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0 likes | 812 Views
第六章 空 间 力 系. 静 力 学. 本章重点、难点 ⒈重点 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和力对轴之矩。 空间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 常见的空间约束及约束反力。 ⒉难点 空间矢量的运算,空间结构的几何关系与立体 图。. 迎 面风 力. 侧 面风 力. b. 静 力 学. 工程中常常存在着很多各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平面内的力. 系,即空间力系,空间力系是最一般的力系。. ( a ) 图为空间汇交力系;. ( b ) 图为空间任意力系;. ( b ) 图中去掉风力后为空间平行力系。. g. b. O. q.
E N D
第六章 空 间 力 系
静 力 学 本章重点、难点 ⒈重点 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和力对轴之矩。 空间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 常见的空间约束及约束反力。 ⒉难点 空间矢量的运算,空间结构的几何关系与立体 图。
迎 面风 力 侧 面风 力 b 静 力 学 工程中常常存在着很多各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平面内的力 系,即空间力系,空间力系是最一般的力系。 (a)图为空间汇交力系; (b)图为空间任意力系; (b)图中去掉风力后为空间平行力系。
g b O q Fxy 静 力 学 §6-1 空间汇交力系 一、力在空间轴上的投影与分解: 1.力在空间的表示 力的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 大小: 方向: 由、、g 三个方向角确定 或由仰角 与方位角 来确定。 作用点: 物体和力矢的起点或终点 的接触之点。
静 力 学 ⒉ 一次投影法(直接投影法) 由图可知: ⒊ 二次投影法(间接投影法) 当力与各轴正向间夹角不易 确定时,可先将 F 投影到xy 面上,然后再投影到x、y 轴上。 即:
若以 表示力沿直角坐标轴的正交分量,则: Fz Fy Fx 所以: 大小: 方向: 静 力 学 ⒋ 力沿坐标轴分解 而: ⒌ 已知力的投影求该力
静 力 学 ⒍ 注意 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是代数量;而力沿直角坐标轴的分量及 力在坐标平面上的投影是矢量。 二、空间汇交力系的合成 ⒈ 几何法 与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方法相同,也可用力多边形方法求合力。 即:合力等于各分力的矢量和 (由于力多边形是空间力多边形,合成并不方便,一般不采 用此方法合成)
由于 代入上式 合力 大小: 方向: 静 力 学 ⒉ 解析法 ⑴ 合力投影定理 定理: 空间力系的合力在任一轴上的投影,等于各分力在同一 轴上投影的代数和。 ⑵ 合力的解析求法
静 力 学 三、空间汇交力系的平衡 ⒈ 平衡的充要条件 空间汇交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是:力系的合力为零,即: ⑴ 几何法平衡充要条件 几何法平衡充要条件为该力系的力多边形封闭。 ⑵ 解析法平衡充要条件 解析法平衡充要条件为: 亦称为 空间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 三个独立的方程,只能求解三个未知量
