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likes | 152 Views
計畫主持人:陳慶和 計畫編號: NSC-97-2621-M-253-001 研究人員:劉偉麟、曾錦良、許瑞芬、杜天龍、陳佳瑩、余任鎧、王藝潔、邱芳儀. 一、前言
E N D
計畫主持人:陳慶和 計畫編號:NSC-97-2621-M-253-001 研究人員:劉偉麟、曾錦良、許瑞芬、杜天龍、陳佳瑩、余任鎧、王藝潔、邱芳儀 一、前言 工業區乃是整體環境系統(包括自然環境及人類社會)中的一個子系統,然而由於過去並未能夠以系統的觀點進行工業區之環境管理,所以未能真正有益於區域之永續發展。因此,本研究之目標在發展一套工業區永續環境管理方法論及雛型系統,以協助各級環境管理主管機關及工業區管理單位能夠妥善地進行工業區環境管理,以達到促進區域永續發展之目的。 二、工業區永續環境管理體系架構之發展 本研究以系統思維(Systems thinking)、系統分析(Systems analysis)、結果管理(Managing for Results, MFRs)的方法為基礎,以解決工業區尋求永續發展所面臨的問題為目的,界定得到工業區永續環境管理體系架構,如圖1所示,分為規劃、執行、管制三個階段,以系統思維為中心,將工業區視為一個系統,經過內外部評估(SWOT分析)後,逐步訂出工業區永續環境管理的任務、願景、總目標、目標,從而研擬出工業區永續環境管理的策略、行動計畫、績效指標,然後在執行階段依據行動計畫對工廠進行總量管理,並且對工業區的公共設施及周圍環境/社會/經濟資訊進行管理,最後對執行後之績效進行評估與管制。 三、工業區永續環境管理指標之發展 本研究根據上述永續環境管理體系架構,並以驅動力─壓力─狀態─衝擊─回應(Driving force-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 DPSIR)架構為基礎,界定工業區永續環境管理指標,如圖2所示。指標共分為環境、社會、經濟等三個面向,每個面向包括若干指標大項,共計有12個指標大項,而每個指標項目下則包括各1個DPSIR指標項目。 四、工業區永續環境管理模式之發展 本研究發展出工業區永續環境管理模式,以追求最大工業區永續環境管理指標值為目標,得到工業區永續環境管理策略。本模式考慮5個子系統在不同環境管理措施下均有不同的評估指標值,本研究乃將子系統視為階段,將評估指標項目視為子階段,每一個回應指標有多個選項,所以此模式具有兩層的多階段多選擇之問題特性,而且組合數高達1.4*1051,一般求解方式難以在短時間內得到最佳解,因此本研究發展出一套演算法─雙重界限(目標值與限制值)隱式列舉法(Enumeration of Double Bounds for Objectives and Constraints, EDBOC)以進行模式之求解,模式如下: s.t. AP_URi ≤ AP_URLi, WP_URi ≤ WP_URLi, SW_URi ≤ SW_URLi, SP_URi ≤ SP_URLi, NS_URi ≤ NS_URLi, WR_URi ≤ WR_URLi, ER_URi ≤ ER_URLi, LR_URi ≤ LR_URLi, AP_SQi ≤ AP_AQLi, WP_SQi ≤ WP_SQLi, SW_SQi ≤ SW_SQLi, 五、工業區永續環境管理雛型系統之發展 依據前述之工業區永續環境管理方法論與模式,本研究所發展之工業區永續環境管理系統架構如圖3所示,使用的軟體包括Visual Basic、ArcGIS、MS Excel等,共分為3個子系統(永續環境管理策略規劃、資訊管理、輔助管理),以及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資料庫與模式庫。而系統所需使用各項指標評估及策略研擬之資料,則是建立於整合式GIS資料庫中,可以有效的以空間關係鏈結而得到工業區、各工廠、周圍區域之指標相關資訊。 六、結論與建議 本計畫是「永續環境政策之規劃與設計:永續環境管理機制與支援決策工具之發展」群體計畫之子計畫「永續環境政策之規劃與設計:永續環境管理機制與支援決策工具之發展−工業區尺度」,第二年度之研究重點在於建立工業區永續環境管理雛型系統。本研究已發展出工業區永續環境管理體系架構、評估指標、管理模式、求解方法、雛型系統等,已初步完成工業區永續環境管理所需的理論與工具,能夠協助工業區管理者以系統化的方法,研擬出有益於區域永續發展之工業區環境管理策略與行動計畫,以提昇工業區永續環境管理之績效,已達到本研究之階段性研究目標。 永續環境政策之規劃與設計:永續環境管理機制與支援決策工具之發展-子計畫二:工業區尺度(II) 圖1.工業區永續環境管理體系架構概念 圖2.工業區永續環境管理指標架構圖 圖3.工業區永續環境管理雛型系統架構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