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 likes | 968 Views
第十二章 碳水化合物 . ( 原第十九章 ). 12.1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 . 第 12 章 目 录. 12.2 单 糖. 12.3 二 糖. ( 自学 ). 12.4 多 糖. 第十九章 碳水化合物 . 12.1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 . 碳水化合物又称为糖类。 如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等。 碳水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 碳水化合物 ” 一词的由来 —— 分子式符合 C x (H 2 O) y 。 “ 碳水化合物 ” 的含义 —— 多羟基醛酮或能水解成多羟基醛酮的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
E N D
第十二章 碳水化合物 (原第十九章) 12.1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 第12章 目 录 12.2 单 糖 12.3 二 糖 (自学) 12.4 多 糖
第十九章 碳水化合物 12.1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 碳水化合物又称为糖类。 如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等。 碳水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碳水化合物”一词的由来——分子式符合Cx(H2O)y。 “碳水化合物”的含义——多羟基醛酮或能水解成多羟基醛酮的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 根据分子大小,碳水化合物可分三类: ① 单糖: 本身为多羟基醛酮,不能水解为更简单的糖。 如葡萄糖、果糖等。 大多数有甜味;一般是结晶固体;能溶于水,。 ② 低聚糖: 能水解为2-10个单糖的碳水化合物。 如麦芽糖、蔗糖等。 有甜味;能形成晶体;可溶于水。 ③ 多糖: 能水解生成10个以上单糖的碳水化合物(一般天然多糖能水解生成100-300个单糖)。 如淀粉、纤维素等。 没有甜味;不能形成晶体(无定形固体);难溶于水。
第十二章 碳水化合物 12.2 单糖 12.2.1 单糖的构型和标记 12.2.2 单糖的氧环式结构 12.2.3 单糖的构象 12.2.4 单糖的化学性质 12.2.5 脱氧糖 12.2.6 氨基糖
12.2 单糖 12.2 单糖 根据分子中所含碳的个数,单糖可分为己糖、戊糖等。 分子中含醛基的糖称为醛糖,含有酮基的糖称为酮糖。例: 写糖的结构时,碳链竖置,羰基朝上,编号从靠近羰基一端开始。
第十二章 碳水化合物 葡萄糖是一种己醛糖: (2R,3S,4R,5R)-2,3,4,5,6-五羟基己醛 或 D-(+)-葡萄糖
12.2 单糖 果糖是一种己酮糖: (3S,4R,5R)-1,3,4,5,6-五羟基-2-己酮 或 D-(-)-果糖
第十二章 碳水化合物 12.2.1 单糖的构型和标记 单糖构型的确定是以甘油醛为标准的。 即单糖分子中 距离羰基最远的手性碳原子与D-(+)-甘油醛的手性碳原子构型相同时,称为D型;反之,称为L型。 下面是D-醛糖的构型和名称:
构型D/L与旋光方向(+)/(-)没有固定的关系: 自然界中存在的糖通常是D-型的。 例如:葡萄糖和果糖都是D-型的。 第十二章 碳水化合物
12.2.2 单糖的氧环式结构 12.2.2 单糖的氧环式结构 实验事实: ①葡萄糖有两种晶体: 两种晶体溶于水后,比旋光度([α] D20)都将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最后逐渐变成[α]D20=52.5°,发生所谓“变旋现象”。 变旋现象——随时间的变化,物质的比旋光度逐渐地增大或减小,最后达到恒定值的现象。
第十二章 碳水化合物 ② 五甲基葡萄糖的水解 以上两种实验现象无法用开链式得到解释。
12.2.2 单糖的氧环式结构 人们从下述反应中得到启发: 葡萄糖中醛基碳的γ-或δ-位上也有羟基,也可以五元或六元环状半缩醛形式存在:
12.2.2 单糖的氧环式结构 环的生成使原来的羰基碳变成了*C(苷原子),生成的糖分子根据5-位碳上羟甲基与苷羟基(半缩醛/酮羟基)相对位置的不同,存在两种构型不同的氧环式结构: α-D-(+)-葡萄糖:苷羟基与C5上的-CH2OH位于异侧 (第一种结晶); β-D-(+)-葡萄糖:苷羟基与C5上的-CH2OH位于同侧 (第二种结晶)。 α-D-(+)-葡萄糖与β-D-(+)-葡萄糖互为差向异构体或异头物。
第十二章 碳水化合物 葡萄糖的环状半缩醛结构可以解释变旋现象:
12.2.2 单糖的氧环式结构 环状半缩醛结构还可解释实验事实②: 由于葡萄糖的环状半缩醛结构含有吡喃环( )结构,所以葡萄糖的六元氧环式结构的全称为: α-D-(+)-吡喃葡萄糖 β-D-(+)-吡喃葡萄糖
第十二章 碳水化合物 在水溶液中,果糖主要以五元氧环式存在:
12.2.3 单糖的构象 12.2.3 单糖的构象 x-射线研究表明,氧环式葡萄糖通常采取最稳定的椅式构象: 问题:上述两种椅式构象能否翻转,进行a-、e-键互换形成另一种椅式构象?
