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k likes | 1.35k Views
普通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与评价. 夏建华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中学特级教师 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 教育硕士生导师 0551-2625260 jksxjh@163.com. 三个案例引发的思考 高中教育现状调查的启迪 一堂好课的特点. 案例 1. 两份报告的预言.
E N D
普通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与评价 夏建华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中学特级教师 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 教育硕士生导师 0551-2625260 jksxjh@163.com
三个案例引发的思考 • 高中教育现状调查的启迪 • 一堂好课的特点
案例1 两份报告的预言 • 1979年6月,中国曾派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初级教育。回国后写的考察报告中说,美国学生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踌躇满志;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乘除还在瓣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重音、体、美,而轻数、理、化;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最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摇来晃去。结论是:美国的初级教育已经病入膏育,再用20年的时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和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
同一年,作为互访,美国也派了一个考察团来中国,也写了一份报告: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放在背后,除非老师发问时举右手,否则不轻易改变;早晨7点钟之前,在中国的大街上见到最多的是学生;中国学生有家庭作业,是学校作业在家庭的延续;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学习优秀的学生,一般会得到一张证书,其他人则没有。报告的结论是: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同年级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可以预测,再用20年的时间,中国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地甩在后面。26年过去了,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共培养了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100多位知识型的亿万富豪,而中国还没有哪一所学校培养出一名这样的人才。两家的预言都错了。同一年,作为互访,美国也派了一个考察团来中国,也写了一份报告: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放在背后,除非老师发问时举右手,否则不轻易改变;早晨7点钟之前,在中国的大街上见到最多的是学生;中国学生有家庭作业,是学校作业在家庭的延续;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学习优秀的学生,一般会得到一张证书,其他人则没有。报告的结论是: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同年级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可以预测,再用20年的时间,中国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地甩在后面。26年过去了,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共培养了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100多位知识型的亿万富豪,而中国还没有哪一所学校培养出一名这样的人才。两家的预言都错了。
案例2 一堂“经典教学”课北京,某校。上课铃声在校园里响出共鸣。铃声止息,所有的走廊都静悄悄。这是一所很好的学校。这是学校里一个很好的班,学生们已坐得整整齐齐。今天,英美教育专家要来这个班听课。他们已经来了,他们听到自己的皮鞋在教学楼宽敞的长廊里发出清晰的回响……陪同前来的还有中方教育部门的领导。大家坐定,教课的老师走进来了。同学们起立后坐下,老师侧立于黑板前。他的目光没有去巡视全班同学,而是望向窗外。老师的头上已有不少白发,黑板衬出他侧立的剪影……这时刻,你发现,当学生连窃窃私语都没有时,教室里也并非完全安静。
