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likes | 168 Views
我理解的教育技术. 舒兰市朝阳中心校 杨玉美. 教育技术. 1. 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 2. 教育技术的内涵。 3. 教育技术的本质。 4. 教育技术的基本功能。 5.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1. 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 1994 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 (AECT) 提出了教育技术的新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E N D
我理解的教育技术 舒兰市朝阳中心校 杨玉美
教育技术 1.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 2.教育技术的内涵。 3.教育技术的本质。 4.教育技术的基本功能。 5.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1.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 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提出了教育技术的新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1994定义是一个规定性和纲要性的定义,它表明教育技术包括两个基本组成部分——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它的五个工作领域是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这也是对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功能的描述;教育技术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新的启示:定义中没有提到“教”的概念,没有涉及学习理论、传播理论,没有指明系统技术,也就是说,1994定义没有指出它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这是否表明教育技术开始脱离它赖以发展的媒体技术、系统技术、传播理论了呢?其实,教育技术的1994定义不是一个孤立的定义,它是从教育技术以前的定义中演变而来的,要深刻理解1994定义的含义,必须首先理解教育技术先前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来反观1994定义。
1.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 在六个定义中,先后出现过这些名词:软件、硬件、教学过程、学习过程、系统方法、系统化(过程)、学习资源。但这些名词没有在任何一个定义中同时出现,这一方面表明教育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其含义也在逐步扩展;另一方面也说明某些概念已经发展成为教育技术应有之义(如媒体、系统技术等),在表述中没有提出,但意义仍然存在。因此,在1994定义中虽然只明确提到了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而像硬件、软件、系统这些概念没有再明确提及,这便说明1994定义将教育技术的含义更加凝练化,即——使先前定义中没有明确的涵义(如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更加明确化,同时又隐去了先前定义中已经明确了的涵义(如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这种演变恰好也反映了教育技术从一个运动发展到一个学科、专业和领域的历程。 ||实际上,对教育技术的涵义应该用一种辨证的、全面的观点去看待,少了、单了或者“唯我”了都会对教育技术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教育技术是一种理论与实践,是基于教育技术的历史发展而言,教育技术是一种教育和教学的形式和手段,是基于教育和技术的传递人类文化的实质而言,教育技术是一种事业,是基于教育技术对人们产生的影响和其潜在的价值而言,这就是教育技术的后现代观.
2.教育技术的内涵 教育技术是在视听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于1970年由美国教育技术委员会向美国国会递交的报告中首次提出,后来经1972年、1977年和1994年三次修改后形成的一个完整概念,现行的“教育技术”定义中,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简称AECT)在1994年发布的有关“教育技术”的定义影响很大。 我国对教育技术定义的讨论相当丰富,《中国电化教育》和《教育技术研究》杂志发表了几乎国内全部重要学者对教育技术定义理解的论文。AECT‘94定义: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英文原文: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development,utilization,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 该定义将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表述为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改变了以往“教学过程”的提法,体现了现代教学观念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从传授知识转向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重大转变。
3.教育技术的本质 不要动不动搞本质,没有那么多本质,客观,规律等伪概念,能说明我们所要获取的知识。我们获取想要的知识是不确定性的知识,况且有移动(摆动)的历程。如果要说本质即是现象化直观意向性的此在(此时的存在),或者当在(当下的存在)。 教育技术是一个教育及其对象认知的历程,也是培养智力获取能力的合法手段,故而是教育者运用心理人格的方法和技术施予教育。和那些本质,客观,规律等伪概念的不合法,形成理解人,尊重人的鲜活性。
4.教育技术的基本功能 1、扩大教育教学知识范围 2、促进教学模式的发展 3、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4、推动教育改革,促进教育现代化
5.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是技术主义和人本主义。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现代文明,但是同时也给人类自身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人本主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只扮演促进者的作用。人本主义对纠正科学技术发展给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有积极意义,但是它过分强调学习者的主观性,否定教师在教育中应有的作用。教育技术学的一般理论基础有系统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科学主张把事对象看做一个系统,通过整体的研究来分析系统中的成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通过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来实现某种控制作用,以达到有目的的影响系统的发展并获得最优化的效果。教育传播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对象的一种活动。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学习过程被看做被动的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主动的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至于教学理论,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见解,各种教学理论都为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某方面的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