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道路勘测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 冯晓新. 第五章.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道桥系. 行车道宽度 —— 公路. 单车道宽度: 包括 汽车轮胎间距 和 富余宽度。 b 1 =c+2y c: 轮胎间距; y: 富余距离。. 双车道宽度: 对向行驶时 两车厢自身的宽度 以及 中间的安全间隙 、 汽车轮胎至两侧行车道边缘的安全宽度。 ω 单 = ( a+c ) /2+x+y ω= a+c+2x+2y. 2014/11/5. 2014/11/5. 有中央分隔带的单侧行车道宽度: 分隔带;行车道;路缘带;富余距离;路肩;车辆间的空隙。

dustin-moon
Download Presentation

道路勘测设计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道路勘测设计 冯晓新 第五章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道桥系

  2. 行车道宽度——公路 单车道宽度: 包括汽车轮胎间距和富余宽度。 b1=c+2y c:轮胎间距; y:富余距离。 双车道宽度: 对向行驶时两车厢自身的宽度以及中间的安全间隙、汽车轮胎至两侧行车道边缘的安全宽度。 ω单=(a+c)/2+x+y ω= a+c+2x+2y 2014/11/5

  3. 2014/11/5

  4. 有中央分隔带的单侧行车道宽度: 分隔带;行车道;路缘带;富余距离;路肩;车辆间的空隙。 式中:S——后轮外边缘与车道外侧之间的安全距离; D——两汽车后轮外边缘之间的安全距离; M——后轮外边缘与行车道内侧之间的安全间隙; a1,a2——汽车后轮外边缘间距,普通车取1.6m, 大型车2.30m. 2014/11/5

  5. 以上是理论车道宽度,我国《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中规定各级公路行车道宽度如表5-1。 注:(1).设计速度为20km/h且为单车道时,车道宽度应采用3.50m。 (2)高速公路为八车道时,内侧车道宽度可采用3.50m。 计算行车速度V=120 km/h时,每条车道的宽度均采用3.75m;当V=100 km/h,且交通量大和大型车混入率高时,内侧车道应为3.75m,外侧车道可采用3.75m或3.5m。 2014/11/5

  6. 行车道宽度——城市道路 2014/11/5

  7. 城市道路机动车宽度见表:5-2; 各种非机动车道特性及一条车道宽度表:5-3 2014/11/5

  8. 曲线加宽 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各轮迹半径不同,其中以后内轮轨迹半径最小,且偏向曲线内侧,故曲线内侧应增路面宽度,以确保曲线上行车的顺适与安全。 平曲线加宽的原因: (1)汽车在曲线上行驶,前后轮轨迹不重合,占路面宽度大。 (2)由于横向力影响,汽车出现横向摆动。 1 单车道 2 多车道 2014/11/5

  9. 半挂车 2014/11/5

  10. 加宽的有关规定 • 平曲线加宽要求: R<=250M时,在曲线内侧加宽 • 路面加宽后,路基也应相应加宽。 • 四级公路路基采用6.5m以上宽度时,当路面加宽后剩余的路肩宽度不小于0.5m时,则路基可不予加宽;小于0.5m时,则应加宽路基以保证路肩宽度不小于0.5m。 • 分道行驶公路,当圆曲线半径较小时,其内侧车道的加宽值应大于外侧车道的加宽值,设计时应通过计算确定其差值。

  11. 双车道路面的加宽值规定见下表;单车道路面加宽值按表列数值的1/2采用。

  12. 加宽的过渡 有缓和曲线时,将缓和曲线作为加宽缓和段,无缓和曲线时用直线作为加宽缓和段。 (1)比例加宽过渡 式中:Lx——任意点距缓和段起点的距离(m); L——加宽缓和段长(m); b——圆曲线上的全加宽 本加宽方式适用于二、三、四公路 2014/11/5

  13. (2)高次抛物线加宽过渡 本加宽方式适用各级公路,高速、一级应该采用该加宽过渡方法。 (3)回旋线加宽过渡 除中线外,加宽边线也用回旋线过渡,适用于特殊路段。 2014/11/5

  14. (4)二次抛物线加宽过渡 对第1次加宽方法进行光滑(缓和)。 L>=50时,T=10, L<50时,T=5 2014/11/5

  15. 加宽缓和段过渡段长度 (1)有缓和曲线时,加宽缓和过渡段采用缓和曲线。 (2)没有缓和曲线但有超高缓和段,取两缓和段长者 (3)没有缓和曲线也没有超高缓和段,用直线做加宽缓和段,按1:15计算,最小不小于20米。 以上最小不小于20米,渐变率不大于1:15 2014/11/5

