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likes | 387 Views
鲜食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武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丁 鸣. 甜玉米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口感好,菜肴多,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除了甜玉米外,有些糯玉米、紫玉米和普通玉米也能鲜食。 目前许多发达国家都把鲜食玉米产业列为重点产业,视其为黄金食品、长寿食品。 发展中国家对鲜食玉米的 重视程度也在提高。玉米 作为食品,从过去的主食 角色逐渐的向现代的蔬菜 角色转变,而且转变速度 十分迅速、快捷。好吃、 营养、多样化,催促人们 发展鲜食玉米产业。. 种植甜玉米的不利因素. 花粉直感现象 上市时间较短 种子干瘪 , 发芽势和顶土力较弱 病虫害较多.
E N D
鲜食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武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丁 鸣
甜玉米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口感好,菜肴多,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除了甜玉米外,有些糯玉米、紫玉米和普通玉米也能鲜食。甜玉米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口感好,菜肴多,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除了甜玉米外,有些糯玉米、紫玉米和普通玉米也能鲜食。 目前许多发达国家都把鲜食玉米产业列为重点产业,视其为黄金食品、长寿食品。 发展中国家对鲜食玉米的 重视程度也在提高。玉米 作为食品,从过去的主食 角色逐渐的向现代的蔬菜 角色转变,而且转变速度 十分迅速、快捷。好吃、 营养、多样化,催促人们 发展鲜食玉米产业。
种植甜玉米的不利因素 • 花粉直感现象 • 上市时间较短 • 种子干瘪,发芽势和顶土力较弱 • 病虫害较多
生产中要注意的问题 • 注意隔离,防止其它品种串粉; • 根据市场需要和气候条件,有计划地进行多熟性品种搭配种植或错期播种来延长上市期; • 确保整地质量,达到田平土细; • 为了提早上市,抢占市场,早春玉米可采用育苗移栽和地膜覆盖等配套技术措施; • 综合防治病虫害; • 适时采收。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 1 选地与隔离 • 2整地 • 3 施肥 • 4 播种 • 5 覆膜 • 6 田间管理 • 7 病虫害防治 • 8 采收
1 选地与隔离 • 选地:选择环境无污染、土壤肥沃、疏松、排灌方便、不渍水的地块;同型玉米尽量连片种植,防止混杂。 • 隔离:为防止甜玉米与其他类型的玉米品种串粉, 使含糖量降低,失去甜味,影响产品质量。 • 隔离主要采用空间隔离和时间隔离2种方法。空间隔离须选择与其他异型玉米相隔200-400 m左右的地块;时间隔离,根据不同玉米品种的生育期,错期播种30天,以错开花期,防止品种间异交,保持品质。
2整地 • 要提高甜玉米的出苗率,必须确保田平土细。播种前,植地要深翻,耙平、碎细。
3 施肥 • 施足底肥:一般中等肥力的田块,每亩施腐熟栏粪2000kg或饼肥150kg,或复合肥60kg(N、P、K各含15%),硫化锌0.5kg。 • 施肥方法:将各种肥料充分拌匀在整地时撒施地面,深翻入土。 • 沟厢规格:净作玉米的厢宽120cm,套种方式厢宽180cm,沟宽均为20cm,田内厢沟、围沟、腰沟三沟配套。
4 播种 • 晒种:播前晒种2d-3d,用粉锈宁包衣或拌种,切忌浸种。 • 合理密植:大田直播,华甜玉3号,每亩播0.6kg-0.8kg,紫糯6号播1.5kg;育苗移栽每亩播种华甜玉3号0.5kg,紫糯6号1kg,其他品种根据千粒重确定播量,播种深度3㎝。采取宽窄行种植,窄行距40㎝,株距30㎝左右,每亩密度3500株-4000株。 • 早春播种,可采用塑料大棚和小拱棚育苗,地膜覆盖大田移栽方式,在2月上旬至3月上旬;大田直播地膜覆盖栽培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露地直播在4月份。这样鲜食玉米可分别于5月中下旬、6月中、下旬、7月初采收。秋播宜在7月25日至8月10日播种,9月下旬至11月中旬采收。
5 覆膜 • 选用宽度60cm的超微膜或微膜。直播后,用木板将厢面压平,将地膜平铺地面,膜边埋入土壤,压实。
6田间管理 • ①抓好放苗、查苗、定苗,确保苗齐、苗匀、苗壮。 • 播种后10d-20d,幼苗出土至二叶一心,用竹签对准幼苗,将地膜划1cm的口子,放苗出膜,然后用细土将破口封严。 • 发现缺苗,及时用预留苗或同龄苗补栽,浇足定根水。 • 3叶-4叶期定苗,去掉弱小苗,每穴留1株健壮苗。
