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声声慢

声声慢. 李清照. 南召县第二高级中学 凌增雨.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了解个人生活遭遇和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 学习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生动的意象来表现心境的写作方法。. 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李清照.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李清照 《 如梦令 》. 作者简介. 李清照 ( 1084 ~ 1155 )号 易安居士 ,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为礼部员外郎,是当时著名的学者。母亲知书能文。丈夫赵明诚,宰相赵挺之之子,历任州郡行政长官。夫妻志趣相投,婚后生活美满,搜集了大量金石书画,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工作。

duard
Download Presentation

声声慢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声声慢 李清照 南召县第二高级中学 凌增雨

  2.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了解个人生活遭遇和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 学习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生动的意象来表现心境的写作方法。 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3. 李清照

  4.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如梦令》

  5.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为礼部员外郎,是当时著名的学者。母亲知书能文。丈夫赵明诚,宰相赵挺之之子,历任州郡行政长官。夫妻志趣相投,婚后生活美满,搜集了大量金石书画,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工作。 南渡不久,赵明诚病殁于建康(今南京),她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金兵南下,她又在浙东亲历变乱,只身飘泊于杭州、越州(今绍兴)、台州(今临海)和金华一带,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此后即在孤寂中度过晚年,怀着沉痛的家国之思,在极度的愁苦中死去。   作品集:《漱玉词》(《易安集》)

  6.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7. 词人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充分展示她所处的冷清悲凉的环境气氛及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的巨大悲痛的内心世界(或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8. 品读提示 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 抓住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来品读 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

  9. 直接抒情的句子: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0. 寻寻觅觅 动 作 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 环 境 寂寞冷清 凄凄惨惨戚戚 感 受 凄苦无告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

  11.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等。 找出词中的主要意象: 酒 秋风 过雁 黄花 雨 梧桐

  12.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13.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雨霖铃》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14. 怎敌他晚来风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结论:秋风渲染愁情

  15.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16.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17.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结论: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18. 梧桐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结论: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

  19. 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收束全篇。 你怎么理解这一“愁”情? 此刻的“愁”已远非南渡前词中那种闺愁闲愁可比,它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南朝政府腐败无能这样一个背景下产生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社会意义,显得格外深广与厚重。 愁 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20. 小结: • 开头极力渲染愁苦之情,为全词定下感情基调;中间用众开头极力渲染愁苦之情,为全词定下感情基调; • 多意象铺叙,营造一个“愁”的世界; • 结尾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收束全篇,将“愁”情推向极致。 内容:抒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 风格:深沉凝重、哀怨凄苦 词风变化原因:社会和家庭的双重悲剧

  21. 作业: 一,比较《声声慢》《醉花阴》的不同愁情: 二,背诵全词。 三,谈谈婉约词和豪放词在写景抒情方面各有什么特色?

  22. 谢谢光临 恳请赐教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