你还能听到翻动书包的声音,一支笔从谁的手上放到桌面……老师仍然侧立,望着窗外,好像在酝酿什么。就这片刻,你听到,静了,更静了,一切声音都没有了,世界静到连听课的外国专家也仿佛不存在了。这时,老师转过身来从容说道:“现在开始上课。”老师语言精练,没有废话。老师教态从容,板书时大家听到粉笔在黑板上行走的声音。板书非常漂亮,极有条理。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踊跃,而且答得相当有水平。老师间或又在黑板上写出若干字。黑板上的字渐渐丰满起来,那字大小不一。有些字,老师大笔一挥画上一个圈,或一个框,或一个大三角,看起来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像一个框架图。你还能听到翻动书包的声音,一支笔从谁的手上放到桌面……老师仍然侧立,望着窗外,好像在酝酿什么。就这片刻,你听到,静了,更静了,一切声音都没有了,世界静到连听课的外国专家也仿佛不存在了。这时,老师转过身来从容说道:“现在开始上课。”老师语言精练,没有废话。老师教态从容,板书时大家听到粉笔在黑板上行走的声音。板书非常漂亮,极有条理。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踊跃,而且答得相当有水平。老师间或又在黑板上写出若干字。黑板上的字渐渐丰满起来,那字大小不一。有些字,老师大笔一挥画上一个圈,或一个框,或一个大三角,看起来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像一个框架图。
整堂课,老师没有擦一下黑板,也不必学生上去擦黑板。板书上没有多余的字,写上去的就是重点,就是学生该抄到笔记本上去的。老师继续提问,学生解答仍然踊跃,仍然不乏精彩。整个教学过程非常流畅。最后老师说:“今天要讲的就讲完了,同学们回去做一做课本上的习题,巩固一下。”铃声响了。下课。整堂课无懈可击。这是一位特级教师,他露出了笑容。同学们都很高兴。整堂课,老师没有擦一下黑板,也不必学生上去擦黑板。板书上没有多余的字,写上去的就是重点,就是学生该抄到笔记本上去的。老师继续提问,学生解答仍然踊跃,仍然不乏精彩。整个教学过程非常流畅。最后老师说:“今天要讲的就讲完了,同学们回去做一做课本上的习题,巩固一下。”铃声响了。下课。整堂课无懈可击。这是一位特级教师,他露出了笑容。同学们都很高兴。
陪同外国专家听课的中方教育部门的领导也很高兴。外国专家听了却不说话。“或许他们也很惊叹?等到了会议室再听他们的意见吧!”中方人员想。到了会议室,我们虚心地请外国同行提意见。外国同行说话了。他们说:不理解。我们问:为什么?他们说:学生都答得很好,看起来学生们都会了,为什么还要上这堂课?这个问题,把中国同行都问住了。这问题反映的就是当今欧美教育和中国教育的区别。欧美教育认为,当老师讲得非常完整、完美、无懈可击时,就把学生探索的过程取代了,而取代了探索的过程,就无异于取消了学习能力的获得。所以,外国同行说,他们想看中国学生在课堂上是怎么学的,但他们只见老师不见学生,因而认为这不是一堂真正的课,而像是一堂表演课——学生在看老师表演。陪同外国专家听课的中方教育部门的领导也很高兴。外国专家听了却不说话。“或许他们也很惊叹?等到了会议室再听他们的意见吧!”中方人员想。到了会议室,我们虚心地请外国同行提意见。外国同行说话了。他们说:不理解。我们问:为什么?他们说:学生都答得很好,看起来学生们都会了,为什么还要上这堂课?这个问题,把中国同行都问住了。这问题反映的就是当今欧美教育和中国教育的区别。欧美教育认为,当老师讲得非常完整、完美、无懈可击时,就把学生探索的过程取代了,而取代了探索的过程,就无异于取消了学习能力的获得。所以,外国同行说,他们想看中国学生在课堂上是怎么学的,但他们只见老师不见学生,因而认为这不是一堂真正的课,而像是一堂表演课——学生在看老师表演。
可是,教学、教学,在课堂上的45分钟,难道老师不该精彩、精辟吗?学生除了课堂听讲和踊跃回答问题,课外不是还有时间去练习和温习吗?这不仅是中国教师的理念。中国家长都希望孩子能上个好学校,能遇到好老师,不就是看重老师教的水平吗?“孩子啊,你上课别说话,别做小动作,你得好好听!不好听你怎么能学会呢?”所有的家长都这样说。可是西方教育认为:学生上课就是要说话,要动手,要又说又做。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方式。到底哪一种好?不要问上述老师是谁,也不要问上述那堂课发生在哪里。从城市到乡村,虽然许多教师还达不到这位特级教师的水平,但此种教灌式在中国无数课堂里反复呈现。你会不会问:我们这样教,有什么不对吗?可是,教学、教学,在课堂上的45分钟,难道老师不该精彩、精辟吗?学生除了课堂听讲和踊跃回答问题,课外不是还有时间去练习和温习吗?这不仅是中国教师的理念。中国家长都希望孩子能上个好学校,能遇到好老师,不就是看重老师教的水平吗?“孩子啊,你上课别说话,别做小动作,你得好好听!不好听你怎么能学会呢?”所有的家长都这样说。可是西方教育认为:学生上课就是要说话,要动手,要又说又做。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方式。到底哪一种好?不要问上述老师是谁,也不要问上述那堂课发生在哪里。从城市到乡村,虽然许多教师还达不到这位特级教师的水平,但此种教灌式在中国无数课堂里反复呈现。你会不会问:我们这样教,有什么不对吗?