②科学合理的肥水管理。 施足底肥、及时追肥,拔节期需加强肥水管理。春播玉米幼苗4叶-5叶期追施苗肥,每亩追施尿素3kg,促进平衡生长;叶龄7叶-9叶时追施攻穗肥,在行间打洞,每亩追施25kg三元复合肥。秋播玉米重施苗肥,补施攻穗肥。 大喇叭口期至抽雄穗前,把地膜全部揭掉,带出田外,集中收藏。揭膜后及时培土,促进气生根生长,预防倒伏。 春季多雨时要及时排渍,秋播干旱时注意灌水,但只宜沟灌,切忌漫灌。大喇叭口期至灌浆期是需水关键期,遇旱要及时浇水。 要及时去掉小分蘖(打叉),去掉多余雌穗。 在吐丝、散粉期间,加强人工辅助授粉,以提高产量。
7病虫害防治 • 由于甜玉米的糖分和蛋白质含量较高,极易受到病虫危害,影响鲜穗的商品质量,因此必须重视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 鲜食玉米的虫害主要有地老虎、玉米螟。主要病害有丝黑穗病。 • 栽培上实行水旱轮作换茬,科学灌溉,调节土壤水分和农田小气候,减少病虫危害。
玉米地老虎的为害症状与防治方法 • 为害症状 玉米心叶中出现了许多半透明的小斑点。当小幼虫长大一点儿后,从地上转移到地下为害,它们白天潜藏在土里,晚上出来取食,将茎基部咬断,使田间缺苗断垄。 • 防治方法1.播种前要深翻土壤,夏玉米要及时除草。2.苗期用鲜草或麦秸杆拌杀虫剂防治地老虎;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0.5公斤加少量水,喷拌细土100公斤,每亩20公斤,傍晚顺垄撒施于苗根附近,形成6厘米左右宽的药带,防止幼虫入土。3.人工防治。在田间寻找空心苗或萎蔫苗,挖开萎蔫苗周围的土,找出小地老虎的大龄幼虫,在茎基部找出黄地老虎的大龄幼虫。
玉米螟危害习性 • 玉米螟俗称钻心虫,是玉米等作物的重要蛀食性害虫。一般发生年春玉米可减产10%、夏玉米20%-30%,大发生年可超过30%。每年以末代老熟幼虫在寄主秸秆、根茎或穗轴中越冬,尤以茎秆中越冬的虫量最大。 • 玉米螟以幼虫为害,心叶时期取食叶肉、咬食未展开的心叶,造成“花叶”状。 • 抽穗后蛀茎食害,蛀孔处通风折断对产量影响更大。 • 还可直接蛀食雌穗嫩粒,并招致霉变降低品质。
玉米螟防治方法 • 1 处理越冬秸秆、根茬、穗轴等,采取烧、铡、沤、药封切口等方法,压低虫源基数。 • 2 5月上旬至9月中旬在甜玉米集中成片产区设置高压汞灯或频振灯来诱杀成虫。 • 3 以生物防治为主,辅以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严禁使用呋喃丹、甲拌磷(3911)等高毒、高残留农药
药剂防治 及生物防治 • 防治原则: 授粉后尽量不使用化学农药,以保证食品安全。 • 心叶末期颗粒剂防治,将药剂吸附在颗粒载体上(砂粒、细土,煤渣)制成颗粒剂,常用药剂有50%1605乳油500毫升加水10公斤,拌入煤渣25公斤,施用量每株1.5克,也可用50%西维因可湿性粉,按1:10混细土配成毒土撒到心叶内,用量每株2克。用5%甲基异柳磷,按1:6拌煤渣,每株2克。用1.5%辛硫磷按1:15拌煤渣,每株1克。 • 穗期防治,可用25%杀虫双水剂500倍液;5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90%敌百虫800-1000倍液,50%辛疏磷乳油800一1000倍液;50%甲胺磷乳油2000倍液等灌注雄穗。 • 生物防治方法,可减少农药对产品和环境的污染。如人工繁殖赤眼峰,定期在田间释放。心叶中期用含菌量50亿/克一500亿/克的自僵菌抱子粉500克与5克过筛煤渣拌匀制成颗粒剂撒人心叶丛内,每株用量2克,或用B.t乳剂,每亩15克同3.5公斤细沙拌匀施用。
玉米丝黑穗病症状及发病原因 • 丝黑穗病病菌危害果穗和雄穗,形成菌瘿。菌瘿内充满病原菌的冬孢子,并残留丝状维管束残余物,故名“丝黑穗病”。 • 发病原因 : 1.土壤带菌 2.肥料带菌 3.病株处理方法不当 4. 春季低温干旱 5. 防治不及时
防治措施 • 1.轮作倒茬 病田停种玉米,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实行玉米与豆类、薯类或瓜菜类作物3年以上的轮作倒茬,避免因连作或倒茬不及时而导致病情加重。 • 2.肥料处理 不用带菌的玉米秸秆作饲料;粪肥要经过高温发酵,充分腐熟,并用药剂进行喷洒;停止秸秆还田或清理病株后再秸秆还田。 • 3.拔除病株 苗期表现典型症状的,结合除草在定苗前铲除病苗和可疑苗。苗期不显症状或症状不易识别时,在喇叭口期显症明显时,及时砍除病株。玉米抽穗后,在菌瘿中的冬孢子成熟散落前,及时砍除病株。玉米收获后的病残组织要及时处理,压低菌源。
8适时采收 • 鲜食玉米在籽粒发育的乳熟期,含水量达70%左右,外观花丝变黑,子粒饱满有光泽时,为最佳采收期。普甜玉米在吐丝后17d-23d,超甜玉米在吐丝后20d-28d,糯玉米在吐丝后22d-28d。如紫糯6号籽粒开始变色,见一点红时采收,其口味最佳。 • 采收时连苞叶一起采收可延长保鲜期,以清晨采收为好。为防止糖分转化,采收后要避免长时间堆压。最好当天采收分级,当天上市。采收后20℃以下贮藏5d左右,品质下降不明显。 • 鲜玉米的适宜采收期约1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