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 社二乙 劉依嵐 923072 戴資蓉 923074. 前言. 合作可以給予學生機會與他人對話及一同從事某一個工作。 在學習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有他自己的興趣、學習型態、文化背景及不同的能力,小組形式則可增進學生彼此的溝通技巧和了解自我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及養成學生善待他人的態度,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尤其藉由學習同伴間的鼓勵、相互解釋、說明教導以及示範等互動關係,更容易達成學習目標。. 一 . 何謂合作學習 ?. 1970 年代初期,由 Slavin 和 D.Johnson&R.Johnson 所提出

dylan
Download Presentation

合作學習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合作學習 社二乙 劉依嵐 923072 戴資蓉 923074

  2. 前言 合作可以給予學生機會與他人對話及一同從事某一個工作。 在學習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有他自己的興趣、學習型態、文化背景及不同的能力,小組形式則可增進學生彼此的溝通技巧和了解自我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及養成學生善待他人的態度,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尤其藉由學習同伴間的鼓勵、相互解釋、說明教導以及示範等互動關係,更容易達成學習目標。

  3. 一.何謂合作學習? • 1970年代初期,由Slavin 和 D.Johnson&R.Johnson 所提出 • 採異質性分組的方式,將不同民族、種族、能力、經驗、性別、階級 等背景的學生組合在一起,組內的學生彼此合作、一起學習,還要對彼此學習成果負責!

  4. 二.合作學習的理論基礎 現代的合作學習論點,主要奠基在社會學與心理學的基礎及建構主義,包括以下四項理論。 1、社會互賴論 2、認知發展論 3、行為學習論 4、建構理論

  5. 1.社會互賴論 〈1〉源於1900年代初期的完形心理學派創始人Kurt Kafka。 強調以合作目標作為達成學習的誘因。 〈2〉1930年代,Lewin主張團體的本質是成員基於共同目標而形成的互 賴,使團體成為一整體。 〈3〉1940年代晚期,Deutsch以目標結構來區分團體的組成, 並界定三種目標結構: a.合作〈個人協助他人〉 b.競爭〈個人妨礙他人〉 c. 個人〈與他人無關〉 〈4〉DavidJohnson擴展Deutsch的理論,而成為社會互賴論。 a.積極互賴〈合作〉 b.消極互賴〈競爭〉 c.缺乏互賴〈個別〉

  6. 2.認知發展論 皮亞傑〈J.Piaget〉的社會認知衝突觀點〈sociocognitive conflict perspective〉指出: 當個人在環境中合作時,產生了社會認知上的衝突,進而導出認 知不平衡的現象,此現象倒過來激發個人認知上的發展。

  7. 3.行為學習論 著眼於團體增強物和報酬對學習的影響,假定學習 行動若受到外在報酬的增強,便會反覆出現。提供合適 的刺激環境,增強、回饋及酬賞,是建立學習行為的重 要因素。

  8. 〈1〉維高斯基〈L.S.Vygotsky〉的社會建構論〈socialconstructivism〉〈1〉維高斯基〈L.S.Vygotsky〉的社會建構論〈socialconstructivism〉 潛能發展區限:實際發展水準〈獨立解決問題〉、潛在發展水準〈成人引 導或同儕合力解決問題〉之間的距離。 〈2〉庫恩〈Kuhn〉也以潛能發展區限來說明學生之間不同的認知水準和社會 模式,有助於學生的認知發展。經由討論及向人請益的過程,引起認知衝突, 進而分析問題,有助於發展更高層的學習策略。 4.建構理論

  9. 三.合作學習的特質 1.異質分組 2.積極互賴 3.面對面的助長式互動 4.評鑑個人學習績效 5.人際技巧 6.團體歷程

  10. 1.異質分組 提供學生有更多機會認識不同的學習對象,聽取不同 看法,分享彼此的經驗,讓學生從更多樣的觀點結合學習 經驗,達成學習目標。

  11. 2.積極互賴 使學生能知覺到自己與小組成員是唇齒相依,休戚相關的。 *小組的成敗=自己的成敗 *如何建立? 1.設計小組隊名 2.建立積極互賴的學習目標 3.建立積極互賴的報酬系統 4.建立積極互賴的角色 5.建立積極互賴的資源 6.建立積極互賴的任務

