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5

血液化验的意义

血液化验的意义. 复旦大学校医院 鲍建辉. 一、肝功能 二、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三、血脂 四、肾功能 五、血尿酸 六、肿瘤标志物 七、血常规 八、血粘度. 一、肝功能:.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 过去称 SGPT 或谷丙转氨酶,是肝细胞受损最敏感的指标之一。 正常参考值:男 0-41 U / L 女 0-33 U / L 轻度升高: < 5 倍正常参考值 中度升高: 5 倍 —10 倍正常参考值 重度升高: >10 倍正常参考值. ALT 升高原因: 主要见于肝胆疾病. 1 、各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

duff
Download Presentation

血液化验的意义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血液化验的意义 复旦大学校医院 鲍建辉

  2. 一、肝功能 二、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三、血脂 四、肾功能 五、血尿酸 六、肿瘤标志物 七、血常规 八、血粘度

  3. 一、肝功能: •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过去称SGPT或谷丙转氨酶,是肝细胞受损最敏感的指标之一。 • 正常参考值:男 0-41 U/L 女 0-33 U/L • 轻度升高: < 5倍正常参考值 中度升高:5倍—10倍正常参考值 重度升高:>10倍正常参考值

  4. ALT升高原因:主要见于肝胆疾病 1、各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 2、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炎、脂肪肝、肝癌等非 病毒性肝病 3、肝硬化 4、胆道疾病 5、其他疾病:如心肌梗塞、心功能不全、骨骼疾病也可使其轻度增高。

  5. ★体检中发现ALT升高,必须及时复查ALT,并结合临床情况检测相关指标(例:排除病毒性肝炎),最终明确ALT升高的原因。★体检中发现ALT升高,必须及时复查ALT,并结合临床情况检测相关指标(例:排除病毒性肝炎),最终明确ALT升高的原因。

  6. 二、血糖 • 临床上所说的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检测是目前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也是判断糖尿病病情和控制程度的主要指标。 • 正常人的血糖水平保持在较为恒定的范围内,但可随进食活动稍有波动。

  7. 二、血糖 • 糖尿病诊断是基于以下血糖值 1、空腹血糖(FBG) :指8~10小时内无任何热 量摄入,是诊断糖代谢紊乱的最常用和最重 要的指标 。 2、任意时间血糖:指一日内任何时间,无论上 一次进餐时间及食物摄入量。 3、OGTT中2小时血糖值:采用75g无水葡萄糖 负荷。

  8. 二、血糖 • 正常参考值: 空腹血糖: 3.90—6.10 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 <7.8 mmol/L

  9. 1、血糖升高 • 高糖血症的定义:FBG增高超过7.0mmol/L 根据FBG水平将高糖血症分为3度: 轻度增高:7.0~8.4 mmol/L 中度增高:8.4~10.1 mmol/L 重度增高:>10.1 mmol/L • 当FBG超过9 mmol/L(肾糖阈)时尿糖即可呈阳性。

  10.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 糖尿病症状加 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 或FPG≥7.0mmol/L, 或OGTT 2h PG≥11.1mmol/L。 需重复一次确认,诊断才能成立。 • 对于无糖尿病症状、仅一次血糖值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者,必须在另一天复查核实而确定诊断。如复查结果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应定期复查。

  11. 1、血糖升高 • 空腹血糖在6.1mmol/L~7.0mmol/L则称为空腹血糖损害(IFG)。 • 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在7.8mmol/L~11.1mmol/L则称为糖耐量减低(IGT)。 • IFG及IGT是界于正常人和糖尿病病人的中间过渡阶段,这样的人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和后备军,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早干预,部分可恢复正常。

  12. FBG升高常见原因 1、生理性增高: 餐后1~2h、高糖饮食、剧烈运动、情 绪激动、胃倾倒综合征等。 2、病理性增高: 各型糖尿病、药物影响、肝脏和胰腺疾 病、内分泌疾病、应激性因素等。

  13. 高血糖处理 • 缺乏病因治疗。强调治疗须早期和长期、积极而理性以及治疗措施个体化的原则。 •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提出了糖尿病治疗的5个要点分别为:医学营养治疗、运动疗法、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和糖尿病教育。

  14. 血糖监测 • 掌握血糖检测时间及做好记录 • 空腹——每餐前——餐后2小时——睡前 • 如有空腹高血糖,应监测夜间的血糖 • 血糖控制良好或稳定的患者应每周监测一天或两天。血糖控制良好并稳定者监测的次数可更少。 • 血糖控制差/不稳定的患者或患有其他急性病者应每日监测直到血糖得到控制。

