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綠活新驛

綠活新驛. 開發設計部門簡報. 學生:魯若愚 指導 教授:林漢良、趙子元、謝俊民. 緣起. 「 一個 運輸的節點,對於城市的觀察者而言確實重要。而都市中的主要火車站,可以說是最重要的城市節點。 」 - K. Lynch 良好的大眾 運輸所帶來之效益 ,常 為 各國於生態城市所 強調之重點之一 。藉 由規劃完善之硬體設施以鼓勵大眾運輸之搭乘 ,理當 為必須重視的一環 。

dusch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綠活新驛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綠活新驛 開發設計部門簡報 學生:魯若愚 指導教授:林漢良、趙子元、謝俊民

  2. 緣起 • 「一個運輸的節點,對於城市的觀察者而言確實重要。而都市中的主要火車站,可以說是最重要的城市節點。」- K. Lynch • 良好的大眾運輸所帶來之效益,常為各國於生態城市所強調之重點之一。藉由規劃完善之硬體設施以鼓勵大眾運輸之搭乘,理當為必須重視的一環。 • 台南火車站是台南都會區大眾運輸轉換的核心,位於交通樞紐之精華地段,並臨近台南市主要商圈,土地具有相當的發展潛能。但長期以來缺乏有計畫的引導,站區土地仍多處於閒置或低度利用的狀態,部分鐵路沿線地段早期發展做為倉庫使用,公共空間亦缺乏設計而擁擠混亂,土地使用之機能需積極進行調整。 • 「台南市區鐵路地下化計畫」於2009年9月9日經行政院正式核定,鐵路地下化工程勢在必行,屆時勢必面臨土地開發之課題。

  3. 計畫目標 • 本計畫藉由台南車站地區之更新,期望達到以下發展目標: • 將鐵路地下化後釋出之鐵路用地,配合同一街廓內之土地進行整體設計開發,使其機能得以轉用並活化。 • 藉大眾運輸場站及動線之整體規劃,改善目前公車、客運等大眾運輸站動線不佳或區位不明等問題,進而提昇民眾對大眾運輸的使用意願。 • 配合中西區舊軸線生態城市之發展導向,將生態導向的設計手法融入本基地之開發設計中,創造台南都會區生態城市的門戶意象。

  4. 小東路 北門路 前鋒路 民族路 計畫範圍 • 總面積約為10.2公頃。 • 北-小東路南-民族路西-北門路東-前鋒路

  5. 基本資料收集 -文化資產 • 台南火車站:於民國87年12月指定為省定古蹟(廢省後改稱國定古蹟)。 • 台南出張所:於民國92年由台南市政府指定為市定古蹟。

  6. 基本資料收集 -鄰近開放空間發展現況 • 中山公園: • 占地約達14.63公頃,為台南市面積最大的主要公園。 • 位於北門路、公園南路、公園路、公園北路之間,於四條道路上皆有主要出入口,其門戶與鐵道略有呼應,以東豐路及小東路作為與鐵道聯繫的道路。 • 未來可建立更直接的聯繫關係。

  7. 基本資料收集 -鄰近開放空間發展現況 • 成功大學光復校區: • 面積約20.6公頃 • 位於前鋒路、小東路、勝利路、大學路之間,其主要出入口位於大學路及小東路,其西側則以兩處側門出入口面對前鋒路,與鐵路相鄰。 • 未來應加強此一界面在聯繫上的處理。

  8. 基本資料收集 -鄰近道路發展現況 • 小東路: • 西起中山公園,往東與台南縣180號道路連接,是台南市聯繫永康、大灣、新化的主要動線 • 北門路: • 北可連接開元路聯外道路,南至東門圓環連接大同路聯外道路。 • 為進出火車站及各長途客運之主要動線,沿線兩側之商業活動頻繁,車流量大,常有交通壅塞情形。

  9. 基本資料收集 -鄰近道路發展現況 • 前鋒路: • 聯繫後火車站之主要動線 • 兩側土地使用以學校和商業為主,交通狀況良好。 • 大學路: • 位於學校、住宅、商業等活動機能之界面。 • 為聯繫後火車站以及成功大學校區間聯繫的重要交通軸線。 • 兩側活動除成大之校園相關活動外,亦包括不同層級的商業活動與一般住宅機能。

  10. 基本資料收集 -鄰近道路發展現況 • 民族路: • 整條路由東向西貫穿台南市市中心,為連結台南市東區與市中心的重要軸線。 • 兩側土地使用以商業為主,於尖峰時段常有交通壅塞情形。

  11. 基本資料收集 -鄰近道路發展現況 鄰近道路發展現況表

  12. 基本資料收集 -交通瓶頸分析 • 北門路火車站前: • 圓環容量與站前暫留空間不足、長途客運等運輸事業之干擾 • 北門路寬僅20米,卻負擔火車站、長途客運、台南市公車等運輸系統進出 • 未來應將公車、長途客運、以及火車站前暫留空間等同時納入考量,將各大眾運輸系統予以整合,鼓勵台南市既有大眾運輸系統之搭乘,進而減少私有車輛所帶來的交通衝擊。 • 同時考量鐵路地下化後火車站後站前的駐留空間,妥善設置其進出動線,以確保火車站前的交通品質。 長途客運

  13. 基本資料收集 -交通瓶頸分析 • 大學路-前鋒路口: • 火車站後站所帶來的龐大交通量、遠東百貨高強度的商業使用。 • 開放空間不足,火車站後站地區臨時停車的狀況嚴重,導致交通壅塞。 • 未來應設置適當開放空間作為暫留之用。並考量大學路具備學術文化意象的特質,配合台南火車站古蹟的保留,以學術、休閒、文化、以及綠意景觀為發展主軸。

