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 likes | 984 Views
珠心算教育 基础知识. 钱志平 13775538572. ?. —— 是什么? ——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 为什么学? —— 怎样学?. —— 是什么?. 珠心算的定义. 心理学原理. 计算特点. 一、定义. 珠心算,是一种心算法,是在大脑中以算珠表象为载体,运用珠算法则进行心算的方法,俗称“在脑中打算盘”。熟练后计算速度要超过电子计算器,其速度之快非常惊人,往往只要听到题目报数,或自己看到计算题型,算者即能将答数脱口而出,或立即写出。所以珠算式心算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一种计算技术。. 二、心理学原理.
E N D
珠心算教育基础知识 钱志平 13775538572
? ——是什么?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为什么学? ——怎样学?
——是什么? • 珠心算的定义 • 心理学原理 • 计算特点
一、定义 珠心算,是一种心算法,是在大脑中以算珠表象为载体,运用珠算法则进行心算的方法,俗称“在脑中打算盘”。熟练后计算速度要超过电子计算器,其速度之快非常惊人,往往只要听到题目报数,或自己看到计算题型,算者即能将答数脱口而出,或立即写出。所以珠算式心算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一种计算技术。
二、心理学原理 珠心算的形成其实质是—种心理活动,主要是通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等)实现的。 当使用者能熟练操作算盘,经过程序化语言→操作方式→定量的练习,发挥左右脑思维的整体效应,并透过脑细胞的滋长,将算盘的盘式,档次及珠子的浮动变化描绘到脑子里,并逐渐摆脱实物操作(打算盘)和外部骨骼肌肉等形体动作的限制,达到高度完全的“内化”,最终形成一种其运算过程的生理心理机制。
三、计算特点 • 具有按群计算的特点,这对于掌握较大位数的计算比较困难的小孩子来说,无疑能帮助他们对数概念的掌握,克服了小孩子逐个数数的现象。 • 具有的“五升十进制”的特点,把进位的困难大大降低。 • 运算模型特点,有利于促进小孩子计算能力的提高。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 起源 • 发展
珠算的历史 1、萌于商周 —— 西周陶丸 2、始于秦汉 ——《数术记遗》 3、成于唐宋 ——《谢察微算经》《清明上河图》 4、盛于元明 —— ……
珠算的历史 1、萌于商周 —— 西周陶丸 2、始于秦汉 ——《数术记遗》 3、成于唐宋 ——《谢察微算经》《清明上河图》 4、盛于元明 —— …… 计算工具——算盘
西周陶丸 岐山凤雏遗址出土的隐丸时代为西周。凤雏遗址出土陶丸计86粒,其颜色有青、黄、白三种,另外还有泥丸(未经烧制),呈土黄色;其形状大多为圆球形,个别为椭圆球体,最大的直径为2.55厘米,最小的直系为1.19厘米,直径多为2厘米左右;其质地大多为细泥质,个别夹杂有细砂、云母。陶丸表面的磨擦、滚动痕迹不甚明显,而磨制、刀削、指纹痕迹清晰可见。
徐岳(?——220),字公河,东莱人,东汉时期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 《数术记遗》介绍了我国古代14种算法,除第14种“计数”为心算,无须算具外,其余13种均有计算工具,分别是:积算(即筹算)、太乙算、两仪算、三才算、五行算、八卦算、九宫算、运筹算、了知算、成数算、把头算、龟算和珠算。“珠算”之名,首见于此。 现传本为南宋鲍瀚之刻本(公元1212年),保存在北京大学图书馆。 《数术记遗》
《谢察微算经》 这部书中的“用字例义”,记载如下:“中,算盘之中,上,脊梁之上,又位之左。下,脊梁之下,又位之右。脊,盘中横梁隔木。商总,合用商开之法于盘中。”以上用字例义只有珠算盘才适用,人们以引作为北宋已有有梁穿档算盘的史料。如果此说成立,那么《谢察微算经》则是第一次记载“算盘”一词的古算书。
盛于元明 《乾坤一担图》:元初王振鹏 《元曲选》: “去那算盘里拨了我岁数”的唱词。 《算盘诗》:宋末元初诗人刘因:“算盘:不作瓮商舞,休停饼氏歌。执筹仍蔽簏,辛苦欲如何?”这是我国第一首以“算盘”为题的诗。
《魁本对相四言杂字》:最早绘有算盘图的图书。《魁本对相四言杂字》:最早绘有算盘图的图书。 《辍耕录》:明代陶宗仪 《九章详注比类算法宝鉴》:明代吴敬撰,最早记在了珠算加减口诀。 《算学新说》:明代朱载堉撰,提出81档打算盘进行开平方和开立方的计算。 《算法统宗》:明代程大位撰,流传到日本、朝鲜等国家和地区。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第二十九卷《井珠》,引当时谚语形容奴仆说:“凡纳婢仆,初来时曰擂盘珠,言不拨自动;稍久,曰算盘珠,言拨之则动;既久,曰佛顶珠,言终日凝然,虽拨亦不动。”后人称此为“三珠戏语”。把老资格的奴婢比作算盘珠,拨一拨动一动,说明当时的算盘已很普及。