  15.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 通常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目前仍被当作评价糖尿病患者所采用的血糖控制方案的金标准。 • 正常参考值:4.0—6.3% •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未达到目标或治疗方案调整后,应每3个月检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控制达到目标后也应每年至少检查2次糖化血红蛋白。

  16. 2、血糖降低 • 参考值: FBG < 3.9mmol/L时为血糖减低 FBG < 2.8mmol/L时称为低糖血症

  17. 低糖血症常见原因 1、生理性减低:饥饿、长期剧烈运动、妊 娠期等。 2、病理性减低: 降糖及非降糖药物影响、肝脏疾病、胰 岛肿瘤、急性乙醇中毒、消耗性疾病、 特发性低血糖等。

  18. 低血糖症处理 • 确诊为低血糖症尤其空腹低血糖发作者,大多为器质性疾病所致,反复严重低血糖发作且持续时间长者,可引起不可修复的脑损害,故应及早识别、及时防治,积极寻找致病原因进行对因治疗;若因药物引起者应停药或调整用药;疑胰岛素瘤者,则应术前明确定位并进行肿瘤切除术,预后大多良好。

  19. 三、血脂系列 1、正常参考值 • 血清甘油三脂:<1.70 mmol/L • 总胆固醇: <5.20 mmol/L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男0.90-1.45 mmol/L,女1.15-1.68 mmol/L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14 mmol/L

  20. 低密度脂蛋白(LDL)是富含CHO的脂蛋白,可促使动脉壁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故LDL为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因子。低密度脂蛋白(LDL)是富含CHO的脂蛋白,可促使动脉壁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故LDL为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因子。 • 高密度脂蛋白(HDL) 水平增高有利于外周组织清除CHO,从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故HDL被认为是抗动脉粥样硬化因子。

  21. 从预防的角度出发,建议20岁以上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定一次血脂,建议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每年进行血脂检查;对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及其高危人群,则应每3~6个月测量一次。首次发现血脂异常时应在2~4周内,再予复查。从预防的角度出发,建议20岁以上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定一次血脂,建议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每年进行血脂检查;对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及其高危人群,则应每3~6个月测量一次。首次发现血脂异常时应在2~4周内,再予复查。

  22. 2、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年) • 血清TC的合适范围为<5.18mmol/L(200mg/d1),5.18~6.19mmol/L(200~239mg/d1)为边缘升高,≥6.22mmol/L(240mg/d1)为升高。 • 血清LDL-C的合适范围为<3.37mmol/L(130mg/d1),3.37~4.12mmol/L(130~159mg/d1)为边缘升高,≥4.14mmol/L(160mg/d1)为升高。 • 血清HDL-C的合适范围为≥1.04mmol/L(40mg/dI),≥1.55mmol/L(60mg/d1)为升高,<1.04mmol/L(40mg/d1)为减低。

  23. 2、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年) • TG的合适范围为<1.70mmol/L(150mg/d1),1.70~2.25mmol/L(150~199mg/d1)为边缘升高,≥2.26mmol/L(200mg/dI)为升高。

  24. 血清TG受生活习惯、饮食和年龄等的影响,在个体内及个体间的波动较大。由于TG的半衰期短(5~15min),进食高脂、高糖和高热饮食后,可出现饮食性脂血。因此,必须在空腹12~16h后静脉采集TG测定标本,以排除和减少饮食的影响。血清TG受生活习惯、饮食和年龄等的影响,在个体内及个体间的波动较大。由于TG的半衰期短(5~15min),进食高脂、高糖和高热饮食后,可出现饮食性脂血。因此,必须在空腹12~16h后静脉采集TG测定标本,以排除和减少饮食的影响。 • 血清胆固醇水平受年龄、家族、性别、遗传、饮食、精神等多种因素影响,且男性高于女性,体力劳动者低于脑力劳动者。因此,很难制定统一的参考值。

  25. 3、降脂治疗目标水平 ①无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也无冠心病危险因子者: TC<5.72mmol/L(220mg/d1),TG<1.70mmol/L(150mg/d1),LDL-C<3.64mmol/L(140mg/d1)。 ② 无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但有冠心病危险因子者: TC<5.72mmol/L(220mg/d1),TG<1.70mmol/L(150mg/d1),LDL-C<3.12mmol/L(120mg/d1)。 ③ 有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者: TC<4.68mmol/L(180mg/d1),TG<1.70mmol/L(150mg/d1),LDL-C<2.60mmol/L(100mg/d1)。

  26. 3、降脂治疗 ★决定治疗前,至少有两次血脂检查的结果。 ★TG≥5.65mmol/L:立即降TG治疗,以预防急性胰腺炎,首选非诺贝特 ★降脂药物副作用:肝功能、肌酸激酶,乏力、肌痛等

