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写意花鸟画赏析 (1)

写意花鸟画赏析 (1). —— 名画百幅赏析花鸟画篇. 宁海第一职业中学 魏超辉. 写意花鸟篇. 花鸟画的分类 从画体方面分,花鸟画可分为: 1. 工整细致、严谨周密的工笔花鸟画 2. 洗练概括、活泼粗放的写意花鸟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写意花鸟画。. 写意花鸟篇. 《枯木怪石图》. 问题一:图上画的是什么? 问题二: 同学们知道苏轼吗? 问题三: 这幅画和上节课学的画有什么不同?. 写意花鸟画篇. 苏轼 (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eaton-henry
Download Presentation

写意花鸟画赏析 (1)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写意花鸟画赏析(1) ——名画百幅赏析花鸟画篇 宁海第一职业中学 魏超辉

  2. 写意花鸟篇 花鸟画的分类 从画体方面分,花鸟画可分为: 1.工整细致、严谨周密的工笔花鸟画 2.洗练概括、活泼粗放的写意花鸟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意花鸟画。

  3. 写意花鸟篇 《枯木怪石图》 问题一:图上画的是什么? 问题二:同学们知道苏轼吗? 问题三:这幅画和上节课学的画有什么不同?

  4. 写意花鸟画篇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即文与可),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米芾说他“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亦善作枯木怪石。 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干,虬曲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均可见其作画很有奇想远寄。 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如重视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5. 写意花鸟画篇 作品简介 简洁明了的画面上,怪石盘踞左下角,石状尖峻硬实,石皴却盘旋如涡,方圆相兼,既怪又丑,似快速旋转,造成画面的运动感,更能显出此石顽强的生存力。 石后冒出几枝竹叶,而石右之枯木,屈曲盘折,气势雄强, “怪怪奇奇”,于笔意盘旋之中,凝聚成一团耿耿不平之气,更有一股浩然气脉,由石而树、由树干而树梢,扭曲盘结。直冲昊天。枯木用笔迅疾、取势不惑,画心枯淡盘旋,墨色变化多端。运用书法之笔法,飞白为石,楷行为竹,随手拈来,自成一格。作为艺术家,苏轼在绘画上不落前人之窠臼,不拘古人之绳墨,强调表现自我,有所创新。倡导“士夫画”,批评院体之匠气。强调神韵,不拘形似,真诚抒发胸中意趣。再观共文、其书、其人,诚然如是。

  6. 讨论思考 通过老师的介绍,你对苏轼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看法。 写意花鸟画篇

  7. 写意花鸟画篇 宋代文人“墨戏” 与水墨花竹画 两宋间的“写意”文人画,鄙弃宫廷画师的“描”的制作性技巧,而提倡“写”的抒情性功能,从而终止了中国画“写实”形式的进一步发展,改变了中国绘画进化历史的航向,其“推陈出新”的意义影响深远。 郑思肖《墨兰》 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也是艺术发展规律的必然,因为“写实”性的形式在宣和画院已经走到了一个极至,就好比登山一样,登上了一个颠峰,要想再有所进展,只能下山再登另一座高峰。 我们说,以“野逸”的文人意趣入画的企图虽然早早于宋代,但真正付诸实施的是北宋后期的苏轼、米芾、文同以及南宋的米友仁、杨补之、赵孟坚、郑思肖等人。他们把某些特殊的带有“比德”意义的题材如“枯木竹石”、“梅兰水仙”、“烟云山景”等独立出来,并赋予一些新的含义和形式,形成了“墨戏”这种新的艺术形式,并形成了以仲仁、赵孟坚、郑思肖等为代表的“水墨花竹画”。

  8. 写意花鸟画篇 陈淳和徐渭——文人花鸟画的演进 陈淳和徐渭是中国花鸟画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式的人物。文人花鸟画自宋代文人画崛起之后直至明代,到他们之时,才基本上完成了一个历史性的转换过程。 徐渭较之陈淳,画风更显得纵逸,他自称“泼墨”,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大写意”(可以补充徐渭的个人际遇与精神疾病故事)。

