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283 Views
益阳市中心城区教育布局和用地专项规划. 1 、项目背景. 汇报内容. 2 、现状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3 、针对现状问题的解决办法. 4 、规划情况. 5 、近期实施规划. 6 、规划实施建议. 一、项目背景. 2010 年 7 月 13 至 14 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改革开放以来召开的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全党全社会对全面实施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 2020 年) 》 (简称 《 教育规划纲要 》 )作出整体部署。
E N D
1、项目背景 汇报内容 2、现状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3、针对现状问题的解决办法 4、规划情况 5、近期实施规划 6、规划实施建议
2010年7月13至14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改革开放以来召开的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全党全社会对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作出整体部署。2010年7月13至14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改革开放以来召开的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全党全社会对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作出整体部署。 进入新世纪以来,益阳市在城市经济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城市人口及用地规模也持续快速增长,伴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增长,对教育设施的需求呈快速增长势头。但目前,中心城区义务教育用地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中心城区义务教育生均面积11.15m2,其中资阳区城区内小学生均面积只有7.88m2,而人民路小学生均面积仅2.36m2,汽车路小学生均面积3.5m2,赫山二完小生均面积仅4.8m2,离合格学校生均最低11.11m2有较大差距。同时,学位不够的现象也很突出,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学位缺4000个,不少学校缺少运动场地,超大班额现象较为普通,如:赫山二完小,平均班额76人。同时,教育设施布局不尽合理,高新区较大部分学生不能就近入学,教育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日益凸显。 《益阳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4—2020年)》已经颁布实施,对未来城市社会、经济及空间方面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上述相关规划,对我市未来十年教育设施进行总体的布局,益阳市教育局正式委托我院编制《益阳市中心城区教育布局和用地专项规划(2010-2020年)》。
(一) 现状概况 据现场踏勘及市教育局的统计资料,截止2010年,我市基础教育阶段建成招生的学校共有54所(其中小学36所,初中13所,高中5所),办学规模达到1050班,全市基础阶段共有在校生60161人,其中小学25448人,初中18090人,高中16623人,平均每校办学规模20班、平均每班学生数56人。 场地及设施规模方面:截止2010年,我市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共总用地约1.38平方公里、每校平均用地规模约2.55万m2。 专任教师方面:截止2010年,小学专任教师2038人,初中专任教师1016人,高中专任教师1181人,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数与学生数比例分别为1:12.5、1:17.8、1:14.1。 区域分布:据统计,资阳片区有各类学校11个,赫山片区有各类学校38个,东部新区有各类学校5个。
(二) 现状存在的问题 1、用地规模扩张迅速,教育设施网络布局不合理,客观上未形成全覆盖; 2、教育资源、财政投入差异化配置,学校使用效益难以达到最优; 3、土地储备及开发过程中,配套基础教育设施在区位、规模及时序上不配套; 4、部分学校用地规模小,改、扩建实施操作困难。
1、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2、政府承担教育义务; 3、保障基础教育设施发展用地; 4、科学确定学校建设标准; 5、推动学校办学结构调整。
(一) 规划布局的要求 ①规划原则 坚持满足需要,适应未来,实事求是,坚持标准,促进均衡的原则。学校在选址时应尽量远离主干路,靠近主干路的学校应采取一定的防噪音措施;开发用地规模在30亩以上的住宅区应配置幼儿园,开发用地在70亩以上、居民人数在4000以上的住宅区应配置小学,开发用地在150亩以上、居民人数在8000以上的住宅区应配置中学。 ③其它相关的布局要求 学校在选址时应尽量远离主干路,靠近主干路的学校应采取一定的防噪音措施。 小学的设置应避免学生上学穿越城市干道和铁路,不宜与商场、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及医院太平间等场所毗邻。 新建地区在用地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考虑小学与初中合并,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 初中、高中的运动场与邻近住宅有一定的间隔。 ②教育设施合理服务半径规划 根据学位需求,适当兼顾小学、初中合设学校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要求,从学生就近入学的角度出发,将小学的服务半径控制在1500米以内,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服务半径宜控制在1500-2000米范围内,初中服务半径在2000米以内。 普通高中应根据学位需求,从规模效益和资源优化利用的角度出发,结合高中阶段基本面向全市招生的特点,同时考虑相对经济的交通距离,高中阶段设施布局基本在资阳区、赫山区及东部新区核心区四个空间范围内平衡学位需求与设施供给。