  27. 4、脂蛋白(a)[LP(a)] • 结构与LDL相似,可以携带大量的CHO结合于血管壁上,有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同时,LP(a) 有促进血栓形成。因此,LP(a)是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的重要独立危险因子。 • 临床意义:血清LP(a)水平的个体差异性较大,LP(a)水平高低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基本不受性别、饮食和环境的影响。

  28. 四、血清肌酐(CREA) • 机体肌肉每天代谢产生肌酐,血中肌酐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敏感性较血尿素氮(BUN)好,但并非早期诊断指标。血清肌酐是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若明显增高,表示肾功能已严重受损。 • 正常参考值:男 62— 115μmol/L 女 53— 97μmol/L。

  29. 临床意义 1、血Cr增高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滤过功 能减退 ,急慢性肾衰竭。 2、鉴别肾前性和肾实质性少尿 ①器质性肾衰:血Cr常>200μmol/L。 ②肾前性少尿:血Cr常<200μmol/L。 3、老年人、肌肉消瘦者Cr可能偏低,因此一旦 血Cr上升,就要警惕。应进一步检查。

  30. 五、血清尿酸(UA) • 在正常嘌呤饮食状态(避免短期摄入大量高蛋白、高胆固醇饮食)下,2个月内间隔1周以上测定2次 • 正常参考值:男: 208-428μmol/L 女: 155-357μmol/L • 无症状HUA诊断:在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420μmol/L且没有痛风及相关并发症。这个时候如果再不采取一定的措施的话,就很容易导致痛风的发作。

  31. 五、血清尿酸 (UA) 1、异常原因: ①增高:见于痛风、肾脏疾患(急、慢性肾炎、肾结核、肾盂肾炎、尿路阻塞),也见于心衰。在急、慢性肾炎时,尿酸增加先于尿素和肌酐增加,另外也可见于白血病与肿瘤、慢性铅中毒。 ②减少:见于使用皮质激素后,以及Wilson病、胰岛素治疗后。

  32. 五、血清尿酸 (UA) 2、高尿酸血症危害性 ①与高血压、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代谢综合征相关 ②与冠心病、脑卒中相关,外周血管疾病相关性? ③与肾脏损害关系密切 ④与心力衰竭预后相关

  33. 五、血清尿酸 (UA) 3、饮食注意事项 ①在食用动物内脏、鱼皮海鲜类、干豆和坚果、各种肉汤、一些蔬菜(龙须菜、芹菜、菜花、菠菜)等方面,要严格控制摄入量。 ②限制总热能、脂肪、蛋白质摄入,且以植物蛋白为主,而牛奶、鸡蛋因无细胞核,嘌呤含量低,可选用。 ③多喝水,因为足够的水分可使尿酸顺利排泄。 ④少饮酒,因为酒在人体内代谢产生乳酸,影响尿酸排泄。

  34. 五、血清尿酸 (UA) 4、治疗建议 推荐在生活方式改善基础上,有心血管危险因素或心血管疾病患者血尿酸高于476μmol/L(8mg/dl),一般人群血尿酸高于535.5μmol/L(9mg/dl),建议应用降尿酸药物,行个体化治疗,治疗中避免快速降低血尿酸,以防诱发痛风发作。常用药物为别嘌醇醇片。需要多饮水,碱化尿液。

  35. 五、血清尿酸 (UA): 4、治疗建议 ①HUA治疗目标值:血尿酸<357umol/l(6mg/dl)。 ②体检时常规进行血尿酸检测,尽早发现无症状HUA。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女性应每年检测一次。20-40岁成人如初次检测血尿酸正常,可每5年检测一次。 ③所有无症状HUA患者均需进行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尽可能避免应用使血尿酸升高的药物。 ④积极控制无症状HUA患者并存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36. 六、肿瘤标志物 1、甲胎蛋白(AFP) 2、癌胚抗原(CEA) 3、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 4、其它: 癌抗原72-4测定(CA72-4) 糖链抗原19-9测定(CAl9-9) 癌抗原125测定(CAl25) 癌抗原15-3测定(CAl 5-3)

  37. 1、血清甲胎蛋白(AFP) • 正常参考值:<20.00μg/L • 血清AFP升高是目前诊断肝细胞癌相对特异的标志物。正常人血清可测出微量AFP;反之,如癌细胞分化接近正常肝细胞或分化程度极低时,血清AFP浓度常较低,甚至在正常范围。所以,AFP升高必须联系临床动态观察才更有诊断价值。 I

