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 likes | 712 Views
依托考纲 诊断学情 强化规范 有效突破. 西北工业大学附中 王宏哲 2014.2.23. 1. 3. 2014 年高考考纲略说. 2. 提高二轮备考效率的策略. 对复习示范课的意见. 近两年湖北卷的整体特点 以神变而形基本不变的方式张扬课标精神。 1. 突出语文的本质特征,注重语文基本能力的考查。 2. 选材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时代。 3. 重视积累,关注课本,重视对文化意蕴的考查,重 视对考生思维品质的考查。 4. 试卷结构基本稳定,落实了考纲 “ 渐进适度渗透新 课改课程理念 ” 的思想。
E N D
依托考纲 诊断学情 强化规范 有效突破 西北工业大学附中 王宏哲 2014.2.23
1 3 2014年高考考纲略说 2 提高二轮备考效率的策略 对复习示范课的意见
近两年湖北卷的整体特点 以神变而形基本不变的方式张扬课标精神。 1.突出语文的本质特征,注重语文基本能力的考查。 2.选材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时代。 3.重视积累,关注课本,重视对文化意蕴的考查,重 视对考生思维品质的考查。 4.试卷结构基本稳定,落实了考纲“渐进适度渗透新 课改课程理念”的思想。 5.全卷经多年调整已趋于成熟。现代文不设选考,避 免了考生的投机心态。
2014考纲最大变动点 1.“名著阅读”地位提升,将“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并提,二者不再像往年一样为隶属关系; 2.背诵篇目,去《鱼我所欲也》《使至塞上》、《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增《观沧海》、《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三篇,其余篇目保持不变; 3.将《孟子》列入今年高考范围,并增加了《谈美》一文作为备考内容,更加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更重视学生综合素质。
关于《孟子》的备考 1.思想的三个纲领 人禽之辨——人性论(人性向善。四端学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义利之别——价值论(后利而先义) 王霸之分——治道观(以民 为本,主张王道,反对霸道) 2.建议:研读《先秦诸子选读》关于《孟子》的28段,领略其思想。
1 3 2014年高考考纲略说 2 提高二轮备考效率的策略 对复习示范课的点评
一、提高二轮备考效率的基本思想 1.指导思想上做好两个“三”: 三个结合 ①专题训练和综合训练相结合。 ②基础知识巩固训练和思维能力提升相结合。 ③应考知能的训练和心理素质的培养相结合。 三个研究 ①研究“考试说明”。 ②研究高考题型的发展变化。 ③重点研究学情。变讲师为教练
2.主要做法建议 以《考试说明》上的题型示例为抓手。 ①重在知识积累的考点(字音、字形、文言实词、名篇名句、文学常识、名著)梳理课本知识,化整为零,分散识记,小题多练,以练代讲,练中积累。 ②重在思维能力的考点(病句、阅读鉴赏、语用、写作)细致诊断学情,分析学生答卷的不足及其成因,探讨修改、完善的依据和方法,以强化思维规范为手段来有效突破。
二、关于重在知识积累的考点的突破 1.字音、字形。湖北、江西卷特点鲜明: 一是回归教材 二是考查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落脚在基础上,体现了生活化和常态化的特点。
(2013湖北卷)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013湖北卷)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彷徨 愁怨 寂寥 静默 凄婉惆伥 B.顾盼 精捍 步履 稳健 风神潇洒 C.睿智 禀赋 崇高 品质 趋善避恶 D.辩难 商榷 典藉 满架 旁稽博采 建议: 1.梳理课本现代诗文中有生命力的词语的字音字形,化整为零,分批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记忆;并将这些字词打乱编成选择题,坚持练习。 2.多拓展辨析。 “辐射”,辨析相关的同音近音异形词语:幅员、幅度、辐条、一副对联、副作用、名不副实……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 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关于文言翻译的问题和对策 翻译的训练重在三点:一是根据上下文语境和古人的言说方式理解句子大意,二是准确选定翻译点,三是以直译为主、简明通顺地译出答案。