算盘的发明,并不比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逊色,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算盘对世界的贡献要远大于四大发明。算盘的发明,并不比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逊色,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算盘对世界的贡献要远大于四大发明。 钱学森
我们中国的祖先很早就创造了最好的计算机,就是到现在还在使用的算盘!我们中国的祖先很早就创造了最好的计算机,就是到现在还在使用的算盘! 李政道博士
英国《独立报》和印度的《印度时报》2007年评选了改变世界的小发明,算盘居第一位。英国《独立报》和印度的《印度时报》2007年评选了改变世界的小发明,算盘居第一位。 • 发行量最大的"BASIC 语言"一书的序言中写到:计算机并不神秘, 它的算题过程和人们利用算盘差未几,只要知道算盘是怎样算题的,就可以懂得计算机的算题过程和它的基本结构。
珠算的发展——珠心算 • ——70年代的在“三算结合”中孕育 • ——80年代初的生成运用 1981年9月,首届全国珠算技术比赛大会上,山西的陈子镜老师带出了6个小学生珠算心算表演 • ——80年代中的全国推广 • ——80年代后的规模发展 • ——90年代的飞跃提高,97年超过100万 • ——21世纪,珠算升华成珠心算科学,获得世界范围的普遍认识,成为中国珠算划时代的转折,被世人称作“开发人类大脑潜能的新科学”。
江苏珠心算教育的发展 • 1991年,全省6所实验学校。 …… • 2012年9月,在全省每个县(市、区)确定1所小学作为珠心算实验学校,在小学一至三年级开展珠心算教育实验工作,首先从小学一年级学生开始进行珠心算教育实验工作,按照“以点到面、先行先试、积累经验、逐步扩大”原则,积极探索小学珠心算教育的方法与路径。
珠算和珠心算在国外的发展 ——从15世纪开始,中国的珠算盘逐渐传人日本、朝鲜、东南亚各国,对这些国家数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后又经欧洲的一些商业旅行家把它传播到了西方。 ——目前已有美国、日本等23个国家和地区将其作为“新文化”引进和使用,有些国家已列入国民基础教育范畴。
加利福尼亚州的露天广场上,建有大算盘。 • 该州百分之八十的小学都在教学珠算。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列奥·利加德博士说,在电子计算机时代使用算盘,能使孩子们对数及位的意义和计算结构加深理解。 • 《读者文摘》载文《古算盘新收获》文中写道:现在西方的教育家们发现在西方已失宠了500年的算盘,对数学教学原理是比笔、纸、电子计算器好得无比的。
日本的小学生把读书、写字、打算盘列为三大基本功,日本的珠算教育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日本全国的算盘学校高达35,000所。日本的“嫁前须会”。日本的小学生把读书、写字、打算盘列为三大基本功,日本的珠算教育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日本全国的算盘学校高达35,000所。日本的“嫁前须会”。 • 据《每日新闻》统计,在日本有百分之八十三点四的计算是由算盘进行的。 • 大量生产和出口电子计算机的松下电器公司,规定它的职员必须学会使用算盘并达到一定水平。 • 有个公司职员饶有风趣他说:“女儿出嫁之前,要让她学会做饭和打算盘。”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他在位时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曾说过:“外人看日本之所以突飞猛进,颇感惊奇,或许他们没有想象到日本之所以有今天,乃是因为日本曾以珠算为中心而创造了优异的计算能力。”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他在位时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曾说过:“外人看日本之所以突飞猛进,颇感惊奇,或许他们没有想象到日本之所以有今天,乃是因为日本曾以珠算为中心而创造了优异的计算能力。”
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台湾地区等目前都在兴办珠心算教育,正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势不可挡,影响极大,深得人心。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台湾地区等目前都在兴办珠心算教育,正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势不可挡,影响极大,深得人心。
汤加国王教珠算 汤加王国的国王算是世界上职务最高的珠算教师了。他还在做王子的时候,就从日本买了一千架算盘和教课用的大算盘。后来当了国王,他还亲自给国民讲课,普及珠算教育。
——为什么要学? • 计算功能 • 教育功能