  16. 曲线超高 超高及其作用 • 超高——为了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的形式。 • 作用——合理地设置超高,可以全部或部分抵消离心力,提高汽车行驶在曲线上的稳定性与舒适性。 • 超高过渡段——从直线上的双向横坡渐变到圆曲线上单向横坡的路段。 2014/11/5

  17. 无中间带公路 有中间带公路 • 超高值:结合路面类型,自然条件等,《规范》规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超高横坡度不应大于10%,其他各级公路不应大于8%,积雪冰冻地区不宜大于6%。 • 超高坡度的确定:根据圆曲线半径,自然条件和公路等级按《规范》确定。 超高坡度=路拱横坡 超高过渡方式 超高坡度>路拱横坡 2014/11/5

  18. 2014/11/5

  19. 1、超高横坡度确定: 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应该满足课本表5-14 的规定值。 《公路线路设计规范》(JTG D20-2006)规定:各级公路圆曲线部分的最大超高值规定如下表: 2014/11/5

  20. 注: (1)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正常情况下采用8%;交通组成中小客车比例高时可采用10%。 (2)各级公路圆曲线部分的最小超高值应与该公路直线部分的正常路拱横坡度值一致。 (3)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接近城镇且混合交通量较大的路段,车速受到限制

  21. 2、超高旋转过渡方式: (1)无中分带的超高旋转过度 a、绕内边缘旋转 先将外侧车道绕中线旋转,当达到与内侧车道构成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再绕未加宽前的内侧车道边缘旋转,直至达到超高横坡值为止。一般新建工程多采用此种方式。 2014/11/5

  22. b、绕行车道中线旋转: 先将外侧车道绕中线旋转,当达到与内侧车道构成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一同绕路中线旋转,直至达到超高横坡值为止。一般多用于旧路改建工程。 2014/11/5

  23. c、绕行车道外边缘旋转: 先将外侧车道绕外侧车道边缘旋转,内侧车道随中心降低,待构成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一同绕外侧车道边缘,直至达到超高横坡值为止。一般多用于特殊设计,不大使用。 2014/11/5

  24. (2)有中分带的超高旋转方式 a、绕中间带中线旋转 先将外侧行车道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待达到与内侧行车道构成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一同绕中心线旋转,直至达到超高横坡值为止。此时中央分隔带呈倾斜状。采用窄中间带的公路可选用此种方式。 2014/11/5

  25. (2)有中分带的超高旋转方式 b、绕中间带边缘旋转 将两侧行车道分别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使之各自成为独立的单向超高断面。此时中央分隔带维持原水平状态。各种宽度中间带的公路均可选用此方式。 2014/11/5

  26. (2)有中分带的超高旋转方式 c、绕各行车道中线旋转 绕各行车道中线旋转,将两侧行车道分别绕各自的中线旋转,使之各自成为独立的单向超高断面。此时中央分隔带两边缘分别升高与降低而成为倾斜断面。车道数大于4的公路可采用此种方式。 2014/11/5

  27. 对于城市道路: (1)单幅路及三幅路机动车道宜绕路中线旋转; (2)双幅路及四幅路机动车道宜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使两侧行车道各自成为独立的超高横断面。 2014/11/5

  28. 3、超高缓和段和超高渐变率 超高缓和段:从直线段的双向横坡渐变到圆曲线段具有超高单向坡的过渡段。 2014/11/5

  29. 2014/11/5

  30. 2014/11/5

  31. (1)无中间带的双向双车道公路,缓和段长度按下式计算:(1)无中间带的双向双车道公路,缓和段长度按下式计算: 双车道绕内边缘 超高缓和段长(m) 旋转轴至行车道外边缘的宽度(m) 超高与路拱的代数差(%) 超高渐变率 2014/11/5

  32. (2)多车道公路的超高缓和段长度,视车道数按照(5-11)计算:(2)多车道公路的超高缓和段长度,视车道数按照(5-11)计算: A、行车道边缘到旋转轴距离为1.5车道时,乘以1.2; B、行车道边缘到旋转轴距离为2车道时,乘以1.5; C、行车道边缘到旋转轴距离为3车道时,乘以2.0. 应考虑以下几点: 1、一般Lc=Ls; 2、若Lc>Ls 3、若Lc<Ls 仍取Lc=Ls 4、过渡段内不同的过渡方式; 5、若不设缓和曲线,则在直线和圆曲线上各过渡一半 2014/11/5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