案例3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的一个实验: 在条件相同的两个班级中,他分别用不同的方法教同一篇课文。甲班完全由教师教授,乙班由学生自读、思考、讨论。一个学期以后,用“突然袭击”的方式对两班学生同时进行测验。结果乙班的优秀答卷占70%,而甲班仅占38%,尤其是对课文内容的记忆准确程度和对有些问题的理解深度,乙班远远超过了甲班。
普通高中教育现状调查 调查范围:北京、辽宁、江苏、广东、黑龙江、江西、广西、河北、山西、宁夏等10个省(市、区) 样本数量:不同层次学校的学生样本14036名、教师样本1650名、校长样本158名
校长、教师认为在学生身上实际体现得较好的课程目标校长、教师认为在学生身上实际体现得较好的课程目标
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目标 有69.8%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 引发较多的讨论交流 老师讲授为主 自学 大量的书面练习 其他 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 86.7%的学生表示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或自学等课堂教学方式,12%的学生喜欢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方式。
资料来源:赵洪涛:《谁是素质教育的绊脚石》,《教育参考》2006年4月资料来源:赵洪涛:《谁是素质教育的绊脚石》,《教育参考》2006年4月
据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曾振宇教授对1100份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 据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曾振宇教授对1100份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 • 大约3%的中学生睡眠时间达到8小时 • 77.5%的学生睡眠时间只有6-7小时 • 19.5%的学生睡眠时间只有4-5小时 资料来源:赵洪涛:《谁是素质教育的绊脚石》,《教育参考》2006年4月
扼制题海战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考 向着:让你不用长期准备,也无法突击准备的方向健康发展! 向着:让死记硬背不再有市场、让题海战术不再有效益、让应试教育不再成为既得利益者的方向努力。 在学业考试中取胜只能凭借:学习潜能、学习方法、自学能力;科学思维、日常积累、心理素质。 所有这些素能提升的主战场是:课堂教学!
教师专业发展事关重大; 课程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
一堂好课是什么样的? 什么样的课可以称为一堂好课?
一堂好课的特点 1.体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用教科书教) 3.建设新型的课程文化——民主、平等、科学、对话、协商 4.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学习、社会发展、科技发展,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 5.体现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6.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倡导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7.师生交往,积极互动 8.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课堂学习环境 9.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10.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评价 11.体现学科特点 12.教师素养
新课程发展性评课模式的研究 • 实践反思--学术对话--行为跟进 • 民主、平等 • 各抒已见,自圆其说 • 观点交锋,思维碰撞 • 问题 • 全员参与,形式活泼(如沙龙等) • 评价的内容 • 多元价值(不做结论,各取所需)
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 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 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___ 共勉
谢谢大家! 欢迎探讨
体现新课 程 的 培养目标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知识 传授 新课程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例: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校长的礼物)
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知识的增长的过程 同时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关注人的教学才能才能使学科教学同时成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从而真正实现人的发展 “亲爱的老师,我是一名纳粹集中营中的幸存者,我亲眼看到了人类不应当看到的情境: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受到高中和大学教育的士兵枪杀。看到这一切,我疑惑了: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人性的人”
2、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教科书:以丰富的素材为教师、学生提供再创造的平台 面对新课程,教材编者在内容的设计上更多地着眼于学生,以尽可能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方式、方法,以及拓展性活动等素材资源的提供,为学生、教师主体的创造性活动提供可操作平台。 例:华东片优质课评奖
教材与教学关系的认识 “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 (叶圣陶) 为教师提供好操作的、典型的例子 ↓ 素材提供 例
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用教科书教) (1)意义 • 本次课程改革的特点——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性的发展空间。 • 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的教学观念的影响还很大,不少教师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把课本上的东西全部交给学生。
(2)主要表现 • 对教材的灵活运用 1、更换内容 2、调整进度 3、适当增减教学内容 4、重组教学单元 5、内容的整合 …………