太子浸狎亡赖,猜间朝廷,纲频谏 不见听,遂乞骸骨。帝怒曰:“卿羞朕尚书邪?”李纲顿首曰:“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何久在尚书为?且臣事东宫,东宫又与臣忤,是以上印绶。” 语境:李纲和皇帝争吵 句子大意:李纲在辩说为什么不愿做尚书——皇帝、太子都不听他的劝告。 言说方式:用比喻说自已很难进言 翻译点:伐 持水内石 何……为
三、重思维能力的考点的提升 病句、阅读鉴赏、语用、写作 细致诊断学情,分析学生答卷的不足及其成因,探讨修改、完善的依据和方法,以强化思维规范为手段来有效突破。
(一)示例 湖北2013 21.下面是《雷雨》中的一段台词: 周朴园 (仁慈地,拿着周萍的手)你是我的长子,我不愿意当着人谈这件事。(停,喘一口气严厉地)我听说我在外边的时候,你这两年来在家里很不规矩。 周萍 (更惊恐)爸,没有的事,没有,没有。 周朴园 一个人敢做一件事就要当一件事。(甲句) 周萍(失色)爸! 上面画线的甲句,有的版本为:“一个人敢做,就要敢当。”(乙句)你认为哪句更好?请列出两条理由。要求:①理由充分、合理;②语言表达准确、简明。(4分)
主要问题: 1.审题不准,部分答案不是阐述选择的理由。 2.思维不规范,从哪些角度思考问题不明晰。3.概念不清,常识缺失。 4.分析宏观笼统。
思路指导 1.语气——句式特点(长句断句、常式句变式句)2.语义的重点(复现、字词的锤炼) 3.手法的运用(修辞手法) 4.言说者的表达目的、身份心态、性格特点
下面是鲁迅《阿Q正传》中一句话的原 稿与修改稿,请简析修改后产生的表 达效果。(5分) 原稿:天色将黑,他睡眼蒙眬地在酒店门前出现了,他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钱,在柜上一扔说,“现钱!打酒来!” 修改稿:天色将黑,他睡眼蒙眬地在酒店门前出现了,他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在柜上一扔说,“现钱!打酒来!” 名词:抽象——具体,视觉形象 语境搭配 文体特点(小说——人物形象)
动词:动词的最突出特点就是“活”。 一切诗文,总须字立纸上,不可字卧纸上。人活则立,人死则卧,用笔亦然。 ---袁枚 搭配合乎情理 动作准确、人物心态 形象鲜明
(二)现代文阅读1.论述类阅读 失分原因:①缺少整体把握文章思想观点的意识; ②感知比照重点的能力不强。 对策:①强化训练规范的阅读思路:初读勾画观点句,再读整体把握观点和思路。时间:7分钟—5分钟 ②讲清命题思路。从逻辑关系(偷换概念、以偏概全、因果不当、论据和论点不相契合、混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等)和句间语法关系的角度讲析,让学生建立相关的分析差异的思维规范。 ③训练只用高考真题,课标卷2007—2013八套,湖北卷近年真题,全国大纲卷真题。
2013湖北《乡土本色》 观点:中国传统社会是乡土性的 特点:①土地对人的束缚造成孤立隔膜不以 个人为单位,而以村落为单位。 ②乡土社会属于熟人社会、礼俗社会。 ③熟悉社会中自由的特点:从俗即从 心,从习中得到。 ④乡土社会信用的特点:从熟悉得到信 任,法律无从发生。 ⑤乡土社会中获得的认识的特征:个别 性,非普遍原则。
6. 选项 B.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 流动性,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彼此的孤立与隔膜,所以才有三家村式的微型村落的存在。 对应原文: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 错误:①表因分句不合作者观点 ②强加因果
6 选项 D.无论是生活的环境还是所接 触的人物,对乡民而言都是生而与俱,再熟悉不过的,于是他们选择固守乡土,终老于斯。 对应原文: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错误:被动关系误为主动关系
选项:《老子》有“以德报怨”之说,所 以“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 报德。’”一句应该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并且是对《老子》的批评。 对应原文:《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朱熹指出:“或人所称今见《老子》书。”因此这一条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而且是对《老子》的批评。 错误:因果关系不对应
明:关联词语 强加因果 暗:语义 因果倒置 因果不当 主次原因分析不当 (一般原因误做根本原因) 因与果不对应
2.文学类(实用类)阅读 (1)分析学情,有针对性地强化思维规范
①答题前整体把握文章的思路和思想内容。 2013江西卷
