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 likes | 551 Views
增速趋缓与æŒç»è¿½èµ¶ —— ä¸å›½ç»æµŽçŸæœŸèµ°åŠ¿ä¸Žé•¿æœŸå‰æ™¯. å¢é”‹ 北京大å¦å›½å®¶å‘å±•ç ”ç©¶é™¢ï¼ˆ NSD ) ä¸å›½å®è§‚ç»æµŽç ”ç©¶ä¸å¿ƒï¼ˆ CMRC ) 2011 å¹´ 12 月 14 æ—¥. Slide 1. 主è¦å†…容. ä¸å›½ç»æµŽå¢žé€Ÿå‡ç¼“观察 ç»æµŽå‡é€Ÿçš„åŒé‡æ ¹æº å®è§‚政ç–与改é©è®®ç¨‹ é•¿æœŸè¿½èµ¶å‰æ™¯ä¸Žå…¨çƒå½±å“. æœ€è¿‘ç»æµŽå¢žé€Ÿæ”¾ç¼“ (1). 今年第三å£åº¦ GDP åŒæ¯”增长率为 9.1% ï¼Œä¸Žå±æœºåŽå³°å€¼ 2010 å¹´ 1 å£åº¦ 11.9% ï¼Œæˆ–ä¸Žå±æœºå‰å³°å€¼ 2007 å¹´ 2 å£åº¦è¿‘ 14% 比较。. 第 3 å£åº¦ 9.1%. 朗润预测 第 4 å£åº¦ 8.8%.
E N D
增速趋缓与持续追赶——中国经济短期走势与长期前景增速趋缓与持续追赶——中国经济短期走势与长期前景 卢锋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NSD)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CMRC) 2011年12月14日 Slide 1
主要内容 中国经济增速减缓观察 经济减速的双重根源 宏观政策与改革议程 长期追赶前景与全球影响
最近经济增速放缓 (1) 今年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率为9.1%,与危机后峰值2010年1季度11.9%,或与危机前峰值2007年2季度近14%比较。 第3季度9.1% 朗润预测 第4季度8.8%
CMRC朗润预测(“NSD网页”—“CMRC中国经济观察”子目录)CMRC朗润预测(“NSD网页”—“CMRC中国经济观察”子目录) • 北京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China Macro-economic Research Center: CMRC/CCER)2005年开始举办“中国经济观察”季度报告会,研讨宏观经济形势和热点问题。 • 作为季度报告会内容之一,CMRC/CCER联合20多家宏观分析机构,预测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季度走势。用CMRC办公地朗润园命名。
最近经济增速放缓 (2) 钢铁和发电量增长率从刺激经济高峰时超过40%,下降到目前在10%上下波动,显示工业生产扩张速度减缓。
最近经济增速放缓 (3) 商品房销售面积和价格增长率在经历危机后强劲增长后,经历增速显著下调。
最近经济增速放缓 (4) 商品房销售和价格在刺激经济高峰期经历一轮强劲“量价齐增”后,过去大半年增势受到抑制! 17个月 涨45%
最近经济增速放缓 (5) 在经历危机后高峰增长后,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增长率也在波动中显著下调。
最近经济增速放缓 (6) 受国内外经济走低形势叠加影响,我国外贸增势减弱,贸易顺差剧烈波动。
最近经济增速放缓 (7) 随着调控政策和实际汇率升值,经常项外部失衡程度下降!
中国与欧盟及危机国贸易 危机影响已显现,不过程度还有限,还会继续发展。 峰值在 10年10月
不同评估和意见? 国外少数炒家认为,随着内外环境改变,中国经济将面临“硬着陆”,甚至出现泡沫破灭和崩盘前景,一举终结长期高增长格局。 其实近来增速减缓主要是紧缩政策发生作用结果,也提示长期潜在供给增速逐步下降。 中国经济最大挑战是深化改革完善体制。如能解决好深层体制问题,中国能保持长期快速追赶,并对全球经济做出更大贡献。 Slide 12
通胀压力:紧缩政策背景观察 (1) 货币信贷刺激两方面效果:经济增速重回快车道,通胀卷土重来。 材料能源价格在2010年4月达到12.1%,PPI和CPI分别在今年7月达到7.5%和6.5%。 前面提到,商品房均价从2008年11月每平米3700元,快速飙升到2010年4月每平米5440元,不到一年半狂增45%。 7.5% & 6.5% In Jul. 2011 33.9% Nov. 2009 12.1% Apr. 2010 29.6% Nov. 2009 Slide 13
负利率扭曲:紧缩政策背景观察 (2) 存款利率受上限管制,通胀给储户带来负利率损失。按照奥地利学派和泰勒定律自然利率应约为2个百分点。考虑2010年7月以来存款负利率以及居民近30万元存款规模,居民收入损失1万亿元以上。 Slide 14
贸易条件恶化:紧缩政策背景观察 (3) 一国“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TOT)” 指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比率: TOT = PE/PI 发现我国总需求过度扩张会加剧贸易条件恶化。大致传导机制是:实体经济扩张导致进口特别大宗商品进口较快增长,派生进口价格和贸易条件以及国民福利的不利变动。 Slide 15
贸易条件恶化带来国内福利损失 近十年大部分年份贸易条件恶化导致国内福利损失,损失最大在2010年,超过GDP两个百分点。 Slide 16
总需求扩张影响TOT传导机制 实体经济扩张 进口数量 进口价格 贸易条件恶化 与福利损失 上升 扩张 • 澳大利亚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土著“飞去来器”,在被盗25年后于由偷盗者主动归还,当地人为失而复得“飞去来器”举行庆祝仪式。 • 把我国经济过度扩张带来贸易条件恶化和福利损失的影响,称作大国开放经济负面“飞去来器效应(boomerang effects)”。 Slide 17
一紧三控:主要紧缩措施 1)货币政策紧缩: 法准率2010年1月始提11次(15.5-21.5%)。 利率2010年11月始提5次(2.25-3.5;5.31-6.56)。 2)控制信贷数量: 2010年7万亿,2011年7.5万亿 3)控制地方平台; 4)控制楼市需求: 四波调控,频率急,力度大,争议多; Slide 18
四波房地产调控(2009年12月-2011年1月) • 1)2009年底“国四条”: • 一般方针宣示调控; • 2)2010年1月“国十一条”: • 房贷首付和利率调控; • 3)2010年4月“新国十条”: • 房贷发放数量调控; • 4)2011年1月“新国八条”: • 自有资金购房调控;
房地产政策:2008年下半年转向 • 12月8日国务院126号文件:“支持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自住房。加大对城市低收入居民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的信贷支持”。 • 12月20日国务院131号文件:“对贷款购买……二套及以上住房的,贷款利率等由商业银行在基准利率基础上按风险合理确定”。要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 被评论为实际废止2007年7月抑制二套及以上住房购买信贷政策。
