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0 likes | 998 Views
旗帜 · 方向 · 道路 --十七报告解读. 报告人: 德州学院 范晓丽 E-mail:dzxy-fxl@163.com. 引子. 关键阶段(关键时期、关键问题) 重大成果(大会、报告、党章、新的一届中央委员会) 主题--基本精神 贡献--七个深刻领会(理论、实践). 引子. 中国向何处去? 中国发展会对世界走向产生何种影响?. 举世瞩目的中共十七大. 引子. 胡锦涛在报告中指出:“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是中央对十七大的评价 ( 从内容、过程、意义三方面 ) 关键时期、关键问题 。
E N D
旗帜·方向·道路--十七报告解读 报告人: 德州学院 范晓丽 E-mail:dzxy-fxl@163.com
引子 • 关键阶段(关键时期、关键问题) • 重大成果(大会、报告、党章、新的一届中央委员会) • 主题--基本精神 • 贡献--七个深刻领会(理论、实践)
引子 • 中国向何处去? • 中国发展会对世界走向产生何种影响? • 举世瞩目的中共十七大
引子 • 胡锦涛在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 是中央对十七大的评价(从内容、过程、意义三方面) • 关键时期、关键问题。 • 今后五年、更长时期决定改革发展命运的大思路。
关键时期 引子 •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 • 是对党情、国情、世情的认识。
国际环境―大转折 引子 • 上个世纪80末90初是转折点: • 苏东巨变,经济全球化(两重性 )、政治多极化(两极:美国、苏联;毛泽东的战略一条线,相对压力小,但苏东之后变了),高科技迅猛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单一军事到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国防)。
引子 • 各国都在抢占历史性机遇,占据有力位置。 • 美国:奥斯曼、土耳其、美国第三大帝国。欧盟加起来是美国的零头。 • 印度90年代开始改革开放,年增长率6%,但质量高。 • ARIC
大变革、大调整 • 中国:93年之前石油出口国。 • 3亿吨/年,路径马六甲海峡,有美国人,战略石油储备,120天美国,但中国只有几天。 • 5月3日宣布,在渤海湾滩海地区发现储量规模达10亿吨的大油田——冀东南堡油田。 只能开采一半,只能满足两年。 • 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时代的潮流
2006年我国对石油的进口依赖度已达到42%,预计到2020年这一比例将增长至60%。2006年我国对石油的进口依赖度已达到42%,预计到2020年这一比例将增长至60%。 • 严陆光院士:能源需求仍将快速增长,保障石油供应将是未来能源安全的突出问题,我国石油消耗量到2050年将超过8亿吨,而国内产量由于资源和生产能力的限制,将稳定在年产2亿吨左右,进口依赖程度将达75%。
国内形势-当今中国大变革 引子 • 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在关键时期。 • 经济成分、组织方式、就业形式、利益分配,日益多元化。 • 以89年政治分波为界,从温饱型向小康型社会过度,这是分析十七大的立足点。 • 2000年实现小康。温饱社会的发展,发展目标-填饱肚子;要求-蛋糕做大;途径――经济建设为中心。过度:目标-提高人的生活质量;要求-蛋糕要做好、分好;途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方位可持续发展。
关键问题 引子 • 两个问题: • --走什么路? • ――路怎么走?
重大成果 引子 通过了胡锦涛同志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通过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 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党的十七大的主题(基本精神) 引子 主题 •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引子 高举旗帜、继往开来、求真务实 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奋进的大会。
胡锦涛同志的报告 引子 鲜明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的重大问题。
胡锦涛同志的报告 回顾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的新进展,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根本要求,明确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对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
历史性贡献 引子 • 1.要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的主题,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 2.要深刻领会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更加自觉地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 3.要深刻领会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引子 历史性贡献 • 4.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 5.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 6.要深刻领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部署,努力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 7.要深刻领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十六大以来不平凡的五年 •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 •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 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 • 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 • 社会建设全面展开。 • 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 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进一步加强。 • 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 •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 。 • --十个方面
经济增长:2006年GDP达到近21万亿元人民币(209407亿元),比2005年增长10.7%,人均GDP2043(已超2000美元。)经济增长:2006年GDP达到近21万亿元人民币(209407亿元),比2005年增长10.7%,人均GDP2043(已超2000美元。) • 2005年9.9%;2006年10.7%;2007年预计11.1% • 2003-2006年,全国城镇住宅年均竣工面积超过6亿平方米。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从23.6平方米增加到27平方米
新的目标比原来更高了,比“十一五”规划更进了一步。新的目标比原来更高了,比“十一五”规划更进了一步。 • 国家统计局,2000年中国人均GDP为7078元,按当年汇率折算约为856美元。2020年实现翻两番,人均GDP应达到3500美元左右。“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 2007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1.5%。 • (德州:力争五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全市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十三届二次会议审议
总体评价 • 这五年,是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和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是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显著提高的五年,是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更加紧密的五年。 • (2006年城镇居民住房成套率达到80%以上 ,全国已有586个城市建立廉租住房制度;2003年到2006年,年平均新增城镇就业人员近1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控制在4.3%以内)