②训练精读语段的能力 (2013湖北)17.为什么在法国经受普鲁士入侵时, 罗曼•罗兰却醉心于 “敌人”(德国)的音乐艺术?请结合原文第②段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①他是一个音乐的天才,在幼年音乐便是他的生命。②他妈妈教他琴,在谐音的波动中他的童心便发现了不可言喻的快乐。③莫扎特与贝多芬是他最早发现的英雄。④所以在法国经受普鲁士入侵而产生最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时候,这位年轻的圣人正在“敌人”的作品中尝味最高的艺术。⑤他的自传里写着:“我们家里有好多旧的德国音乐书。德国?我懂得那个词的意义?在我们这一带我相信从没有人见过德国人。我翻着那一堆旧书,爬在琴上拼出一个个的音符,这些流动的乐音灌溉着我的童心。||莫扎特与贝多芬的快乐与苦痛,想望的幻梦,渐渐的变成了我的肉的肉,我的骨的骨。我是它们,它们是我。要没有它们我怎过得了我的日子?我小时生病危殆的时候,莫扎特的一个调子就像爱人似的贴近我的枕衾看着我。长大的时候,每回逢着怀疑与懊丧,贝多芬的音乐又在我的心里拨旺了永久生命的火星。”
③建立回答各种题目的思维规范。 例1、理解词句含义思维路径:理解句中 的代词的指代意义,理解句中的喻词的含意,理解句中的因果要素,寻找照应关系,理解修辞意义。 例2、关于探究题目 答题要诀——答案的论述性,小议论文。 ①根据题目确立清晰的观点,或一个总观点,或若干分论点; ②分点阐述理由,结合文本分析论述; ③内外结合:观点是自己的,但由文本的主体内容生发出来;论据在文中。
3.诗歌鉴赏 (1)考点:形象、语言、手法、情感 (2)主要问题及对策
(3)备考关键:①强化读懂诗歌的规范思路 生查子 独游西岩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①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②,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 ①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②生:语助词、无义。 思维规范:形象—情感—关照描写形象的用意
有人评价这首词物与我、景与情“融溶亲密”,请结合词意具体分析。(6分)有人评价这首词物与我、景与情“融溶亲密”,请结合词意具体分析。(6分)
有人评价这首词物与我、景与情“融溶 亲密”,请结合词意具体分析。(6分) ①物与我紧密相融。青山傲岸,却因岁暮天寒“劝我溪边住”,对我深切关怀;明月高洁却夜夜到青溪陪我并“听读《离骚》”,更是视“我”如知己,词中的青山、明月都是人格化的自我,而我亦如青山傲岸、明月高洁,物我之间亲密融洽。(3分) ②情与景相交融。岁暮天寒,素月清辉与澄澈的溪水相映,画面凄清幽独,这意境与独游西岩的词人孤寂、忧愤的内心情感融合无间。(3分) 答案要点化,要点程式化,程式术语化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 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 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 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萦纡:旋绕曲折。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怀念青史留名的成功者——表达对古人的敬仰渴慕之情,自己希图建功立业的宏愿或落魄不羁的悲伤怀念青史留名的成功者——表达对古人的敬仰渴慕之情,自己希图建功立业的宏愿或落魄不羁的悲伤 怀人 咏史诗 怀念人生失意者——表达怀才不遇人生迟暮的伤感之情 怀事(相关古迹) 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 怀古伤今,文人的忧患意识
江城子 苏轼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2)构建答题模型 题型一:赏析意象的表达作用。 思路:①与其他意象的关系 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③ 抒情方面的作用 题型二:赏析某句、某联、某阕的精妙。 思路:①赏析写景 写什么——形声色态, 角度——观察角度、视听结合, 手法——修辞、动静、点面、明暗 ②关键词眼的炼字 ③意境——情感 题型三:描绘了怎样的意境、画面? 思路:时间、地点、景物特征(氛围)
四、关于作文的提升 1.把握省卷近年作文题的最突出特色。 2. 让学生熟知考场高分作文的共性。 ①题目夺人眼球。 ②思路明晰。 ③内容丰富充实。 ④思维逻辑水平高。说理透彻,有智性,思辨性强。
3.提升要害——对症下药 ①审题立意不准 ②思路不明晰 ③内容不够充实丰富 ④作文缺少特色