2009年初夏政策仍鼓励房地产 • 4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调整现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5月27日国务院发通知把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从2004年的35%调低至20%,恢复到1996年水平。其他房地产开发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0%。
房地产四波调控(1) • 1)2009年底“国四条”:12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就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提出增加供给、抑制投机、加强监管、推进保障房建设等四大举措。 • 2)2010年1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十一条”)调整二套房信贷政策:“对已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又申请购买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家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40%,贷款利率严格按照风险定价”。
房地产四波调控(2) • 3)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通知”(新国十条): • 90平方米以上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二套首付不低于50%,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三套及以上住房首付比例和利率应大幅提高。 • 商品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地区,商业银行可根据风险状况,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 • 对不能提供1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买住房贷款。 • 地方人民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临时性措施,在一定时期内限定购房套数。
房地产四波调控(3) • 2011年1月“新国八条”“限购令”: • 合理引导住房需求: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在一定时期内,要从严制定和执行住房限购措施。 • 原则上对已拥有1套住房的当地户籍居民家庭、能够提供当地一定年限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限购1套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 • 对已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无法提供一定年限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要暂停在本行政区域内向其售房。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办发〔2011〕1号,(2011年1月26日)
从更长期视角观察 • 目前经济增速趋缓可能也与一些长期结构性因素趋势性变化有关: • 1)人口红利因素的逐步消失; • 2)农业劳动力转移驱动因素趋缓; • 3)“后发优势”推动作用减弱;
传统社会两高一低: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低增长率 转型初期两高一低: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 高增长率 完成转型社会三低: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 低增长率 摘自David Bloom et.al(1997) 人口转型过程的阶段性特征
人口转型与人口红利 工作年龄人口先升后降, 上升期称作人口红利期; Demographic dividends, Demographic opportunity window 摘自David Bloom et.al(1997)
2011 2011 人口红利因素趋于消失 • 中国正在经历人口长期演变转折点: • 一是用特定年龄段人口粗略衡量的“经济活动人口”或劳动力总数处于“由升转降”得拐点。 • 二是由少儿和老龄抚养比相加共同定义的总抚养比处于“止跌回升”的拐点。 • 所谓人口红利助推经济增长作用趋于消失。
农业劳动力转移驱动因素趋缓 • 过去十年间,中国创造了大约1.2亿个非农就业岗位,超过6000万个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城镇非农部门就业。农业劳动力转移是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又一重要推动因素。 • 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例一般在10%以下。经过30多年劳动市场转型,中国农业劳动力已从80%左右下降到35%上下。 • 中国劳动市场转移及其对增长贡献仍将持续,但是转移最高潮已经过去,对增长助推作用将趋于减缓。
农业劳动力转移驱动因素趋缓 增量 下降
“后发优势”推动作用趋于减弱 • 一个后进国家如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搞对制度,有可能在全球化环境下适当利用外国积累的资本、知识、技术存量助推经济较快增长。利用后发优势是我国经济长期快速增长重要因素之一。 • 1980年我国人均GDP在200美元上下,约为同年美国的1%。2002年我国人均GDP近1000美元,约为同年美国3%。去年我国人均GDP为4450美元,相对美国比率近10%。 • 我国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相当大差距,但与改革初期甚至十年前比较已显著收敛,借助后发优势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动力有所减缓。
劳动者工资近年开始较快增长 农民工名义工资趋势值增速约为9.3%。 Slide 32
劳动者工资较快增长 实际工资趋势分三段变动,近年开始较快增长。 农民工相对职工工资先高后低但是近年企稳。 Slide 33
为什么中国保增长有独特优势? • 1)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中期,发展阶段决定增长潜力较大。居民、企业、银行、政府资产负债表虽然也有潜在问题,但是与发达国家不可同日而语。 • 2)与发达国家长期结构与短期宏观目标两难不同,中国存在二者兼容一致的政策组合选择。 • 高负债与高失业发达经济体,宏观政策要扩张降低失业率,但是结构调整要减债务会引入紧缩压力,因而二者存在矛盾和两难。 • 如果面对增速过缓,中国可在避免“货币放水”前提下实施宏观政策微调,同时诸多结构性改革调整措施具有短期和长期都会“利好效应”!