珠心算的教育功能 珠心算的操作是一个多种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协同作用的过程,计算时,需一边瞬间记数,一边虚珠映像,一边模拟拨珠,一边珠像内化,眼、耳、口等器官的密切配合, 它激化思维力、记忆力、注意力、空间想象力等来完成运算任务,促进了与其紧密相连的大脑皮层相应部位的发育,能提高了小孩子的智力水平。
1、三十四份群众性对比实验测试研究成果,证实珠心算教育对开发儿童智力潜能有显著作用,表现在以下九个方面:注意力增强、记忆能力提高、增强了思维能力、发展了独创性、显著提高了阅读速度、文理科学业成绩好、智商提高、学习珠心算提升的脑力能长期保持发展有后劲、开发儿童智力潜能的普及性强。1、三十四份群众性对比实验测试研究成果,证实珠心算教育对开发儿童智力潜能有显著作用,表现在以下九个方面:注意力增强、记忆能力提高、增强了思维能力、发展了独创性、显著提高了阅读速度、文理科学业成绩好、智商提高、学习珠心算提升的脑力能长期保持发展有后劲、开发儿童智力潜能的普及性强。
2、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承担的《珠心算教育具有开发儿童智力潜能作用研究》成果。 13所小学的实验班和对照班,经过4次测试取得17.6万个数据,表明为期三年的珠心算教育干预,非常显著地提高了实验班的五项智力指标,即非常显著地提高了实验班的智商、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表象能力,并显著地提高了小学1—3年级实验班数学、语文和英语学业成绩。研究报告已在《教育研究》2010年11期上发表。
3、由唐孝威院士主持的浙大和中科大联合实验组承担的珠心算教育“脑机制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3、由唐孝威院士主持的浙大和中科大联合实验组承担的珠心算教育“脑机制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 重要的两项:一是珠心算的神经机制与普通心算有差别。二是珠心算儿童与普通儿童在脑白质一致性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数据分析表明,珠心算学习能提高儿童的工作记忆容量,同时能加强视空信息处理相关的神经通路的发展。以上研究成果形成两篇论文,一篇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荷兰出版的《生命科学快报》上,一篇发表在美国出版的《脑成像》刊物上。
2008年,CCTV科教频道《走近科学》栏目推出一档《寻找心算超人》的节目,通过对具有超强心算能力的人群进行了研究,发现他们的大脑在计算的时候与普通人有着明显的区别,科学的揭示了珠心算对儿童的右脑开发具有特殊功效。 http://v.ku6.com/show/jg1j1ZvzIymKu57v.html
——怎样学? • 学习对象 • 学习内容 • 实验模式 • 教学要点
学习对象 • 人类智力脑细胞的成长,三岁以前已完成70﹪,四岁至12岁成长至100﹪。 成人的脑细胞,无法产生心算的影像。 • 在生理构造上,珠心算的学习是属于操作学习,身体的协调与平衡比较重要。 基于以上两点,学习对象选择一年级适龄儿童。
学习内容 • 加减、乘、除算 • 省教研室和珠算协会组织了我省的有多年实验经验的老师编印了《珠心算的学习手册》,教材贴近学生的实际,提供了现实丰富的学习情境。也可以将学习手册 和苏教版的小学教材进行整合。
实验模式 • 主要采用与小学数学融合的方式,结合小学数学课程相关内容进行;也可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适当安排课时开展活动。
形成过程 想珠 (想拨) 看盘想珠 (看拨) 模拟拨珠 (空拨) 珠算 (实拨)
教学要点 1、加强珠算的实际操作是实现珠心算的基础,借助形象思维是保证珠算转化为珠心算的物质条件,依靠形象记忆(表象记忆)是增强珠心算能力的关键。
教学要点 2、注重认数和拨珠、拨珠和读数写数、珠算和心算相结合,优化教学过程,注重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如猜谜语、编儿歌、登山、小猫钓鱼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要点 3、注意处理好珠算和珠心算、听和看、快和准的关系 。 4、珠心算教案编写要注意结构合理性、组织趣味性、练习层次性、设计实用性。 5、珠心算教、学具的制作体现实效性、操作性、趣味性。
教学要点 6、加强基本功的训练 (1)写数 (2)听数记数、看数记数 (3) 拨珠 a、拨珠法:单手拨珠,双手拨珠; b、拨珠要求:快(动作迅速、灵活) 轻(动作轻巧、自然) 清(拨珠一次完成) 准(动作准确)
? ——是什么?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为什么学? ——怎样学?
谢谢 钱志平 13775538572@126.comqq:894844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