①历史——现实——未来(并列) ②人生追求—精神气质—行事方式(因果) ③个人——国家(群体)——人类(层进) ④提出问题——出示表征——揭示本质 ——探索解决之途; 入世为方,出世为圆; 方圆之用 善莫大焉 痴心为方,明哲为圆; 激进为方,渐进为圆。
家国、天下情怀 生命、精神意识 小我的情绪、生活 绿 叶 对 根 的 情 意 孩子——父母 学子——学校 游子——故土 个体 国家社会的一员——民族文化、精神 人类人类——自然
积极的心态,可以帮助我们战胜苦难。(论点句)南非民族斗士曼德拉因领导黑人反抗白人的种族隔离政策入狱。27年后他获释时说:“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材料句)战胜苦难之所以不易,是因为苦难带来的悲痛与怨恨在人们心中植根得太顽固,以致人们在面对自己的内心时就已不堪重负。可以说,苦难衍生出的消极情绪比苦难本身更难战胜。而曼德拉积极的心态却像黑暗中温暖的渔火,照亮了一切萎靡和颓废,让他释怀了长达27年的折磨,并得以重拾信心,坦然接受苦难的砥砺。(分析句)积极的心态,可以让人们在与苦难的对峙中,收获对命运强大的包容力。(结论句) 积极的心态,可以帮助我们战胜苦难。(论点句)南非民族斗士曼德拉因领导黑人反抗白人的种族隔离政策入狱。27年后他获释时说:“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材料句)战胜苦难之所以不易,是因为苦难带来的悲痛与怨恨在人们心中植根得太顽固,以致人们在面对自己的内心时就已不堪重负。可以说,苦难衍生出的消极情绪比苦难本身更难战胜。而曼德拉积极的心态却像黑暗中温暖的渔火,照亮了一切萎靡和颓废,让他释怀了长达27年的折磨,并得以重拾信心,坦然接受苦难的砥砺。(分析句)积极的心态,可以让人们在与苦难的对峙中,收获对命运强大的包容力。(结论句) 限时训练写思路清晰的语段
对策1:老师有选择地补充材料。 对策2:选读一两本书如《先生》《天纵圣贤》,既获取材料又吸纳思想。 内容不够充实丰富 对策3:将调动作为一种“常态”,学会调动,做到一料多用。
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 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 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苏联的国歌,产生了尼赫鲁自传。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而雷赛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伊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辞。 有人说:年纪太小,不能创造,见着幼年研究生之名而哈哈大笑。但是当你把莫扎特、爱迪生,及冲破父亲数学层层封锁之帕斯卡尔的幼年研究生活翻给他看,他又只好哑口无言。 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但是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不识字的慧能,传了黄梅的教义。慧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呀!可见无能也是借口。
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 死而已,不能创造。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特,毕竟写了《安魂曲》。绝望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由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这只是一半真理,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要有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古语说:穷则变,变则通。要有智慧才知道怎样变得通,要有大无畏之精神及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变得过来。 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邵逸夫 ★他是能者,叱咤电影界大半个世纪,在借鉴中求发展、创新,千余部影片无人比肩; ★他是智者,创业、聚财展示了才智,散财、捐助获得了乐趣;培育了一大批顶尖巨星,在合作中实现了多赢; ★他是仁者,三万座“逸夫楼”,一种仁爱慈悲的情怀!“仁者寿”,107岁应证了古训。 ★慈善精神,人文力量。逸夫楼的一砖一瓦抹去了地域、贫富、年龄的界限,逸夫楼就是架在人们心中的逸夫桥,他馈赠的不只是金钱、善心,更是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