宏观与结构政策组合:宏调政策选项 • 1)货币政策微调: • 高准备金率可审慎逐步调整,不过存款利率偏低不应轻易下调; • 2)信贷政策微调: • 随形势发展淡化取消信贷数量控制,对地方平台限制也可区分地区和项目,在强化监管基础上加以微调。 • 3)房地产行政干预政策: • “新国八条”要求“在一定时期内,要从严制定和执行住房限购措施”,随环境变化有重估可能。 • 以货币信贷稳健立场为前提,有不少“微调牌”可以选择。
宏观与结构政策组合:改革政策选项 • 1)通过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对土地流转权。 • 2)户口制度改革赋予农村和城市人口在迁徙、居住、教育、医疗方面平等公民权。 • 3)深化市场取向改革破除行政垄断,赋予民营企业平等市场准入权。 • 4)通过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应对收入差距过大矛盾并建立完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 • 5)以深化汇率、利率体制改革为枢纽,建立完善开放性宏观经济政策架构。 • ——不仅给长期增长加油,大部分有短期利好效应。
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前景 • 如采取“改革调整+宏观稳健”政策组合: • GDP增长率回落到8%上下; • CPI回落到2-3%上下; • 房地产价格显著下降; • 存款利率基本不变; • 汇率仍会温和升值; • 外部失衡程度下降; • ……
中国经济将来较快追赶前景 • 如能深化改革,巩固持续发展基础,即便中国潜在增长速度逐步下降,未来仍可能有较长时期快速速度。 • 假定每十年下降2-3个百分点,未来十年仍能维持8%左右增长速度,10-20年仍能维持较快增速。 • 按照目前增长态势看,如果国际、国内不发生大的动荡,按美元现价计算,中国将在十年后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2041年 中国赶超美国 BRICs(金砖四国)与美国经济增长Goldman Sachs “Dreaming with BRICs”(2003)
/ 中国 美国 中国 美国 累计 年均 累计 年均 累计 年均 GDP 208.0 11.0% 111.9 1.6% 185.9 9.3% 实际增长 GDP 140.9 5.0% 117.6 2.3% 119.8 2.6% 通缩指数 GDP 293.0 16.6% 131.6 4.0% 222.7 12.1% 名义增长 122.3 2.9% 100. 0 0.0% 122.3 2.9% 汇率(间接标示) 358.3 20.0% 131.6 4.0% 272.3 15.4% 美元衡量经济增长 中国相对美国经济追赶(2003-2010) • 2003-2010年间,各自用本币衡量,中国实际和名义GDP年均增长率分别比美国高出9.3%和12.1%。 • 考虑年均2.9%汇率升值因素,中国用美元衡量经济规模每年比美国增长快15.4%,即该时期中国年均“追赶或收敛速度”为15.4%。
中国经济总量追赶提速! • 2010年中国GDP为40.12万亿元,按汇率折5.88万亿美元。2010年美国GDP为14.6亿美元。中国为美国约四成,美国是中国2.52倍。 • 考虑我国2003年以来景气增长包含增长偏快和失衡因素,未来较长时期年均追赶速度或许会低于过去8年的15.4%。 • 假定未来十年经济追赶速度是11%,中国经济总量也会在十年前后赶上美国(1.11^10=2.59)。
中国体量最大时点预测调整 • “如果不出大的差错(if everything goes all right)”,预计我国经济总量超过美国时点,会比2003年高盛 “Dreaming with the BRICs” 报告提前约20年。 • 届时我国人均GDP达到目前不变价1.2万-1.4万美元,大约是美国人均收入25-30%。 中国经济总量规模赶超时间预测更新 新预测: 2021 老预测: 2041 6 日本 美国 美国 中国 5 0 4 2 2000 2005 2010 2015 2020 2025 2030 2035 2040 2045 2050 1 3
主要经济体对世界GDP增长贡献率 (1980-2015,%,美元现价) 中国已经并将持续是全球增长贡献最大经济体! 注:BRICS其他四国1990年前不包括俄罗斯
结论 目前经济增速减缓,是对早先一段时期过度扩张后果进行调控的合规律现象。应以改革与宏观组合政策应对经济增速减缓新形势。 在欧美危机形势下,中国无法独善其身却能与众不同,有能力较快追赶并对全球经济做出更大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