y 静 力 学 §6-2 空间力偶系 一、空间力偶三要素 决定空间力偶对刚体的作用效应,除力偶矩的大小、力偶的 转向外,还必须确定力偶作用面的方位,作用面的方位不同,则 空间力偶对物体的作用效应也不同,所以空间力偶对刚体的作 用效应取决于下列三要素: ⒈ 力偶矩的大小 ; ⒉ 力偶作用面的方位 ; ⒊ 力偶的转向 。
静 力 学 二、力偶矩用矢量表示 ⒈ 力偶矩矢 空间力偶三要素可以用一个矢量表示,该矢量称为力偶矩 矢。 ⒉ 力偶矩矢表示方法 ⑴ 大小:矢量的长度表示力偶矩的大小; ⑵ 矢量的方位:与力偶作用面的法线方位相同 ⑶ 矢量的指向:与转向的关 系服从右手螺旋定则。或从力偶矢 的末端看去,力偶的转向为逆时 针转向。
静 力 学 三、空间力偶的等效定理 ⒈ 定理 作用在同一刚体的两平行平面的两个力偶,若它们的转向相同,力偶矩的大小相等,则两个力偶等效。 ⒉ 证明 :⑴ 作II//Ⅰ,cd // ab ⑵作一对平衡力R, R‘ (在E点, 且 使-R=R') ⑶ 由反向平行力合成得: F1与R合成得F2,作用在d点 F1‘与R’合成得F2‘,作用在c点 且R-F1=F2,R'-F1'= F2'
静 力 学 ⑷在I内的力偶(F1,F1′)等效 变成II内的( F2,F2′) ⒊ 推论 在同一刚体内,力偶可以从一个平面移至另一平行平面而 不改变它对刚体的作用。 ⒋ 空间力偶矩矢是一个自由矢量 由于力偶可以在同一平面内和平行平面内任意移转,因此 表示力偶矩的矩矢的矢端亦可在空间任意移动,可见空间力偶矩矢是一个自由矢量。
即: 大小: 方向: 静 力 学 四、空间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⒈ 合成 由于空间力偶系各力偶是自由矢量,只要不改变各分力偶矩矢方向,将它们都滑移至某汇交点,它们的合成符合矢量合成法则。 即:合力偶矩 = 分力偶矩的矢量和。
投影式为: 静 力 学 ⒉ 平衡 显然空间力偶系的平衡条件是: 亦称为 空间力偶系的平衡方程 三个独立的方程,只能求解三个未知量
[例] 力P1, P2 , P3 对汽车反镜 绕球铰链O点的 转动效应不同 静 力 学 §6-3 力对点的矩与力对轴的矩 一、空间力对点之矩三要素 决定力对刚体的作用效应,除力矩的大小、力矩的转向外, 还须考虑力与矩心所组成的平面的方位,方位不同,则力对物 体的作用效应也不同。所以空间力对 刚体的作用效应取决于下列三要素: ⒈ 力矩的大小 ; ⒉ 力矩的转向 ; ⒊ 力的作用线与 矩心所组成的平面的 方位 。
静 力 学 二、力对点的矩的矢量表示 在平面问题中,力对点的矩是代数量;而在空间问题中,由空间力对点的矩的三要素知,力对点的矩是矢量。 ⒈ 力矩矢的表示方法 ⑴ 力矩矢大小 : ⑵ 力矩矢方位: 与该力和矩心组成的平面 的法线方位相同
∵ 静 力 学 ⑶ 力矩矢的指向:与转向 的关系服从右手螺旋定则。或从 力矩矢的末端看去,物体由该力 所引起的转向为逆时针转向。 注意:力矩矢为定位矢量 注意:力矩矢为定位矢量 注意:力矩矢为定位矢量 注意:力矩矢为定位矢量 ⒉ 力对点的矩的矢积表达式 ⑴ 导出 如果r 表示A点的矢径,则:
又∵ ∴ 静 力 学 ⑵ 结论 力对点的矩等于矩心到该力作用点 的矢径与该力的矢量积。 ⒊ 力对点的矩的解析表达式
静 力 学 二、力对轴的矩 ⒈ 实例
它是代数量,正负规定 + – 静 力 学 ⒉ 定义 力使物体绕某一轴转动效应的量度,称为力对该轴之矩.