  14. 基本資料收集 -交通瓶頸分析 • 民族路-北門路口: • 道路系統本身設計不良:東寧地下道出口與前鋒路口銜接不良(超出前鋒路口),東寧地下道、四維地下道與民族路-北門路口間的距離過短,再加上與前鋒路交錯,導致車流受阻情況更為嚴重。 • 道路兩側使用強度過高:北門路為火車站前之主要聯繫動線,兩側商業活動頻繁,帶來大量交通量;此外民族路上的遠東百貨、新光三越、及沿街商業亦產生龐大交通量,進而造成此路口之壅塞。 • 由上述可知,本路段交通瓶頸其主因並非來自於鐵道阻隔,因此未來鐵路地下化後對於本路段交通狀況的改善將十分有限。

  15. 發展課題與對策 課題一: 基地內之既有火車站舊站體與台南出張所目前已列為古蹟區,未來古蹟保存與再發展應有整體發展考量。 對策: 開發宜採新舊並陳、歷史與文化、學術與商業等多元機能,強調舊建築的再利用以及新建築的機能延續,將現有的文化資產轉化為基地發展的潛力元素。

  16. 發展課題與對策 課題二: 長途客運與市區大眾運輸系統應集中於站區空間內完成接駁,做一妥善的整合。 對策: 基地應提供足夠的公共空間,作為主要發展機能,並強調轉運的機能皆能以人行動線為主。由於步行距離有限,轉運空間的安排應以旅客最適步行距離為轉運區的設置考量。未來將利用北門路疏散中西區都會運輸及北上長途客運、利用前鋒路疏散東區都會運輸及南下長途客運,如此將可使動線更為明確,轉運與接駁機能達最大成效。

  17. 發展課題與對策 課題三: 站前圓環同時扮演交通與停車轉運的功能,但公車亭空間與腹地的不足,導致無法發揮圓環疏散的功能,容易產生交通延滯。若無法在站區周邊進行有效的動線整合,未來將形成更多的人車衝突,使其交通機能難以有效發揮。 對策: 檢討圓環外圍公車亭空間使用的區位效益,將公車系統的轉運一併納入基地內之轉運區,以解決圓環因腹地不足對車流的干擾。

  18. 發展課題與對策 課題四: 火車站附近之人行動線,雖其步行空間尚連續,但現有之人行步道系統多高差與髒亂,或為店面佔據、停車等,導致步行空間不良。 對策: 妥善利用鐵路地下化後產生的新生地,規劃完整連續的人行空間,強調機能、節點串連,以及活動的整體考量。

  19. 基地發展定位 本基地之發展定位,將以「休閒、文化、教育、商業空間」、「交通轉運輸紐」、以及「綠帶及人行空間串連」為發展主軸。其主要訴求包括: 將市區大學城與商業文化機能予以整合的綜合界面空間,於基地內部設置一示範性的公共綠建築作為生態教育館,以達教育民眾之理念。並將既有之文化資產劃設古蹟保存區,予以活化並妥善保存。 規劃良好動線,設置長途客運與市區大眾運輸系統的轉運區,將既有大眾運輸系統予以整合,鼓勵大眾運輸之搭乘。 以適當開放空間的設置串連基地鄰近之既有開放空間(中山公園、成大光復校區),並於基地內部強調人行動線的完整與連續性,串連各重要節點。

  20. 基地發展構想-引進活動型態 • 轉運與步行:不同交通運具間之轉乘,均需利用人行活動達成,故提供便捷與連續的轉運步行空間為基地重要的活動之一。 • 門戶意象:運用實質或非實質元素表現台南市之門戶意象,呈現其特有的歷史文化,將是未來引進活動型態的主題之一。例如利用開闊的視野、提供視覺焦點、或利用部分空間提供文化展示的機能等。 • 歷史文化與教育:強調舊建築的再利用及新建築的機能延續,一方面將既有文化資產劃設古蹟保存區,予以活化(例如其內部引進活動)。一方面於基地內部設置一示範性的公共綠建築作為生態教育館。 • 休閒購物

  21. 基地發展構想-引進設施內容 • 景觀休閒步道:基地內部於未來將發展為多核心的空間模式,故引進景觀休閒步道,以作為地面活動節點的串連軸線。景觀休閒步道應位於站區中央,串連兩側建築之出入口,以提供站區內外空間與活動的有效整合,同時運用植栽綠化等手法作為景觀步道的重要元素。 • 站前廣場:火車站前廣場,提供旅客暫留之機能,亦為門戶意象的一部份。 • 節點廣場:因基地內部的發展將以多核心的空間模式進行配置,故引進節點廣場以作為不同機能區域的界定。此外,亦可運用景觀綠化等手法,將此廣場作為串連中山公園與成大光復校區之媒介。

  22. 基地發展構想-引進設施內容 • 文化展示區:結合歷史與文化規劃展示空間,發揮府城歷史豐富的特色,使民眾透過短暫觀賞,體驗府城文化的魅力。 • 生態教育館:設置一示範性的公共綠建築作為生態教育館,強調綠建築的打造手法。其內部引進之活動包含相關知識的介紹(例如台南生態資源分佈、綠建築推廣與介紹等),甚至舉辦生態影展等相關活動,以達寓教於樂、教育民眾之理念。

  23. 平面配置構想

  24. 平面配置構想 生態教育館 節點廣場 長程客運轉運站 台南出張所古蹟保存區 新台南火車站 後站廣場與舊鐵道保存 台南火車站古蹟保存區 長程客運轉運站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