(二) 规划布局指引 1、学前教育机构布局指引 至2020年,幼儿园达到120所,其中资阳区27所,赫山区79所,东部新区14所。 学前教育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按照办学要求和规范标准在新建小区用地规模达到30亩以上的,必须规划幼儿园。 2、中心城区中、小学校设施布局指引 现状保留及扩建小学30所,新增20所; 现状保留及扩建初中12所,新建5所; 现状保留及扩建高中5所。 ①资阳区布局指引 现状保留及扩建小学5所,分别为:益阳市实验小学、石码头小学、人民路小学、杨树小学、长春第一中心小学;新增6所分别为:马良小学、东门口小学、资阳小学、三益小学、长春小学及关濑小学;撤并小学2所,分别为汽车路小学和益阳市三中小学部。现状保留及扩建初中3所,分别为:益阳市六中初中部、长春镇中学、益阳市三中初;现状保留及扩建高中1所,为益阳市第六高级中学;
②赫山区布局指引 现状保留及扩建小学22所,分别为:桃花仑小学、益师附小南校区、益师附小北校区(原大渡口中学改建)、西流湾小学、志溪河小学、曙光小学、茶亭街小学、三里桥小学、赫山一完小、赫山二完小、秀峰路小学、赫山实验学校小学部、腰铺子学校、龙光桥学校、栗山学校、长坡岭学校、龙岭学校、沙河村学校、梓山苑小学、朝阳国际学校小学部、中山学校、猫村学校;新增11所,分别为:会龙山小学、云树路小学、怡园小学、高仑山小学、石头铺小学、佳宁娜小学、碧桂园小学、蓉园小学、茶园小学、立波学校小学部、春嘉小学;撤并小学4所,为金银山学校小学部、石桥完小、海棠小学、梓山村小学。现状保留及扩建初中8所,分别为:海棠中学、朝阳国际实验学校初中部、龙州中学、金银山学校、赫山中学、益阳艺术实验学校、龙光桥镇中学、赫山实验学校初中部等;新建3所,为迎宾中学、立波学校初中部、佳宁娜中学;撤并一所,为邓石桥中学;现状保留及扩建高中3所,分别为:益阳市十三中、箴言中学、益阳市一中等; ③东部新区布局指引 现状保留及扩建小学3所,分别为:逸夫小学、花亭子小学、金凤山学校;新增3所,分别为:虎形山小学、如舟小学、槐青小学;现状保留及扩建初中1所,为沧水铺镇中学;新建2所,分别为:杉木中学、槐青中学;现状保留及扩建高中1所,为益阳市第十六中学。
3、特殊学校布局指引 规划至2020年,扩建特殊学校1所,总规模30个班,在校学生450人,办成含聋哑、弱智、盲三类残疾儿童的综合型特殊教育学校。 4、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规划 依托电子工业学校、高级技工学校、益阳市卫生职业技术学校整合现有职业教育资源,建立职教中心,保留6所教育机构,民办职业技术学校通过整合,建成符合国家职业学校合格建设标准的职业技术学校,规划学位15000个。 5、高等学校布局规划 至2020年,高等学校为5所,即湖南城市学院、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益阳广播电视大学以及位于迎丰桥镇的益阳职业技术学院,总规模950个班,在校学生50000人。 6、继续教育规划 根据城市发展和需要,发展电大(教育学院)、城院和医专成教部、市委党校(社会主义学院)、市老年大学,改善和加强高校函授站建设,积极发展社区教育,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一批社区学校;依托益阳电大,创办益阳社区大学,逐步构建和完善国民教育终身教育体系。 7、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和综合实践基地规划 加快市、资阳区、赫山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建设,制定和完善城区图书馆、体育场(馆)、博物馆等公益场馆,文化体育设施,免费向中小学生开放的办法,在城郊结合部建成1-2个青少年实践基地。
(三) 规划学位规模 1.高等教育院校及中等职业学校学位已能满足规划要求,不做调整。 2、中小学规划学位规模 除现状学校外,在益阳市中心城区新建25所学校,提供学位35340个(其中资阳区8100个、赫山区19980个、东部新区核心区7260个) 对现状54所学校进行拆、迁、改、并调整后,使现状学校达到学校办学学位要求的标准,提供新增学位6299(其中资阳区2887个、赫山区2063个、东部新区核心区1349个)。 至2020年,益阳市中心城区学位数为103480人。规划中心城区部分高中生源被中心城区周边高中(如长沙、益阳市第十二中学、益阳市第十七中学、桃江一中等)吸引,因此,与规划12万人规模有差距。
表7-1:学校达标改造近期计划一览表(2010-2015年)表7-1:学校达标改造近期计划一览表(2010-2015年) (一) 新建学校计划 至2015年,除现状学校外,在益阳市中心城区新建10所学校,分别为:马良小学、东门口小学、会龙山小学、佳宁娜小学、高仑山小学、怡园小学、石头铺小学、如舟小学、迎宾中学、蒲塘中学;撤并6所,分别为石桥完小、海棠小学、梓山村小学、金银山学校小学部、益阳市三中小学部、邓石桥中学,改扩建22所,提供新增学位6299个(其中资阳区2887个、赫山区2063个、东部新区核心区1349个)(详见表7-1)。
表7-1:学校达标改造近期计划一览表(2010-2015年)表7-1:学校达标改造近期计划一览表(2010-2015年) (二) 现状学校达标改造计划 对现状54所学校进行达标改造以改善办学场地及设施条件,提高办学规模。提供新增学位10381个(其中资阳区2017个、赫山区7345个、东部新区核心区1019个) (三)2011——2012年建设计划 近两年益阳市中心城区实施建设计划为“三建四扩”,其中,资阳区为“一建两扩”,即新建马良小学,扩建益阳市第三中学、长春镇中学(将杨树学校合并至长春镇中学扩建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赫山区为“两建两扩”,即新建佳宁娜小学、高仑山小学;扩建海棠中学、梓山苑小学。
1、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保障教育设施发展用地;1、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保障教育设施发展用地; 2、树立人本理念,科学、合理确定学校布局和建设标准, 保证学生就近安全入学; 3、树立教育公平理念,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4、各级人民政府承担中心城区教育发展的义务; 5、明确和强化部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