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likes | 243 Views
第 九 章. 語言. 的. 使用. 什麼是語言? . 語言是指聲音嗎 ? 語言等同於說話嗎 ?. 聲音只是表達語言的一種方式,而非唯一的方式:手勢的目的和功能都跟說話一樣,因此我們稱聾啞朋友的溝通方式為「手語」。. 什麼是語言? . 語言的特性和功能. 語言被定義為任意訂定的符號系統。 ( arbitrary system of symbols, R.Brown, 1965). 自我影響. 思 考. 溝 通. 什麼是語言? . 語言的特性和功能. 語言不只影響思考,也會影響行為。. 表 9.1 自我對話形式隨著年齡的改變.
E N D
第 九 章 語言 的 使用
什麼是語言? • 語言是指聲音嗎 ? • 語言等同於說話嗎 ? 聲音只是表達語言的一種方式,而非唯一的方式:手勢的目的和功能都跟說話一樣,因此我們稱聾啞朋友的溝通方式為「手語」。
什麼是語言? 語言的特性和功能 語言被定義為任意訂定的符號系統。(arbitrarysystemofsymbols,R.Brown,1965) 自我影響 思 考 溝 通
什麼是語言? 語言的特性和功能 • 語言不只影響思考,也會影響行為。 表9.1自我對話形式隨著年齡的改變
什麼是語言? 是人類的獨特能力? 語言的使用被廣泛認為是只有人類才有的能力 以下很多額外的結果指出語言是人類的特權 語言不因人種而異 語言難以阻礙 語言學習合法展開且遵循一定順序 • 語言基於各式不同解剖學構造演化而來 • 語言是天生的,在嬰兒時期即開始展現
什麼是語言? 是人類的獨特能力?
語言的發展過程 音韻學(phonology) 語句學(syntax) 語意學(semantics) 語用學(pragmatics) 音韻學:研究聲音系統組成語言的一門學問 語意學:是語言學的一個分支,探討字的意義以及我們如何學習它 文法:指示的語言的文法,也就是字與字如何組成有意義的句子語用學:探討我們如何實際使用語言的規則
語言的發展過程 第一個字 當兒童開始說話時,約在一歲的時候,他們所發出的第一個「真正」的字往往是含糊不清的聲音。 兒童會偏好用字「過度延伸」或是「延伸不足」。
語言的發展過程 表9.3兒童最初6年在字彙上的成長
語言的發展過程 句子的形成 大約18個月開始,兒童開始學著把字連在一起以組成「句子」。一開始,他們使用的句子跟成人用的非常不一樣,也因此我們用引號加以標記。這些「句子」通常是簡短的、簡單的、而且通常是文法有錯的,但是意思大部分都表達得很清楚。 父母很少去糾正兒童的文法錯誤,因此兒童是主動地、自動自發地學習規則。過度規則化(overregularization),也就是傾向對所有的東西都採用同樣的規則。
語言的發展過程 學習語言有關鍵期嗎? • 語言發展是依照一定次序,在可預期的時間內發生的。 • 這樣的學習是有關鍵期的 (criticalperiod) 關鍵期:是指在發展過程中的一些時機,個體必須接觸到某些經驗,以便習得一種特定的技能。 學習第二語言 聾啞兒童較晚接觸語言 不同年紀大腦受損的影響 兒童被隔離教養
語言的發展過程 溝通能力 語言能力必須與溝通能力一起發展 一些語言規則,包括: 數量。必須給予對方足夠的訊息以瞭解談話內容。因此兒童必須學習如何考慮另一個人的既存知識,並據此調整其訊息。 品質。我們通常假設說話內容是真實的。兒童必須學到他們被期望說真話,雖然之後他們會發現有些是被允許的例外,例如笑話、戲謔與諷刺。 相關性。當兩人在談話時,很重要的一點是兩人必須談論相同的主題,而且當輪到其中一人說話時,必須能跟上另一個人的談話內容。有時候兒童的會話缺乏相關性,因此會比較像是兩個人在各自唱獨腳戲。 態度。輪流講話和傾聽是必要的,打斷別人講話是不禮貌的,也無助於傳遞訊息。
語言的發展過程 閱讀書寫能力 語言不只是用說的,還有書寫的形式。就像說話一樣,寫作也是用來傳遞訊息的一種方式。然而不像口語一般,閱讀書寫能力並非人類自然的一部分,而是在歷史中相對較晚出現的文明。我們現在已經認為這個文明是社會生活不可或缺的,因此將重點擺在教導兒童閱讀與寫作的能力。 讀寫萌芽(emergent literacy):與最早階段成為能讀寫的人有關,即是體認到用寫的語言是有意義和有趣的。
語言的發展過程 閱讀書寫能力
語言習得的解釋 行為取向 二十世紀中期,行為學派主宰了心理學,尤其是在美國。這大多都要歸因於史金納(B.F. Skinner),他在1957年寫的《口語行為》(Verbal Behavior)這本書中把行為理論的原則應用到語言學習上面。根據他的主張,兒童學習語言就像他們學習其他行為一樣,都是透過操作制約(operant conditioning)的方式,也就是經由成人強化那些被認為對的行為。 操作制約(operant conditioning):是指個體習得一種特定的行為模式,與藉由達到表現給予獎賞或是未達到表現則給予懲罰的過程有關。
語言習得的解釋 先天賦予取向 表層結構(surface structure),也就是兒童真正聽到父母與其他人說的話。然而這本身對於兒童學習語言的幫助非常有限,因為成人說話通常是模稜兩可的,而且兒童要根據成人說話的內容推論出規則往往有些難度。 深層結構(deep structure),也就是掌管我們如何運用這些字來產生有意義文句的系統。這也是兒童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必須獲得的知識。一方面語言的複雜度很高,另一方面兒童學習語言的速度之快,讓我們可以下一個結論:從一出生開始,就有某種天生的機制運作,並主導語言學習過程。
語言習得的解釋 社會互動取向 語言習得支援系統(language acquisition support system,簡稱LASS):Bruner提出這個專有名詞是相對於Chomsky的依賴天生知識,專注於成人使用去幫助和支持兒童習得語言策略的收集。 語言習得裝置(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簡稱LAD):根據Noam Chomsky的說法這是一種天生的心理性結構,使兒童能夠以卓越的速度習得複雜文法的知識。
語言習得的解釋 社會互動取向 成人的說話風格 表9.4成人對兒童說話的一些特色
語言習得的解釋 社會互動取向 成人的說話時機 共同注意經歷(joint attention episodes):是指一個成人和一個兒童同時集中焦點在某些目標以及付出行動完成它的情況。 表9.5母親對獨生子和雙胞胎的說話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