  9. 写意花鸟画篇 徐渭《墨葡萄图》 作者简介 作品介绍

  10. 写意花鸟画篇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 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水墨山水篇

  11. 作品介绍《墨葡萄图》水墨大写意,笔墨酣畅,布局奇特,老藤错落低垂,串串葡萄倒挂枝头,晶莹欲滴,茂叶以大块水墨点成,信笔挥洒,任乎性情,意趣横生,风格疏放,不求形似而得其神似。画面上方以行次敧斜的草书题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表达了画家的狂放洒脱和愤世嫉俗,传达出一位落泊怅然的文人形象,葡萄在徐渭笔下,成了主体价值的象征。作品介绍《墨葡萄图》水墨大写意,笔墨酣畅,布局奇特,老藤错落低垂,串串葡萄倒挂枝头,晶莹欲滴,茂叶以大块水墨点成,信笔挥洒,任乎性情,意趣横生,风格疏放,不求形似而得其神似。画面上方以行次敧斜的草书题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表达了画家的狂放洒脱和愤世嫉俗,传达出一位落泊怅然的文人形象,葡萄在徐渭笔下,成了主体价值的象征。 写意花鸟画篇

  12. 写意花鸟画篇 徐渭绘画风格 徐渭的泼墨写意花鸟画,别开生面,自成一家。其花鸟画,兼收各家之长而不为所限,大胆变革,极具创造力。其写意画,无论是花卉还是花鸟,皆一挥而就,一切尽在似与不似之间,对笔下的四时花木,画家运用勾、点、泼、皴等多种笔墨形态,将 牡丹之雍容 、紫薇之隽秀、竹子之萧疏、霜菊之孤傲、寒梅之挺洁的神韵刻画的入木三分,分别舒展九尺与五尺的梧桐和芭蕉,直冲画外,不见首尾,与密如骤雨的葡萄、虬如蟠龙的藤蔓构成了巨大的张力,充溢在画面中的纵横之气和豪放境界更是前所未有。他的水墨葡萄,串串果实倒挂枝头,水鲜嫩欲滴,形象生动,茂盛的叶子以大块水墨点成,风格疏放,不求形似,代表了徐渭的大写意花卉的风格。代表作有:《墨葡萄图》 《鱼蟹图》 《梅花蕉叶图》。

  13. 写意花鸟画篇 讨论思考 1.有人说徐渭是中国的“凡高”,你怎么看? 2.通过对几位画家的介绍,你对写意花鸟画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看法。

  14. 郑思肖《墨兰》 《墨兰图》卷是郑思肖留下的唯一传世作品,也是反映他创作思想和艺术造诣的代表作。《墨兰图》卷画面几片兰叶,两朵兰花,构图简洁、舒展,兰花饱满,兰叶互不交叉,用笔沉稳流畅,挺拔刚劲,婉转富有变化,表现了兰叶挺拔、富有韧性、刚柔相兼之质。这是一幅非常抒情的文人写意水墨画,描绘出兰的野逸、不畏风霜,孤高自傲,无人花自馨的高尚品格。作者借笔墨抒发胸中逸气,是自我思想品格的写照。

