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阅读 P28, 并回答问题. 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世界真的是由上帝创造吗?. 一、世界的物质性. (一)物质的含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客观实在 。. 1. 含义 :. 客观实在性. 2. 物质的唯一特性:. 3. 理解 :. (1) 物质 是对客观事物和现象 共同本质 的反映 , 物质 不等于 具体的物质形态. (2) 物质 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3) 物质具有 可知性. 阅读 P28---29, 概括说明 为什么自然界是 物质的 ?. 古语说: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dysis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2. 阅读P28,并回答问题 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世界真的是由上帝创造吗?

  3. 一、世界的物质性 (一)物质的含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1.含义: 客观实在性 2.物质的唯一特性: 3.理解: (1)物质是对客观事物和现象共同本质 的反映,物质不等于具体的物质形态 (2)物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3)物质具有可知性

  4. 阅读P28---29,概括说明为什么自然界是 物质的?

  5. 古语说: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地球的年龄 约46亿岁 人们可观测到最远的天体距地球360亿光年,可观测到的星系约10亿个。

  6. (二)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 和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2、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的组成部分. 3、“上帝创世说”是荒谬的、唯心的

  7. 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变化是客观的 深空宇宙

  8. 思考:人类社会的形成需要哪些物质条件?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的基本要素: 地理环境 物质的因素 人 口 客观的 生产方式

  9. (三)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构成社会物质生活的基本要素: 地理环境 物质的因素 人口 客观的 生产方式 3.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10. (四)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人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11. 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马克思

  12. 练一练 基督教宣称,上帝耶和华居住在天国;佛教认为,在现实世界以外,有一个佛居住在西方极乐世界;道教也认为,玉皇大帝领导的众神居住在天宫.现代电子望远镜已经能使我们观测到360亿光年以外的天体,也没有发现天国在哪里.相反,现代天文学证明:每一个天体都有自己的起源、变化与灭亡的过程.那些遥远的星球和地球都具有同样的化学元素和同样的运动规律.这表明( ) A.上帝及其天国离我们太遥远 B.天和地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C.宇宙天体都是没有任何差别的星球 D.人们对宇宙的了解还很少 B www.jkzyw.com

  13. 人们现在已经知道的植物有三十多万种,动物有150多万种,还有众多的微生物,科学已经揭示出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人们现在已经知道的植物有三十多万种,动物有150多万种,还有众多的微生物,科学已经揭示出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材料能够证明( ) (1)一切生命的产生和进化都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2)虽然每个物种的个体数量是变化的,但物种是不变的(3)上帝创造众多生物的观点是荒谬的(4)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进化而来的 A.(1)(2)(3) B.(1)(2)(4) C.(1)(3)(4) D.(2)(3)(4) C www.jkzyw.com

  14. 二、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一)运动的含义: 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15. 化学运动

  16. 机械运动

  17. 生命运动

  18. 社会运动

  19. (二)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 属性和存在方式

  20. 自然界是不停运动的 • 斗转星移,海陆变迁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小时四条腿,长大两条腿,老了三条腿 •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人类社会也是不停运动的 人类的认识也是不停运动的 结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

  21.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慧能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犯了什么样的错误?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运动和物质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2. (二)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 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承担者 3、运动与物质不可分 形而上学 A.离开运动谈物质: B.离开物质谈运动 唯心主义

  23. “稳如泰山”说明泰山是静止不动的。 错。 稳如泰山一般用来形容该事物及其该人处事相当的稳重。它并不意味着泰山是不运动的,看似一动也不动的泰山,事实上泰山不仅随着地球在作快速的运动,而且泰山自身内部也经历着复杂的各种运动,科学家还能够计算出它每年的位移和长落。

  24. 王夫之: “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 舍静。”

  25. (三)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1、静止的含义: 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1)事物在其发展的一定阶段他一定时期,    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2)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物来说没有发生    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    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26. 2.运动的特点: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3.静止的特点: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4、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1)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2)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7. 古希腊有一个叫欧布里德的人,有一次他借了邻居的钱,长时间不还,还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邻居很生气,向他要账。他却振振有词地说:“一切皆变,一切皆流,现在的我已不再是当初向你借钱的那个我了。所以我没欠你的钱。”邻居气得打了他一顿。二人闹到法庭,法官问欧布里德:欠债还钱,乃天经地义,你为什么借钱不还?他把他的理由又陈述了一遍。法官听了觉得很在理,又问邻居,为什么要打人?邻居说:“一切皆变,一切皆流,现在的我已不再是打他的我了,我没打人。”法官无言以对,只好不了了之。古希腊有一个叫欧布里德的人,有一次他借了邻居的钱,长时间不还,还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邻居很生气,向他要账。他却振振有词地说:“一切皆变,一切皆流,现在的我已不再是当初向你借钱的那个我了。所以我没欠你的钱。”邻居气得打了他一顿。二人闹到法庭,法官问欧布里德:欠债还钱,乃天经地义,你为什么借钱不还?他把他的理由又陈述了一遍。法官听了觉得很在理,又问邻居,为什么要打人?邻居说:“一切皆变,一切皆流,现在的我已不再是打他的我了,我没打人。”法官无言以对,只好不了了之。 只看到了绝对运动,而否认了相对静止。

