,简直像孩子一样的天真。因此到家一看,“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更显得亲切动人。这里“松菊” 喻指作者的高洁品格。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他把大自然的景物和自己志节紧密结合起来描写,写的虽是云和鸟,却是他自己心情的真实写照。 “云、出岫、鸟、知还”重读,作者就像出岫的云,出仕本属于无心,又像那知还的倦鸟,对官场仕途已十分厌倦,终于在田园中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归宿。“抚孤松而盘桓”,托物言志,以孤松示孤高坚贞之志。“孤松”一词加长音长,重读。

  10. 分析 第二段写归途和初抵家时的情况和回家后的日常生活。作者归心似箭,浑身轻松;望见家门,欣喜若狂;家中景况,有松,有菊,有幼,有室,有酒,有樽,差足自慰。作者饮酒自遣,有室中之乐;涉园观景,有园中之乐。此乃真正的隐者之乐。

  11. 朗读第三段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12. 分析 第三段写诗人在农村的出游经历。先重申辞官归田之志,以“息交以绝游”进一步表示对当权者和官场生活的鄙弃;再写与乡里故人的交往,为下文写出游张本;后又写出游方式,“窈窕以寻壑”应 “或棹孤舟”,“崎岖而经丘”应 “或命巾车”;最后写出游所见,写农村初春生机勃勃的景象,触景生情,为结尾述人生观张本。

  13. 朗读的基调 第二、三段,自安自乐,有喜悦之情,也有自得之意,基调是静谧而愉悦的。应该读得“气满声高”。

  14. 朗读第四段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惶惶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执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15. 分析 第四段抒发对宇宙和人生的感想,是作者的隐居心理自白。“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他所向往的是“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这发自作者内心的独白是那么的真挚,不假涂饰。陶渊明既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来赢取富贵,也不指望逃脱人生的苦难而飞临仙境,便投身自然,来保全自己心灵上的一份任意自得的境界。于是他欣然地从四周的事物中,看到了种种可爱的人生妙趣。 “归去来兮”出现两次,但其表现的情绪有差异。第一次是作者决心归田时的宣言,第二次出现时,作者已经过思考确已从纷繁的仕途上回来,情绪非常平静。

  16. 讨论 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17. 对这样的思想不能简单肤浅地打上消极二字。陶渊明的思想确实消极了一些,我们不宜提倡。但我们应该深入一层地理解。官场的庸俗,平民生活的质朴自由,使作者看到在大自然中才是生命正途。这种率真愤激的抒发至少比有些士大夫的矫揉造作的高义更有意义。对这样的思想不能简单肤浅地打上消极二字。陶渊明的思想确实消极了一些,我们不宜提倡。但我们应该深入一层地理解。官场的庸俗,平民生活的质朴自由,使作者看到在大自然中才是生命正途。这种率真愤激的抒发至少比有些士大夫的矫揉造作的高义更有意义。

  18. 结构 自责自悔:辞官 自安自乐:归途 抵家 隐居之乐 家园之乐 田野之乐 劳作之乐 出游之乐 乐天安命:如何度过余生 (感情) (叙事) 文章表达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视,也显示了归隐的决心,赞美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卒章显志:乐天安命。

  19. 艺术鉴赏 1.感情真挚,语言朴素,音节谐美,犹如天籁,呈现出一种天然真色之美。作者直抒胸臆,不假涂饰,自然真纯可亲。 “《归去来兮辞》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之痕。” (李格非语)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语)

  20. 艺术鉴赏 2.丰富而又富于创造的想象, 尽显浪漫色彩。 本文写于将归之际,人未归而心已先归,其想象归程及归后种种情状,正显归意之坚和归心之切。

  21. 艺术鉴赏 3.引用典故,仿佛信手拈来,语如己出,浑然无用典之迹。 如“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引用《论语·微子》楚狂接舆的歌词“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稍加点化,形神俱显。

  22. 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习题 3、课外阅读《读本》第93课《世说新语》五则,并思考这五则作者的认识是否全部可取,哪一则的意义比较深远。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