  15. 王冕(?一1359)元代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饭牛翁、梅花屋主、会稽外史,诸暨(今属浙江)人。他少年时勤奋好学,白天牧牛,晚上借寺庙灯光读书,屡试不第,遂携妻子归隐九里山,卖画自给,清高孤傲,世人以为猖狂。著有《梅谱》,存于《永乐大典》残本中。 王冕《南枝春来早》 《南枝春早》是王冕的代表作,画面上,一枝老梅虬枝如铁,从左上方以S型直插向右下角,粗壮的主干以书法的笔意奋力写出,挺劲洒脱,浑朴自然,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枝干的末梢长短粗细各有不同,颇有汤叔雅的遗意。 “有如斗柄者;有如铁鞭者;有如鹤膝者;有如龙角者;有如麟角者;有如弓梢者;有如钓竿者。”虽种种不一,但俱是神完气足,劲力充弥,有的末梢虽有绕指之柔,也如百炼精钢,弹扣之间仿佛铮然有声。画梅之法,越是在细微之处越考验画家的功力,王冕画梅在对花朵与末梢枝干的处理上,摒弃释仲仁与扬补之的遗法,自成新意,形成枝繁花盛的特色,是对画梅艺术的一大贡献,对后世画坛影响很大。清代朱方霭在《画梅题记》中说:“宋入画梅,大都疏枝浅蕊,至元煮石山农(王冕之号)始易以繁花,干丛万簇,倍觉风神绰约,珠胎隐见,为此花别开生面。”这番评论真可谓是高田。

  16. 写意花鸟画篇 拓展 写意花鸟画分类 从设色分,花鸟画又可分为白描、水墨及着色三类,着色又分为淡彩和重彩。所谓白描(也称线描),是用墨笔以线条勾勒表现对象,不敷任何颜色。所谓水墨,就是以墨当色,用浓淡不同的墨色完成画面效果的方法。所谓淡彩,就是在水墨的基础上施以透明的植物色,淡清典雅。所谓重彩,指设色浑厚浓重,艳丽夺目,所用颜料以不透明的矿物质颜料为主。 此外还有一种不勾墨线而直接用色和墨点染作画的没骨花鸟画。

  17. 水墨山水篇 课堂总结 花鸟画创作是以独特的语言表达画家的思想与情感。画家不仅要掌握熟练的艺术技巧,还要有较高的思想修养、文学修养和丰富的生活积累,才能创造出意境深远的,富有时代精神的花鸟画来。

  18. 水墨山水篇 • 课外练习 • 画一幅(临摹)写意花鸟画。工具材料可选用传统的宣 纸毛笔,亦可有创新尝试。 • 2.请你针对王冕的《南枝春来早》,谈谈你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句话的理解。完成一篇短文。

  19. 工笔花鸟画篇 写意花鸟画篇 作品欣赏目录 徐渭《鱼蟹图》 苏轼《枯木怪石图》 郑思肖《墨兰》 王冕《南枝春来早》 徐渭《梅花蕉叶图》 徐渭《黑葡萄图》

  20. 写意花鸟画篇 徐渭《鱼蟹图》 徐渭的泼墨写意花鸟画,别开生面自成一家。其花鸟画,兼收各家之长而不为所限,大胆变革,极具创造力。其写意画,无论是花卉还是花鸟,皆一挥而就,一切尽在似与不似之间,《鱼蟹图》无论是蟹还是鱼,都张扬到极致。近观我们能够看到的是“涂抹”与狂扫,或浓或淡的墨块和线条,既不像鱼,也不像蟹。

  21. 写意花鸟画篇 此幅自题:“芭蕉伴梅花,此是王维画。天池。”钤“墨三昧”印。鉴藏印有清乾隆、嘉庆内府诸印。   此图采用半边式构图,将所绘梅花、芭蕉集中在画幅左侧,仅以小块湖石点缀画心底部,求得欹侧中见平衡。全画用淡墨染地,表现暮色沉厚的雪景,蕉叶、梅花皆以舒缓的细笔淡墨勾画、点写,不求形似,略具大意而已,尽显画家自信不逊前贤,“大叶尽胜摩诘雪”(见《徐文长逸稿·卷四·“芭蕉”诗》)的孤高个性和创作水平。   令人遗憾的是,此画在流传过程中霉破、虫蚀现象严重,修裱时补笔较多,如“维”、“画”等字以及蕉叶的叶筋处,使原作的笔墨精神略有减损。另外画心左侧曾被裁切,使得作品画意的完整性受到一定的损伤。 徐渭《梅花蕉叶图》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