  28. 议一议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

  29. 克拉底鲁则认为:“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则认为:“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夸大运动的绝对性,而否认了相对静止的存在,会导致不可知论和诡辩论的错误。 芝诺:“飞矢不动” 否定了运动,陷入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

  30. 是规律吗? A红灯停,绿灯行 B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C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E万有引力 F月亮绕着地球转 G生物的新陈代谢 H苹果落地 I兔子撞树 J富贵在天,生死由命 BDEG

  31. (四)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 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32. 固有的——不是主观 • 本质的——不同于现象 • 必然的——不是偶然的 • 区别于规则

  33. 规则 是规律吗? A红灯停,绿灯行 B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C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唯心主义 E万有引力 F月亮绕着地球转 G生物的新陈代谢 H苹果落地 I兔子撞树 J富贵在天,生死由命 现象 现象 BDEG 偶然 唯心主义

  34. (四)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 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1)规律是客观的 2、规律的特点

  35. 创造规律 错 消灭规律 错 改变规律 改造规律 错

  36. 1.天有冬去春来,昼夜更替的现象 2.人会有生老病死,不可万寿无疆 3.商人有的亏损破产,有的赚钱营利 4.社会的新制度最终一定会代替旧制度 5.人的认识也总是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从肤浅到深刻 天体运动有规律 万有引力 生命运动有规律 新陈代谢 商品经济有规律 价值规律 社会发展有规律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 认识发展有规律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普遍的

  37. (四)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 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1)规律是客观的 2、规律的特点 (2)规律是普遍的

  38. (四)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 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1)规律是客观的 2、规律的特点 (2)规律是普遍的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对人们的要求: 遵守规律,按规律办事

  39. 讨 论 • 水从高处向低处流,但现代水利设施却可以把水从低处引到高处,灌溉农田;人们可以克服地球引力,把神州飞船准确地送上太空;认识了生物变化规律,就能自觉地培育农作物的新品种。 这些是否说明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规律?

  40. 认识了水的流动规律,变害为利(如:三峡大坝)认识了水的流动规律,变害为利(如:三峡大坝) 人们能够认识并利用规律 • 掌握了化学规律,能在能制造各种化工产品(如:晶体胰岛素) • 认识了引力规律,克服地球引力,发射火箭、卫星、飞船为人类服务(如:卫星上天)

  41. 4、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1)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非无能为力 (2)利用规律的表现: 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 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 客观世界,造福与人类.

  42. 利用规律的两方面表现: 第一,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 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 第二,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限制某些 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 手其害或免受其害,直到变害为利, 造福人类。

  43. 1.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我国唐代的著名和尚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 ) 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 D、神创论观点 A

  44.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是(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所有的物质都是运动的 C.所有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D.所有的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所有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D

  45. “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于不间断的变化之中”。这句话是说( ) ①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 ②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④对立统一是各种运动形式的普遍联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D

  46. 物质 一、世界的本质:世界是(    )的。 物质 自然界是(    )的 人类社会是(    )的 Why ? 物质 意识 二、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   ),并   能为人的(    )所反映的   (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   意识 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性

  47. 三、物质是(    )的 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   )属性和存在方式 固有 物质 (   )是运动的承担者. 物质世界是(   )运动与(   ) 静止的统一。 绝对 相对 永恒的 运动是(     )、(    )和 (     );静止是(     )、 (     )和(   )。 无条件的 有条件的 绝对的 暂时的 相对的

  48. 四、运动是(      )。 有规律的 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   )的、 (   )的、(   )的、 (   )的联系。 固有 本质 必然 稳定 2、规律的产生和存在是有(    ), 规律不是永恒不变的。 有条件的 改造 3、规律不能(   )、不能(  )、 不能(   ),但可以被利用。 创造 消灭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