静 力 学 ⒋ 力对轴的矩的解析式 由合力矩定理: 即 同理可得其余两式,即有: 力对轴的矩的解析式
由几何关系: ∴ 即: 静 力 学 三、力对点的矩与力对通过该点的轴之矩的关系 ⒈ 定理 ⒉ 证明 力对点的矩矢在通过该点的 任意轴上的投影等于这力对于该 轴的矩。这就是力对点之矩与对 通过该点轴之矩的关系。 通过O点作任一轴Z,则:
又由于 大小: 方向: 静 力 学 四、力对点的矩的解析求法 所以力对点O的矩为:
设作用在刚体上有 空间一般力系 静 力 学 §6-4 空间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 把研究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方法拿来研究空间一般力系的简化问题,但须把平面坐标系 扩充为空间坐标系。 试将力系向O点简化
静 力 学 一、简化方法 ⒈ 任选O点为简化中心 ⒉ 将各力平行搬移到O点 根据力线平移 定理,将各力平行搬移到O点,得到一 空间汇交力系: 和一附加力偶系:
静 力 学 ⒊ 合成空间汇交力系 汇交力系合力 ⒋ 合成附加力偶系 空间力偶是自由矢量,总可汇交于O点。 附加力偶的合力偶矩
1. 主矢:指原空间一般力系各力的矢量和 。 主矢 的 解析求法 静 力 学 二、主矢与主矩 主矢大小: 主矢方向: 因主矢等于原力系各力的矢量和,所 以它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无关。 注意:
⒉ 主矩:指原空间一般力系对简化中心之矩的矢量和 。 主矩 解析求法 静 力 学 根据力对点之矩与力对轴之矩的关系: 大小: 方向: 因主矩等于各力对简化中心之矩的矢量和,所以它的大小和方向与简化中心有关。 注意:
静 力 学 三、结论 空间一般力系向任一点O 简化 ,一般可以得到一力和 一力偶 ;该力作用于简化中心 ,其大小及方向等于该力系的 主矢 ,该力偶之矩矢等于该力系对于简化中心的主矩 。
若 , 则该力系平衡(下节专门讨论)。 若 则力系可合成一个合力偶,其矩等于原力系对于简化中心的主矩MO。此时主矩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无关。 ⒈ 若 则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合力,力系合力 等于主矢 ,合力 通过简化中心O点。(此时主矩与简 静 力 学 §6-5 空间一般力系简化结果的讨论 空间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得一主矢和主矩,下面针对主矢、主矩的不同情况分别加以讨论。 一、力系平衡 二、力系简化为一个合力偶 三、力系简化为一个合力 化中心的位置有关,换个简化中心,主矩不为零)
⒉ 若 ,时, 由于做 静 力 学 可进一步简化,将MO变成(R'',R) 使R'与R'‘ 抵消只剩下R
' ' ⒈若 ,时, 静 力 学 四、力系简化为力螺旋 力螺旋——由力及垂直与该力平面内的力偶所组成的特殊力系 [例] ①拧螺丝②炮弹出膛
⒉若 ,R′不平行也不垂直M0,成最一般的任意角时, M和主矢R‘合成为合力R 而: 静 力 学 首先把MO分解为M//和M , M//不变,是在平面内的一力偶 因为M// 是自由矢量, 可将M//搬到O'处 所以M//和R 在O‘点处形成一个 力螺旋。
静 力 学 ⒊ 注意, R′, M//是力系简化中的不变量 力系简化中,不随简化中心改变的量有:R′, M// 简化中心为O时:有M和M//,当简化中心为另一点O1时,为M′和M//, 即M//总是不变的(它是原力系中的力偶与简化中心无关)
静 力 学 五、空间力系的合力矩定理 空间力系向O点简化后得主矢 R′和主矩 MO , 若MOR′,可进一步合成为一个作用在新简化中心O'点的合力R。 ⒈ 导出 ⒉ 定理
力系的主矢 和主矩 都等于零,即: 必要 空间一般 力系平衡 充分 静 力 学 §6-6 空间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 一、空间一般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 ⒈ 平衡的充要条件
静 力 学 ⒉ 解析法平衡充要条件 还有四矩式,五矩式和六矩式, 同时各有一定限制条件。 亦称为空间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 六个独立的方程,只能求解六个未知量 三、由空间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导出的其它方程 ⒈ 空间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 因为各力线作用都汇交于一点,各轴都通过该点,故各力矩方程都成为了恒等式。 三个独立的方程,只能求解三个未知量
静 力 学 ⒉ 空间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 设各力线都 // z 轴 均成为了恒等式,而自然 满足。 因此 三个独立的方程,只能求解三个未知量 即有:
静 力 学 二、空间约束 观察物体在空间的六种可能的运动中(沿三轴移动和绕三轴转动) ,有哪几种运动被约束所阻碍,有阻碍就有约束反力。阻碍移动为反力,阻碍转动为反力偶。[例] 3、止推轴承 2、向心轴承,蝶铰链 1、球形铰链
静 力 学 5、空间固定端 4、带有销子的夹板
Rz Ry Rx 静 力 学 球形铰链
Rz Rx 静 力 学 滚珠(柱)轴承
静 力 学 活页铰
静 力 学 滑动轴承
静 力 学 止推轴承
静 力 学 带有销子的夹板
静 力 学 空间固定端
静 力 学 例 画出车床轮轴的受力图
静 力 学 例 画出起重机C点 和B点的受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