第十二章 碳水化合物 答案:不能!因为翻转后,a-键取代多,不稳定。
12.2.4 单糖的化学性质 12.2.4 单糖的化学性质 (1) 氧化 (2) 还原 (3) 脎的生成 (4) 苷的生成
第十二章 碳水化合物 12.2.4 单糖的化学性质 (1) 氧化 A.溴水氧化和硝酸氧化 单糖具有还原性,多种氧化剂如溴水、硝酸、Fehling or Tollen’s试剂等,都能将单糖氧化。
12.2.4 单糖的化学性质 问题: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葡萄糖和果糖?
根据糖二酸是否具有旋光性,可判断原来糖的手性中心是否对称排列。例:根据糖二酸是否具有旋光性,可判断原来糖的手性中心是否对称排列。例: 第十二章 碳水化合物
12.2.4 单糖的化学性质 B.Fehling or Tollen’s氧化 醛糖和酮糖都能与Fehling or Tollen’s反应! 单糖与Fehling or Tollen’s的反应可用来区别还原糖和非还原糖。 定义: 还原糖——能与Fehling or Tollen’s发生反应的糖。
第十二章 碳水化合物 酮糖能与Fehling or Tollen’s反应的原因——差向异构化 在 OH-催化下,糖发生两次烯醇式重排:
12.2.4 单糖的化学性质 C.高碘酸氧化 糖分子中含有邻二醇结构片断,因而能与高碘酸反应,发生碳-碳键断裂,每断一个碳-碳键消耗1分子高碘酸。 例如: 这种反应是定量进行的,可用于糖的结构研究中。
第十二章 碳水化合物 (2) 还原 单糖可被还原成糖醇。例:
12.2.4 单糖的化学性质 (3) 脎的生成 脎是不溶于水的亮黄色晶体,有一定的熔点。不同的糖脎,其晶形、熔点也不相同。一般地,不同的糖形成的糖脎亦不同,可通过显微镜观察脎的晶形来鉴别糖。
第十二章 碳水化合物 注意:葡萄糖、果糖、甘露糖所生成的糖脎完全相同!Why? 虽然这三种糖所形成的糖脎完全相同,但成脎速度不同,仍可将它们区分。 例如:果糖成脎快于葡萄糖。
12.2.4 单糖的化学性质 (4) 苷的生成 苷——糖分子中,苷羟基上的氢原子被其他基团取代后所形成的衍生物。 例:甲基葡萄糖苷的生成:
糖酐具有缩醛结构,相对比较稳定。α-糖苷和β-糖苷在水溶液中不能通过开链式相互转变(糖苷的生成尤如将关着的门上锁,再打开时需钥匙酸)。糖酐具有缩醛结构,相对比较稳定。α-糖苷和β-糖苷在水溶液中不能通过开链式相互转变(糖苷的生成尤如将关着的门上锁,再打开时需钥匙酸)。 糖苷具有一系列典型的缩醛性质:不易被氧化,不易被还原,不与苯肼作用(无羰基),不与Fehling or Tollen’s作用(无还原性),对碱稳定,但对稀酸不稳定。 糖苷在稀酸的作用下生成原来的糖和苷元(甲醇),在某些酶的作用下,糖苷也可发生水解反应。 第十二章 碳水化合物
19.2 单糖 12.2.5 脱氧糖 单糖分子中的羟基脱去氧原子后的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称为脱氧糖。例如:
第十九章 碳水化合物 12.2.6 氨基糖 糖分子中除苷羟基以外的羟基被氨基取代后的化合物,称为氨基糖。例如: 壳聚糖经化学改性后是重要的造纸助留助滤剂。
第十二章 碳水化合物 12.3 二糖 12.3.1 蔗糖 (1) 蔗糖的结构 (2) 蔗糖的性质 12.3.2 麦芽糖 12.3.3 纤维二糖
第十二章 碳水化合物 12.3 二糖 12.3.1 蔗糖 蔗糖即白糖。甘蔗中含蔗糖16~20%,甜菜中含蔗糖12~15%。蔗糖是无色结晶,m.p 180℃,易溶于水,比葡萄糖甜,但不如果糖甜。 世界上每年从甘蔗或甜菜中榨取五千万吨以上的蔗糖。蔗糖是工业生产数量最大的天然有机化合物。 (1) 蔗糖的结构 蔗糖水解后得到一分子D-葡萄糖和一分子D-果糖,所以,它是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分子间失水而成的:
12.3 二糖 蔗糖分子中无游离的醛基、苷羟基,既是α-葡萄糖苷,又是β-果糖苷。
第十二章 碳水化合物 (2) 蔗糖的性质 A.蔗糖是非还原糖 蔗糖分子中无游离醛基、羰基、苷羟基,没有变旋现象,因而不能与Fehling’s or Tollen’s反应,是非还原糖。
12.3 二糖 B.水解 蔗糖既能被麦芽糖酶水解,又能被转化糖酶水解。 麦芽糖酶——专门水解α-葡萄糖苷; 转化糖酶——专门水解β-果糖苷。 转化反应——蔗糖的水解反应。 转化糖——蔗糖水解生成的葡萄糖和果糖的混合物。
第十二章 碳水化合物 C.酯化
12.3 二糖 12.3.2 麦芽糖 麦芽糖是由淀粉在麦芽糖酶作用下部分水解而得到。麦芽糖也是白色晶体,m.p 160-165℃,有甜味,但不如葡萄糖甜。 麦芽糖分子式为C12H22O11,用无机酸或麦芽糖酶水解,只能得到葡萄糖,说明麦芽糖是由两分子葡萄糖失水而成: 4-O-(α-D-吡喃葡萄糖基)-β-D-吡喃葡萄糖苷
麦芽糖分子中有苷羟基,有开链式与氧环式间的相互转换。麦芽糖分子中有苷羟基,有开链式与氧环式间的相互转换。 所以麦芽糖是还原糖,能与Fehling’s or Tollen’s反应,能成脎,有变旋现象,并能使溴水褪色。 结论:麦芽糖是由两分子葡萄糖通过α-1,4-糖苷键相连而成。 第十二章 碳水化合物
12.3 二糖 12.3.3 纤维二糖 纤维二糖由纤维素(如棉花)部分水解得到,它是一种白色晶体,m.p 225℃,可溶于水,有旋光性。 像麦芽糖一样,纤维二糖完全水解后,只能得到两分子葡萄糖。但纤维二糖不能被麦芽糖酶水解,只能被无机酸或专门水解β-糖苷键的苦杏仁酶水解,所以纤维二糖是由β-1,4-糖苷键将两分子葡萄糖相连而成: 由于纤维二糖分子内有苷羟基,所以它是还原糖,与麦芽糖性质相似,具有一般单糖的的性质
第十二章 碳水化合物 (自学) 12.4 多糖 12.4.1 淀粉 (1) 直链淀粉 (2) 支链淀粉 (3) 淀粉的改性 (4) 环糊精 12.4.2 纤维素 (1) 纤维素的结构 (2) 纤维素的性质及应用
12.4 多糖 (自学) 12.4 多糖 多糖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高聚物,是由几百个~几千个单糖通过糖苷键相连而成的。最重要的多糖是淀粉和纤维素。 12.4.1 淀粉 淀粉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及种子中,大米中约含淀粉62~82%、小麦57~72%、土豆12 ~ 14%、玉米65~72%。 淀粉的水解过程可经过下列几步: 所以,淀粉可看作是葡萄糖的聚合物,亦可看作是麦芽糖的聚合物,其中的糖苷键为α-型。 淀粉分为直链淀粉(10 ~ 20)%和支链淀粉(80 ~ 90%)。
12.4 多糖 (自学) (1) 直链淀粉 直链淀粉由1000个以上的D-吡喃葡萄糖结构单位通过α-1,4-糖苷键相连而成,分子量约为15万~60万。
12.4 多糖 (自学) 直链淀粉的分子通常是卷曲成螺旋形,这种紧密规程的线圈式结构不利于水分子的接近,因此不溶于冷水。 直链淀粉的螺旋通道适合插入碘分子,并通过Van der Waals力吸引在一起,形成深蓝色淀粉-碘络合物,所以直链淀粉遇碘显蓝色。
12.4 多糖 (自学) (2) 支链淀粉 支链淀粉的分子量为100万~600万,约含6200~37000个葡萄糖单位,它与直链淀粉的不同之处在于有许多支链,其中的葡萄糖单位除了以α-1,4-糖苷键相连外,还有的以α-1,6-糖苷键相连。大约每隔20~25个葡萄糖单位就会出现一个α-1,6-糖苷键相连的分支:
12.4 多糖 (自学)
12.4 多糖 (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