  38. AFP临床意义 ①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但约有18%的原发性肝癌患者AFP不升高。 ② 生殖腺胚胎肿瘤(睾丸癌、卵巢癌、畸胎瘤 等)、胃癌或胰腺癌 ③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通常<300μg/L。 ④妊娠,但多低于400μg/L。

  39. 血清AFP诊断肝细胞癌的标准 血清AFP浓度通常与肝癌大小呈正相关。 排除妊娠、肝炎和生殖腺胚胎瘤后,血清 AFP诊断肝细胞癌的标准为: ①大于500μg/L持续4周以上 ②AFP在200μg/L以上的中等水平持续8周以上 ③AFP由低浓度逐渐升高不降

  40. 肝癌普查 • 为争取对肝癌的早诊早治,应对高危人群(肝炎史5年以上,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阳性,35岁以上)进行肝癌普查,血清AFP测定和B型超声检查每年1次是肝癌普查的基本措施。。 • 肝硬化、慢性肝炎病人、家族中有肝癌患者的人应半年检测一次AFP、肝功能及肝脏B超。

  41. 2、癌胚抗原(CEA) • 正常参考值:0.00一5.00ug/L • 癌胚抗原(CEA)是一个广谱性肿瘤标志物(属胚胎性抗原)。其特异性不强,灵敏度不高,对肿瘤早期诊断作用不明显。动态监测CEA对良性与恶性肿瘤的甄别有较大的临床意义,结合临床情况联合2个以上肿瘤标志物及其他相应的循证检查可提高肿瘤诊断敏感性和阳性率。

  42. CEA临床意义 ①CEA升高主要见于胰腺癌、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胃癌、肺癌等患者。 ②动态观察一般病情好转时,CEA浓度下降,病情加重时可升高。 ③结肠炎、胰腺炎、肝脏疾病、肺气肿及支气管哮喘等也常见CEA轻度升高。 ④96%~97%非吸烟健康人血清CEA浓度<2.5μg/L,大量吸烟者中有20%~40%的人CEA>2.5μg/L,少数人>5.0μg/L。

  43. 3、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 • 正常参考值:0.000-4.000μg/L • PSA作为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标志物,对前腺癌的诊断特异性达90%~97%。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前列癌的肿瘤标志物,被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的筛选、诊断及治疗后的监测。    

  44. PSA临床意义 ①前列腺癌时60%~90%患者血清t-PSA水平明显升高;当行外科切除术后,90%患者血清t-PSA水平明显降低。 ②若前列腺癌切除术后t-PSA浓度无明显降低或再次升高,提示肿瘤转移或复发。 ③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等良性疾患,约有14%的患者血清t-PSA轻度升高(一般4.0~10.0gμ/乙),此时应注意鉴别。

  45. PSA临床意义 ④当t-PSA处于4.0~10.0μg/L时,f-PSA/t-PSA比值对诊断更有价值,若f-PSA/t-PSA比值<0.1提示前列腺癌。 ⑤肛门指诊、前列腺按摩、膀胱镜等检查及前列腺手术会引起而血清PSA浓度升高,建议在上述检查前或检查后数日、手术后数周进行PSA检查。呈一过性升高,应于2~3周后复查。 ★如果血清PSA增高除外上述原因前列腺活检是必要的。

  46. 4、其它肿瘤标志物 ①癌抗原72-4(CA72-4):是胃肠道和卵巢肿瘤的标志物。 ②糖链抗原19-9(CAl9-9):是胰腺癌的首选肿瘤标志物,还用于胆囊癌、胆管癌、胃癌。 ③癌抗原125(CAl25):对诊断卵巢癌有较大临床价值,尤其对观察治疗效果和判断复发较为灵 敏。 ④癌抗原15-3(CAl 5-3):主要用于乳腺癌病人的治疗监测和预后判断,不能用于乳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

  47. 七、血常规

  48. 1、白细胞计数 • 外周血涂片,经wright染色后观察其形态,白细胞可分为下列5种类型,即中性粒细胞(N) 、 淋巴细胞(L) 、单核细胞(M) 、嗜酸性细胞(E) 、嗜碱性细胞(B) 白细胞总数的增多或减少主要受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影响,淋巴细胞等数量上的改变也会引起白细胞总数的变化。 • 正常参考值:4.0-10.0 ×109/L

  49. 白细胞计数临床意义 ①中性粒细胞增多:常伴随白细胞总数的增多。 生理性增多见于:下午较早晨为高,妊娠后期及分娩时,剧烈运动或劳动后,饱餐或淋浴后,高温或严寒等。 病理性增多见于:急性感染,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等。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