分四部分解读 • 高举一面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 贯穿一个灵魂-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主题); • 把握一个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四位一体); • 牢记一个理念――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 我们不是简单重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重要的是,我们找到了怎样以这面旗帜为引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战略思路。 • 党的十七大在理论上的最大亮点就是提出了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这面旗帜就是我们要永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体系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连续5年超过10%,2006年经济总量达到2.6452万亿美元,跃升至世界第四位,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76万亿美元,跃升至世界第三位;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全面提高,经济社会结构快速转型,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社会政治大局保持稳定,以独具特色的成功发展模式,创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奇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 有三种,即美国模式、德国模式和日本模式。美国模式就是所谓的“盎格鲁―撒克逊模式”(“股东资本主义”)。德国模式也叫“莱茵模式”或“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创造高利润、利益分配平衡和较高的收入水平(西欧的多数国家) • 日本模式侧重企业的利益,最大限度的市场份额和多的利润 • “中国模式”—渐进式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 美国高盛公司高级顾问、清华大学兼职教授乔舒亚·库珀·雷默发表的“北京共识” • 印俄借鉴“中国模式”(拉美:增长30年;1980年到2002年的22年间,贫困人口从1.35亿增至2.14亿,东亚模式的局限) • 1978年时,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到1%,现在已经达到了4%。 • 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中国模式” • 实质上就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社会现代化的一种战略选择,它是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整套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发展战略和治理模式。 •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就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实际上就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战略选择。
三个要永远铭记 • 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 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 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发展并成功推向二十一世纪的。
中国是“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低收入国家” •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 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 • 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动力 • 科学发展、和谐社会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充分肯定改革开放 • “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 --十七大报告
改革开放 •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 性质(新的伟大革命)、目的、作用、宝贵经验(十个结合)作了新概括,有了新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儒家社会主义共和国”? • 中华文明的主干是儒家为主来包容道家佛教和其他文化因素;“人民共和国” 的意思表明共和国不是资本的共和国,而是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者为主体的全体人民的共和国,这是社会主义的共和国,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实质就是“儒家社会主义共和国”。 • --甘阳,“新左派”、新儒家代表,任职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
“民主社会主义”? • 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是对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思想理论界如谢涛为代表的“民主社会主义派”关于中国今后“走什么样的道路”的争论的回应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政治上,是一党还是多党。 • 《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一文,是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谢涛于2007年春天发表于《炎黄春秋》杂志上的一篇文章。
所谓的“改革反思派” • 20多年来一些反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左”派,实际上是“反对改革派”。 • 全面否定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思潮的另一个特点是,老“左”派、新左”派大联合,是“左”派与海外右派大联合。 • 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中提出了“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的著名论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在历史回顾中说明了为什么要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82年十二大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后五次代表大会都有这一主题,30年来党没有忘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既是理论主题也是实践主题。
与特色道路配套的五条具体道路 •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 “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旗帜、道路、体系 • 我国自身历史经验和国内外历史经验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解决中国的现代化问题,才能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
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用历史感悟未来。 • 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历程。
第二部分:科学发展观 • 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 背景(八个方面)、历史地位、精神内涵、根本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是一份新的发展宣言书 • 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发展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作了更为集中和明确的阐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主题得以延伸,发展内容得到丰富,发展层次和水平得到提升,发展的落脚点和发展成果的主体归属得到具体体现。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要求、方法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 推动科学发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社会和谐 • 公平正义-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
科学发展观的“新”发展 • 时代背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 当前处在发展机遇期和矛盾挑战期,机遇、矛盾、挑战前所未有,抓住机遇,以科学的态度谋发展 。 • 2003年中国GDP 11万亿人民币,占全球GDP3%,却耗用了全球30%钢材,40%水泥,30%煤炭,13%电力,堪称浪费下的奇迹。
发展内容和领域的新开拓 • 从“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基础上增加“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 信息化--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
生态文明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 • 这是我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理念的重要体现。 • 生态文明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它体现了人们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
发展层次和水平的新提升 •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 从根本上解决“分配不公”的问题 • 生产要素、生产资料的分配---最本质、最重要的分配 • (劳动、资本、管理、技术和信息 )
中等收入 • 从目前我国的收入分配格局来看,中等收入者约为15%-20%,这几年以年均增加3个百分点的速度稳步上升: • 我国目前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未来13年实现中等收入者比重超过50%的目标还很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