(3)创造性使用教材中应注意避免几种倾向 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充分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不得随意改变教学目的,违背学科教学特点。 ②创造性使用教材必须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有效教学为出发点。 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是“实”与“活”的高度统一,不能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 ④创造性使用教材应最大限度地避免主观行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⑤创造性使用教材必须量力而行,不可一蹴而就,急于求成。 研究教材、尊重教材、创新教材
(4)创造性使用教材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 •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 进一步树立课程意识。 • 充分认识明确教学目的的重要性。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和谐一致原则是创造性教材使用的基本着眼点与归宿。 • 教师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获得专业成长。
建设新型的课程文化——民主、平等、科学、对话、协商建设新型的课程文化——民主、平等、科学、对话、协商 •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 引领者 • 教师是学生潜能的 唤醒者 • 教师是教育内容的 研究者 • 教师是教育艺术的 探索者 • 教师是学生知识建构的 促进者 • 教师是学校制度建设的 参与者 • 教师是校本课程的 开发者
新型师生关系- 创设生命化的课堂氛围(环境) (以人为本的教育环境) 自由、权利:意味着解放学生的大脑、嘴巴和手脚;(例:新课程的课堂学生行为、想说就说;规则) 民主、平等:教师和学生都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和尊卑之分。 意味着教师是学生的伙伴、朋友,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和学生休戚与共,感情相通;(例:同学们好、取消讲台、量腰围) 宽松:即允许学生展现个性,允许学生说错话、办错事,允许学生犯错误;(例:布置作业) 和谐:则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融洽,和睦相处。 (例:老师,我们想和你比) 课堂教学充满:尊重、敬重 欣赏、珍爱 新课程 为了未来社会培育新的文化
自由、权利: • 建立尊重儿童自由和保障儿童权利的课堂文化,它意味着把每个儿童作为自由、自主和拥有同等尊严的个人进行尊重和保护。不管自然禀赋有多大差异,不管社会背景和经济条件有何不同,他们都享有平等的权利。 • 被关注和尊重的权利—尊重没有前提 • 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的自由和权利 • 质问、怀疑、批判教师观点或教材观点及其他权威的自由和权利 • 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课堂教学并受到平等对待的自由和权利 • 因为自由见解的独特性或不完善性乃至片面性,免于精神或肉体处罚以及不公正评价或对待的自由和权利(免于正确的权利)等等
体现课堂教学的生活性 生活即教学 教学即生活 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
4、体现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生活性 教学向生活的回归--生活即教学 回归生活,体现生活性,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例:盐) 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融合 科学世界只是一个“营地”, 生活世界才是我们真正的“家”。 一堂好课绝不应该孤立于生活之外,与学生的整体成长无关。 一堂好课应该是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是学生人生旅途中的加工厂和加油站。 来自生活,回到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即课堂与生活血肉相连。
实践: ① 教学注重从生活实际中引入课题:例 生活是课程资源的源泉 生活是最好的教育 ② 教学注重从学生经验出发: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 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包括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 必须让学生的智慧、思维、猜测、想象、情感、喜怒、哀乐 都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传统教育把学生固定在“书本世界”或“科学世界”里,教育与人的“生活世界”分离,难以体现教育全部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教育在“生活世界”的意义失落中艰难前行,不能为学生建立起有价值的生活秩序和生活方式。传统教育把学生固定在“书本世界”或“科学世界”里,教育与人的“生活世界”分离,难以体现教育全部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教育在“生活世界”的意义失落中艰难前行,不能为学生建立起有价值的生活秩序和生活方式。 传统教育把儿童的人格分裂成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 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违背某种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 ”(《学会生存》)。
“Fish Is Fish(Lionni,1970) • 有一条鱼,他很想了解陆地上发生的事,却因为只能在水中呼吸而无法实现。它与一个小蝌蚪交上了朋友。在小蝌蚪长成青蛙之后,便跳上陆地。几周后青蛙回到池塘,向鱼做了汇报。青蛙描述了陆地上的各种东西:鸟、牛和人。故事书呈现了鱼根据青蛙的描述所做的理解图:每一样东西都带有鱼的形状,只是根据青蛙的描述稍作调整——人被想象为用鱼尾巴走路的鱼、鸟是长着翅膀的鱼、奶牛是长着乳房的鱼。
学习是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学习是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 源自《Fish is fish》
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意大利人描绘的苏州完全是威尼斯的翻版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意大利人描绘的苏州完全是威尼斯的翻版
教学(学习)本身就是生活--教学即生活 • 教学联系生活,教学本身也是一种生活 • 教学怎样成为一种生活? 诚信教学——教学的真实性 教学情境是 ——真实的 教师言行是 ——真实的 学生表现是 ——真实的 “学生在课堂表现与在家里表现是一样的” (拒绝假课、作秀课、课本剧)
体现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 课堂是预设的,还是生成的? • 预设+生成=高质量的生动活泼的发展 • 为什么强调生成?开放? • 生命和人性的非预设性、不可预测性。 • 发展的即时感受往往—— 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悠然心会”,“深得吾心”; 表现为:“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 表现为: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 表现为:内心的澄明与视界的敞亮。(“预设”的案例)