  12. 3.面對面的助長式互動 組內學生可以相互助長彼此學習的成功。 方法: 〈1〉有效地互相幫助 〈2〉交換使用資源與資訊 〈3〉有效處理資訊 〈4〉挑戰彼此的推理與結論,以提升作決定的品質和對問題的洞察 〈5〉相互鼓勵達成共同目標 〈6〉能相互信賴 〈7〉具有學習的內在動機,為小組共同利益而奮鬥 〈8〉有效處理焦慮與緊張 〈9〉提供回饋,也接受別人的回饋 〈10〉相互影響彼此的推理和行為

  13. 4.評鑑個人學習積效 小組的成功是界定在組內每一個人的成功,而非以小 組某一成員的成功來代表小組,不顧其他成員的表現。所 以教師必須評鑑各個組員的學習情形,來判斷小組學習成 功的狀況。

  14. 5.人際技巧 參與小組學習必備的人際技巧和團體技巧。此種能力合稱為小組工作(Teamwork)。 包含幾方面: 1.彼此認識互相信任 2.正確無誤地進行溝通 3.相互接納且相互支持 4.能建設性解決衝突

  15. 6.團體歷程 分析小組目標達成的程度,檢討、反省並改進小組 的活動,促使小組成員合作努力達成小組目標。

  16. 四.合作學習教學的設計 (一)陳述教學目標 (二)進行分組 (三)分配角色促進互賴 (四)設計教學促進互依賴 (五)說明學習目標、工作和活動 (六)建構積極的目標及個別績效 (七)說明成功的規準及期許的行為 (八)進行追蹤與指導 (九)實施評鑑與回饋

  17. 五.各種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 (一)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 (Student teams-achievement divisions, 簡稱 ATAD) (二)小組遊戲競賽法 (team-games-tournament,簡稱TGT) (三)拼圖法第二式 (jigsaw II) (四)小組加速教學法 (team-accelerated instruction,簡稱TAI) (五)團體探究法 (group investigation) (六)共同合作法 (Co-op Co-op)

  18. (一)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Student teams-achievement divisions,簡稱ATAD) • 基本實施程序包括教學階段-->小組學習階段--> 小組報告和師生討論階段-->小考測驗階段-->小 組表揚階段等五部分 • 與傳統的分組教學安排最為接近.傳統的分組教學 可能有前三階段,但不一定有後二階段.

  19. (二)小組遊戲競賽法(team-games-tournament,簡稱TGT)(二)小組遊戲競賽法(team-games-tournament,簡稱TGT) • 小組遊戲競賽法,其設計非常近似STAD,其中異質分組、教學架構及工作單三者是一樣的。在TGT之中,採取了一項學業競賽的過程,來促進學生的學業表現,而不用小考方式。 • TGT的小組學習採異質方式,但學習競賽時卻是採同質方式。

  20. (三)拼圖法第二式(jigsaw II) • jigsaw II和STAD一樣強調異質分組、個人進步 分數。 • jigsaw II的特徵是採用了專家小組的設計,小組 成員學習某一主題時具交互依賴的。

  21. (四)小組加速教學法(team-accelerated instruction,簡稱TAI) • 小組加速教學法,也叫做小組協助教學法。 • 融合了個別化教學和小組學習,適用於中小學數學教學

  22. (五)團體探究法(group investigation) • 小組成員必須分工,從事資料的蒐集.分析.歸納,並參與討論交換意見. • 學生的分組是異質性的,但也參考學生的興趣 . • 評鑑時要注意學生高層次思考能力

  23. (六)共同合作法(Co-op Co-op) 1.進行學生中心的班及討論 2.進行異質性學生分組 3.選擇小組主題(配合全班主題) 4.選擇個人主題 5.準備個人主題 6.呈現個人主題的資料 7.準備小組報告 8.進行小組報告 9.實施評鑑

  24. 六.結論 • 合作學習法的功能,不但在教導學生合作能力, 也在提高學生的學習成就,這些都是肯定的。不 過,合作學習教學法再實施上也有些困難值得注 意。例如小組成員表現不良,或者小組成員彼此 合不來,都會影響學習成果。 • 合作學習法是可以和其他學習法互相結合運用, 最重要的是發揮其精神和特徵,而不是死板的遵 循其教學程序而已。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